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的由來各種說法(十二生肖的由來)
2023-10-20 15:31:32 2
將十二地支與十二種動物對應起來,就形成了十二生肖,又叫做屬相——子鼠;醜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每一個地支與動物的組合對應一年,這樣,十二年一個循環,每個人都根據出生年而有自已的屬相。
如果知道一個人的出生年,就能知道這個人的屬相。如果知道一個人的屬相,也能推算他的出生年,生肖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是很重要的,從一出生開始就與自己相伴終生。朋友見面,常常會詢問:「你是屬什麼的?」這樣,就可以知道對方的年紀,到底是稱兄還是道弟,就知曉了,這比徑直問人家的年齡,顯然要文雅、有禮貌的多。
十二年一輪迴,到了自己的本命年,也就是十二歲、二十四歲、三十六歲、四十八歲、六十歲、七十二歲、八十四歲等時候,就會特別在意,一方面,看到大家張貼的、製作的,都是以自己的屬相為造型的畫像、玩偶,很是喜慶,另一方面,中國人認為本命年要特別留心突然事件,所以還要系紅腰帶、穿紅襪子等來闢邪。過去了一個本命年,仿佛自己的人生又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十二生肖的來歷有很多種說法。相傳以十二種動物代表十二地支,是從西漢文人東方朔開始的。東漢學者王充的《論衡·言毒篇》,也提到了十二種動物的名稱。將動物與曆法結合起來,首先我們可以看出貫穿在中國人幾乎所有的思維方式中的天人合一的觀念,向自然取法,另外也很可能與原始部落的圖騰有關。古代各部落都會選一種特別懼怕或者特別喜愛的動物,來作為本部落的標誌。
另外十二生肖既然與十二地支相配,它的內涵中也必然包含著晝夜之間天象人事的變遷思維。人們在以十二地支配合十二時辰的時候,不僅仰觀天象,而且俯察地貌,依照十二種動物的生活習慣和活動的時辰,來將它們與十二時辰結合起來。
夜間11時至次日凌晨1時,為子時。半夜裡老鼠趁夜深人靜,頻繁活動,故稱「子鼠」。凌晨1時至3時,為丑時。牛在此時反芻,故稱「醜牛」。凌晨3時至5時,為寅時。虎嘯聲常在此時響起,故稱「寅虎」。清晨5時至7時,為卯時。兔子喜歡吃帶有露水的青草,就在此時出動,故稱「卯兔」。早晨7時至9時,為辰時。此時多起霧,傳說龍喜歡騰雲駕霧,故稱「辰龍」。上午9時至11時,為巳時,太陽冉冉上升,蛇出洞見食,故稱「巳蛇」,中午1時至1時,為午時,正午時分,馬比較活躍,喜歡奔騰,故稱「午馬」。午後1時至3時,為未時。羊喜歡在此時吃草,故稱「未羊」。下午3時至5時,為申時。猴子喜在此時活動,故稱「申猴」。下午5時至7時,為酉時。雞在此時回窩,故稱「酉雞」。傍晚7時至9時,為戌時。人們開始休息,狗開始守夜,故稱「戌狗」。夜間9時至11時,為亥時,萬籟俱寂,能聽見豬拱槽的聲音,故稱「亥豬」。
十二時辰與十二種動物就這樣搭配了起來,後來,人們又用這種組合來紀年,所以就有了屬相。人們根據這些動物的習性,為屬相與人的性格之間又添上了許多聯繫,比如屬鼠的人很聰明,屬牛的人很勤奮,屬虎的人較勇猛,屬猴的人較靈活,屬狗的人多很忠誠,屬豬的人都隨和,等等。甚至兩家結親時還要互問屬相合與不合,乃至結交朋友時都會牽連起來。到了現代,西方的星座學說進入之後,人們又常把屬相和星座結合起來,用來推斷運勢、計算緣分等等。雖然,這種結合免不了生搬硬套的嫌疑,但是屬相的廣泛代表性,早已成為民俗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十二生肖習俗,也早已傳入周邊國家,現在日本、朝鮮韓國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蒙古、不丹、越南、泰國、寮國、菲律賓、新加坡等國家均有與我國相同或類似的生肖習俗,進入到當地的民族文化。許多沒有生肖傳統的外國人,在來到中國或接觸中國傳統文化的時候,也常常滿懷好奇地推算自己的生肖,了解這種動物在中國的寓意。生肖不僅是中國民俗文化的重要內容,也成為了溝通中國文化對外交流的一座橋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