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面修羅太帥了(機械與美術的生硬碰撞)
2023-10-30 07:53:30 5
這裡要先講一下武俠作品在香港影視中的地位,以便更好的聊這一話題,繼而讓大家來談論這個觀點。
以金庸、古龍、梁羽生為代表的昔日武俠IP大神,為香港影視爭來了至少二十年的輝煌時光。為什麼這麼說?如果你現在問一位國內一線城市的50後居民,看過的第一部院線電影是什麼類型?我敢保證至少有百分之八十的人會告訴你,是來自西方帶有濃厚重工業火藥味的英雄傳奇式的電影。若你再問一位60後,70後甚至是80後,他們則會告訴你,對於東方武俠類的電影記憶更為深刻。所以,要將影視作品放在文化大局中來講,那麼上面幾位,在某種意義中可以稱之為武俠時代的造就者。尤其是當李小龍名揚世界後,東方武俠作品在影視中佔有了絕對的比重,也成為由香港影視逐步延伸至國內影視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以李翰祥、胡金栓、張徹為代表的第一代香港武俠導演,打開了國內武俠電影的新紀元。尤以《大醉俠》《獨臂刀》為代表一度被媒體讚譽:有為武俠電影一洗前恥之功效。隨後,徐克、王晶、杜琪峯、吳宇森為第二導演梯隊,讓香港武俠電影走向巔峰。《新龍門客棧》《洪拳小子》《赤腳小子》《新少林五祖》等一批優秀作品,成為香港電影史上一個時代的標誌。
《青面修羅》導演李仁港,曾是徐克的最佳搭檔,兩人一度聯手拍攝了多部優秀的武俠類影視作品,包括《蜀山傳》《黑俠》《青蛇》《誅仙》等等。
李仁港何德何能?
10歲追隨香港著名畫家範子登學習國畫。20歲在加拿大進修視覺藝術,並在油畫方面取得優秀的成績。事實證明,只要興趣對了,學習經歷將會是你人生成就中最為牢固的基礎。李仁港能成為香港電影最佳美術指導,並在編劇與導演方面取得同樣的成績,不得不提這十年之功。24歲進入亞視成為副導演(我在前面寫過浙江衛視培養的85後優秀導演,可見年齡不是藝術造詣的門檻),26歲遇見人生的第一個貴人劉松仁,開始第一部真正意義的武俠電影《書劍恩仇錄》任副導演,導演是許鞍華。直到36歲遇見人生的第二個貴人徐克,開始《黑俠》的拍攝。正是這部影片,讓香港武俠電影走向歐美市場,同時也為主演李連杰打開了走向好萊塢的第一扇門。
此後,李仁自完成的《見龍卸甲》《錦衣衛》《鴻門宴》都在口碑與票房方面獲得了雙豐收。眼下這部《青面修羅》,早在2017年就已經開拍,但在此時上映,無疑是給當下受疫情影響持續低迷的電影行業一個激動人心的鼓勵。
先說一下影片的故事梗概:
在群雄割據的混亂時代,民不聊生。其中,還能屹立不倒的有兩個代表性的強國。分別是南陵和東桑。除此之外還有一個特殊的機構——刺客聯盟,叫做離恨谷。主人公馮紹峰就是離恨谷的刺客之一,因家族變故(打造藏寶銅片而被趕盡殺絕),馮紹峰被收養至離恨谷,長大以後,藏寶銅片再一次亮相,他便抓住千載難逢的機會,深入敵穴開啟復仇的冒險旅程,哪知這一切都是一場局中局。
未上映即遭遇雙重考驗李仁港親自擔任導演、編劇,並由美國人投資的特效級大片,必定是要走院線的。但因疫情影響,突然轉向網大平臺,無疑是遭遇了致命的考驗。我認為對於網絡平臺來講,像徐崢導演的喜劇類作品更容易被人接受。畢竟,輕鬆歡樂更易獲得大流量。反而依仗特效出彩的院線電影,唯有大屏幕才更具觀賞意義。《青面修羅》偏向好萊塢工業大片,著力以機械與美術來突出畫面風格,這在網絡平臺(小屏幕)成為一個致命的缺陷。
第二重考驗,至今也是一個迷。之前宣傳時,演員列表中出現了不老女神許晴,但就在上映前被緊急AI換臉。我想就以許晴的影視地位及外型狀態,絕對不會大張旗鼓地接一部替身戲。按照國內影視演職人員審查慣例,這讓觀眾不敢想像。幸而就在最近幾天,許晴工作室進行了緊急說明,但就是這樣,主演被換臉在香港電影史上也是個例。對於觀眾來講,不老女神許晴還是比較受期待的,而替換也是一個損失。
