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百年孤獨》的讀書筆記範文

2023-10-11 18:41:44

  《百年孤獨》被譽為「再現拉丁美洲歷史社會圖景的鴻篇之著」。它是加西亞·馬爾克斯的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作品的代表作。以下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出來的《百年孤獨》的讀書筆記範文,僅供參考。

  《百年孤獨》的讀書筆記範文篇1

  孤獨,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感覺到,可是,能以孤獨為主題,寫成一本暢銷但是實際上卻也「孤獨」的小說,這讓人實在嘆服。誰要想真正讀懂孤獨,《百年孤獨》必看。

  我不敢說,我讀懂了孤獨。這本書,情節曲折跌宕起伏,事件密度大,而且離奇荒誕,誇張變形,令人應接不暇。所以我一口氣讀完這本書,感到非常痛快,可是,連裡面的人物關係也沒有理清。不過,外國人名字長還可以忍受,最難以忍受的是,幾代人都可以叫同一個名字。忽略混亂的人物關係對於讀小說的影響,我還是得到了一點點感悟。

  《百年孤獨》以一個家庭為主線,時間跨度一百年,描寫了一家人與孤獨相關的種種經歷。

  為愛瘋狂是因為孤獨嗎?因為同時愛上皮埃特羅,貝麗卡和阿瑪蘭妲展開愛的角逐,當得知皮埃特羅和貝麗卡訂婚後,阿瑪蘭妲甚至不惜一切代價阻撓婚姻。奧雷裡亞諾愛上蕾梅黛絲後,迫不及待希望將還是孩子的蕾梅黛絲娶回家。梅梅愛上巴比倫後,整個心思都掏空了,全都放在與情人的歡愛之中。庇拉爾年輕時,與無數男人歡愛,老年後,還為年輕人提供歡愛的場地。為愛瘋狂不是因為孤獨吧,是因為愛火中燒,是因為人的欲望。相反,沒有愛的能力的人,從來不會愛上別人的人,才註定了一生的孤獨。奧雷裡亞諾上校,從出生起,就不曾愛過任何人,晚年靠製作小金魚排遣孤獨。

  還有一種人的孤獨,源於對愛的莫名的恐懼,阿瑪蘭妲錯過皮埃特羅,又斷然拒絕馬爾克斯上校,一個人晚年靠織一件精美的壽衣打發,準確說是享受這份孤獨。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她始終拿不出愛的勇氣?又是什麼原因,讓她在生命的盡頭終於放棄對於貝麗卡的怨恨?在生命的盡頭,她終於領悟了孤獨,看到因為孤獨,梅梅和貝麗卡遭受的苦難,文中說這不是出於愛或者恨。那是出於什麼?出於同情心,出於悲憫的同理心,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正是如此,她才終於能夠心平氣和地面對死神,才能夠與往事和解,才能夠獲得一份真正的心理上的寧靜與平和。

  人的性格,關乎人性,是一個說不盡又說不清的話題。將人性中的某一部分誇大,比如欲望,看似變形不真實,實際上有助於我們更好地認識人性,因為人性中的一些部分在日常生活中比較隱蔽。從這個角度講,馬爾克斯和莫言都是把人性的思考和表達推到極致的大師。

  這部小說中的孤獨,我還沒有讀懂。在這裡談一談,只是經典作品的一種誤讀。日後,再讀《百年孤獨》,恐怕又會有別樣的體會。

  《百年孤獨》的讀書筆記範文篇2

  加西亞·馬爾克斯以小說作品創建了一個自己的世界,一個濃縮的宇宙,其中喧囂紛亂卻又生動可信的現實,映射了一片大陸及其人民的富足與貧窮。

  作者在書中沉著冷靜地講著一些令人毛骨悚然又魔幻可悲的故事,讀完後感覺整本書都籠罩著一種一成不變的情緒,那就是深深的孤獨之感,也正是因此我感覺到布恩迪亞家族百年間數代人的性格核心就像他們的名字那樣幾乎沒有什麼改變。「他們儘管相貌各異膚色不同脾性、個子各有差異但從他們的眼神中一眼便可辨認出那種這一家族特有的、絕對不會弄錯的孤獨眼神。」

  孤獨的可悲,源於自我封閉。布恩迪亞家族的人除了為馬孔多開創了繁榮的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外,每個人都是活在自己的狹小的世界中的,拒絕任何人的進入。終身未嫁的阿瑪蘭妲無情地拒絕皮埃特羅·克雷斯皮和赫裡內勒多·馬爾克斯上校不是因為邪惡的報復心理和痛苦的怨毒,而是被自己飽經折磨的內心戰勝無窮愛意的結果。

  因為內心那無法戰勝的膽怯,阿瑪蘭妲對自己封閉了一生,孤獨了一生,最可悲的不是無伴侶相伴終老的孤獨,而是他人無法理解自己,自己就採取沉默、孤僻來武裝自己,把自己包裝得似乎不存在於這個世界的巨大落寞。就像隱沒在寬廣的沼澤地中的馬孔多一樣,在缺乏信任和了解,在孤獨、苦悶、猜忌,中狹隘、落後、保守直至沒落,成為了一段外鄉人不知曉、不認為存在的歷史。

  孤獨的可悲,源於無力去愛。書中烏爾蘇拉總結到:「實際上他的成功和失敗都因為同一個原因,即純粹、罪惡的自大。她最終得出的結論,自己不惜為他付出生命的這個兒子,不過是個無力去愛的人。」當奧雷利亞洛·布恩迪亞上校還在烏爾蘇拉的腹中時,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曾被他清晰可辨的哭聲驚醒時,烏爾蘇拉就渾身顫抖地確信這深沉的哭號正是那可怕的豬尾巴的最初徵兆,這就是故事悲劇的預言與開端。

