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毅元帥霸氣片段(一位戰士向陳毅敬禮說)
2023-10-18 13:47:25 2
陳毅,1901年8月26日,出生於四川省一個小地主家庭。1921年因參加愛國運動而被武裝押送回國,後來他在李大釗等同志的介紹下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逐漸開啟了自己的革命道路。
1946年1月10日,美國總統特使馬歇爾在國共雙方之間斡旋,促使雙方籤訂了停戰協定,同時成立了由共方代表、蔣方代表、美方代表組成的軍調三人小組。
此時,全國正處於「東北大打、關內小打」的態勢,每次發生衝突事件後新四軍軍部便要及時報告情況。
1946年2月下旬,中央軍委通知,周恩來、張治中、馬歇爾三人將於3月2日抵達濟南,3月3日去往徐州,指定陳毅司令員從臨沂趕往濟南參與會談。
陳毅司令員接到通知後,立即指示參謀處準備有關軍事衝突的材料,研究國民黨可能提出的問題。
3月1日上午8時許,美國代表雷克上校派來的專機在臨沂機場降落,陳毅司令員登上飛機,9時許抵達濟南。濟南軍調小組三方代表和王耀武、何思源的代表都在機場迎接陳毅司令員。
後來,王耀武在《自述》中提到了這次見面,並講了一個令他印象頗為深刻的細節。
陳毅下馬後,勤務員敬禮並說道:「陳司令好!」
陳毅馬上糾正道:「你叫錯了,丟掉一個字。要叫司令員,不能叫司令。我們都是員,你是勤務員,我是司令員,咱們都是革命隊伍裡的普通一員。」
這一幕恰好被王耀武看在眼裡,他禁不住感慨道:「共產黨軍隊裡是沒有官的,原先只有一個『副官』,後來還取消了,所有人都以『員』稱呼,大家統稱為『指戰員』。反觀國民黨這邊,不僅要叫司令官,還要叫司令長官,唯恐無法體現上下級差別。」
有人對此不以為然,覺得一個稱呼而已,根本說明不了什麼。王耀武回答:「自古以來中國人不患寡而患不均,都叫『員』,大家可以獲得心理上的平衡,而且說明共產黨內的高級幹部把心思花在了下面人身上。
而我們國民黨整天把心思放在上邊人身上,什麼太太、傭人、司機,讓下面當兵的作何感想?」
3月2日上午9時左右,周恩來、張治中、馬歇爾一行三人抵達濟南。西郊機場的歡迎儀式結束後,王耀武特意選擇和陳毅同乘一輛吉普車回城。
路上,王耀武被陳毅對於和平的誠懇態度而打動,但是身在國民黨軍隊中,他不得不遵守蔣介石的指示,明裡暗裡破壞國共和談。
正在會談時,有一二、三百人的「請願團」聚集在開會地點前的廣場上,高喊:「共產黨破壞和談,不準在城市的農民回鄉,不想老百姓過太平日子」等。
這些國民黨組織的土豪劣紳、紈絝子弟等人,被周恩來同志理直氣壯地駁斥驅散,破解了國民黨的詭計。
儘管有一些小插曲,但會談總體進行的很順利,並未發生爭執。次日,軍事三人委員會以及陳毅等都去了徐州。
在徐州綏靖會公署主任顧祝同舉行的歡迎宴會上,由於陳毅司令員的座位名次不高,他便沒有如在濟南那般活躍。
馬歇爾發現後特意找到顧祝同,在周恩來、張治中同志面前對他說,陳毅將軍很活躍,今天宴會上不太講話,主要是因為你們不夠熱情,尤其是座位席次排列不當。你們應當補救一下。
在徐州的會談結束後,3月4日下午2點左右,顧祝同果然來到陳毅司令員的住地拜望,對這幾天沒有看望陳毅將軍表達了歉意,隨後兩人談了大概一個小時,隨後陳毅司令員一行人便乘飛機返回臨沂了。
1937年10月23日,陳毅終身難忘。經歷了艱苦卓絕的三年遊擊戰,他沒有倒在戰場上,卻在這一天差點命喪同志手中。
