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忠實《白鹿原》的讀書筆記
2023-10-10 23:10:34 4
《白鹿原》是作家陳忠實的代表作,這部長篇小說共50餘萬字,由陳忠實歷時六年創作完成。下面是相關的讀書筆記,希望對你有幫助哦。
陳忠實《白鹿原》的讀書筆記一
陳忠實的《白鹿原》無疑是當代中國最優秀的長篇小說之一。我花了大概十天的時間把這本厚厚的巨著讀完,而我也在這十天當中經歷了另一個真實而又遙遠的世界。
《白鹿原》的故事發生在關中大地的白鹿原上,這是一個真實的地方,我曾經若干次的去那個原上玩耍,因此當我咀嚼著書中的文字時,便會很熟悉的將故事的情節投影到那片所熟悉的土地上,一片美麗的土地。
講述了發生在白鹿原這片土地上從清朝末年到解放後很多年的許多滄桑沉浮,講述了白、鹿這兩大原上實力派家族的世故變遷,更講述了白、鹿兩家的弟子們各自不同的人生沉浮。小說情節跌宕起伏,引人入勝,使人拿起之後便有種欲罷不能的感覺。
一部優秀的小說最能夠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不是故事的情節,而是小說中的人物。《白鹿原》就是這樣一部小說。白嘉軒、鹿子霖、朱先生、冷大夫,還有白孝文、鹿兆鵬、百靈、鹿兆謙等等,這些人無一不具有自己鮮明而獨特的性格。白嘉軒的沉穩正直,鹿子霖的狡猾擅辯,朱先生的坦蕩博愛,以及兆鵬的堅忍持久,百靈的靈活可愛……這些無一不的鐫刻在了讀者們的記憶深處。
《白鹿原》給我帶來的最大震撼莫過於作者對於小說中人物生命軌跡的塑造。一個堂堂的白家長子、族長繼承人可以變為一個頻臨死亡的乞丐,又可以起死回生般的成為國民黨的縣保安團營長,並出任共產黨人民政府的首任縣長;而一個放牛娃,可以加入共產黨搞『農協』,亦可以變為土匪搶恩主,但同時他也可以成為為一名讀書人搞起義當副縣長,而最終卻被槍斃。生命的軌跡在陳忠實的筆下顯得是那樣的捉摸不定,以至於誰都無法預知一個「爛人」在今後是會繼續腐爛還是會有機會發達,誰也都無法知曉一個好人最終是否會得到好的結局。白氏家族在白嘉軒的操掌下秉持著「耕讀傳家」的家訓,因此總是順利的逃過一劫又一劫,並最終在白鹿精靈的闢佑下得到了圓滿;而鹿子霖的小花招和小動作太多了,因此終落得門庭冷落,自己也瘋顛而死;朱先生心懷天下,悲憫蒼生,因此在仙逝後送葬隊伍能夠綿延五十裡。所有的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去認真思考的。
最難忘的是白嘉軒豁達的心胸和以德報怨的行為,以及他那處變不驚的從容與鎮靜。
最難忘的是田小娥那麼漂亮的女人死後卻化為一股惡臭,人人難以接受。
最難忘的是朱先生對鹿兆謙說過的一段話:「讀書原為修身,正己才能正人正世;不修身不正己而去正人正世者,無一不是盜名欺世;你把念過的書能用上十之一二,就是很了不得的人了。」
然而最難忘的還是白鹿原上那肥沃的土地,那肥沃土地上青嫩的麥苗,以及在這片土地上世代勞作的憨厚老實而又有些倔的永遠只屬於白鹿原的莊稼人們。
一個平凡而又多災多難的世界,一個與眾不同但卻永不磨滅的世界,這就是陳忠實筆下的「白鹿原」,這就是白鹿精靈的故鄉!