  晚年的她更是確信胎兒在母腹中的哭泣不是腹語或預言能力的先兆,而是缺乏愛的能力的明顯信號。無力去愛,是人活著的最大悲哀,人是情感的動物,人因情感而富有,世界因情感而生動。但是《百年孤獨》中的每一個人都顯得那麼脆弱,奧雷利亞洛·布恩迪亞上校試圖用永無休止的戰爭與殺戮來迴避孤獨、排遣孤獨,但是戰爭帶給他的最終只是更加寂寞。他對生命沒有憐惜,對行軍中與他的女人沒有愛,對他留下的十七個血脈沒有愛。

  孤獨的可悲,是不帶情感地活著。馬爾克斯筆下的人物,不管是性格開朗還是封閉,是堅毅向上還是墮落腐化,不管他們的生活是積極向上還是紙醉金迷都給人一種深深的孤獨無奈感,他們都不可避免坦然淡定的走向死亡。

  這些人,從出生開始就是孤獨,逐漸的,有人在孤獨中失去自我,比如第一個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梅梅;有人在對抗孤獨中失去自我,比如雷貝卡;有人清醒的知道自己的孤獨,可卻無能為力,比如阿瑪蘭妲;有人孤獨一生卻不自知,比如烏爾蘇拉,比如美人兒蕾梅黛絲;還有人在生命的最後幡然悔悟,可惜為時已晚,比如奧雷利亞洛·布恩迪亞上校。當美人兒蕾梅黛絲連身體帶靈魂才升天,涼薄的費爾南達就在角落裡踱來踱去,為那些被捲走的床單憤憤不平。

  當奧雷裡亞洛們在墳墓裡屍骨未寒,奧雷裡亞洛第二就又點亮家中的燈火,聚上一群醉漢拉起手風琴,渾身澆透香檳酒,把那個瘋人之家變成為墮落的垃圾場。不會因為誰的存在或消失而帶來情感的波動,他們都在按自己方式活著,不帶情感地活著,最終敘寫的是整個家族的孤獨與悲哀。

  誠如小說中寫道:「布恩迪亞家族每個人臉上都帶著一種一望可知的特有的孤獨神情。長大後,他們都試圖以各自的方式突破孤獨的怪圈,但激烈的行動總是歸於挫敗的沮喪。他們又以不同的方式,一個個陷入更深沉的孤獨之中。對他們來說,孤獨仿佛一種神秘的命運,難以抗拒。」終點最終回到起點,讓人感覺到巨大的蒼涼與悲哀。

  看完這部作品後,會陷入沉思,會陷入落寞。

  《百年孤獨》帶給我的情感衝擊遠遠不止文字表述的淺薄,心靈的體會很多時候是文字無法書寫的,我想我會一讀再讀《百年孤獨》,我想我和作者加西亞·馬爾克斯的想法一致:希望一個個體,一個民族,一百年孤獨的歷史會伴隨著馬孔多的消失而永遠消失,再也不會出現。

  《百年孤獨》的讀書筆記範文篇3

  我第一次讀《百年孤獨》的時候,是在1987年,當時硬著頭皮讀了幾章,放棄了。接著繼續讀的時候,五年已經過去。原因很簡單,表面上是敘述有點顛三倒四,最大的困難在於自己當時還不具備閱讀名家名著的素養。

  對魔幻現實主義的理解,源於老五的小說。那時候,他寫一個採油隊的工人,半夜生病,找不到醫生,就喊了一個獸醫治病。這讓我吃驚,小說咋個可以這樣寫?老五就告訴我,那叫魔幻現實主義,中國很多青年作家都在模仿。他看好莫言,還向我推薦《透明的紅蘿蔔》和《紅高粱》。

  用今天的話說,就是山寨。最讓我啼笑皆非的是,我閱讀的幾個版本的《百年孤獨》居然也是山寨的,人家馬爾克斯根本沒有授權。這個算不算魔幻現實主義?我笑而不語。

  2013年,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瑞典文學院評委會稱即使諾貝爾文學獎評審委員會在給莫言的授獎詞也寫道:

  「通過幻想與現實、歷史視角與社會視角的混合,莫言結合威廉·福克納與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作品中的因素,創造了一種世界性懷舊,與此同時,也找到了舊式中國文學與語言傳統的新出發點。幻覺現實主義融合民俗傳奇、歷史與當代性。」

  老五當年一語成讖,我就納悶:咋個是莫言而不是老五?當年,他們可是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的。

  馬貢多作為一個美洲叢林裡的一個小鎮,它經歷了拓荒、建鎮、殖民、建市、乃至最後反抗殖民統治,與一個家族的百年興衰命運緊密相連。整個拉丁美洲的歷史,就是殖民、反抗、獨裁統治、獨立的歷史,也是拉丁美洲文學唯一的主題。儘管魔幻,但卻把它歸為現實主義。

  拉丁美洲文學受葡萄牙文學的影響最重。這與當年葡萄牙殖民統治有關。在萄語文學最偉大的著作是塞萬提斯的《堂·吉訶德》、一個偉大的理想主義者,也是一個荒唐的夢遊者。這就是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的源頭和範本。

