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11篇

2023-10-09 00:45:59 1

  三國演義裡面的角色每一個人都是有極其鮮明的人物特點,每個人的人物性格特點描述的栩栩如生,讓人觸動十分深惡。下面是小編收集的《三國演義》讀書筆記,歡迎閱讀。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一

  小的時候,我看的三國是連環畫版的,那個時候的我只對裡面的圖畫最感興趣,文字大多我只能靠媽媽的解釋才勉勉強強理解意思。

  不過當時的我還是知道了很多有趣的故事,比如「桃園三結義、三顧茅廬……,我還認識了聰明絕頂的諸葛亮,那個時候的我對諸葛亮崇拜極了,直到現在也是如此。

  《三國演義》真是一本不同時期讀,有不同感受的著作。

  到了年紀大了一些的時候,我開始看我可以接受的《三國演義》了,此時此刻,它已經變成了一本歷史小說,裡面故事的內容更加豐富多彩了,而且還讓我的知識範圍不斷擴大,視野得到了擴充。

  裡面那一個個栩栩如生的鮮活的人物:「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忠膽狹義的關羽,粗中有細的張飛,赤膊上陣的許褚、抬棺上戰的龐德、陰險狡詐的曹操、軟弱無能的劉禪」……

  在小學高年級,再讀原著《三國演義》,它在我心中已是一本飽含人生哲理,有著非凡意義的鴻篇巨作。對裡面的人物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如我最崇拜的諸葛亮,從火燒新野,罵死王朗、空城計、妙錦斬魏延中顯示出他的非凡才智。可他也並非神仙,如他讓馬謖去守街亭,導致丟失了街亭、柳列城兩個軍事重鎮,一出祁山失敗,自己也被降職。料事如神的諸葛亮尚且如此,更何況我等凡夫俗子。

  所以我們沒有理由苛求別人和自己不犯錯誤,不應該因為別人的一點過失而橫加指責,也不應該因為自己的一次考試的失利而灰心氣餒,更不應該為自己取得的一點成績而沾沾自喜,人無完人,我們身上也一定存在著需要充實改進的地方。

  而我喜愛的三國猛將張飛,長坡橋單騎救主,智奪瓦口,義釋嚴顏,可謂功不可沒,只可惜關羽一死,便失去理智,不務正業,無故鞭打士兵,導致自己被手下兩名小將刺殺,還陪上了黃忠、劉備和蜀國七十五萬大軍的性命,使蜀國狀況一落千丈。

  相反,魏國名將司馬懿對諸葛亮的辱罵置之不理,態度樂觀,使一代奇才諸葛亮無計可使,以病死五丈原為告終。可見當遇見悲傷、痛苦、氣憤的事情時,應該理智地控制情緒,用樂觀的態度去戰勝它,如果意氣用事,後果將不堪設想。

  隨著我的成長,每次研讀《三國演義》都有不同感受,《三國演義》真是伴我成長的一本好書。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二

  《三國演義》是歷史上著名的名著,他的作者是羅貫中,在這本書裡,他講述了很多發生在三國時期的故事,描繪和刻畫了很多性格特徵明顯的人物形象。

  其中包括老謀深算的劉備、心胸狹窄的周瑜、容易紅臉的張飛……,相信只要是你看過這本書,那麼你都會對這些人印象深刻的。

  從小到大,我的課餘愛好就是了解歷史上發生的趣事和有意義的事,這樣的我當然不會放過《三國演義》這本書,裡面我最喜歡諸葛亮這位人物和忍辱負重的劉備,諸葛亮為自己的主公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而劉備是一個重情重義之人,為了報仇,他奮不顧身,可惜最終大敗,逃到白帝城,如果是像曹操這種奸雄為兄弟報仇,一定不會在樹下紮營,為什麼劉備要選擇在樹下紮營呢?因為劉備不想讓士兵太熱,借樹乘涼,這體現出劉備是重情重義、故全他人的人!

  當我看見有一片關於諸葛亮做什麼事不好的作文時,我的心情十分不好,因為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表現還不夠好嗎?我想問問那作者是怎麼想的……但諸葛亮不應該獨自去徵伐,應該和阿鬥一起守住蜀國,說不定還可以打敗司馬懿呢!

