最值得看的10部經典兒童電影(看史上評分最高的兒童電影蝴蝶)
2023-09-11 23:12:03 1
為什麼時間過得那麼快
因為風把它們吹跑了
為什麼你要牽著我的手
因為和你在一起,我感覺很溫暖…
這是法國紅極一時的電影《蝴蝶》的主題曲中的歌詞,對此你可能不太了解,但它跟國內一夜走紅的《吉祥三寶》,有著異曲同工之處。
這首歌在法國的影響力不亞於《吉祥三寶》當時在國內的影響力,而這首歌的影響力,則源於同名電影《蝴蝶》所賦予它強大的能量。
《蝴蝶》上映於2002年,在當時的法國和國際上都大獲成功,後來本片被賣到30個國家,其中包括日本,新加坡和中國,並在國內的CCTV6中被重播過無數次。直到現在,豆瓣上還顯示為評分最高的兒童電影。
《蝴蝶》是導演費利普·彌勒的作品,他曾說過這樣一段話:
在我的4部電影中,都有兒童的參與,我也樂於這樣做。我相信,對於兒童來說,電影有著現實性的責任:傳播將會伴隨其一生的人道主義價值觀。這就是我的抱負,藝術上的,也是道德上的。
說出這樣的話,跟他早年曾擔任某青少年雜誌廣告總監的經歷息息相關,而電影《蝴蝶》,則是非常具有代表意義的兒童電影。
電影時長只有85分鐘,短短的幾十分鐘,雖然講述的是一個只有8歲的小女孩麗莎與鄰居獨居老爺爺朱利安,去山區尋找伊莎貝拉蝶的過程,但就是如此簡單的影片,既把愛、親情融為一體,又恰到好處地揭示了諸多教育問題。
01.不幸的孩子,總渴望長大。麗莎是個8歲的單親家庭中長大的女孩,她喜歡打籃球,並且還有個非常不好的習慣:半夜睡不著時坐在床邊打。
籃球砰砰的聲音,穿透地板,吵到了樓下的住戶朱利安。
朱利安,兒子早年因為抑鬱症,自殺了。臨死前的願望是能夠看到一種名叫「伊莎貝拉」的蝴蝶,所以朱利安,是位為了死去的兒子,喜歡收集蝴蝶的獨居老頭。
一天,麗莎放學後,媽媽忘了來接她,在小店裡打遊戲時碰到了朱利安,朱利安心生憐憫,把她帶回了自己的家。
在朱利安家裡,麗莎驕傲並快樂的說,明天放學後,媽媽會帶她去看電影,而且只有她們兩個人。
陽光暖暖的照在麗莎無比幸福的臉龐上。
可是第二天,媽媽卻忘記了這個承諾,失落的麗莎在經過朱利安家門口時,無意間聽到他說明天要去山裡尋找伊莎貝拉蝴蝶。
麗莎內心燃起希望,她覺得,這或許是一段尋找幸福的旅程。
於是第二天,她偷偷的藏在了朱利安的車裡,當朱利安發現她時,已經到了目的地,在她苦苦哀求下,朱利安答應帶她同行。
媽媽發現麗莎不見後報了警,但怎麼也找不到麗莎的下落,因為聰明的麗莎怕這場美好的旅程被意外打斷,所以早就偷偷的把朱利安的定位晶片藏了起來。
影片中,麗莎是個獨立自信膽子大的女孩,這個性格跟她的成長經歷息息相關,媽媽是個助產護士,16歲時便生下了麗莎,而且常常因為工作和社交而忘了這個女兒的存在。
之所以這麼叛逆的偷偷跟著朱利安,是因為她在這個鄰居爺爺身上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溫暖,媽媽對她疏於照顧,所以她的內心非常渴望被關愛,這點從她的夢中就可以看出。
麗莎說,她夢到一隻籠中的金絲雀不願意離開,她感覺很溫暖,麗莎認為:它不願意離開我,是因為它愛我。
影片最後,朱利安跟麗莎媽媽說,麗莎之所以喜歡打籃球,是因為她覺得打籃球的人都長的非常高大。
朱利安說:那些不幸的孩子,總渴望長大。
無獨有偶,這樣渴望長大的例子在我們最近熱播的《少年的你》中深有體現:陳念,成長在一個缺少關愛的家庭中,父親下落不明,母親天天被追債,不敢回家,對陳念更是無暇顧及。
在面對魏萊一夥無數次的霸凌時,唯一能讓她支撐下去的就是高考,因為在她看來,高考完意味著長大,而長大意味著有能力選擇面對,還是逃避。
麗莎和陳念,身上有著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極度缺少家庭關愛。這種成長環境下,內心會延伸出一個恐慌的、極度想變強大的自我。就因為他們對自身和周圍世界缺少控制力,所以他們內心都有對力量極度的渴望,而長大,似乎意味著就能擁有這種力量。
不管是麗莎還是陳念,那些不幸的孩子,與其說他們渴望長大,不如說他們是想變得強大。
02.父母總喜歡對孩子評頭論足,但對自身行為卻視若無睹。影片中,麗莎和朱利安一路前行,路上偶然看到了一隻小麋鹿正在和它的媽媽悠然自得的尋找食物,就在他們看的入迷的時候,一聲槍響打破了這片安靜祥和,麋鹿,被兩個獵人打死了。
朱利安眉頭緊鎖,痛苦的罵道:該死的盜獵者!
