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走出困境最好的方法(易經智慧做到這兩點)
2023-10-22 20:01:48 1
革卦是第四十九卦,講的是要變革、改革,是《周易》裡比較重要的一卦,因為《周易》就是講「變」的。「革」指變革,是一種大的變,「革」字本來是指皮革、皮毛,也指把獸皮上的皮毛去掉的過程,就引申為革新、革命、改革。革卦的卦象「澤火革」,上面是沼澤,下面是火,沼澤裡面不是有水嗎?水跟火在一起是相剋的關係,所以一定會發生大的變革。
革卦的卦辭:
革,己日乃孚,元亨,利貞,悔亡。 革是在己日的時候實行變革,就能取信於民,一開始就亨通,有利於守持正道,悔恨最後就會消亡。
「己日」是什麼意思呢?「己」是天幹數,甲乙丙丁午己庚辛壬癸,「己」剛好排在第六位,為什麼在第六位或者第六天要變革呢?這是跟當時的思維模式有關係,因為殷商時期已經開始崇尚「五」了,後來就有了五行、五臟、五氣、五時等,也就有了河圖洛書,河圖洛書中間都崇尚「五」。它最早來源於人體結構,比如一隻手有五根指頭,一隻腳也有五根趾頭,所以第六位實際上就是後面五個的開始:「1、2、3、4、5」是從「1」開始,「6、7、8、9、10」是從「6」開始的;也就是說「甲乙丙丁戊」是從「甲」開始的,「己庚辛壬癸」是從「己」開始的,所以「五」之後的「六」,也就是「己」成為變化之後新一個階段的開始,所以與之相適應的,就要在「己日」實行變革。「己日」也就是「六」改革了之後會出現一個新的景象,所以叫「七日來復」。這個卦辭就告訴我們在改革的時候要「孚」——取信於民;並且要「元亨」:「元」是抓住初心、事物的本原,也就是要符合天道、正道,這樣就會大吉大利。
《彖傳》解釋:
彖曰:革,水火相息,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曰革。己日乃孚,革而信之。文明以說,大亨以正,革而當,其悔乃亡。天地革而四時成,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革之時大矣哉。
「革,水火相息,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曰革」:革卦是水和火相遇了,火就會熄滅。革卦上卦的兌卦是少女,下卦的離卦是中女,這兩個女人同居在一起,她們的志向又不相合,就一定會變革。
「己日乃孚,革而信之。文明以說,大亨以正,革而當,其悔乃亡」:在己日的時候推行變革,就能取信於民,這是因為變革為老百姓所信任、贊同。而改革的目的就是要使天下人心中光明、人心愉悅,所以這種變革是亨通的、符合正道的,改革就需要正當、符合正道,這樣悔恨就會消亡。「文明以說」是說革卦是離卦在下面,兌卦在上面,離卦是文明,兌卦是喜悅,所以改革的目的就是使天下人心中光明,人心喜悅。
「天地革而四時成」:天和地的變革會導致四時的形成。「湯武革命」:「革命」一詞就出自革卦的《彖傳》,「湯」是商湯,「武」是周武王,商湯把夏桀推翻了,周武王把前朝的商紂王推翻了,夏桀和商紂王都是歷史上有名的暴君和昏君,他們沒有順應天道,人民就反對他們。「順乎天而應乎人」:商湯和周武王順應民心推翻了前朝的暴政,這種變革是順天應人的,一定會成功。「革之時大矣哉」:所以革卦的時位是多麼重大。
《象傳》解釋:
象曰:澤中有火,革。君子以治歷明時。
「澤中有火,革」:革卦的卦象是澤當中有火,就象徵變革,上卦是澤,下卦是火,火在下面,澤中的水在上面,水一定能把火澆滅,所以它們是相剋的,水克火,兩不相得,就一定會變革,這就是革卦的卦象。
「君子以治歷明時」:這個時候,君子就要按照卦象,根據變革的規律來制定曆法,明確時令。在中國的歷史上,每當有重大變革時,比如改朝換代,往往都要改變曆法,如夏代把正月定在一月,商代把正月定在十二月,而周代把正月定在十一月,這都是變革的一種表現。制定曆法是為了彰明四季的變化,實際上就是朝代變更了,曆法就變了,這是一種與時俱進、與時偕行,也反應了在農耕社會,曆法對於人們的生產、耕種、作息重大的指導意義。
我們來看六條爻辭: 初九,鞏用黃牛之革。
用黃牛的皮把它牢固地捆綁住,什麼意思呢?這是指在剛剛改革的時候,大家可能不太理解,上面又缺乏強有力的人物的援助,所以這時只能堅守信念,絕不可以貿然行動、大膽妄為。
《象傳》解釋:
象曰:鞏用黃牛,不可以有為也。