  在拉丁美洲光怪陸離的現實中,有兩種文明疊加,值得引起關注。一是早期的土著文化,包括印第安人的文化,印加文明和瑪雅文明,都帶有神秘氣質,至今仍有很多難解之謎,包括瑪雅預言。另外就是來自非洲的神秘宗教。這也是當年殖民者販賣黑奴到美洲的結果。黑奴在創造財富的同時,也在傳播非洲的文化。當兩塊大陸交匯在某個時代並經過沉澱和沉積後,自然生長出魔幻現實主義的參天大樹。

  興起於二十世紀的魔幻現實主義,還有一個重要的文化背景,就是世界性的文化覺醒。如果說,十九世紀是貴族文學的世紀,那麼二十世紀就是平民文學的世紀。十九世紀文學是歐洲文藝復興延續下來的登峰造極,它從神權思想中解脫和解放出來,形成批判現實主義。隨著二十世紀世界形勢發生巨變,兩次世界大戰,共產主義運動的興起和實踐,徹底打破了舊的政治格局和秩序。在這場社會巨變面前,魔幻現實主義代表著的是新興的文化力量。

  中國現代文學起始於「五四運動」,在對中國傳統文化進行摧枯拉朽的破壞後,並沒有建立起新的文化體。近百年來,走過混亂、迷惘、拿來等不同階段,從三十年代對俄國文學的借鑑到八十年代對魔幻現實主義的借鑑,都是一脈相承的。

  中國和拉丁美洲有相似的歷史。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拉美被殖民統治。中國也經歷著半封建半殖民的統治。共同的歷史遭遇也找到了文學認同。

  在當代中國作家中,很多作品都能找到魔幻現實主義的影子。除了莫言,還有格非、阿來、餘華、扎西達娃。莫言杜撰的地名山東高密縣東北鄉,和馬爾克斯的馬貢多一樣,都在不同的小說中反覆出現。而在中國,對魔幻現實主義真正心領神會而獨得精髓的,當數閻連科。

  但中國作家似乎走入了歧途。在借鑑魔幻現實主義的時候,他們更多的是對魔幻手法的模仿,從而忽略了現實主義的本質。在格非的中篇小說《褐色鳥群》中,我們看到的是時空的錯亂,大量的暗示和神秘主義,讓人在迷宮裡面反覆穿行,卻永遠找不到出路。

  魔幻現實主義對中國當代文學影響之深,無以復加。在近年網絡上大量的驚悚小說、玄幻小說、穿越小說,就可以看到魔幻現實主義的影子。它與中國古代的神話又有本質的區別。但是,魔幻現實主義不是中國文學的出路。只能說,這是中國文學在現階段的一種嘗試,而最終,隨著中國的發展和自信,中國傳統文化的回歸是必然趨勢,也會找到最具中國底蘊的文本。

  閱讀《百年孤獨》,需要一百年,需要站在歷史的高度審視它帶給我們的是什麼。《百年孤獨》是魔幻現實主義的代表作,但不算登峰造極之作,阿根廷作家博爾赫斯的短篇小說《交叉小徑的花園》更意味深長。

  《百年孤獨》的讀書筆記範文篇4

  著名作家馬爾克斯辭世,一代文壇巨星隕落,舉世哀悼。在影視界曾經有個傳聞,馬爾克斯生前認為其代表作《百年孤獨》只有好友黑澤明有資格導演,在黑澤明過世之後一直沒有滿意的人選。如今這兩位大師都離我們而去了,一切都成為了歷史。

  記得我的馬爾克斯閱讀史是從高一年開始。在那個開學季的秋天裡,剛剛甩掉中考包袱的我們激情四射。我在的高一九班又是年段裡最活躍的班級,各項文娛活動大家踴躍報名、積極參與。任數學課代表的我兼宣傳委員。當時校運動會剛剛結束,我寫的幾篇詩歌被莫名其妙地掛在學校的宣傳欄上。為了不負眾望,當然要加強文筆訓練。於是我對文學的追求慢慢展開了。你想想當每天有人在晃悠著念著你的詩歌,感覺是多麼的奇妙。我就是在此刺激之下,一躍而起,大補文學知識。不發奮則已,一旦下定決心,則狂掃校圖書館。我們班級剛好坐落在圖書館樓,一層,借書部是在三層。每逢課間十分鐘,我就上去掃蕩。圖書館管理員是兩位女士,身材高挑的那位很嚴格,一板一眼的;矮胖的那位有點痴呆,總是斜著眼睛看著我們,講話腔調奇怪,吐字不清晰,鼻音總是拉得老長。她們二者的組合頗像女版的「胖瘦頭陀」。

  一天下午,我無意中發現了《百年孤獨》,依稀記得是白色封皮,上面鐫刻著浙江文藝出版社、黃錦炎譯等字樣。原先那書是有書衣的,但是不知在哪一次借閱中被哪位粗枝大葉的讀者弄丟了。經「瘦頭陀」阿姨辦理登記後,伴隨著急促的鈴聲我匆匆趕回到教室,把它塞入抽屜裡,壓在課本、練習冊、試卷之上。在無聊的英語課上,聽著枯燥的語法分析,教英語的女老師又幾乎不與我們互動,著實令人乏味。於是我忍不住翻了翻它,孰料書中的那些故事就像「吉普賽人的磁鐵」一樣深深地吸引住了我,讓我無法專心聽課,恨不得馬上躲到一旁一口氣閱讀完畢。有些小說看了開頭就沒有閱讀的欲望,有些小說看了開頭就讓人慾罷不能。這部小說是屬於後者。一個作家寫小說達到此境界,此生足矣。書中的光怪陸離的情節、巧妙的構思讓人嘆為觀止。特別是一個名字重複於家族百年,讓人感覺。偶爾想想,把它放置到更大的歷史視野,整個人類不也是如此嗎?