  劉備當初應該要讓諸葛亮跟他一起去打吳國的,它可以讓諸葛亮交代一些人守城,在帶趙雲和關羽張飛的兒子去就可以啦,這樣就一定可以勝利!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三

  我讀了好多書,其中,我覺得最有意義的是《三國演義》。

  這部書內容主要講的是蜀、魏、吳三國紛爭的故事。它敘述了從漢靈帝中平元年黃巾起義到西晉太康元年三國統一為止。描寫了近百年的重大歷史事件及歷史人物的活動,展示了三國興亡的歷史畫卷。在書中,我知道了有像諸葛亮一樣足智多謀的人,也有像董卓一樣惡貫滿盈的人,更有像周瑜一樣小心眼的人。在《三國演義》的人物中我最欣賞的要數諸葛亮了,他通天文、知地理,不管別人有什麼計謀都瞞不了他。他能利用自然環境及氣候變化來完成用兵之計。而且,他還是一個大度惜才的人,曾經七次生擒孟獲,而每次都因孟獲不服而放走他,直到第七次才使孟獲心服口服而最終投靠了諸葛亮。

  在書中,我覺得最精彩的故事是《草船借箭》。由於諸葛亮聰明博學,用兵如神,這便使周瑜非常的嫉妒,心懷詭計,他把諸葛亮看作是東吳一患,要找藉口害他,於是對諸葛亮說在水上打仗最好的兵器是箭,這當時沒有造箭的條件下卻要他在三天之內造出十萬支弓箭,如果完不成就要嚴懲。但諸葛亮卻胸有成竹憑他的智慧和學識,在三天內向曹操「借」了十萬餘支箭,出色的完成了任務。

  讀完《三國演義》之後,我希望通過自己的勤奮和努力成為一個能像諸葛亮一樣博學多才、聰明能幹將來對社會有用的人。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四

  三國演義,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講了:三國時期吳,蜀,魏三國鼎立。一場刀光劍影的戰爭還清晰可見,顯示三國時期的爾虞我詐,勾心鬥角,動蕩不安的現象。

  這本三國演義中還有叱吒風雲的英雄豪傑,有鞠躬盡卒,死而後已的諸葛亮,「寧教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的曹操,謙虛的劉備,義薄雲天的關羽……我最喜歡的是出神入畫,神機妙算的諸葛亮,他似乎是無所不能,不管有多少混亂,只要他一出現,就能演上一出出像「七擒孟獲」一樣精妙絕倫的戲。

  讓我記憶憂新的一個故事就是空城計。諸葛亮將棋號放倒,把兵將隱蔽起來,讓他們不隨便走動,高聲說話。又讓人們將城門全打開各門留幾名士兵扮成老百姓在門口灑掃,然後自己在城樓高處彈琴,這樣,諸葛亮沒有用武力就讓敵人自己退軍了,真是妙計呀!

  我也有了深刻的感想:要豐富對人或事的看法,不能只看表面;也要學習思謀的策略性,有應對困難解決的方法,不要呆板機械,可以從另一方面思考。《三國演義》就像是一首氣勢磅礴的詩歌,一幅栩栩如生的畫卷,現在我們就來領略戰火紛飛的沙場,品味忠仁義的故事吧!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五

  雖然都說細節決定成敗,但是有時候太過於拘泥於小節反而不能成大事,歷史上的周瑜就是一個證明這個道理的例子。

  只要你看過《三國演義》,那麼你肯定對裡面的風流人物——周瑜印象深刻,長的風流倜儻,有勇有謀,雖然在智謀上比不上諸葛先生,但是在戰場上那種風輕雲淡的氣度還是遠遠讓人羨慕至極,但是周瑜卻又一個致命的缺點——心胸不夠豁達。

  從《草船借箭》這則小故事就能體會到周瑜這個「特徵」。

  《草船借箭》一小故事則體現了周瑜的心胸是何等狹窄,他看到足智多謀的諸葛亮處處高自己一招,便心懷妒意,甚至想置諸葛亮於死地。他以軍中缺箭為由,讓諸葛亮十天造出十萬支箭,想以此來除了諸葛亮。由此觀之,周瑜不僅妒忌心強,且十分狡猾險惡。而聰明能幹智慧過人的孔明則漂亮地完成了任務,使其無話可說。這更明顯地體現了周瑜的心胸狹窄,小人氣度。

  周瑜的死更是一個鮮明的例子,他因賠了夫人又折兵而吐血身亡,若不是因為心胸狹窄又怎會落得如此下場呢?

