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人氣的五位演員(心居能火向全國)
2023-10-20 19:50:26 5
想要匹配《人世間》的收視和熱度,絕非易事。
最起碼要做到以下3點:
其一、大平臺力推,比如央視和優愛騰三家主流網播平臺;
其二、作品本身的質量夠「硬」。
其三、敘事宏大,可看性強。
這3點,缺一不可。
這樣看下來,《心居》相較於《人世間》,各方面可能都有所不如,但是把它和同檔期劇集相比的話,那就算是很能打的那一撥了。
自開播之後,《心居》不僅收視率居高不下,在網播熱度上也是長期佔據主流視頻平臺熱播劇第一名的位置,說這部劇火向全國,應該沒什麼毛病。
追本溯源,小編覺得,《心居》能夠取得比較好的成績,和以下7位「非著名演員」有密不可分的關係,作為「綠葉」,他們也是功不可沒。
接下來,我們不妨一一道來。
TOP7、黃洪錚(飾 小老虎)
國內演技在線的「小戲骨」,是有幾個的。
他們中的有些人,甚至還不到10歲。
對於他們中的大多數來講,並沒有接受過太多專業的表演課程,單純依靠天賦和理解能力,反而很多時候,表演顯得更加質樸自然。
飾演《人世間》中「光明」的韓昊霖,和《隱秘的角落》裡的三個小孩,就是典型的例子。
黃洪錚從去年開始演戲,胖胖的他僅從身材外貌來講,並不是很有優勢,但他在《心居》裡的表演,還是徵服了一大票的觀眾。
在我看來,黃洪錚做到了以下兩點:
第一、演技不著匠氣,將一個孩子淳樸自然的那一面,很好地展現在了觀眾面前。讓我們仿佛想到,誰家的街坊鄰居中,似乎都有這麼一個小胖男孩。
第二、在和成年演員對戲的過程中,不出戲、不落下風。
如果你看國產劇足夠多的話,會發現很多小演員在對戲的時候,往往會眼神飄忽,一是因為他們年紀太小,並不能保持長時間的專注,二是因為沒有過硬的、系統的表演功底,這會導致在某一個不經意的瞬間,顯得不知所措。
黃洪錚在和海清的大量對手戲中,從未出過這樣的狀況。
TOP6、孫安可(飾 馮茜茜)
上一次,一個演員因為角色被罵得很慘的人,還是張月在《三十而已》中飾演的頂級「茶藝大師」林有有。
這部《心居》裡,輪到了孫安可。
有意思的一點是,這兩部劇,童瑤都是主演。
馮茜茜這個角色其實和《蝸居》中的海藻很像,不過馮茜茜顯然離「惹人厭」更近了一步,畢竟,海藻最初住的地方,是姐姐和姐夫的家,沒有像顧家幾代人住在一起。
今年只有24歲的孫安可,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是妥妥的科班出身。
進入影視圈之後,孫安可獲得的資源不好也不壞,算是中規中矩,能夠讓人比較有印象的角色,可能就是曾舜晞版《倚天屠龍記》中的楊不悔了。
為此,《心居》裡還有一個小小的「彩蛋」:
和馮茜茜在同一個師父手下的男實習生,名字叫做「陶無忌」。
該劇中,馮茜茜這個角色在「討人厭」之餘,人物形象其實是相對比較豐滿立體的,在顧家,她算是寄人籬下,為人勤快、靦腆,在顧士宏等長輩眼中,妥妥的一個小白兔形象。
可是這隻「小白兔」,有著一顆昂揚向上的心。
魔都的房價誰都知曉,居之不易,一個沒有高學歷、和很好的家庭背景的年輕女孩,想要在上海真正安家,那必須徹底融入這個內卷嚴重的社會中去。
小紅帽一步步變成大灰狼,孫安可對於馮茜茜內心逐步改變過程的拿捏,精準到位。
TOP5、吳彥姝(飾 張老太太)
1938年出生的吳彥姝,在如今演藝圈的很多老戲骨還沒有出生的時候,就已經出演了電影《流水歡歌》。之後的她,一直待在山西話劇院工作,幾乎沒怎麼出演過影視作品。
2010年之後,已經年過七旬的吳彥姝,開始連續出演了《手機》、《新西遊記》等多部影視作品,並且多次獲得金馬獎和金像獎最佳女配角的提名。
去年的《又見奈良》火了之後,觀眾們一致感慨道:
這個老太太演得好,氣質更好!