  莫言的創作或多或少也受到馬爾克斯的影響。根據莫言回憶,他1984年第一次讀到《百年孤獨》時興奮不已,從此也成為了馬爾克斯的粉絲之一。他坦言自己的創作深受其魔幻現實主義啟發。或許馬爾克斯沒有想到自己的書可以哺育著未來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帝王一代帝王,聖賢百代帝王」,軟性的影響力有些時候遠勝於權力、財富。馬爾克斯已經贏得了世界性的榮譽,被世人呼之為「最偉大的哥倫比亞人」。但是這些對於性格乖戾的馬爾克斯而言或皆為過眼雲煙,是我們看重了。

  《百年孤獨》的讀書筆記範文篇5

  「若干年以後,面對行刑隊,奧雷良諾·布恩地亞將會想起,他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著名作家在代表作《》的開篇這樣寫道。在這不動聲色的敘述中隱藏著一種深沉的悲涼和無可奈何的感,卻又憑藉著巧妙的形成了巨大的懸疑。布恩地亞上校的記憶猶如一滴墨水墜落在上,無法停止地渲染開來。

  恰如《百年孤獨》這個題目給人的感覺一樣,開篇這段話,作者馬爾克斯將時間和空間拉長延展,給讀者以脫離現實時間的魔幻般的感受。馬爾克斯曾言:「活著為了講述生活,生活並非一個人的經歷,而是他的記憶。」

  《百年孤獨》用魔幻現實主義的為我們描述了一個幾乎神話般的世界,那裡有馬爾克斯童年眼中整個拉美國家真實歷史的影射,有近代拉美社會百年變遷的縮影和拉美人民的精神意識,同時也融入了人類百年生存的鬥爭歷史和凝聚的經驗和精神,同時還提出了對現代人和社會命運發展前途的思索和探討。現實和幻想、直敘與諷喻、寫實和誇張的完美結合,加上和的一些神話和傳說故事,無異繪出「一幅巨型」,將人類心靈孤獨的苦難史表現得淋漓盡致。

  小說一直貫穿著兩個重要的主題:孤獨和宿命。一方面,以娜為代表的幾個長壽的女人,代表一種,一種,一種家族的延續;另一方面,布雷地亞家族在用孤獨來對抗時間,他們每一代人都無法擺脫孤獨的困擾,同樣也無法改變宿命的主宰。在小鎮馬貢多,布恩地亞家族上演著百年的興衰史。

  這個家族由衰轉盛,又由盛轉衰,一百年的歷程,轉來轉去,卻又回到原來的樣子,一切都逃不出一個詛咒。以第三代阿卡為對稱,第四代的孿生兄弟簡直就是第二代的兄弟倆的翻版,這象徵著一種命運的輪迴,一種註定無法改變的輪迴。而這種烙自家族和生理的還鮮明地表現在這個家族人之間的衝動和規範的禁忌之間造成的緊張關係。

  即使是看上去最高尚最理性的奧雷連諾上校,也在數十年顛沛流離的戰爭生涯裡留下十七個私生子;而第四代奧雷連諾第二更是將這種情慾發洩到及至,並且神秘的引起了繁殖力的亢奮。到了最後,這種盲目的本能衝動到第蘭塔·烏蘇娜和第六代小奧雷連諾身上徹底的無阻擋的爆發出來,這種被壓抑了幾代的衝動如決堤的洪水淹沒了家族的一切。馬爾克斯自己在解釋這部作品的人物的孤獨性時,曾認為「布恩蒂亞整個家族都不懂得愛情,不通人道,這就是他們孤獨和受挫的秘密。」

  此外,我們不難發現作品中有兩個極為顯著的特徵。其一是書中訴說的故事大都荒誕不經;其二是作品中人名的反覆出現和相同怪事的重複發生。

  小說的情節離奇,令人迷惘。奧雷良諾領導了32次起義結果都失敗;第六代奧雷良諾布恩地亞在晚年不斷地織;奧雷良諾第二則是不斷地修理門窗;雷梅每天要洗好幾次澡;小鎮馬貢多一場驟然而至的雨持續下了四年十一個月又兩天,此後十年,馬貢多滴雨未下;布恩地亞家族的人對美爾加德斯的痴迷不已並且反覆上當;第七代奧雷良諾是一個出生就有尾巴男嬰,卻被咬爛後拖進;隨後一場吹走了馬貢多小鎮,吹走了一切,比那場持續四年十一個月有兩天的暴雨帶走的更多……讀起來總是給人很虛幻很如此不真切的感覺。

  但這一切都發生在了這個家族的身邊。更令人奇怪的是,書中這個綿亙了百餘年的世家中,男子不是叫做阿卡迪奧就是叫做奧雷良諾,而家族中各種奇怪的事情,在家族的第一代創始人阿卡迪奧直到家族的最後一個守護者。

  布恩地亞家族百年的的興衰榮辱,是整個拉美社會變遷的一面,看似荒誕的一個家族其實正折射出了的歷史。布恩地亞家族由於內戰和外敵,原本安定的生活轉瞬消失,家族命運急轉直下。

  與此相對應,在拉丁美洲,內戰連連,又有歐美殖民者的入侵。同時,家族的也是拉美自身落後的寫照:家族成員的與拉美文明程度的低下是相通的。面對落後和愚昧,布恩地亞家族不是追求變革,而只是面對過去,等待著「」的重現。這樣不思進取,最終只能導致馬貢多的落後,布恩地亞家族的衰敗,最後不可避免的被一陣颶風吹光。