  古人云:「成大事者不拘小節」。自古偉人、成功之人大都心胸寬廣,處處謙讓絕不斤斤計較,也不會妒忌別人比自己有才華,而是自己暗暗立誓努力學習從而超越別人,像華羅庚、蘇軾、王安石……而一些總以小人之腹渡君子之心的人最終都被人們所拋棄甚至唾棄,像秦檜為了自己謀害了嶽飛留下了千古罵名……

  人可以無錢無財但不能無氣度,沒了氣度,不只是自己做人失敗的體現,有時會害了自己,甚至是傷害了別人,成為一個不折不扣的小人,既然是技不如人就努力,妒忌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只有努力了才會進步,如果努力了,超過別人了也不要為此感到驕傲,如果因此就有成就感說明你還是小肚雞腸。

  所以成大事者不拘小節!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六

  老爸的書屋裡有一本厚厚的書,一直以來就一直引起我的注意,後來終於被我抓住機會讓我看了一眼這本吸引我的書,看完真的是意猶未盡,忍不住又看了一遍。

  我看不是白話文的不是文言文的,所以看起來並不困難,對於這本書我覺得對讓我感興趣的部分是三國之間的各種針對。

  裡面的人物更是個個都具有特色,謀略家、軍事將領……好人和壞人都達到了相對的平衡,其中我最喜歡的人物是諸葛亮,劉備三顧茅廬請來這位聰明的謀略家,是他後來成功的重要舉措之一。可以說如果沒有這位諸葛先生的謀略和策劃,劉備的成功機率要少一半。

  當然裡面出來諸葛先生這個謀略家,三國裡面還有很多謀略方面的人才。魏國有郭嘉、荀彧、賈詡、程昱、司馬懿等人,蜀國有諸葛亮、龐統、法正,吳國有周瑜、魯肅、陸遜,這些人都可以運籌帷幄,決勝千裡,他們之間的能力都是勢均力敵,是當時傑出的人才。

  武將方面,由於《三國演義》的描寫,我們熟知了蜀國的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等五虎上將。實際上,魏國的武將也不遜於蜀國,夏侯淵、徐晃等將領也都是智勇雙全,張遼在逍遙津之戰中顯示了超強的作戰能力,張合也在對蜀國作戰中屢立奇功。

  只不過《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以蜀國為正統,才著重刻畫了關羽、張飛等蜀國人物。吳國方面,呂蒙、甘寧、太史慈等人也是一時的豪傑,還有吳國老將軍黃蓋,赤壁大戰曾向周瑜獻火攻之策,以苦肉計詐降,率船火燒曹操水軍。

  三國的人才旗鼓相當,才讓三國如此富有魅力。

  三國後期,魏蜀吳三國間人才對比不再均衡,魏國由於地域廣闊,政治上實行好的人才制度,出現了鄧艾、鍾會等人才,但蜀國和吳國的人才制度比較落後,優秀的文臣武將少於魏國,這也是蜀國和吳國走向衰落的原因之一。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七

  《三國演義》是四大名著之一,為羅貫中所編寫。這本書已家喻戶曉,但是我初次拿著到這本書,看著看著,被裡面的情節、人物深深吸引著,打動著,令我愛不釋手。

  孔明一生鋪佐明君,為國家著想,任勞任怨,從來沒有過什麼要求。他常常協助使自己的國家打了勝仗,是一個出色而又盡心盡力的軍師。可孔明真是不幸,偏偏遇上了一個軟弱無能的阿鬥皇帝,才到54歲就活活的累死了。這個名副其實的無能阿鬥皇帝,還把人害死了,真是不應該呀!

  劉備、關羽、張飛是在桃園結義的生死兄弟。他們在討伐黃巾起義軍勝利後,卻只得了一個小小的芝麻官,真是老天無眼哪!後來,靠公孫瓚大人他們才任平原縣的縣令。他們三個人都是英雄豪傑。劉備是皇室後代,父親是中山靖王,他有心去投軍,為天下百姓著想;關羽也是英雄,他因為憤憤不平,而殺了家鄉的解良惡霸,所以也來投軍;張飛雖然說是個急性子,但是他從不向無能的人投靠,對自己的結義大哥二哥聽命是從,也為百姓著想。所以,他們三人就像現代中人們的公僕,為人民服務。

  其實,《三國演義》中的大人物、大豪傑、大英雄還有很多很多,多得觸手可及。這些人物很值得我們學習。平時,我不太喜歡幫助別人,如果別人遇到了難題,我就不太喜歡幫助別人,但是我看了《三國演義》這本書之後,就不這麼做了,好像自己變得開朗大方起來。我覺得我們應該像英雄人物一樣,全心全意幫助別人,保家衛國,無私奉獻,具有大無畏的精神,做一個全面發展的好孩子。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八

