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旗獵獵向沙場(戰旗獵獵鑄忠魂)
2023-10-20 20:24:17 2
新華社廣州7月27日電 題:戰旗獵獵鑄忠魂——陸軍第74集團軍某旅「硬骨頭六連」鍛造全面過硬連隊紀實
李清華、張聖濤、張首偉
黨旗所指,戰旗所向。
英勇頑強,矢志打贏。
今年1月18日,中共中央、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給74集團軍某旅「硬骨頭六連」全體官兵回信,勉勵他們牢記強軍目標,傳承紅色基因,苦練打贏本領,把「硬骨頭精神」發揚光大,把連隊建設得更加堅強。
「硬骨頭六連」在實戰化演練中,兩棲步戰車發射煙幕彈,掩護步兵發起衝擊(5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永進 攝
走進新時代,這個曾在1964年、1985年分別被國防部和中央軍委授予「硬骨頭六連」「英雄硬六連」榮譽稱號的連隊,深入學習貫徹強軍思想,努力鍛造「三個過硬」基層。組建81年來,一代代六連官兵用鮮血與生命,凝聚成壓倒一切敵人的狠勁、百折不撓的韌勁、堅持到底的後勁「三股勁」和戰備思想硬、戰鬥作風硬、軍事技術硬、軍政紀律硬「四過硬」的「硬骨頭精神」,為戰旗增添新風採。
革命戰士心向黨,戰旗獵獵鑄忠魂。八一前夕,記者走進這個享譽全軍的榮譽連隊,尋訪鍛造「硬骨頭精神」的力量所在。
「硬骨頭精神」:硬就硬在鐵骨忠魂上
「硬骨頭精神」的「硬」,硬在理想信念,硬在聽黨指揮,硬在鐵血擔當上。
1939年3月,以14名紅軍戰士為骨幹,「硬骨頭六連」組建於河北雄縣。無論是在戰爭年代,還是在和平建設時期,鐵心跟黨走的堅定信念,始終是這個連隊官兵的「命根子」和「生命線」。在新時代強軍興軍徵程中,他們更視其為鍛造全面過硬連隊代代相傳的「傳家寶」。
一面面錦旗、一幅幅照片、一個個戰例、一件件實物,走進「硬骨頭六連」榮譽室,歷史在這裡迴響:在161場戰役戰鬥中留存下來的161枚大小彈殼,鑄就了一座「硬骨雄風」群雕:「特等戰鬥英雄」劉四虎、尹玉芬等英模形象巍然屹立,他們是「硬骨頭精神」的豐碑。
當年,在延安保衛戰中,尹玉芬帶領部隊連續打退敵人6次進攻。在右腳跟被炸飛、小腹被彈片劃開的情況下,他仍堅持戰鬥。戰鬥結束後,尹玉芬被授予「特等戰鬥英雄」。之後,回鄉務農的尹玉芬,在本村擔任黨支部書記。身殘志堅的他,一輩子聽黨話、跟黨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直至生命最後一刻。
理想是高揚的旗幟,信念是傳遞的火炬。聽黨話、跟黨走的堅定信念,鑄就了連隊的「硬骨頭精神」,刻入了一茬茬官兵血脈靈魂,引領連隊全面建設過硬。
「走進六連門,永為六連人;銘刻六連魂,時刻不忘本。」在六連,每當新兵入伍、幹部任職,做的第一件事是參觀連隊榮譽室,讀的第一本書是連隊英雄史,唱的第一首歌是《硬骨頭硬在哪》,看的第一部影片是《永遠的硬骨頭》,喊的第一句口號是連隊戰鬥誓詞。
頭雁帶頭好,群雁飛得高。「硬骨頭六連」黨支部始終發揮著戰鬥堡壘作用。每次急難險重任務,黨員幹部都挑重擔、衝在前;每次比武考核,黨員幹部都站第一排、跑第一棒、打第一槍;每次險難課目訓練,黨員幹部都駕第一車、乘第一舟、當第一攀……
2017年6月,連隊聽令從駐防42年的杭州,移防千裡之外的嶺南鄉村。黨旗所指,戰旗所向。面對地域落差、親人分離等矛盾困難,全連官兵打起背包就出發,放下背包就訓練,圓滿完成移防任務。