  同樣,似乎也在暗示著拉美人民如果不思變革,最後只能面臨被歷史淘汰的命運。這一個家族的孤獨與苦難也正是拉丁美洲人民的病苦與血淚。拉丁美洲的大自然,歷史悠久的古代神話,原始古樸的習俗,混雜的種族和,偏僻落後的鄉村生活,現代時髦的都市文明雨季激烈動蕩的政局,所有這些因素都奇妙地混合在一起,夢幻的歷史與神奇的現實巧妙地融為一體。

  而正是這種神奇的不可信的現實,讓拉丁美洲處於獨孤的氛圍之中。當你真正了解那一段歷史,你會發現《百年孤獨》所揭出的不是單純的生活,而是表層下面一些更深刻的東西,不被理解的人,無法聯合的力量。這種孤僻貫穿了這本書,這正是作者對自己的出生地的希望或應說是絕望。

  「百年孤獨」,既是說拉美落後的時間之長,又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作者的心態:對進步和先進的漫長等待。百年孤獨,百年的等待。至於這以後,落後和貧窮還會不會出現,沒有明確答案,但是馬爾克斯的願望是美好的:「遭受百年孤獨的家族,註定不會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現了。」

  對夢想與光榮的嚮往,對獨立與自由的憧憬,在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中,現實中的追求和希望超越於形式的虛幻,找到了最終完美無缺的結合點。「變現實為幻想而又不失其真」,作者加西亞·馬爾克斯在完成巨著後曾有一個:希望一百年孤獨的歷史永遠消失並再也不會出現。但願在擺脫孤獨的宿命後,拉丁美洲的未來歷程能夠繼續前進,而不是原地徘徊。

  其實文章還是蠻看不懂得,那好似一個不一樣的世界。

  《百年孤獨》的讀書筆記範文篇6

  《百年孤獨》是一部有趣的書,它沒有波瀾壯闊的情節,故事的發展更令人費解。但當我們讀完它,卻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思想及對拉美的孤獨百年的思考。小說匯聚了不可思議的奇蹟和最純粹的'現實生活,作者的想像力在馳騁翱翔:荒誕不經的傳說,具體的村鎮生活,比擬與影射,細膩的景物描寫,都像新聞報導一樣準確地再現出來。使讀者也隨之情不自禁的沉浸其中。孤獨是人性中最瑰麗的色彩,星索是夜空中永恆的詩;《百年孤獨》的成功之處在於,他藝術而有力地展現了貫穿於整個人類心靈史的深刻而瑰麗的孤獨感。

  作者是通過布恩地亞家族七代人充滿神秘色彩的坎坷經歷來反映哥倫比亞乃至拉丁美洲的歷史演變和社會現實,要求讀者思考造成馬貢多百年孤獨的原因,從而去尋找擺脫命運括弄的正確途徑。他把讀者引入到這個不可思議的奇蹟和最純粹的現實交錯的生活之中,不僅讓你感受許多血淋淋的現實和荒誕不經的傳說,也讓你體會到最深刻的人性和最令人震驚的情感。

  小說所展示的,是一個建立在過去、現在和將來重複循環的象徵框架中的現代神話。時間的輪迴重複,使小說隱含了無數大大小小的循環怪圈,所有的人與事都鑲嵌於這些怪圈中,小說也就成了一個魔幻的世界。

  一提到魔幻境界,即使所談及的是一部現代小說,人們也會很自然地聯想到精靈、月光和光滑的山脈。除了矮人和仙女外,人們還會聯想到神奇的業績等,但不會聯想到太多的幽默,幾乎絕不會聯想到性。這種觀念看來似乎是要完全忘卻世俗生活。至少,這就是關於魔幻境界的一個設想。馬爾克斯顯然持不同的看法。

  在《百年孤獨》中,他創造了一個無所不包的魔幻世界。這個世界充滿了謊言與說謊者,然而同時又非常現實。在這部小說中,戀人們可以將彼此理想化為脫離肉體的靈魂,可以在吊床裡愉快地嚎叫,或者,渾身塗滿了梨醬,赤裸著滾到前廊上去。主人公可以穿越叢林,作堂吉訶德式的歷險,儘管他永遠也無法達到他的目標,然而描繪其驚險經歷的語言卻充滿了辛辣的諷刺:「遠徵的人們腦海裡充滿了對於原罪以前的潮溼而寂靜的天堂的最古老的回憶。

  他們的靴子陷進沼澤,他們用大刀砍爛血色的百合和金色的蠑螈。」「一周過去了,他們幾乎沒講一句話,像夢遊人似地穿過一個悲哀的世界,只能見到發光的昆蟲微弱的光亮,他們的肺裡充滿了令人窒息的血腥的味道。」

  這就是一個了解世俗生活的詩人的語言,他不認為塵世生活是幻想家的敵人,他對它毫無畏懼。

  馬爾克斯創造了一個連續統一體,一張相互關聯的關係網。不管一些細節如何奇特與怪誕,小說更為重要的效果是表現熱烈的興致、健康的幽默感,乃至理性與同情。然而,小說的一切悲慘結局皆源於馬孔多居民的落後、愚昧。他們不是面向過去,追懷昔日的寧靜與淡薄,就是關在小屋裡,沉湎於毫無意義的「制小金魚」、「織裹屍布」「修破門窗」「洗澡」等等。因此,他們只能等待著「豬尾巴」的重現。所以,人呢,應不斷的去「文明」自己!