陳忠實《白鹿原》的讀書筆記二
可能是一種巧合,也可能是一種緣分。看的好幾本書都是以西北黃土高原一帶風土人情為背景的。與我們南方不同,那一帶地區缺乏水的靈性,可是,讓我們感覺到了黃土一樣的厚實。
看了《白鹿原》,就覺得和路遙《平凡的世界》風土人情很像。大師說白鹿原是以陝北為背景,而白鹿原則以陝南為背景的,但兩地的生活還是大同小異的。只是《平凡的世界》寫的是解放後到改革開放初期,時代變遷迅速。而《白鹿原》則是清末到解放後。
故事集中體現白鹿原裡的白鹿村,同時也叫「仁義村」。看名字就能才出七八分,白鹿村歷史悠久,民風古樸。有以白嘉軒為首的白家,和以鹿子森為首的鹿家兩大姓家族,白家是族長的地位。白鹿村有自己的族規,後來又有了鄉約,簡單的說就是有自己的法律。村民勤勞,仁義,有一段時間甚至給人有點世外桃源的感覺。但同時,由於時代的變遷,辛亥革命,民國革命運動,國共兩黨之爭,抗日,解放戰爭,解放後初期,這些時代大事件的發生這對這個小小的,甚至有些封閉的地方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尤其是後來的兩黨之爭之激烈,在白鹿原颳起一陣陣風。
白嘉軒,鹿子森,郎中冷先生,以及知識淵博,時節高尚的朱先生,屬於老一輩的人,白嘉軒是族長,這個人給人的感覺就是重情重義,勤勞樸實,申明大義,可以說是傳統道德的代表。處世有一套,對很多鬥爭,耳聞,都保持平靜心態。但他也有極保守的一面,有心計的遷墳,不認當***的女兒,也一度看著兒子白孝文墮落而不理這個兒子,對族規維護非常的嚴格,對田小娥的死沒有一點同情之心,這裡,他儼然成了封建道德的維護者,他只希望自己和後代老老實實,本本分分做人。而鹿子森這個人,可以說從頭到死就是個負面形象,他也有實力,他善於勾心鬥角,見白家好就眼紅,用計害白孝文,他這非常地世俗,他不像白嘉軒那樣在兩黨之外,他喜歡當官,投靠國民黨,他善於玩弄女人,最後這由於國民黨的潰敗變瘋,以致於被凍死,可以說是罪有應得。朱先生身為教書先生,品德高尚,一生弟子無數,為了百姓,總是挺身而出,強烈的民族氣節,一把年紀了堅持要上戰場,對實事的洞察力很高,可以說是民族的楷模。
而他們的下一帶,白家的白孝文,白孝武,女兒白靈靈,鹿家的鹿兆海,鹿兆鵬,白家長工鹿三兒子鹿兆謙。在小說中,可以說是看著他們長大的,小時候都是那麼的天真無邪,一起玩耍,在鄉裡智者朱先生開的白鹿書院讀書。印象很深的是白家兩兄弟給鹿兆謙冰糖吃。但是後來,他們的命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很曲折。白孝文一直到新族長到被鹿子森陷害墮落再到做國民黨保安隊營長最後到起義做了新中國成立後的縣長。鹿兆謙,也就是黑娃開始鬧農民暴動到直接從軍共產讜,失敗後當了土匪最後被白孝文招降,最後一起起義,當了新中國副縣長,卻被白孝文鬥死。而鹿兆鵬一直就當了共產讜,但最後音信全無。最後白靈靈和鹿兆海最有意思,他們一起在城上上學,產生感情,抗日時他們用一個硬幣決定命運,鹿兆海加入***,白靈靈加入國民黨,可是沒過幾年,由於生活的影響,鹿兆海加入了國民黨,白靈靈轉兒加入共產讜。最後的命運是鹿兆鵬圍剿紅軍戰死,白靈靈被共產讜內部當做特務而活埋,兩個後挺悲哀的。這一代人,大部分都英年早逝。可是說是時代造成的悲哀。白靈靈這個漂亮靈巧的女孩一直衝刺著這個保守的家,「阻擋革命者將被踏死」仿佛成了她的口頭禪,甚至多父親白嘉軒說了好幾遍。
讀《白鹿原》的時候,一度感覺有的寫的挺神秘的,像那隻精靈一樣渾身白色的白鹿,總是幾次神神秘秘地出現,模糊知道它是一種美好,幸運的象徵,可是也說不清楚。讀了之後查資料,才知道它是一種類似當地那種,古樸,美好,勤勞,從善,一切好的東西的凝結,可以說是一種精神主體,源遠流長凝結而成的。和後來人們口中作惡的白狼相對。它們都是很神秘的。還有後來的田小娥死後化作鬼帶來瘟疫,看得人云裡霧裡的,不知道作者為什麼要安排這個情節。後來查了資料才明白。
田小娥這個形象在讀這部小說中一直被忽略,她開始是地主小妾,後來成了鹿兆謙女人,鹿兆謙從軍又當土匪,私下裡和長輩鹿子森勾搭上,後來為了給報仇後誘惑白孝文,和白孝文勾搭上,這樣的女人,太容易被忽略了,甚至讓作為讀者的我們這輕視她,死後帶來瘟疫害死那麼多的人,直到被白嘉軒他們造了鎮妖塔鎮住。就是這樣一個形象,原來是被作者塑造成反封建形象的。敢於追求真正的愛情,敢於反抗,雖然是悲劇結束。如果仔細回憶一下作品,確實是這樣。她首先在地主家被欺壓,後來和鹿兆謙在一起,被拒絕進入祠堂,不被鹿三承認是兒媳,但她和鹿兆謙自己生活在一個窯洞裡。後來也是被鹿子森脅迫,為了就鹿兆謙才從了鹿子森,又受了鹿子森的蠱惑,誘惑白孝文報仇使其墮落,但沒有得到報仇的**,反而又被白孝文的痴情所感動,最後被鹿三殺死,死的時候喊了一聲「大」(爸爸)。她死後化鬼說,「我一沒有偷別人的棉花,麥子,二沒有對長輩不敬,沒有害小孩子,為何白鹿原就是容不下我(大意)」,她被鎮妖塔鎮住後依然化作會飛的蛾反抗,極具悲劇色彩,如果不細細推敲還真難以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