馮紹峰飾演的主人公作為一名頂級刺客,尤其處在冷兵器時代,按照慣例會著力於武器的突出。當然馮紹峰所擁有的武器,也讓人大吃一驚。看過《風雲》的觀眾都知道步驚雲偶然得遇麒麟臂致使武藝巨增。本片中馮紹峰同樣遭遇這樣的情景,只不過換來的卻是機械臂(內藏飛鏢與單手劍),一條機械臂可在瞬間由掌中發射變形飛鏢,以及隨意變形的單手劍,與《變形金剛》頗有形似之處。但看到故事的背景以及劇中人物的服飾,完全可以肯定是發生在古代的事情。另外,劇中最關鍵的反派人物由胡軍飾演,他的武器則是特殊的機械甲,可以連發飛鏢,變換金剛翅膀,以及可以從中獲得隨意變形的雙刀。在古代,這無疑屬於超時代機械。
對具有武俠標識的李仁港導演作品來說,歷史背景下的超時代機械武器的出現,還是讓觀眾有些跟不上。當然,在徐克導演的《狄仁傑系列》中,為了追求畫面感,已經在極力將武俠融入奇幻色彩,但至少沒有讓觀眾大驚失色。《青面修羅》中徐少強飾演的黑無常,以黑鬥篷為武器,雖然玄幻,但至少仍屬中國元素。可《青面修羅》中的機械元素出現時,實在讓人難以揣摩,到底是導演玩的新概念還是矛盾處理不足,我們不得而知。
影片拍攝是在2017年,所以對於場景的特效來講勉強過關,畢竟有《狄仁傑》在前。若按照《蜀山傳》的特效級別來講,進步不算太大。據說這部影片原來的名字叫《刺局》,我想這一定是高手提了意見,雖然影片講述的就是「刺客與局中局」,但這麼直白的名字還是不如《青面修羅》更容易翻譯。畢竟是美國人的大投資,性質是走院線的商業大片。
影片中有兩條情感主線,一條是以胡軍飾演的反派人物為代表的感情線,本來女方是許晴,現已換臉成青年女演員馬小茜;一條是以馮紹峰飾演的正派人物為代表的感情線,女方是新晉人氣女演員金晨。反派情事一般都是暗線,交待也夠清楚,只是人物在描述性格和能力方面略顯不足。比如:胡軍為了實現自己的雄心抱負,成立了離恨谷的刺客聯盟,為了掌控南陵和東桑兩個強國,自己去東桑喬裝忠臣,而讓自己的妻子去南陵臥底成為王妃。不難看出,這種局中局看起來足夠劇情的曲折,但正因為太過曲折,致使兩人情感微不足道,所以在最後的關鍵時刻,難以調動觀眾的情緒。
影片中馮紹峰與金晨之間的情事,更加西化,完全是一場發生在古代偶遇的一夜情。刺客(殺手)本就是冷漠的,對於情事的處理,偏向於「短頻快」也是能夠理解的,比如在007系列中,基本都是這樣。但在影片中對於情事的鏡頭描寫實在太過倉促,就連床戲都屬於未成年級別。
另外,影片中金晨所飾演的角色,在髮飾及裝扮方面過於粗糙,幾乎是成功的掩蓋了所有的身材問題。這讓觀眾有一種錯覺,整個影片中,幾乎都只為了突出臉面。的確,從面具到臉,再由臉到面具。
《青面修羅》要說明的問題是什麼?相信很多觀眾還是一頭霧水,這在一些專業影評人面前一定站不住腳。儘管特效與機械元素的畫面感給人一些安慰,但想要以「局中局」的劇情來吸引一批專業觀眾,這樣的幻想可能已被矛盾徹底擊碎。
可以看到總製片人已經不在了,近期曾江老先生也遠走了,僅憑這一點《青面修羅》還值得一睹老先生最後的風採。
武俠類作品,在中國觀眾腦海中已經根深蒂固。想要在傳統基礎上進行創新,所面臨的問題不僅僅是這一代人能處理的。吳宇森將武俠精神體現在槍戰片中,就是一個值得借鑑的成功例子。所以不論是拳腳,冷兵器,還是槍火,都只是一種形式。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武俠精神的體現才是重中之重。這是過去黃飛鴻、葉問、霍元甲帶給我們的感動,同時也應該是武俠片應該堅守的觀點。
《青面修羅》由院線走向網絡不是個例。流量雖然是關鍵,但操控流量的終極一定是觀眾。電影人對於武俠片的創新與改進也不會止步,只有自信它不會過時,並且挖掘精髓以此傳承,才是至關重要的。
最後,讓我們向香港電影演員曾江老先生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