七七事變後,國共兩黨再次合作,結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將槍口一致對外。為了民族大義,中國共產黨決定將在南方八省堅持打遊擊戰的紅軍遊擊隊改編為新四軍。
但是由於遊擊隊分散在各個山頭,長期被國民黨軍隊封鎖,無法與黨中央取得聯繫,更不用提了解山外的形勢了。
三年殘酷的戰爭更使得他們對國民黨反動派充滿仇恨,根本無法理解黨中央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
當時項英、陳毅一邊和國民黨地方當局談判,一邊設立遊擊隊接洽處,並派人到各處動員遊擊隊接受改編。
紅軍遊擊隊認為與國民黨合作抗日等同於向國民黨投降,他們並不相信項英、陳毅派去的人,甚至將他們視為叛徒。
在這種情況下,不到三個月的時間裡,安明婁、關英、林美津、曹樹良等先後被遊擊隊誤殺。而且譚餘保率領的湘贛邊遊擊隊還在安福區域堅持鬥爭,給陳毅和國民黨的談判工作造成了不良影響。
「共產黨說要停戰,但是這裡還在打仗。」國民黨藉此要派兵「圍剿」湘贛邊遊擊隊。
為了保住這支隊伍,陳毅同志表示要親自前往湘贛邊區動員他們。拿著項英的介紹信,陳毅便向九龍山出發了。
然而還沒見到譚餘保,陳毅就被兩個遊擊隊員抓起來帶到了山上。
山腰的一處破漏草棚中,湘贛遊擊支隊的司令員段煥競和政委劉培善看著陳毅的介紹信,很是為難。兩人決定先見見陳毅。
陳毅見到兩人激動極了,開門見山表明了自己的來意:「我是黨代表陳毅,今天是來向你們傳達黨中央指示的。」
劉培善把一張國民黨報紙攤開來,說道:「你看,油山共黨首領陳毅投誠!」段煥競憤怒地喊道:「叛徒!說,你來這裡究竟想幹什麼?」
「叛徒?國民黨的報紙你們也信嗎?5月份他們還登報說我死了呢!你們看了嗎?」
劉培善見狀趕緊轉移了話題:「你說說,敵人打算怎樣進攻我們?」
「同志,現在已經不是蘇維埃運動時期了,如今日本侵略我們……」陳毅點上煙,講起了如今的全國抗日形勢。段煥競、劉培善聽得十分入神,但一提到改編就立馬拒絕:「我們得聽省委和譚主席的指示。」
陳毅問道:「譚主席就是譚餘保同志吧?我這次主要就是來找他的,請你們儘快派人帶我去找他。」
陳毅估計做夢都沒想到,自己一來到湘贛臨時省委駐地就被當成國民黨的說客綁了起來,吊在竹棚外面。
棚子裡面,譚餘保等人正在研究如何處理他。想到叛徒給部隊帶來的嚴重傷害,大家都主張乾脆把他殺了。
陳毅在外面聽得清清楚楚,他大喊道:「不能殺!不能殺!殺了我你們要犯大錯的!」
次日,省委在一片樹林裡召開了公審大會。陳毅像犯人一樣被押了上來。空地上坐著幾百個人,每個人都充滿敵意地看著他。
「我是黨中央分局的代表,快給我鬆開!」陳毅義正嚴詞地說道。
人群中不知道誰說了一句:「當了叛徒還恬不知恥!」
「我不是叛徒!」陳毅生氣地說:「我要和譚餘保同志講話。」
「誰和你是同志?別廢話,你來這裡究竟想幹什麼?」譚餘保摘下墨鏡問道。
「我受黨中央和項英同志指派前來傳達中央決定。現在形勢發生了很大變化,要與國民黨合作抗日。譚餘保同志,你要顧全大局,相信組織。」陳毅說道。
「狡辯,我要槍斃你!」譚餘保揚起手裡的菸袋鍋砸向陳毅的腦袋,陳毅頭一歪,菸袋鍋落在了肩膀上。
這麼一敲,陳毅的怒氣也按捺不住了。他說:「譚餘保,你想用槍斃這一套嚇唬我,告訴你,我陳毅要是怕死就不會出來鬧革命了!我講的這些,都是黨中央的決定。不信,你可以去延安、去南昌、去吉安調查。如果你還是共產黨員,今天就不能槍斃我!」
陳毅這一通話反而把譚餘保給震住了。「這個叛徒還挺硬吶!」譚餘保大聲喝令:「押走!」
自從紅軍主力長徵以後,遊擊隊就與上級黨組織斷聯了,一直在深山老林裡和敵人作戰,誰也不知道外面發生了什麼變化,萬一陳毅真是黨的特派員……冷靜下來以後,譚餘保又和陳毅談了幾次話,最終決定派劉全去吉安新四軍通訊處調查。