  讓我受益匪淺的一本書《三國演義》一直被我好好的保存在我的桌子裡,一旦有時間,我都會拿出來好好的品嘗一回。

  在這個品嘗的過程中,我不斷體會到了三國裡面蘊含的意義。

  《三國演義》作為我們民族的瑰寶四大名著之一,同時它也是一部斷代體古典名著小說,它講述了東漢末年到晉朝統一發生的一系列故事,別看它是一個記事小說,它也是一本文採斐然的名著。

  打開書,映入眼帘的就是「滾滾長江東逝水……」這樣膾炙人口的詩句,然後就拉開了一段腥風血雨的序幕。

  東漢末年,黃巾起義,群雄割據,逐鹿中原,三足鼎立,天下歸晉……書中還有上百個人物、無數的軍事謀略,加上作者本身借著歷史人物,來闡述忠、教、仁、義、愛的道理,更是深入人心。它寫的庸主獻帝、劉禪,無能之輩呂布、袁術、袁紹、劉表、劉璋,氣量狹隘的周瑜,長厚的魯肅,勇者張飛、許楮、典韋,下至因行間而貽笑千古的蔣幹,無不個極其態。這些人物給了我很深的教育。雖有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這本書當中所描述的幾個英雄人物。

  劉備:《三國演義》推崇的人物,仁義善良,禮賢下士,有君子之風。

  關羽:忠肝義膽、一身正氣,是忠、勇、義的化身。

  諸葛亮:曠世之才,是智慧的化身。魯迅的評價是「多智而近妖」。

  趙云:三國中一流的武將,為人剛正耿直。

  在《三國演義》裡還可以看到,各政治集團為了自己的切身利益,今天勢不兩立,明天卻又杯酒言歡。而且這種鬥爭滲透到生活的許多方面,連家庭、朋友等,都毫無例外地被捲入了鬥爭的漩渦,甚至成為鬥爭的工具。他們為了滿足自己權利,財產的欲望,為了使自己在激烈的爭奪戰中不被消滅,總是玩弄各種手段,演出了一幕幕勾心鬥角。

  總之,《三國演義》除了給人以閱讀的愉悅與歷史的啟迪以外,它更是給有志王天下者聽的英雄史詩。正因為如此,《三國演義》在雄渾悲壯的格調中瀰漫與滲透著的是一種深沉的歷史感悟和富有力度的反思。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九

  書本是我們生活中的良師益友,認識它結實它,我們將會得到很多知識的積累,最終駛向知識的彼岸。長江滾滾而去,淘走所有掩埋黃金的黃沙,亮出一個個英雄人物來,眼花繚亂間我們看他們在戰火硝煙中發揮出自己的無限才能,贏得歷史展圖上的一席之地。

  成也好,敗也罷,終究都會變成一抔黃土,屹立於這個世上。徒留一地的嘆息。

  《三國演義》並不是只僅僅講述故事,它也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佳作,裡面的詩句更是為人物添加了很多文學色彩,使我們讀起來不至於那麼苦澀,而是餘音繞梁般的享受。

  為了能更加了解三國,我攢下了所有的零花錢,買了一本《三國演義》,看著那本厚厚的書本躺在我的手上,心裡頓時有一種難以言喻的滿足感,仿佛我也回到三國時代,跟著他們一起經過生生死死,看過戰爭的無情,感受過兄弟之間的豪情與壯志。

  在這之中有太多太多值得我們學習的東西了,劉關張的兄弟情誼,鳳雛臥龍的智慧以及許許多多的三國英雄都是那麼值得人們敬佩。

  在這之中關羽的最令我敬佩。

  關羽是五虎上將之首,武器是重八十二斤的青龍偃月刀,後來統治階級尊稱他為「武聖」。

  孫權聽說劉備奪得了西川,就打算要回荊州,使計策打算要回荊州,可是關羽執意不還荊州,魯肅打算讓關羽第二天過江赴會,沒想到關羽一點也不驚慌,派關平收到信號後去江邊接應。宴會上,關羽假裝喝醉,拉著魯肅去江邊,手裡提著青龍偃月刀,其他人不敢輕舉妄動,眼睜睜的看著關羽回到荊州。這就是「關雲長單刀赴會」。敢為這樣的與勇氣世間有幾個人有?在學校,同學連打針都會哭,這與單刀赴會比起來,又算得了什麼呢?

