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鞏的出生年月日時(32年沒準時回家過年)
2023-10-20 13:36:57 5
2019年央視春晚,連續33年登臺表演的馮鞏,這一次竟缺席了,讓不少觀眾為之遺憾。
原來,沒有與觀眾見面的馮鞏,跑回家陪伴家人過除夕了,這是他近33年來,首次在家過了一個完整的年。
馮鞏除夕夜能在家,最高興的當數年邁的母親劉益素。
馮鞏作為家喻戶曉的大明星,工作繁忙,陪伴母親的時間少之又少。
自2007年母親突發腦梗塞,之後又被診斷為老年痴呆症,馮鞏才深刻意識到,自己對母親關心太少了,為避免「子欲養而親不待」的局面,他開始悉心照顧母親生活,彌補過去幾十年缺失的愛。
一、父親與母親的那些過往眾所周知,馮鞏家世顯赫,背景強大,曾祖父是軍閥大首領馮國璋,叱吒風雲的「北洋三傑」之一,祖父馮家遇從德國留學歸來,投身商界做實業,父親馮海崗畢業於北京輔仁大學,曾在天津河北區房管局工作。
如此非凡的家庭背景,母親劉益素的家族可毫不示弱。
劉家的發家史還要從清朝道光年間說起,來自河北的農民劉新亭靠著小買賣賺得一桶金,之後兒子劉如峨子承父業,將生意做大做強,成為有名有姓的富商。
劉如峨有三個兒子,大兒子與二兒子從事買賣做生意,三兒子則關起門來,一心想靠讀書求仕途,並且他所生的三個兒子劉禎、劉培、劉坦,都順利中舉。
劉益素正是劉坦的女兒,自小受爺爺與父親的影響,飽讀詩書,長大後考進了輔仁大學,與馮海崗相遇相識。
劉益素年輕時長得端正美麗,頗有氣質,馮海崗對她一見鍾情,心生愛戀,並在日記中寫道:今生非此女子不娶。
巧合的是,馮國璋與劉坦關係不錯,私下有來往,對雙方家境知根知底,當得知彼此的孫子孫女在交往,又是校友,便爽快答應,促成這對才子佳人。
馮海崗和劉益素婚後感情不錯,先後生下兩個女孩兩個兒子,湊成了兩個「好」字,馮鞏正是他們的小兒子。
雖然兩個家庭都是大家族,但到了七十年代,由於時代背景的變化,好好一個家,被抄被砸,遭遇巨大變故,生活也自然從雲端跌入谷底,祖輩父輩們再怎麼輝煌,並沒有給馮鞏帶來什麼,反而是無窮的冷嘲熱諷。
但母親劉益素性格堅強,她時常告訴孩子要堅強樂觀,做任何事不要輕易放棄。當丈夫在外勞動時,她就帶著四個孩子在家艱難生活,去撿煤球去撿菜葉子,再苦再累,從未想過要離開。
幾個孩子也很爭氣,尤其是小兒子馮鞏,16歲有幸拜師馬季,開始創作相聲,靠著出色的文藝才華,幾年後進入文工團,成為一名專業演員。
自1986年開始,他便與央視春晚結緣,年年上臺表演,搭檔的演員換了一批又一批,唯獨馮鞏穩穩站在臺上。
兒子成名有了穩定的工作,一家人生活也大有好轉,劉益素自然開心,可早年間長期的勞作與操心,讓她身體狀況也每況愈下,積勞成疾,便等來了爆發。
二、馮鞏:母親我來照顧,我經得起折騰2007年9月的一天,在外工作的馮鞏打電話給母親,提到小時候最愛吃醬黃瓜,到現在還回味無窮。
兒子隨口說的一句話,劉益素卻記在心裡。
第二天一大早,她便上街買來新鮮的黃瓜,再有八角、料酒等各種調味品。
所有菜品準備好後,她便戴上老花鏡,坐在院裡的椅子上,彎著身子細心的做拌調料時,突然腦子一陣疼痛襲來,眼睛發昏,直接歪倒在地,沒了意識。
當時大兒子馮信正好在院裡澆花,看到母親暈倒,立馬丟下手裡的水壺,一個箭步衝上去,慌忙把母親扶起來,隨後又喊來兄弟姐妹,將母親送到醫院。
在去醫院的路上,大姐拿出手機,打給在外地工作的馮鞏,告訴他母親病倒了。
得知消息後,馮鞏無心工作,立馬和妻子開車火速往天津趕。
母親一暈倒,便是四天四夜,幾個孩子的心提到嗓子眼,圍坐在病床前,緊盯著心電圖,生怕出一點意外。
坐在病床前的馮鞏,看著母親手上插滿管子,雙眼緊閉,聽著哥哥姐姐講述母親發病過程,尤其是得知母親當時在給自己做醬黃瓜,悲痛、懊悔,一股腦湧上心頭。
在母親昏迷的那幾天,馮鞏是一刻不敢合眼不敢離開,顧不上工作,心裡默默祈禱,母親快點醒來吧,千萬不要有事啊。