不可以去亂作為。但它還是要堅守住信念,就像黃牛的牛皮一樣,把信念堅守住,潛下心來積蓄力量,等待時機,一定能成功。
六二,己日乃革之,徵吉,無咎。
到己日的時候就可以推行變革了,再前進就吉祥了,沒有災禍。六二爻代表到了己日了,也就是說到了天幹的第二個五的開始,所以是符合天時的。因為六二爻是柔爻處在柔位上,而且是一個中位,又中又正,所以它可以變革。
《象傳》解釋:
象曰:己日革之,行有嘉也。
而且行動一定會獲得嘉獎。
九三,徵兇,貞厲,革言三就,有孚。
這個時候如果激進會有兇險,即使行動正當也難免危險,所以變革的言論要被多次討論,才會被老百姓信服。
這個時空點是不能貿然前進的,也不能貿然改革,因為九三爻處在下卦的最高位,又是陽爻居在陽位,容易急躁冒進,最容易犯錯誤。所以這時候要「革言三就」:要再三反思、再三地聽從老百姓的意見,「革言」就是主張變革的言論,「三」代表多次,要多次跟老百姓探討,如果變革沒有得到百姓的認同,肯定會失敗,只有被老百姓同意了,才能「有孚」,也就是得到老百姓的幫助和信任。從這句話我們可以看出改革的目的是要獲得百姓的贊同,也就是要給百姓帶來福祉。
九四,悔亡,有孚,改命吉。
這個時候悔恨會消除,要有誠心,改變命運就是吉利的。
九四爻已經進入兌卦,也就是第二個階段的開始,這是一種轉折,也是一種改變,所以就會「悔亡」——悔恨會消失,也就說有利於改革;但還是要「有孚」——堅持誠信;這樣就能「改命吉」——改變命運,就能吉祥。因為這時是剛爻居在陰位上,不處於正位,所以要去改變命運,才能達到上面的九五。
九五,大人虎變,未佔有孚。
大人像猛虎一樣去推行變革,沒有佔卜也能獲得別人的信任。
九五爻就是一個大人,「大人」是一個品德高尚、智慧超群、非常有能力的人,他又居在最尊貴的中正之位,所以完全可以像猛虎一樣去推行變革,就是說要來一場強有力的、重大的、猛烈的變革,這是一種君主統領全局的變革。
《象傳》解釋:
象曰:大人虎變,其文炳也。
這裡有一個詞——「虎變」:老虎的花紋是美麗的,比喻大人有美好的道德,他推行的變革好像老虎的紋路一樣,有光採、有變化,同時紋路也代表了有條理。
上六,君子豹變,小人革面,徵兇,居貞吉。
君子像豹子一樣推行變革,庶民(老百姓)會改變自己的面貌,冒進還是會有兇險的,定居不動、守住正道,就可以吉祥。
九五爻是「虎變」,上六爻是「豹變」,「豹變」和「虎變」有什麼區別呢?豹子雖然兇猛,但比不上老虎,老虎是百獸之王,因此「虎變」指重大的、猛烈的、統領全局的變革;而「豹變」稍微小一些,是「虎變」之後繼續的變革。豹子的紋路是細密的,不及老虎的紋路彰明,虎的額頭上就像一個「王」字,非常鮮明,所以這條爻辭是從正反兩個方面來說:前一句說「君子豹變」,要像豹子一樣去變革;但後一句又說「小人革面」:「小人」指一般的老百姓,一般的老百姓也要去改變面貌,這是指兩種不同層面的人,他們的變革有不同的目的。
「徵兇,居貞吉」,這也是從正反兩方面來說明的:一是「徵」,「徵」是動,貿然行動是兇險的;另一個方面是從反面來說,「居」是靜止不動,這個時候不貿然行動、守住正道就是吉的,說明在這個時空點改革的兩種不同做法帶來的兩種不同結果。
《象傳》解釋:
象曰:君子豹變,其文蔚也。小人革面,順以從君也。
「君子豹變,其文蔚也」:君子像豹子一樣推行變革,他的文採美德蔚為大觀。九五爻是「大人虎變,其文炳也」,這裡是「君子豹變,其文蔚也」,「蔚」比「炳」在程度上要弱一些,「炳」指燦爛,是「火」字旁;「蔚」指茂盛,是「艹」字頭,「文炳」和「文蔚」都是指文採的華麗,但程度上「文蔚」比「文炳」要弱一些,香港歌星莫文蔚的名字就取自於革卦的《象傳》。
「小人革面,順以從君也」:小人不能簡單理解為品行低劣的人,其實「小人」在這裡指庶民,即一般老百姓,要改變自己的面貌,是為了順從九五爻君王的美德。我們所居住的環境每天都在發生變化,所以我們要及時調整自己的行為,及時變革,迅速開始行動,這樣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革卦啟示:
整個革卦是告訴我們變革的方法:一方面要順應天道,另一方面要順應人道。革卦的六根爻表示的是不同時位、不同特徵、不同做法的變革以及產生的不同結果。改革的結果一定是帶來創新,所以叫革新,也就是革故鼎新,也就是要改變舊的,樹立新的,或者革除舊弊,創立新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