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民族團結的光榮傳統(寧夏回族自治區60年)
2023-10-18 09:14:58 1
1958年10月25日,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掀開了寧夏發展的歷史新篇章。60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在黨的民族政策的光輝照耀下,寧夏回族自治區歷屆黨委、政府團結帶領全區各族人民始終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走出了一條符合寧夏實際、具有寧夏特點的民族團結進步之路。
始終把堅持黨的領導
作為一切工作的生命線
黨中央的堅強領導和親切關懷是寧夏經濟社會發展和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前進的根本保證。60年來,寧夏始終堅持黨的領導不動搖,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深入學習貫徹落實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堅決維護」,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治區黨委、政府始終把重要指示要求,尤其是在寧視察重要講話精神,作為寧夏工作的指導思想和根本遵循,2017年6月召開自治區第十二次黨代會全面貫徹落實,提出了打造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推動寧夏民族團結工作走在全國前列等目標任務。2018年6月,自治區黨委十二屆四次全會專題研究民族宗教工作,審議通過了自治區黨委《關於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民族觀宗教觀加強新時代民族宗教工作的決定》,對做好新時代寧夏民族宗教工作進行全面安排部署。同時,在各級黨委領導下,自上而下建立了由政府主要負責人任組長,有關部門參加的區、市、縣三級民族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定期研究民族工作,推動了黨中央關於民族工作大政方針和決策部署在寧夏落地生根。
始終把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作為各項事業發展的重要保障
多民族群眾同過傳統節日
60年來,寧夏各項事業持續健康發展,長期保持和諧穩定的大好局面,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堅定不移地實施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寧夏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不斷完善民族區域自治配套法規體系,先後頒布實施民族教育條例等166件地方性法規,有效保障了少數民族群眾的合法權利。堅持統一和自治相結合、民族因素和區域因素相結合,更多針對特定地區、特殊問題、特別事項實行差別化政策,儘可能減少同一地區民族之間的公共服務政策差異。堅持把培養選拔少數民族幹部作為管根本、管長遠的大事,通過「走出去」「選上來」「沉下去」的方式,有計劃地選派少數民族幹部到中央國家機關、沿海發達地區和基層一線鍛鍊。目前,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中少數民族比例基本與少數民族人口比例相一致。
始終把加快少數民族聚居地區發展
作為民族工作的第一要務
60年來,寧夏政治社會穩定、民族團結和諧,最根本的原因是各項事業得到全面發展,各族人民生活得到極大改善。寧夏堅持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崇高使命和神聖職責,讓各族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堅持把國家對民族地區補助費、支持地區專項資金全部用於少數民族聚居地區發展,並隨財政收入增長逐年加大轉移支付力度,先後組織實施「千村扶貧開發工程」、閩寧對口支援工程、少生快富工程等一系列扶貧開發工程,尤其是對脫貧攻堅任務重的縣區給予政策和資金傾斜,支持草畜、馬鈴薯、冷涼蔬菜等特色優勢產業發展,帶動當地群眾增加收入。同時,每年將70%以上的財力投向民生,連續10年每年集中實施10項民生計劃、為民辦30件實事;集中力量實施了35萬生態移民和65萬整村推進扶貧工程;大力改善中南部貧困地區的辦學條件,在銀川建立六盤山、育才高級中學專門招收中南部地區學生,使他們享受優質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得到較大提升,如今各族群眾在教育、醫療、住房、文化等領域實現了更多獲得感幸福感。
始終把維護民族團結
作為民族工作的長遠大計
民族團結宣傳教育進校園
60年來,寧夏堅持開展「滴灌式」民族團結宣傳教育,使「三個離不開」「五個認同」思想深深紮根各族群眾心中。持續多年在全區各界集中開展黨的民族宗教理論政策「百場萬人」大宣講活動,使各族幹部群眾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民族觀宗教觀,自覺做民族團結進步的踐行者、推動者。推進黨的民族理論政策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專門為區內高校師生和中小學生、幹部群眾、宗教界人士編寫了民族宗教知識系列讀本。黨的十八大以來,寧夏繼承和發揚民族團結優秀歷史文化傳統,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目標方向,在全社會唱響「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築中國夢」的民族團結進步主旋律,形成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匯聚起建設美好家園、維護祖國統一、促進民族團結的磅礴力量。
始終把深化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
作為做好民族工作的著力點
勝利鎮社區鄰裡節
寧夏從1983年起連續35年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月」活動,全面實施「585」創建行動計劃,推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進學校、社區、鄉村、機關、企業、軍營、社會組織和宗教活動場所,著力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支持各族群眾開展「社區鄰居節」等交流互動活動,廣泛建立相互嵌入式的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為各族群眾營造共居、共學、共事、共樂的良好氛圍。堅持每3年開展一次民族團結進步十大模範人物評選活動,每5年召開一次民族團結進步先進集體模範個人表彰大會。截至目前,全區共有民族團結進步先進集體825個、模範個人2220人。其中,獲國務院表彰的先進集體106個、模範個人127人,獲自治區黨委政府表彰的先進集體719個、模範個人2093人。吳忠市、利通區、彭陽縣等10個市、縣(區)先後被國家民委命名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縣(區),永寧縣閩寧鎮等20個單位被國家民委命名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示範單位。
當前,寧夏各族群眾像石榴籽一樣緊緊地抱在一起,民族團結進步的好聲音、好故事在寧夏山川延綿傳頌,民族團結之花在寧夏大地越開越豔。
點擊下列標題,查看精彩內容
徵稿動員令
開門搞統戰,新語大家辦。歡迎各路達人踴躍投稿,統戰時評、學習感悟、人物新風、典故新知、詩詞漫畫……小編的要求就12個字——聚焦統戰、文風清新、正向引領。
投稿請發至[email protected],並附個人基本情況。
您的新語,我們的家園。
統戰嬗變
新聞自強
tongzhanxiny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