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植樹節(植樹節來歷與重大意義)
2023-10-15 06:51:43
植樹節來歷與重大意義
孫中山任臨時大總統的中華民國南京政府成立不久,就在1912年5月設立了農林部,下設山林司,主管全國林業行政事務;1914年11月又頒布了我國近代史上第一部《森林法》。
1915年7月,在孫中山的倡議下,當時的北洋政府正式下令,規定了以每年清明節為植樹節,指定地點,選擇樹種,全國各級政府,機關,學校如期參加,舉行植樹節典禮並從事植樹。經當年7月21日批准後,通令全國如期遵照辦理。自此我國有了植樹節。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先生逝世。1928年,為紀念孫中山逝世三周年,國民政府舉行了植樹式。以後為了紀念孫中山先生,把每年的3月12日定為植樹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79年2月,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根據國務院的提議,正式通過了將每年的3月12日定為植樹節的決議。這項決議的意義在於動員全國各族人民積極植樹造林,加快綠化祖國和各項林業建設的步伐。將孫中山先生與世長辭之日定為我國植樹節,也是為了緬懷孫中山先生的豐功偉績,象徵中山先生生前未能實現的遺願將在新中國實現。
植樹節的來歷意義
3月12日是我國自己的植樹節日,同時這一天也是孫中山逝世紀念日。孫中山先生生前十分重視林業建設,在他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時,就設立了農林部,下設山林司,主管全國林業行政事務。1914年11月頒布了我國近代史上第一部《森林法》,1915年7月,政府又規定將每年的"清明節"定為植樹節。
1979年2月,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根據國務院的提議,通過了將3月12日定為我國植樹節的決議,這項決議的意義在於動員全國各族人民積極植樹造林,加快綠化祖國和各項林業建設的步伐。將孫中山先生與世長辭之日定為我國植樹節,也是為了緬懷孫中山先生的豐功偉績,象徵中山先生生前未能實現的遺願將在新中國實現並且要實現得更好。
今天是植樹節,我們中華民族自古就有"愛樹、育樹"的傳統。愛白楊的挺拔,愛垂柳的柔美。愛松樹不屈的風骨。除這種精神的寄託外,人們更看重它的實用價值。
有樹,才會有和諧美麗的大自然;有樹,才有清爽、新鮮的空氣;有樹,才會有高樓、房屋和鐵路。
造林即造福,栽樹即栽富。眼前富,挑糞土;長遠富,多栽樹。
植樹造林,利在當今,功在千秋。水是生命之源,樹是水的衛士。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既是維護生態安全、推動綠色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舉措。此時正值春季植樹造林的有利時機,號召廣大黨員幹部,群眾,青少年積極投身到義務植樹運動中去,全面掀起植樹造林、美化家園的熱潮。
(本文部分來自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