吳彥姝絕佳的氣質,更多的原因來自於家庭的薰陶:她的爸爸畢業於早稻田大學,曾擔任中山大學的教授,媽媽則是民國時期的大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學頗有研究。小時候的吳彥姝,經常被爸爸帶著去看話劇,因此在她當時幼小的心靈裡,就種下了一個叫做「夢想」的種子。
在《心居》裡,吳彥姝飾演了一個患有老年痴呆的老太太。
歲月在她臉上刻下的滄桑,讓吳彥姝的表演看起來渾然天成,和角色完全融為一體。
她仿佛就是杜拉斯筆下的人物一樣:
我已經老了。
一天,在一間公共場所的大廳裡,一個男人朝我走來。
他做過自我介紹後說:我很早就認識你了。我來這是為了告訴你,大家都說你年輕時候美麗,我卻覺得現在的你比年輕時更美麗。
與年輕時候的你相比,我更愛你現在這會飽經滄桑的容顏。
TOP4、董晴(飾 葛玥)
和孫安可一樣,董晴也是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
在09級表演系入學的時候,董晴就被譽為新一代的「北影校花」,還有人稱呼她為「小周迅」,但是進入娛樂圈之後,董晴的發展只能說是一般。
重磅級的影視劇,她幾乎很少參演,也與女主角無緣。
溫婉可人的氣質,鄰家女孩一般的陽關氣質,是董晴成為一名演員的資本,但也成為了牽絆著腳步的枷鎖,女一的氣場和女二(往往是反派),似乎都不太適合個子小小的董晴。
但是葛玥和她超級搭配。
在《心居》的原著中,葛玥就是個子小小的,一副人畜無害模樣的女孩。
董晴接到了適合她的角色,再加上她自身紮實的表演功底,葛玥這個角色,就在劇中真正地「活了」。
TOP3、張芝華(飾 蘇望娣)
先冒昧問一下:
你的七大姑八大姨這些親戚中,有沒有蘇望娣這樣的人?
在《心居》的前期,張芝華飾演的蘇望娣,承接了網友責罵的大部分火力,因為這個角色實在是太讓人生厭了。
其一、事事都要攀比一二;
其二、情商低,不僅話多,而且還經常出口傷人;
其三、勢利眼,且愛貪佔各種「便宜」。
前些集看下來,蘇望娣這個角色,滿眼望去都是缺點,毫無優點。
後期終於有所改觀。
畢竟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永遠不要只看別人說什麼,而要看他(她)做什麼。
1976年,18歲的張芝華就成了上海電影製片廠的一名演員,在劇團的悉心培養下,張芝華早在1980年,就主演了電影《好事多磨》。之後,她還出演了《圍城》等多部經典作品。
蘇望娣這個角色的臺詞量很大,展示出了張芝華強大的表演功底。
對於蘇望娣,給我印象最深的場景有兩個:
第一,她和葛玥父母第一次見面的時候,葛玥父親建議雙方出錢買房,一向話多的蘇望娣,此時卻成了一個啞巴,假裝聽不見低頭啃鵝掌。
第二、顧昕喝醉酒抱怨當著蘇望娣的面抱怨父母沒有本事時,蘇望娣哭了,這場戲,我感覺到張芝華老師已經和蘇望娣這個角色徹底的融為一體。
TOP2、節冰(飾 顧士宏)
相信很多人在這部《心居》開播之前,並沒有聽過節冰的名字。
節冰出演的作品並不多。
在《一代梟雄》等影視劇中,節冰多次飾演反派角色,讓人拍案叫絕,但到了《心居》裡的顧士宏,卻是樸實善良的一個老頭。
節冰老師的這種演技,就叫「劇拋臉」。
作為劇中人物關係圖譜中的核心和關鍵,節冰和童謠、海清、張頌文等幾位主演有大量的對手戲,平心而論,他是發揮最為出色的演員之一。
每一場戲,每一次心理波動,節冰對於表情、肢體動作再到情緒和臺詞的把控,都是教科書級別的,還記得因為顧磊去世的那幾場哭戲嗎?
樓梯間裡,女兒顧清俞扶著他,可還是依靠在樓梯的欄杆扶手處,大聲痛哭。
還有餐桌上,他觸景生情想起了兒子,又情不自禁地留下眼淚來,將一位失去了兒子的父親,演繹得極為到位。
TOP1、張頌文(飾 展翔)
起初,張頌文是不想接這個角色的。
導演滕華濤覺得目前國內的中生代男演員中,很多都已經定型,而《心居》中的展翔又是一個比較特別的中年男性角色,所以就想找一個電視劇圈相對新鮮的面孔。
於是,他就想到了張頌文。
張頌文是典型的「電影咖」,他並不是很適應一部數十集電視劇拍攝的較長周期,但是滕華濤導演的一再邀請,才決定讓張頌文來試一下。
這個角色,導演果然沒找錯人。
展翔的角色是一個靠炒房發家的暴發戶,文化水平不高,中年男人,這樣的形象,很多人會立馬想到一個流行詞:油膩。
張頌文的展翔就受到過此類的批評。
可我想說的是,張頌文還是延續了自己精湛的演技,他賦予了展翔作為一個主要角色應該具備的層次感,人物形象豐滿而生動。
人設固然重要,但張頌文飾演的展翔,應該和海清飾演的馮曉琴一起,是撐起整部劇的「大梁」所在。
寫在最後:
上面說到的「非著名演員」,是說這幾位演員在出演《心居》之前名氣並不大,張頌文作為實力派,也是表演專業的老師,但他真正聲名大噪,還是在近兩年。
所以,也勉強地把他歸在其中。
一部影視劇,劇本是基礎,導演是掌舵人,而演員,就是最後把食材做好的廚師,慶幸欣慰的是,《心居》裡的演員,是一群廚藝精湛的大廚,方才做出了這頓美味大餐出來。
這些實力派,需要的,僅僅是一個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