很快,劉全就帶著證明陳毅身份的公函和黨中央的政策文件回來了,看了文件,譚餘保親手給陳毅鬆綁,愧疚地說:「我太魯莽了,險些耽誤了大事!」
後來,湘贛邊紅軍遊擊隊順利接受改編,在陳毅的率領下,走向了抗日戰場。
「手莫伸,伸手必被捉。」這是陳毅《感事書懷》中的詩句,時至今日,這些詩句仍然有強烈的震撼作用。
1953年,隨著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和國民經濟的恢復,中國共產黨開始的工作重心從戰爭轉變到經濟建設上去。然而,正是在這一歷史性的時刻,高崗、饒漱石事變發生了。
十二月的一天夜裡,毛澤東召見陳毅。這一次,他是來談高和饒的。這裡面最重要的問題,就是任命華東軍政委員會主席。
陳毅把推讓饒漱石擔任這一職務的事情原原本本地報告給了毛澤東,毛澤東幽默而又深刻地警告陳毅:「不要傷風」,不要喪失敏銳的嗅覺,注意一切違法行為。
又說:「你推讓,是錯誤的,謙虛,不一定是好事。野心家就不讓。讓給他對我們的黨不利。」
隨後,陳毅又和彭德懷、劉伯承、賀龍、葉劍英等一起,被召集到毛澤東那裡,專門討論高、饒問題,並參加了1954年1月12日的中央政治局會.
毛澤東在安排了對高、饒的鬥爭之後,就離開了北京。中共七屆四中全會於二月六日在北京舉行。劉少奇在中共中央和毛澤東的指示下,在全會上做了一次政治報告。陳毅在講話時也做了很好的準備,就「高、饒」事件所引發的黨內鬥爭作了一番闡述。
3月14日,毛澤東南下抵達無錫。陳毅當時在濟南參加山東分局會議,聽到這個消息,馬上趕到無錫迎接。當天,他將毛澤東接到太湖療養院。
三月的江南,春意盎然。毛澤東在陳毅的陪伴下,第二天一大早就去太湖邊上看日出。回去後,毛澤東再次邀請陳毅談話。
在這次談話中,陳毅對毛澤東所說的「伸手的不只是高、饒」這一說法印象十分深刻。4月26日,毛澤東在中南海頤年堂召開中央會議,陳毅參加了這次會議。毛澤東在會上再次提到這個問題。
陳毅返回南京後,情緒久久不能平復,他提筆寫下了「手莫伸」,可謂是對毛澤東「伸手的不只是高、饒」的回應與宣誓,政治立場相當明確。
同年6月22日,毛澤東再次邀請陳毅到北京玉泉山別墅吃飯,討論工作。陳毅告別時,毛澤東意味深長地說:「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4天之後,一天中午,毛澤東再次給陳毅打來電話,要他到玉泉山別墅,陳毅馬上開車前往。陳毅向毛澤東表示希望到馬列學院從事理論工作,毛澤東聽後搖了搖頭,直接告訴陳毅:「不,希望今年冬天你和震林同志到中央工作。」
新中國成立後,陳毅身兼數職,逐漸將自己的精力轉移到政權建設、經濟建設和外交工作上。1970年,陳毅身患癌症,但因為林彪等人的迫害沒能得到及時治療,最終於1972年1月6日深夜11時55分在北京病逝。
陳毅病逝後,毛澤東抱病參加了追悼會,他握著張茜的手說:「陳毅同志是一個好同志!」
陳毅,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建人和領導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在40餘年的軍事生涯中從基層指揮員一步步做起,最後成為了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外交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