  讀完三國演義之後,讓我長了不少的見識,也讓我明白了人要團結,只有別人幫助了你,你才能取得成功。這本書真是我的良師益友。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十

  這本演繹了三國時代的風風雨雨的名著不僅刻畫了200多名人物形象,這些栩栩如生的人物給了我們很多為人處事的啟示。

  劉備就是第一個讓我敬佩的一個人,桃園三結義後,我就最這個人物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感想頗多,這個重情重義的人每次遇到事都會站在全局上。

  比如請諸葛亮出山的典故《三顧茅廬》,為了廣納賢才,劉備不惜三次前來真誠請諸葛先生,這不僅僅是為了自己,更是為了亂世的統一。

  他的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讓我十分敬佩他。但劉備也有一個缺點,就是受到打擊不能控制自己,關羽、張飛被殺害後,他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聽諸葛亮的話,一定要攻打吳國,導致失去了一員戰將,如果他當時聽從諸葛亮的話,就一定能聯吳抗曹。

  然後是關羽,他一生獲得了許多的戰功,比如說:千裡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華容道義釋曹操等等,他為了與劉備會合,便不遠千裡來找劉備,斬顏良,誅文丑,結果魯莽的張飛以為他背叛了劉備,準備要殺他,然後又看見他跟敵方打仗,這才明白。

  於是關羽和張飛準備一起去找劉備,最後終於與劉備會合,想像著那令人激動的場面,真為他們而高興!在書中描寫關羽的一句話是: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手拿青龍偃月刀,還有赤兔馬。這樣搭配,簡直是無人能敵!

  最後是曹操,曹操是有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他在與劉備煮酒論英雄時說:當今天下,英雄只有你我二人,劉備嚇的把筷子掉在了地上,又裝作害怕打雷,這才矇混過關。他在統一魏國時,可以說是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他的策略,無不可以統一天下。

  但曹操生性多疑,在赤壁大戰中,只是因為周瑜的一個小計策,而失去了蔡瑁、張允那麼好的將軍,也導致了他們沒有好的水軍將領,也沒能識破龐統為他提供的連環計,結果大敗而歸,全軍覆沒。

  通過這本書,讓我學到了很多:劉備教我們什麼事情都要冷靜對待;關羽教我們忠誠就能得到別人的信任;曹操教我們做什麼事情都不要多疑。我們只要取長補短,就能戰勝一切困難。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十一

  在假期,我讀了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這本書講了春秋末年時漢朝分裂為三個國家,而三個國家都想統一天下,最後同歸於盡,司馬家族統一天下的故事。故事情節很吸引人,書中人失敗了,我跟著傷心;書中人得到成就,我也沾沾自喜。我痴迷在其中。何況書中又出了許多呂布、趙雲、關羽這樣的英雄,我更是眼睛「長」到了書上。

  其中,我最喜歡的一章是《趙子龍單騎救主》。

  趙雲隨劉備到當陽時遭到曹軍追擊,劉備逃出重圍,趙雲護著劉備的家小殺退了無數曹兵。趙雲發現劉備的兩位夫人和兒子阿鬥不見了,衝進曹營尋找。將一位夫人送到安全處,趙雲又掉頭衝進曹營……在一堵斷牆後,趙雲找到了已渾身是傷的夫人和阿鬥。夫人為了不連累趙雲,將阿鬥交給他,投井自盡。趙雲解開護心鏡把阿鬥揣入懷中,向外衝殺。只見趙雲左槍,右手劍,使出渾身解數,殺得曹兵血肉橫飛。在張飛的掩護下,趙雲終於殺出曹營……

  趙雲真是個不得不令人敬佩的英雄——闖曹營可不是鬧著玩兒的,陷阱無處不在,而在無數曹兵曹將之中殺出一條重圍,在人海之中找到小主公和夫人又談何容易!而懷揣著一個孩子殺出重圍更是難上加難,而趙雲做到了,他有何等的武功和勇氣!可見,趙云為了小主公是把自己的命給拼上了!

  趙雲只是《三國演義》中的一位英雄,其他的英雄也不比趙雲遜色,甚至還有人在趙雲之上!可見三國時期是個英雄輩出的時代。

  《三國演義》令人一看就放不下,不愧是四大名著之一!