四天後,上天見憐,將母親從鬼門關邊送了回來。
看到母親醒來,馮鞏喜不自勝,終於鬆了口氣,可沒高興多久,他又緊張發愁。
原來是母親精神不對,說話含糊不清,坐也坐不好,站也站不穩,甚至當馮鞏來餵東西時,她竟一臉驚恐地問道:「你是誰,你要幹什麼?」
經過醫生的檢查,才得知母親患上阿爾茲海默症,也就是常說的老年痴呆症。
當得知此病目前還沒有可行有效的治療方法時,一家人的心又一次沉入谷底。
在醫院也是無計可施,幾個孩子便商量著將母親帶回家。
一開始,母親在大姐家住,可母親發病時見啥砸啥,記不得人的她,一看到有誰靠近,立馬揮起手要打人。
雖然哥哥姐姐們都很孝順,但畢竟年齡大了,有時候實在是力不從心,便想著乾脆送老母親去精神病院吧,那裡會有專門的人照看。
可外人終究是外人,哪裡抵得上親人的陪伴,馮鞏不放心,也捨不得將母親丟在外面,自己換得一身輕鬆,那樣太殘忍。
於是馮鞏便主動站出來,表示母親由我來照顧,我年輕,經得起折騰。
三、喚醒母親記憶的那些日子馮鞏與妻子艾慧為喚醒母親的記憶,做了無數努力。
即使希望渺茫,夫妻倆仍不願放棄,他們不辭辛苦去請教名醫,當得知阿爾茲海默症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可怕,除了按時用藥,最關鍵是要有親情的陪伴,利用熟悉的東西刺激,是有可能幫助恢復記憶的。
於是,馮鞏與妻子減少工作,將大部分時間放在母親身上,吃飯睡覺日常起居,事無巨細,把她當孩子悉心照料,又買來各種拼圖,不厭其煩地教她如何拼,鍛鍊思維能力,拼成功了就獎勵一樣東西。
這份耐心與細心,如果沒有愛,是很難堅持下來的。
2009年,馮鞏一口氣拿出三十萬,找來曾經的好搭檔劉偉,一起表演了多段過去的經典相聲,並錄製成錄像帶,放給母親看,因為她之前最愛聽兒子的相聲。
果不其然,有效果了,當母親看到一段段熟悉的表演,聽到一句句熟悉的聲音,露出了久違的微笑。
還有更令人驚喜的,有一回馮鞏出去買藥,一路上都在擔心母親,可等他回來推開門時,家中一片平靜,再走進來一看,母親竟在陽臺上撐著杆子曬衣服。
看到兒子回家,母親笑著說道:「回來了啊,我看你們太忙了,就隨手曬下衣服。」
目睹這一切,馮鞏那一刻百感交集,既覺得高興,因為母親病情終於有所好轉,至少還記得自己,又心生懊悔,怎能讓母親幫自己幹活呢,幸好沒出事。
2011年5月,馮鞏被中國廣播藝術團授予「最佳孝星」的稱號,成為圈內知名的大孝子。
可對於馮鞏來說,在母親健康面前,稱號榮譽不值一提,他才不在乎什麼頭銜,照顧母親是子女應盡的責任,父母能平安無事,健健康康,便是子女最大的幸福。
四、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19年馮鞏缺席央視春晚,有不少記者紛紛追問原因,他用了一句話作答:「我這不是缺席,是化作春泥更護花,讓年輕人站在舞臺上,是觀眾的期盼,也是我們的責任。」
為何我們總期待著過年,因為可以回家,明星也一樣,在舞臺上陪伴觀眾33年的馮鞏,看著別人相聚團圓,他心裡何嘗不想回去陪伴家人,去和老母親說說話。如今他已是年過花甲,再不去盡孝,怕真的晚了。
今年,母親劉益素剛好一百歲,5月9日,正值母親節,馮鞏在社交平臺上曬出他與母親的合照,配上歌詞:
第一次離開家,送我的是你,第一次有成績,最激動的是你,第一次絕望呼喚的是你。
簡單直白,卻滿懷深情的字句,瞬間勾起無數人對母親的回憶,雖然我們是不一樣的個體,但都擁有一個媽媽,母愛是一樣的,所以我們便有了很多類似經歷。
不僅如此,馮鞏每年都會和哥哥姐姐回老家祭祖,又為哥哥姐姐慶祝生日,即便他們都擁有各自的生活與家庭,但血濃於水,無論過去多少年,情誼絲毫不變。
走過人生大半場的馮鞏,早已不在乎名利得失,他只想安心過好生活,陪伴家人走完餘下的,有限的人生,畢竟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