「硬骨頭六連」進行連戰術訓練,官兵們向岸灘發起衝擊(6月1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永進 攝
「硬骨頭精神」:硬就硬在矢志打贏上
「硬骨頭精神」的「硬」,硬在戰場,硬在賽場,硬在訓練場上。無論是戰場血與火的考驗,還是賽場贏與輸的比拼,一往無前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一直是激勵「硬骨頭六連」官兵勝戰的衝鋒號。
「先輩們的英勇壯舉讓我震撼,讓我深感責任重大。當戰爭來臨,我一定要像先輩那樣血戰到底。」班長楊樹林說。
2013年4月,在一次軍事示範演練攀爬雲梯時,楊樹林不慎跌落,右小臂重重摔在石頭上,當即疼得動彈不得。戰友勸他退出演練,而他卻堅決地說:「右手又沒截掉,怕什麼!」他強忍劇痛,左手持槍,躍進、臥倒、匍匐,高標準完成了一系列戰術動作。演練結束後,檢查發現他手臂粉碎性骨折。
走進「硬骨頭六連」,撲面而來的是「紅」的底色,「戰」的味道,「硬」的氣息。在這裡,班與班爭、排與排抗,崇尚英雄、爭做英雄,成為官兵們的一種風尚。連長趙松在訓練受傷、左手植入鋼釘情況下,硬是憑著一股百折不撓的韌勁和平時練就的硬功,在全旅第一個通過軍事體育「特三級」考核;連隊原指導員熊維,參加全軍「四會」政治教員比武,一路過關斬將,勇奪桂冠;士官支委唐雄,不僅是連隊裝備教學能手、幹部幫手,還是全旅全能的「金牌教員」。
2018年7月,車長王冬林參加國際軍事比賽。面對全新專業、強勁對手,他從零起步、苦練硬拼,頂著車內40多攝氏度高溫苦練技能,在異國賽場與各國精英同臺競技,與車組成員一道取得單項第一、團體第三的好成績。他說:「異國賽場就是戰場,就算拼到死,我也絕不能砸了『硬骨頭六連』的金牌。」
「扛著紅旗進嶺南,進了嶺南扛紅旗。」首次參加集團軍「嶺南尖兵」比武,「硬骨頭六連」就拿到第一。3年來,他們在集團軍以上比武競賽中有16人次摘金奪銀,19人次打破旅紀錄。
「硬骨頭六連」官兵在訓練場進行排戰術演練(5月26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永進 攝
「硬骨頭精神」:硬就硬在頑強作風上
「硬骨頭精神」的「硬」,硬在血性,硬在作風,硬在鐵紀上。
「硬骨頭六連」榮譽室陳列著一柄拼彎的刺刀。刺刀的主人叫劉四虎。1948年2月28日,六連參加了瓦子街戰鬥。劉四虎先後拼殺7個敵人,身中11刀,昏迷10多天才醒來。
昔日的戰火硝煙已經散去,但刺刀見紅、有我無敵的血性卻化為連隊血脈,融為一茬茬官兵的紅色基因。今天,新時代的「硬骨頭六連」依然充盈著戰爭年代的那種一往無前的倔勁、拼勁和韌勁。
「枕著敵情睡覺、時刻準備打仗。」「硬骨頭六連」官兵幾十年如一日,始終保持上鋪鞋尖朝裡,下鋪鞋尖朝外,隨時準備去戰鬥。
加強紀律性,革命無不勝,鐵的紀律是我軍打勝仗的根本保證。「硬骨頭六連」堅持開好兩個組織生活「例會」:幹部調入調出,召開提建議、送諍言的「接風洗塵會」;完成重大任務取得成績,召開查不足、找短板的「慶功揭短會」。去年,新任連長趙松上任的「接風洗塵會」就開了4個多小時,同志們提出的批評建議個個辣味十足,讓人紅臉出汗。
平時情同手足,戰時生死相依。「硬骨頭六連」堅持把戰士當主人、當能人、當親人,連隊建設,官兵積極參與;遇到難題,官兵出招獻計;敏感事務,官兵公開評議。在歷年來的選改士官、發展黨員和立功受獎工作中,連隊做到了評上的硬氣、落選的服氣,人人心情舒暢。杭州抗雪、江西保電、餘姚抗澇……近年來,「硬骨頭六連」在每次重大任務中用血性擔當,當尖刀、打頭陣,足跡遍布大江南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