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千元魔將!256顯存位寬如何給力
2023-10-11 01:14:08 1
泡泡網顯卡頻道5月27日 很多時候,大家對於顯卡的的認識就是看價格,看型號,再看品牌。在價格持平的情況下當然是越給力越好。而顯卡性能首先取決於顯示核心,也就是GPU。基本上顯卡的性能絕大部分由其所使用的顯示核心決定,但是除了GPU以外,還有什麼需要我們注意和了解的呢?
在大家的眼光都注重在顯卡型號上時,我們往往忽略了一些更加重要的信息。因為在同一型號的顯卡身上所使用的顯示核心並不是各個廠商都可以自行定製或修改的,而只能通過設定不同核心的頻率、顯存的大小和顯存顆粒等等來區別。這樣才有了市場上的超頻版、特供版等等同一型號的諸多版本。
而我們今天要探討的就是AMD在2011年首次推向市場的第一款千元級256bit位寬的顯卡——Radeon HD 6790。那麼更大的顯存位寬意味著什麼呢?當然熟悉硬體的朋友會馬上想到決定顯卡性能的第二因素——顯存帶寬。形象點地說帶寬就像我們熟悉的寬帶,普通的2M的家庭寬帶和100M的網吧光纖寬帶在上網速度上是無可比擬的,就是因為帶寬的不同才有了如此大的速度差距。
在高端顯卡領域,一般配備的顯示核心都十分強勁,顯存位寬也十分充足,所以沒有多少人去了解位寬的重要性。而在千元級的中端顯卡中,高位寬的型號就顯得鳳毛麟角了,幾乎都是128bit的型號。那麼HD6790的256bit意義何在呢?我們來通過計算看看他們理論上的差距。
先看一組公式:顯存帶寬=顯存位寬×顯存工作頻率/8
顯存帶寬就是GPU與顯存之間的數據傳輸速率,它以字節/秒為單位。顯示核心在進行像素渲染的時候,必須從顯存不同的緩衝區中讀寫數據,類似我們的CPU和內存的工作機制。每個像素渲染一次,就需要傳送(讀取32bit 顏色 + 讀取32bit Z + 寫入32bit 顏色 + 寫入32bit Z)=128bit,即16個字節。
材質貼圖和深度複雜性會使每個像素渲染所需要的帶寬加倍。而在DX11逐漸成為主流的當下,許多遊戲都採用了物理加速和高度曲面細分這些對顯卡有苛刻要求的新技術,那麼多大的帶寬才足以支撐主流的1920×1080×32的顯示模式進行DX11遊戲呢?在1920×1080×32的顯示模式下,理論上進行像素渲染時每一幀需要的數據傳輸量 = 水平解析度×垂直解析度×(基本渲染數據讀寫+紋理數據讀取)=1920×1080×(16+32)大約100MB。如果幀刷新速度為60幀/秒,所以顯存帶寬需求為100MB×60=6GB/s。而這僅僅是像素渲染所需的帶寬,要是使用更高的解析度、更高的刷新率和打開全屏抗鋸齒、各異向性過濾時,帶寬的消耗將更驚人!所以,足夠大的顯存帶寬能支持更高解析度、更逼真的色彩(32bit真彩)、和更高的刷新頻率(如3D顯示要求的120Hz)。
那麼回到我們今天要說的HD6790,比如999元的訊景的HD-679X-ZHF X少校版顯卡採用AMD Radeon HD 6790顯示核心,40nm工藝製程,核心代號Barts,800個流處理單元。核心/顯存頻率為840MHz/4200MHz,1024MB/256bit/GDDR5顯存規格。那麼它的顯存帶寬就是256(bit)*1050MHz/8=33600Mb/s=33.6Gb/s,這樣就能為顯卡的工作提供了充足的顯存帶寬,讓我們的遊戲和圖形處理更加快捷流暢。
那麼同樣價格的GTX550Ti的顯存規格為1024MB/192bit/4100MHz/GDDR5,這樣我們計算一下它的顯存帶寬為24.6Gb/s,這樣在理論上來說性能的差距有20%甚至更多,我們看看實際的遊戲測試對比:
我們可以看出在遊戲的實際對比中有些項目差距並沒有20%那麼多,在15%左右。當然這主要是因為核心頻率的不同和不同遊戲的優化的關係,比較熟悉的超頻的同學將兩者的的核心頻率設定相同進行對比,理論和測試的數據偏差就會更小。
從理論計算和遊戲測試中我們不難發現HD6790對GTX550Ti有著絕對的優勢,而價格上定價999-1099的HD6790比定價1099的GTX550Ti更加具有性價比和選擇空間,例如訊景兩款非公版的HD-679X-ZHF X少校版和HD-679X-ZDF少校版分別報價999和1099元。這就是AMD的高性價比產品策略,針對中端主流遊戲玩家市場,相信HD6790更是大家值得優先選擇的型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