  在人類走向深淵的那一天,我們最後的子孫在最後一刻會明白:

  一切會隨風而逝,無影無蹤,而我們只是「沒有意義」的代名詞。也許有人看不懂這本書,因為這不僅需要文學素養,還需要對拉丁美洲歷史的了解。看似荒誕的一個家族其實正折射出了拉丁美洲的歷史。這一個家族的孤獨與苦難也正是拉丁美洲人民的病苦與血淚。當你真正了解那一段歷史,你會發現《百年孤獨》是一本透過哈哈鏡的折射的南美洲史詩,他所揭出的不是單純的生活,而是表層下面一些更深刻的東西,不被理解的人,無法聯合的力量。這種孤僻貫穿了這本書。正如書中最後所說,「遭受百年孤獨的家族註定不會在大地上出現第二次了。」這正是作者對自己的出生地的希望或應說是絕望。

  這也是一部極具現實批判意義的小說。我不知道作者描寫布恩地亞家族的時候有沒有一絲同情。我看這一切的時候只替他們感到可悲。他們七代人沒有一個人懂得愛,最後好不容易有了一個愛的結晶,卻是整個家族的毀滅。這些帶有真實性的誇張,讀來不免讓人陷入深思。也就覺得作品充滿了無限的悽涼。

  孤獨成了這個家族的微記,如同他們血液中固有的險,衝動,勇敢和不屈,深吸一口氣,拍拍胸脯為自己的慶幸感到喜悅,百年孤獨註定一輩子的孤單,雖然現實生活有許多不如人意的地方,但我們還是坦然面對,想想偉大的哲學家,想想那些功成名就的人,或想想身邊比我們更艱難的人,我們那些小孤獨就隨時即逝吧!

  一部《百年孤獨》是一本人類心靈孤獨的苦難史。人類從清澈透明的原始狀態,在可見的最表層得到進化和發展,但是,在心靈的深處,人們永遠處於苦難狀態。這正如馬貢多的歷史一樣,無論他們從多麼原始的透明或者多麼神秘的鴻荒,經過無數的戰亂爭紛,步履沉重地推動歷史的車輪不斷前進,但是,馬貢多的面紗依然神秘,布雷地亞家族也依然孤獨。

  孤獨,從有人類開始有一直存在,人是群居動物,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一個人拒絕與他人交流,一味地閉關自守,那他所要面對的將是永遠的孤獨,蒙昧的誤解……也有人說,要學會享受孤獨,在孤獨中尋找自己,了解自己。可是,在空虛、黑暗而閉塞的世界裡又怎麼能真正的看清自己呢!有的也許只是胡思亂想與昏眩的錯位和莫名的猜忌……

  有了孤獨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守著孤獨不肯放手,一直孤獨也就真的成了百年孤獨。坦然的面對生活中的一切,一切總會過去,相信自己,陽光總在風雨後!

  《百年孤獨》的讀書筆記範文篇7

  加西亞·馬爾克斯的代表作《百年孤獨》被譽為「再現拉丁美洲歷史社會圖景的鴻篇巨著」,它同時也是一部魔幻現實主義文學作品的代表作。在第一次閱讀《百年孤獨》時,我被書中完全雷同的姓名,無數的倒敘、插敘給搞糊塗了,根本不解其義,而且我覺得書中訴說的故事大都荒誕不經,比如說在現實生活中不可能會有持續了四年零好幾個月的雨,死者更不會因為耐不住寂寞就重返人間……讀第二遍的時候,我把七代人進行了排列,終於使書中的人物對號入座;讀第三遍的時候,我連同《百年孤獨》所處的時代背景和作者的身世進行了了解,於是,我被深深地震撼了,為作者,為書本,為拉丁美洲。

  孤獨是非常可怕的。在拉丁美洲廣袤的土地上,蘊含著無窮的神秘,創造過輝煌的古代文明,但拉美的近代史卻充滿了恥辱與壓迫、血腥和悲劇。自十九世紀中期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的一個多世紀,這片神秘的土地經歷了百年的風雲變幻。通過查閱相關的歷史知識,我了解到在作者進行創作的七十年代,幾乎整個拉美都處在軍人獨裁政權的統治下。政客們的虛偽,統治者們的殘忍,民眾的盲從和愚昧,拉丁美洲百年的歷程不斷重複著怪圈,不是前進,而是徘徊。這應該就是為什麼書中的那些人那些事情總是在不斷重複的原因吧。

  在《百年孤獨》獲得諾貝爾獎的時候,作者加西亞·馬爾克斯在接受專訪時對孤獨的解釋意味深長:孤獨就是不團結。作者著書的目的是希望拉丁美洲的民眾要團結起來,走向文明,走向開放,走向繁榮。

  孤獨總是歸於自閉。《百年孤獨》描述的是霍塞·阿卡迪奧·布恩迪亞家族的一部興衰史,其脈絡就是自閉到開放,開放到繁榮;再由開放到自閉,自閉到毀滅。馬貢多文明的創始人布恩迪亞與妻子烏蘇拉以非凡的膽識和開放的精神,開創了馬貢多的繁榮。布恩迪亞曾向妻子抱怨說:「世界上正在發生不可思議的事情,咱們旁邊,就在河流對岸,已有許多各式各樣神奇的機器,可咱們仍在這兒像蠢驢一樣過日子。」因為馬貢多隱沒在寬廣的沼澤地中,與世隔絕。他決心要開闢出一條道路,把馬貢多與外界的偉大發明連接起來。可惜的是,他卻被家人綁在一棵大樹上,幾十年後才在那棵樹上死去。霍塞·阿卡迪奧·布恩迪亞死了,連同馬貢多的文明。之後的幾代人,夫妻之間、父子之間、母女之間、兄弟姐妹之間,幾乎如出一轍的沒有感情溝通,缺乏信任和了解,孤獨、苦悶、猜忌,導致了馬貢多狹隘、落後、保守直至沒落。於是,書中結尾是:那個長著豬尾巴的男孩,也就是布恩迪亞家族的第七代繼承人,他剛出生就被一群螞蟻吃掉。

