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有名兇殺案的電影(這部兇殺片10年來罕見)
2023-10-20 20:09:14 1
今天向大家安利的電影名為《殺生》,國產電影中難得一見的少兒不宜cult片。
它是嗑藥般的剪輯,是離奇的殺人故事,是瘋癲的黑色喜劇,是日常生活的疾病隱喻。
不少人說導演管虎糊弄玄乎,東施效顰蓋·裡奇。
殊不知太多無奈背後都是剪刀。
本就魔幻的故事遭遇審查,最終上映後叫好不叫座,只收穫1900萬票房。
公映版本被閹割在意料之中,慶幸的是這部電影居然還「活著」。
看似神經質的片子卻讓我在觀影過程中數次毛骨悚然。
並非可怖的情節,猙獰的人性,而是這個上世紀四十年代的蠻荒故事套用到今天依舊毫不過時。
冰川紀過去了,依舊到處都是冰凌。
社會規訓的技術隨著工業、信息革命從野蠻進化至精密,血饅頭不見,人照吃。
全村人謀殺牛結實(男主角 黃渤飾)的手段,不用刀,是誅心。
殺他的原因,是因為太不守規矩。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況且是在戒律諸多、清朝時就被皇帝賜名的「長壽村」。
寅時打水,洗臉漱嘴,是雷打不動的思想鋼印(換到現在,是釘釘打卡、起床鬧鈴)。
不像牛結實,在聖水大典的井中洗澡。
在全村飲水的溝渠中灑下給驢吃的春藥。
和寡婦睡覺。
不服管的好處是浪蕩自由;服管的好處則是長壽。
村人生命存在的唯一意義,就是不斷刷新村內的長壽記錄。
牛結實的老祖還差幾個時辰就能活到一百二十歲,靠著寡婦給他不斷輸血來吊著最後一口氣。
求酒而不得,求死而不能。村裡人卻說,這是老祖大大的福氣。
只有一個人不這麼想。混不吝的牛結實帶來美酒,走到老祖床頭說:
「烏龜倒是活得久,一輩子縮在殼裡有啥子意思嘛?」
也就是這一句話,讓平常尚能容忍牛結實鬧事的村人,起了殺心。
即使老祖在生前得到了酒精最後的寬慰,即使醫生之後也宣布老祖的死亡和白酒毫無關係。
但因為牛結實動了「長壽」的根基,所以他必須死。
又因為仁義禮智信,「殺」這個字是不能用的,必須換個說法,只能用「永遠都不想再見到他」。
於是,他們想出一個絕頂聰明的辦法,用謊言誅殺牛結實。
眾人合起夥來,千方百計讓牛結實以為自己得了病。
牛結實最引以為傲的就是他牛一般結實的身體,只要擊穿這一點,牛結實必定自殺。
所以電影中,劊子手的身後掛著這樣四個大字:
心由境生。
翻譯一下:人人(環境)都說你有病,你就會覺得自己有病。
傳統意義上的「境由心生」並不存在,因為長壽村中只有環境,沒有人心。
村人開展行動,對牛結實的態度從集體漠視突然倒向集體關愛,共同營造出屬於長壽村的「楚門的世界」。
只不過這一次楚門的世界,是絕對惡意。
鄰居給他送肉,祝福他雄起;
老人親切地喚他娃兒,問他臉色為何如此蠟黃;
就連大姑娘也朝他微笑,提醒他臉上有髒東西…
接著讓牛結實心理防線崩潰的,是扳手腕輸給了小孩子(作弊使然)。
他要來姑娘頭上的紅繩闢邪,證明著開始被環境異化。
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是醫生說他的X光顯示是肺癌。
牛結實的父親,同樣死於肺癌。
牛結實第一次哭了,從前他只有笑。
心死了,生命也就真的凋亡了。
而這其實,與社會中萬千人一樣。
只有共同體,沒有個體。
只有螺絲釘,沒有血性。
不把自己的心絞死,就躺不進尺寸合適的棺材,找不到一起麻木的同類。
人們只記得牛結實的壞,卻從不記得他的好。
因為這些好,全都在規則之外。
比如倒進河裡的春藥。
它讓不舉十幾年的油漆匠舉了;
讓長的五大三粗,深夜卻偷偷在寡婦門口抹淚的鐵匠當晚找到了歸宿;
讓平常只能暗送秋波的拉拉們也浮出水面交合。
簡直大愛。
但恰恰是因為大愛,牛結實要被誅心。
高壓鍋搬的壓抑之下,人人都渴望愛,人人都憎惡愛。
最好的例證在片中一閃而過。
牛結實在危難時刻使出抓波龍抓手,前來閹割他的大嫂在浪叫之後卻脫口而出一聲:
「輕點兒嘛!」
那些規矩之外的「好」,再比如村中小夥子牛犢子的婚禮上,牛結實帶來豐厚賀禮,金鐲鐲、銀鐲鐲。
牛犢子卻怒了,要日牛結實的仙人板板,因為這些都是從他家祖墳裡刨出來的。
牛結實倒是理直氣壯:
「這是為了讓活人過得更安逸些,不要守著個金山當叫花子。」
從前仁義禮智信的約束下,父母的陪葬品將佔據一個家庭經年累月的財富積累,給後代造成極大的貧困。
這是單純的情感上的「孝」,還是維繫封建統治的手段?