同类文章

《格列佛遊記》讀書筆記

  《格列佛遊記》的藝術特色主要體現在諷刺手法的運用上,尖銳深邃的諷刺是這部作品的靈魂。  當時的英國是作者抨擊和挖苦的對象。格列佛曆險的第一地是小人國。在這個縮微的國度裡,黨派之爭勢不兩立,鄰邦之間不但想戰勝而且要奴役對方。小人國的國王用比賽繩技的方法選拔官員,為獲得國王賞給的幾根彩色絲線

世界因你不同的讀書筆記

  世界因你不同  拿出這本勵志書籍,我立刻被這六個充滿鼓勵的大字所吸引。引文介紹的李開復有著許許多多不平凡的成就: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卡內梅基隆這兩所國際頂尖名校;獲得諸多創新獎項,在蘋果、SGI、微軟、谷歌四大國際網際網路公司擔任重要職位……這些成就鑄造了一個普通人心中成功人士的形象。但

文化苦旅讀書筆記(三篇)

  《文化苦旅》是餘秋雨的第一部文化散文合集。作品主要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歷史、文化散文;另一部分是回憶散文。全書的主題是憑藉山水風物以尋求文化靈魂和人生真諦,探索中國文化的歷史命運和中國文人的人格構成。《文化苦旅》獲上海市出版一等獎,上海市文學藝術優秀獎,臺灣聯合報讀書人最佳書獎,金石堂最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精編

  《三國演義》曹操的狡詐,劉備的謙虛恭謹,孔明的小心,周瑜的胸懷狹小,每獨自一個人物都具備不一樣的性情,筆者塑造的痛快淋漓,細細品嘗,讓讀者似乎進入一種境界。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500字  在高年級,讀原著《三國演義》,它在我心中已是一本飽含人生哲理,有著非凡意義的鴻篇巨作。對裡面的人物也

水滸傳讀書筆記匯總

  水滸傳讀書筆記300字  《水滸傳》為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書中講了宋代的農民起義,揭示了中國封建社會中農民起義的發生。  《水滸傳》中共有一百零八位好漢,他們各有各的技法,而且剛剛英勇無比。殺了好多貪官和壞人,保護正義,寧死不屈,連朝廷都制服不了他們。  如果我是在這一百單八將中的一員,絕

格列佛遊記讀書筆記(匯總)

  《格列佛遊記》是以格列佛船長的口氣敘述週遊四國的經歷。由於暴風雨、上岸找淡水、遭遇海盜、被部下劫持等等種種情況,格列佛共到了四個不同的國度:「小人國」——利立浦特王國,「大人國」——布羅丁奈格王國,有著異想天開卻又不著實際想法人的「飛島國」,最後一個是由一種有智慧的馬管理的「慧駰國」。 

西遊記讀書筆記

  西遊記讀書筆記300字  我看過很多的書,比如:《瞧,這幫壞小子》、《愛的教育》……其中我最喜歡《西遊記》。  《西遊記》講的是唐僧、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和尚去西天取經,途中遇到了九九八十一難,最終他們用自己的智慧戰勝了所有妖魔鬼怪,取上了真經。  《西遊記》這本書有四個主人公,其中我最喜

伊索寓言讀書筆記(精選)

  《伊索寓言》是古代希臘人傳給後世的一部飽含生活智慧的文學作品。相傳,這部寓言集中的寓言為伊索所作,因而稱為《伊索寓言》。伊索是公元前6世紀古希臘著名的寓言家。他與克雷洛夫、拉·封丹和萊辛並稱世界四大寓言家。他曾是薩摩斯島雅德蒙家的奴隸,曾被轉賣多次,但因知識淵博,聰穎過人,最後獲得自由。

駱駝祥子讀書筆記

  書中的主人公——一個好強、老實,又富有理想的鄉下人——祥子。來到北平後,幹起了拉車這一行。他的理想就是買上一輛自己的車。為了車,他吃盡了苦頭。被搶、被詐,無奈成親,卻喪了妻,喜歡的人也走了。這一路上起起伏伏,坎坎坷坷。這樣無情的社會就像一瓢冷水,連希望的星火也被澆熄了。曾經向上、不屈的祥

讀《水滸》,品永恆的傳奇

  論古道今說英雄,水滸好漢稱第一。  ——題記  說英雄,說風流倜儻,善良正義;說英雄,說追求勇氣,行俠仗義;說英雄,說肝膽相照,替天行道。  《水滸傳》一部經典之作,是我國首部描寫農民起義的小說。描寫了一群不堪暴政壓迫的好漢揭竿而起的故事。這一百單八將,或身懷絕技,或足智多謀,但他們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