  布恩迪亞家族一代代的承傳著,他們見證了歷史的風起雲湧,又都不得不漸漸地老去。第四代成員阿卡迪奧第二(第三代成員阿卡迪奧與人私通所生)曾親眼目睹了壟斷資本的興起和剝削的兇殘。而之後的奧雷良諾則見證了自給自足的農業在這片處女地上最後而短暫的繁榮。原始的繁榮很快就結束了,取而代之的是壟斷資本主義的侵入和自給自足的消亡。這個百年世家很快陷入了衰敗,直到家族的最後一個守護者奧雷良諾在翻譯完後的羊皮書卷中發現這一切只不過是家族不可避免的宿命,是永遠也走不出的循環,才恍然大悟。在他譯完最後一章的瞬間,一場突如其來的颶風把整個兒馬貢多鎮從地球上颳走,從此這個村鎮就永遠地消失了,而這個百年世家也終於在這個世界中完全消失並再也不會出現。

  不同的人對於孤獨會有不同的定義,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揭示了孤獨的實質是一種毫無意義的生存哲學,它意味著以冷漠、消極的態度去對待生活,事實上,你以怎樣的態度去對待生活,生活同樣會以怎樣的態度來回報你。一個陷入孤獨的民族是沒有前途和出路的,只能處於貧窮、愚昧和黑暗之中。在現如今紛繁複雜的社會大環境中,我們每個人何嘗不是都固守著一份自己的孤獨呢?儘管明知這種孤獨會使我們變得更加冷漠,但是現實是殘酷的,我們只能選擇孤獨。

  《百年孤獨》的讀書筆記範文篇8

  讀《百年孤獨》的時候,我十九歲。年紀不算小,但還是有點幼稚,,因為李偉老師我接觸了這本書,也因為這本書而感受多多。期望大家都能看下這本書。以下就是我的感受。

  讀第一遍的時候,我被完全雷同的姓名,無數的倒敘、插敘給弄暈了,根本不解其義;讀第二遍的時候,我把七代人進行了排列,最後使書中的人物對號入座;讀第三遍的時候,我連同《百年孤獨》所處的時代背景和作者的身世進行了了解,於是,我被深深地震憾了,為作者,為書本,為拉丁美洲。20年來,我在孤獨中體會其中的孤獨,並飽受折磨。為了排遣孤獨,我不斷地向我的朋友推薦《百年孤獨》,分享孤獨,理解孤獨。

  孤獨是可怕的。自十九世紀中期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的一個多世紀,拉丁美洲幾乎都處在軍人獨裁政權的統治下。政客們的虛偽,統治者們的殘忍,民眾的盲從和愚昧,拉丁美洲百年的歷程不斷重複著怪圈,不是前進,而是徘徊。在《百年孤獨》獲得諾貝爾獎的時候,作者加西亞·馬爾克斯在理解專訪時對孤獨的解釋意味深長:孤獨就是不團結。作者著書的目的是期望拉丁美洲的民眾要團結起來,走向禮貌,走向開放,走向繁榮。

  孤獨是自閉的。《百年孤獨》描述的是霍塞·阿卡迪奧·布恩迪亞家族的一部興衰史,其脈絡就是自閉到開放,開放到繁榮;再由開放到自閉,自閉到毀滅。馬貢多禮貌的創始人霍塞·阿卡迪奧·布恩迪與妻子烏蘇拉以非凡的膽識和開放的精神,開創了馬貢多的繁榮。霍塞·阿卡迪奧·布恩迪曾向妻子抱怨說:「世界上正在發生不可思議的事情,咱們旁邊,就在河流對岸,已有許多各式各樣神奇的機器,可咱們仍在這兒像蠢驢一樣過日子。」因為馬貢多隱沒在寬廣的沼澤地中,與世隔絕。他決心要開闢出一條道路,把馬貢多與外界的偉大發明連接起來。可惜的是,他卻被家人綁在一棵大樹上,幾十年後才在那棵樹上死去。霍塞·阿卡迪奧·布恩迪死了,連同馬貢多的禮貌。之後的幾代人,夫妻之間、父子之間、母女之間、兄弟姐妹之間,幾乎如出一轍的沒有感情溝通,缺乏信任和了解,孤獨、苦悶、猜忌,導致了馬貢多狹隘、落後、保守直至沒落。於是,書中結尾是:那個長豬尾巴的男孩,也就是布恩迪亞家族的第七代繼承人,他剛出生就被一群螞蟻吃掉。

  孤獨是需要反省的。讀完書本,掩卷深思。《百年孤獨》的作者加西亞·馬爾克斯著書的涵義無疑是深遠的:他是要透過布恩地亞家族7代人充滿神秘色彩的坎坷經歷來反映哥倫比亞乃至拉丁美洲的歷史演變和社會現實,要求讀者思考造成馬貢多百年孤獨的原因,從而去尋找擺脫命運擺弄的正確途徑。為了到達這個目的,無論是文章架構,還是資料選取;無論是敘述方式;還是表現手法;無論是典故引用,還是故事編排,無不採用其極,令人匪夷所思。資料龐雜,人物眾多,情節曲折離奇,再加上神話故事、宗教典故、民間傳說以及作家獨創的從未來的角度來回憶過去的新穎倒敘手法等等,可謂是眼花繚亂。作者的匠心獨運,文章的跌蕩起伏,儼然是對讀者最大挑釁。在不可思議的奇蹟中,在現實交錯的生活中,在血淋淋的現實中,在荒誕不經的傳說中,使讀者體會到最深刻的人性和最令人震驚的情感,進而理解孤獨的本義,理解《百年孤獨》的奇特。

