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晷背面有刻度嗎(日晷是個什麼玩意兒)
2023-10-10 11:39:04 2
「玩意兒」一詞,一般有三種解釋:「玩具,曲藝和雜技,事物」。皇帝看重的東西,誰敢小覷?這裡當然是指事物。自古以來,太陽和月亮就是天空中的兩大時鐘,太陽賜給光明和溫暖,給先民的感受更直接而深刻。於是,他們學會「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根據太陽的位置,有條不紊地安排作息和一天的活動。
在一天裡,「日上三竿」,是指大概接近中午的時刻;「鋤禾日當午」,頂著大太陽幹活,肯定很累;「日薄西山」,太陽也有弱勢的時候。太陽太亮,不可直接用肉眼看它,所以通常只能看它照射萬物形成的影子,於是有「立竿見影」之類說法。根據影子的長短變化,草木的枯榮,和它們周而復始有序循環,古人知道了四季和年,並能精確知道它們的「時值」。為了細緻把握白天裡的時間,發明了日晷——利用太陽影子報告時間的工具,又叫「太陽鍾」。在日本,稱它為「日時計」,在英語世界叫「sundial」。
從前,日晷很神聖,除了用於觀察時間之外,還是權威和智慧的象徵。平頭百姓不會做,大概也不能去做。後來,日晷普及了,它的實物以及類似它的造型漸漸成為裝點庭院、花園的重要景物。人們賦予它許多特殊的寓意,它充當的角色真叫人眼花繚亂。
精緻的多倫多大學日晷
1920年,清華大學庚申級畢業生送給母校一座日晷留作紀念。晷盤為景泰藍廠燒制的銀胎琺瑯製作,富麗堂皇。石質底座,側面鐫刻的「行勝於言」這四個字,成了學校的格言流傳至今。為了慶賀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的50歲生日,人們於1977年送給她一座海豚造型日晷。這座日晷的構思巧妙絕頂,晷針虛無縹緲,竟以兩隻海豚摔向空中幾乎相觸的尾巴尖的縫隙代之。橫濱向上海(1979年),明石向無錫(1991年),溫哥華向廣州(1996年),奉獻給友好城市的禮物,也是日晷。2005年5月,中國臺灣省親民黨主席宋楚瑜訪問大陸,清華大學回贈的禮品之一是本校日晷的縮製品。2005年,海瑟爾足球慘案20年後,比利時在球場外修建了一座巨大的不鏽鋼日晷,以紀念慘案中遇難的39位球迷。
2005年,上海舉辦「國際科學與藝術展」,其中有一個別開生面的日晷專題展——「時間雕塑」,60平米的展廳裡有大量的精美圖片和21件銅鑄日晷模型。國家博物館的基本陳列《古代中國》裡,有現存最早的西漢石質日晷,另一隻小巧的近代摺疊銅日晷,遙相呼應地反映出日晷在中國的發展。許多學校、機關、公園、小區、家庭建造日晷,在裝點環境、體現文化、觀讀時間的同時,激勵人們珍惜光陰,與時俱進。日晷的造型始終那樣吸引人,以至於在不少廣場建築物上,每每活脫出它的身影,儘管絲毫不能觀察時間。比如北京世紀壇,上海世紀大道,杭州臨平。生命有限而時間永恆,有感於此,不少墓碑採用日晷冠頂,寄託哀思,寓意深刻。
日晷這「玩意兒」,就是這樣正兒八經地,從古到今,從生到死影響著我們的生活!
作者:西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