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典故(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2023-10-20 12:41:00 3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意指用小人卑鄙的想法,去推測君子高尚的思想境界。此語原為:以小人之腹為君子之心。最早見於《左傳•昭公二十八年》。
春秋時期,魏舒掌握了晉國大權,當時梗陽(今山西清徐),出了件大案。被告想用美女和樂隊賄賂魏舒,以逃避法律制裁,魏舒手下的閻沒和女寬為了勸魏不受賄賂,兩人一同去拜訪他,用餐時,閻沒和寬女並不提辦案的事,只是在用餐開始、中間和飯後嘆息了三次。魏舒大惑不解,問其原由,二人說:「饋之始主,恐其不足,是以嘆;中置,自咎曰:「豈將軍食之而有足?」是以再嘆;及饋之畢,願以小人之腹為君子之心,屬厭已,是已三嘆。」意為:開始吃飯時,我們擔心飯菜不夠,所以嘆氣;吃到一半,見飯菜豐盛,我們又責備自己多慮,哪有將軍請客不讓客人吃飽的事?所以又嘆氣;吃完飯,我們想小人物肚子也有吃飽的時候,但願君子欲望也像小人物的肚子,也有滿足之時,所以又一次嘆息。閻沒和女寬用這番話來委婉地勸說魏舒辦事要秉公執法。
幾經流傳,「以小人之腹為君子之心,屬厭而已」便演變成了「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意義也有了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