  孤獨是需要摒棄的。「變現實為幻想而又不失其真」,是魔幻現實主義創作原則。對照《百年孤獨》的現實與背景,我們不難發現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由此,我們想起了晚清政府閉關鎖國以至慘遭蹂躪的結局和新中國三十年改革開放而重新崛起的歷程。《百年孤獨》的作者加西亞·馬爾克斯在完成巨著後曾有一個夙願:期望一百年孤獨的歷史永遠消失並再也不會出現。但願,作者的苦心和夙願夢想成真。

同类文章

《格列佛遊記》讀書筆記

  《格列佛遊記》的藝術特色主要體現在諷刺手法的運用上,尖銳深邃的諷刺是這部作品的靈魂。  當時的英國是作者抨擊和挖苦的對象。格列佛曆險的第一地是小人國。在這個縮微的國度裡,黨派之爭勢不兩立,鄰邦之間不但想戰勝而且要奴役對方。小人國的國王用比賽繩技的方法選拔官員,為獲得國王賞給的幾根彩色絲線

世界因你不同的讀書筆記

  世界因你不同  拿出這本勵志書籍,我立刻被這六個充滿鼓勵的大字所吸引。引文介紹的李開復有著許許多多不平凡的成就: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卡內梅基隆這兩所國際頂尖名校;獲得諸多創新獎項,在蘋果、SGI、微軟、谷歌四大國際網際網路公司擔任重要職位……這些成就鑄造了一個普通人心中成功人士的形象。但

文化苦旅讀書筆記(三篇)

  《文化苦旅》是餘秋雨的第一部文化散文合集。作品主要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歷史、文化散文;另一部分是回憶散文。全書的主題是憑藉山水風物以尋求文化靈魂和人生真諦,探索中國文化的歷史命運和中國文人的人格構成。《文化苦旅》獲上海市出版一等獎,上海市文學藝術優秀獎,臺灣聯合報讀書人最佳書獎,金石堂最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精編

  《三國演義》曹操的狡詐,劉備的謙虛恭謹,孔明的小心,周瑜的胸懷狹小,每獨自一個人物都具備不一樣的性情,筆者塑造的痛快淋漓,細細品嘗,讓讀者似乎進入一種境界。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500字  在高年級,讀原著《三國演義》,它在我心中已是一本飽含人生哲理,有著非凡意義的鴻篇巨作。對裡面的人物也

水滸傳讀書筆記匯總

  水滸傳讀書筆記300字  《水滸傳》為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書中講了宋代的農民起義,揭示了中國封建社會中農民起義的發生。  《水滸傳》中共有一百零八位好漢,他們各有各的技法,而且剛剛英勇無比。殺了好多貪官和壞人,保護正義,寧死不屈,連朝廷都制服不了他們。  如果我是在這一百單八將中的一員,絕

格列佛遊記讀書筆記(匯總)

  《格列佛遊記》是以格列佛船長的口氣敘述週遊四國的經歷。由於暴風雨、上岸找淡水、遭遇海盜、被部下劫持等等種種情況,格列佛共到了四個不同的國度:「小人國」——利立浦特王國,「大人國」——布羅丁奈格王國,有著異想天開卻又不著實際想法人的「飛島國」,最後一個是由一種有智慧的馬管理的「慧駰國」。 

西遊記讀書筆記

  西遊記讀書筆記300字  我看過很多的書,比如:《瞧,這幫壞小子》、《愛的教育》……其中我最喜歡《西遊記》。  《西遊記》講的是唐僧、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和尚去西天取經,途中遇到了九九八十一難,最終他們用自己的智慧戰勝了所有妖魔鬼怪,取上了真經。  《西遊記》這本書有四個主人公,其中我最喜

伊索寓言讀書筆記(精選)

  《伊索寓言》是古代希臘人傳給後世的一部飽含生活智慧的文學作品。相傳,這部寓言集中的寓言為伊索所作,因而稱為《伊索寓言》。伊索是公元前6世紀古希臘著名的寓言家。他與克雷洛夫、拉·封丹和萊辛並稱世界四大寓言家。他曾是薩摩斯島雅德蒙家的奴隸,曾被轉賣多次,但因知識淵博,聰穎過人,最後獲得自由。

駱駝祥子讀書筆記

  書中的主人公——一個好強、老實,又富有理想的鄉下人——祥子。來到北平後,幹起了拉車這一行。他的理想就是買上一輛自己的車。為了車,他吃盡了苦頭。被搶、被詐,無奈成親,卻喪了妻,喜歡的人也走了。這一路上起起伏伏,坎坎坷坷。這樣無情的社會就像一瓢冷水,連希望的星火也被澆熄了。曾經向上、不屈的祥

讀《水滸》,品永恆的傳奇

  論古道今說英雄,水滸好漢稱第一。  ——題記  說英雄,說風流倜儻,善良正義;說英雄,說追求勇氣,行俠仗義;說英雄,說肝膽相照,替天行道。  《水滸傳》一部經典之作,是我國首部描寫農民起義的小說。描寫了一群不堪暴政壓迫的好漢揭竿而起的故事。這一百單八將,或身懷絕技,或足智多謀,但他們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