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著作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經典著作)
2023-10-18 14:02:17 2
恩格斯著作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來源:黨建網原標題:「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經典著作」——重溫恩格斯《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於恩格斯著作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下面內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恩格斯著作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
來源:黨建網
原標題:「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經典著作」——重溫恩格斯《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
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和中國社會發展歷史邏輯的辯證統一,是根植於中國大地、反映中國人民意願、適應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的科學社會主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我們要想準確理解和把握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理,首先要讀懂恩格斯的《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一書。該書是系統闡述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一部經典著作,是了解馬克思、恩格斯原初意義上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必讀基本經典著作文獻,馬克思稱其為「科學社會主義的入門」,列寧稱其為「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經典著作」。閱讀《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能夠為我們破除西方學界和政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誤惑、誤讀、誤解提供強大的理論支撐,對於完善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有極大的借鑑意義與啟發作用。
強調:「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不能丟,丟了就不是社會主義。」科學社會主義以實現無產階級以至全人類的全面解放和自由發展為價值依歸,是站在勞動的立場、人民的立場批判資本主義社會發展、擘畫人類社會美好發展願景的思想結晶和理論產物。《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分別從科學社會主義的思想來源、社會主義為什麼能夠從空想變為科學和科學社會主義的發展前途三個方面揭示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奠定了社會主義理論的科學性基礎。科學社會主義之所以具有高度的科學性和徹底的革命性,之所以能為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擘畫正確前行方向,主要源於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基礎性、支撐性作用。
「現實的基礎」:科學社會主義的實踐之源
每一個重要的思想理論,不僅是那個時代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產物,同時也是在繼承前人思想和理論成果基礎上的產物。恩格斯指出:「現代社會主義,就其內容來說,首先是對現代社會中普遍存在的有財產者和無財產者之間、資本家和僱傭工人之間的階級對立以及生產中普遍存在的無政府狀態這兩個方面進行考察的結果。但是,就其理論形式來說,它起初表現為18世紀法國偉大的啟蒙學者們所提出的各種原則的進一步的、據稱是更徹底的發展。」恩格斯詳細介紹了聖西門、傅立葉和歐文的空想社會主義思想,針對資本主義存在的種種弊端、矛盾、不合理之處和資產階級世界在物質上和道德上的貧困以及虛偽的兩面性進行了無情的揭露和批判,並對未來建立一套新的更完善的社會制度進行了描繪,同時認為空想社會主義思想包含了具有積極意義的唯物主義和辯證法因素。但是,恩格斯也指出,在沒有看到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沒有認識到工人階級的力量之前,「這種新的社會制度是一開始就註定要成為空想的,它越是制定得詳盡周密,就越是要陷入純粹的幻想」。因為「不成熟的理論,是同不成熟的資本主義生產狀況、不成熟的階級狀況相適應的。解決社會問題的辦法還隱藏在不發達的經濟關係中,所以只有從頭腦中產生出來」。所以,「為了使社會主義變為科學,就必須首先把它置於現實的基礎之上」,必須從現實和科學的基礎推動社會主義從空想走向科學。
唯物史觀與剩餘價值:社會主義從空想變為科學的理論基礎
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恩格斯指出:「以往的全部歷史,除原始狀態外,都是階級鬥爭的歷史;這些互相鬥爭的社會階級在任何時候都是生產關係和交換關係的產物,一句話,都是自己時代的經濟關係的產物;因而每一時代的社會經濟結構形成現實基礎,每一個歷史時期的由法的設施和政治設施以及宗教的、哲學的和其他的觀念形式所構成的全部上層建築,歸根到底都應由這個基礎來說明。」這樣,「一種唯物主義的歷史觀被提出來了」。從唯物主義歷史觀出發,社會主義就不再是被看作某個天才頭腦的偶然發現,而被看作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鬥爭的必然產物。恩格斯指出:「這兩個偉大的發現——唯物主義歷史觀和通過剩餘價值解開資本主義生產的秘密,都應當歸功於馬克思。由於這兩個發現,社會主義變成了科學。」唯物史觀和剩餘價值學說的發現,使社會主義被置於現實和科學的基礎之上,是科學社會主義的兩大理論基石。
資本主義社會最基本矛盾:推動社會主義必然代替資本主義
「社會是在矛盾運動中前進的,有矛盾就會有鬥爭。」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中存在著固有的、無法根本解決的矛盾,推動著社會主義必然代替資本主義。資本主義社會最基本的矛盾,就是社會化生產和私人佔有之間的矛盾,「社會化生產與資本主義佔有的不相容性,也必然越加鮮明地表現出來」。社會化生產和私人佔有之間的矛盾,表現為兩個方面的對立:一個是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對立。恩格斯指出:「社會化生產與資本主義佔有之間的矛盾表現為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對立。」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日益把大多數居民變為無產者,「這種生產方式日益迫使人們把大規模的社會化的生產資料變為國家財產……無產階級將取得國家政權,並且首先把生產資料變為國家財產」。另一個是個別工廠中生產的組織性和整個社會中生產的無政府狀態之間的對立。一旦社會佔有了生產資料,生產力將獲得解放和得到極大發展,從而保證一切社會成員有充裕的物質生活,保證他們的體力和智力獲得充分的自由發展和運用。在生產力高度發展的基礎上,一切階級差別和階級對立將被消滅,對人的統治將由對物的管理和對生產過程的領導所代替,國家將自行消亡,最終將實現人類從必然王國進入自由王國的飛躍。恩格斯著重指出:「完成這一解放世界的事業,是現代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深入考察這一事業的歷史條件以及這一事業的性質本身,從而使負有使命完成這一事業的今天受壓迫的階級認識到自己的行動的條件和性質,這就是無產階級運動的理論表現即科學社會主義的任務。」
思想就是力量,科學理論就是強大武器。「我們黨在中國這樣一個有著13億人口的大國執政,面對著十分複雜的國內外環境,肩負著繁重的執政使命,如果缺乏理論思維的有力支撐,是難以戰勝各種風險和困難的,也是難以不斷前進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的新探索,是人類社會的新事物。在當代中國,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真正堅持科學社會主義。從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中汲取人類探索真理的豐富思想養分,對於我們深刻領會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精神實質、核心要義和豐富內涵,深刻領會「21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一定能夠展現出更強大、更有說服力的真理力量」的深刻意義,必定具有深刻的啟迪和巨大的推動作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成功,正成為「世界社會主義的中流砥柱」,正成為「21世紀科學社會主義發展的旗幟」,這對科學社會主義的傳續和傳揚具有重要價值。
(作者:葉本乾,四川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電子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
責任編輯:王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