麗莎十分難過,朱利安發現了她的痛苦,於是決定明天帶她捉蝴蝶,讓她開心一下。
第二天,麗莎拿著捕蝶網開心地揮舞著,很快,一隻美麗的蝴蝶就被扣入網中。
對蝴蝶十分發燒的朱利安高興壞了,連忙把蝴蝶放到了裝滿藥物的罐子中,並對麗莎說,這樣它就會沒有痛苦的死去。
麗莎看了一眼即將死去的蝴蝶,抬頭對著朱利安說:該死的盜獵者!
朱利安一愣,隨後尷尬的笑了笑。
朱利安的行為,像極了生活中的父母。
他們一邊教育孩子要把垃圾扔到垃圾桶,一邊又旁若無人的垃圾滿地扔。
一邊埋怨孩子不好好學習只知道玩,一邊又躺在沙發上對著手機哈哈大笑。
董卿說過一句話:你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就去做一個什麼樣的人。所以言傳身教,是對孩子最好的教養。
《蝴蝶》通過這樣一則片段,像我們傳達出一個概念,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母是孩子的鏡子。
身形一例,勝似千言。不要自己做不到,還恬不知羞的要求孩子。
03.愛不是綁架,是要給彼此適度的空間。麗莎跟朱利安在旅途中,偶遇一對正在跳傘的情侶,姑娘的臉上明顯表現出害怕的神情,但男友卻強迫她一起跳,並威脅的說:愛我就和我一起跳!
朱利安說他們之間的愛是「危險」的,麗莎不解。
朱利安說:當人們急於證明他們之間的愛時,就表示不信任對方,若彼此間不信任,就會變得危險,甚至不復存在。
生活中又何嘗不是如此,多少父母「以愛之名」,來綁架孩子。
前段時間大火的《小歡喜》,宋倩對英子的愛就是如此。
宋倩對英子無微不至的照顧,以愛這名,逼著英子吃她不喜歡吃的藥膳,還有那十分討厭的海參。
英子的夢想是報考南京大學,但宋倩堅決不同意,一門心思讓女兒衝刺北大清華。
令宋倩沒有想到的是,她自認無微不至的關懷,最後卻換來英子的一句「我討厭你」!
不想再被操控的英子,最後不惜以死相逼。
生活中,又有多少「宋倩」式的父母呢?一邊打著對孩子無私奉獻的旗號。一邊又以愛之名的控制孩子?
學習不好,父母說:我天天起早貪黑,為了你容易嗎?你就是這樣報答我的?
你想報個興趣班,父母卻說:這麼多年我們省吃儉用就是為了你能有個好前途,學那沒用的幹啥?
記得奇葩說中有一個辯題:如果能為孩子一鍵定製完美人生,你要定製嗎?
我喜歡陳銘在節目中說的一段話:
「我們這個時代的文明,能夠給予孩子最好的事情就是,給Ta一方花園,給Ta養料和空間。
你自由開放,你枝繁葉茂,你一枝獨秀,你孤芳自賞,我都為你鼓掌。」
04.費盡心思尋找的,原來一直就在我們身邊。麗莎失足掉入山洞,朱利安在下山報警時被當作人販子抓了起來,「伊莎貝拉」蝶終究沒有找到,祖孫倆的尋蝶之旅,就此結束。
後來麗莎安全的回到了媽媽身邊,在麗莎的解釋下,朱利安也被釋放了,回家之後的朱利安,意外的發現,在他悉心培育的蛹中,竟有一隻「伊莎貝拉」!
朱利安興奮的邀請麗莎來看伊莎貝拉的蛻變過程,這次他沒有把它放入溫室中,而是放在麗莎的手中,在天台慢慢放飛。
隨後,倆人在天台高興的聊天,麗莎則悄悄的在朱利安的耳邊說:其實,我的媽媽也叫伊莎貝拉!
朱利安一驚,隨後笑道:那我們都找到它(她)了。
到此,影片傳達給我們一個真理,原來我們一直尋找的東西,一直都在我們身邊。
伊莎貝拉,對朱利安來說,是孩子,是承諾,對麗莎來說,是媽媽,是愛。
由一隻「蝴蝶」引發的耐人尋味的故事,看似是在尋找蝴蝶,實則是在尋找內心所期望的愛。
忙碌的生活讓我們忽視了孩子的真實需求,而《蝴蝶》讓我們願意放下自我、嘗試理解和傾聽孩子的真實聲音。
影片最後,朱利安跟麗莎媽媽講,孩子的任性,其實是在像你求救,很多父母不懂,孩子需要的不只是吃飽,穿暖,他們更需要的是你的一個擁抱和一句簡單的「我愛你」。
這段話,與其說朱利安在向麗莎媽媽傳達什麼,不如說朱利安其實是對自己說的,因為這也正是他想做,但永遠也沒機會做的事了。
很多人和事,不要等失去後才想盡辦法去彌補,這也是《蝴蝶》帶給我們的最大收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