聰明的的做法當然是將後者用前者包裝。
牛結實捅破了這層窗戶紙,必死。
全片牛結實只下跪了三次:
一次為老婆跪;一次為孩子跪;還有一次,就是刨祖墳時給先人下跪。
或許「刨人祖墳」這四個字太過刺眼,但捫心自問,當親人把我們所有的房、車燒了陪葬,有多少人還能跪在墳前,說一句「謝謝」?
無心插柳的牛結實做的太超前,還是死字當頭。
他對寡婦的好,也十惡不赦。
寡婦,本來是用來給老祖輸血、陪葬用的祭品,牛結實不許,救出寡婦。
普天下或許沒有比這更虛偽的道德:
殺牛結實只能用謊言,牛結實救人也成罪狀之一。
再加上他給老祖的不可饒恕的最後一口酒,澆不透的仁義道德,不會讓他逃出生天。
後來,牛結實發現真相,診斷他癌症的X光其實被調包。
但他親手燒毀了證據,主動赴死。
因為村人讓寡婦二選一,留下牛結實,還是留下腹中牛結實的孩子。
寡婦選擇救牛結實,牛結實不答應,他要孩子。
吞下毒藥後,牛結實爬上天台,對著黑黢黢的村莊喊道:
「不要再整了,我最多也活不過兩天了。」
天亮後,牛結實背著自己刷漆的棺材離開村莊等死,走之前他像村人反覆磕頭,念叨著一句:
「娃兒無過……」
可憐的牛結實,儘管是雷劈不斷、火燒不死的孫悟空,卻依舊迷戀著花果山。
他沒想過,帶著寡婦和孩子遠走高飛。
他從未恨過長壽村,生在這兒,長在這兒,笑在這兒,哭在這兒。
長壽村不讓他長壽,但他離不開這兒,故鄉成了他的血地。
導演給主角起名叫「牛結實」,一個帶著希望的名字。
因為長大成人的過程中,結實的是極少數。
給《殺生》配樂的竇鵬或許是結實的,導演它的管虎或許是結實的。
他們用自己的不合群提醒著世人:
格格不入的牛結實,在我們身邊,也是我們自己。
大浪淘沙,遊戲規則模糊著我們的容顏。
揮斥方裘的、針砭時弊的、彈著吉他的少年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挺拔的啤酒肚、閃亮的中華牌香菸。
更殘忍的是,它把我們培養成為新的刀具。
先進行自我閹割:
要合群,要當領導,首要的是把我們內心的蘇格拉底毒死,把布魯諾燒死。
掰開來,揉碎了,和稀泥般和進羊群裡,要死一起死,立於不敗之地。
要殺生,得先殺自己。
在完成自我閹割之後,再揮刀砍向新一代的牛結實們。
磨牙吮血,殺人如麻。
但也請記住,在勞動不斷被異化的今天,康德兩百年前的振聾發聵:
人是目的,不是手段,更不是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