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敗走華容道在今天的哪(曹操敗走華容道時還有多少人馬)
2023-10-09 15:32:00 1
大家好,我是以史為鑑。
在三國故事中,赤壁之戰永遠是最膾炙人口的故事之一。這一戰中先是曹操帥軍號稱百萬,逼降荊州劉琮;而後虎豹騎一日300裡奇襲劉備,逼得劉備拋棄妻子隻身逃亡,要不是趙雲長坂坡大顯神威,後來就沒有阿鬥什麼事兒了。
之後就是諸葛亮憑藉三寸不爛之舌舌戰群儒,說服孫權聯劉抗曹;之後孫劉聯軍先後用了群英會、反間計、草船借箭、借東風、火燒赤壁等一系列膾炙人口的故事,最後以曹操在華容道率領殘兵敗將倉皇出逃結束。
但是歷史上的曹操真的走過華容道嗎?赤壁之戰對於曹操的影響有多大?曹操到底在赤壁損失了多少兵馬?
下面請跟以史為鑑來回顧一番歷史上真正的赤壁之戰。
一、華容道曹操赤壁戰敗後走華容道一說其實最早來自於裴注《三國志·魏書·武帝紀》所注引《山陽公載記》的一段話:
「公船艦為備所燒,引軍從華容道步歸,遇泥濘,道不通,天又大風,悉使贏兵負草填之,騎乃得過。贏兵為人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眾。」就是這短短的幾行字,經過羅貫中的發揮,就變成了凸顯諸葛亮智慧,關雲長忠義的「諸葛亮智算華容,關雲長義釋曹操」這膾炙人口的故事。
至於大家喜聞樂見的曹操三次大笑引出趙雲、張飛、關羽的故事,其實也是在上面提到的《山陽公載記》中,只不過曹操笑的不是諸葛亮和周瑜,而笑的是劉備。
大致意思是,曹軍從華容道撤退後,曹操哈哈大笑,諸將不解,這都戰敗了還笑啥笑?曹操解釋道:劉備堪稱是我的對手啊,但是他還是動作太慢了,假設他早一點放火,我們就慘了。後面劉備果然開始放火,可惜曹操已經跑遠了。
軍既得出,公大喜,諸將問之,公曰:『劉備,吾儔也。但得計少晚;向使早放火,吾徒無類矣。』備尋亦放火而無所及。
而這一段描述,則是被羅貫中深度發揮,通過曹操的三聲大笑,平添了許多喜劇色彩,而且為諸葛亮神機妙算增色不少。
二、赤壁雙方兵力赤壁之戰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之戰,但是以少勝多,到底是多少戰勝了多少呢?
根據三國志記載,曹操在給孫權下戰書的時候表示自己麾下有八十萬大軍。孫權收到戰書後,東吳大臣都被嚇壞了,大軍都不發一言。這一點也被《三國演義》所採用,於是誕生了曹操八十萬大軍南下的故事情節。
近者奉辭伐罪,旄麾南指,劉琮束手。今治水軍八十萬眾,方與將軍會獵於吳。--三國志
但是大家都知道,在古代戰爭中,關於士兵的數量一般對外宣傳的數字都是經過誇大的,甚至斬獲也都是誇大的,經常出現以斬獲一記載十的情況。這個八十萬顯然是不可能的。
對此周瑜認為曹操大軍充其量二十萬人。
周瑜再跟孫權打氣的時候說:曹操平定北方後率領的步卒不過十五六萬,而且多年徵戰沒有休息;這次劉表兒子劉琮投降後,所接納投降的士兵也不過七八萬。加起來也就二十二-二十四萬人之間。
瑜請見曰:「諸人徒見操書,言水步八十萬,而各恐懾,不復料其虛實,便開此議,甚無謂也。今以實校之,彼所將中國人,不過十五六萬,且軍已久疲,所得表眾,亦極七八萬耳,尚懷狐疑。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眾,眾數雖多,甚未足畏。得精兵五萬,自足制之,原將軍勿慮。」在其他材料中,也有看到曹操「舟車十萬」的記載。
而且北方剛剛經歷戰亂,根本無力承擔八十萬大軍的糧草,而且曹操還要留守北方一部分士兵,不可能全軍南下。
所以說曹操此次南下徵討劉表,充其量也就帶了十餘萬主力,荊州投降後,曹操又受降了一部分荊州士兵。曹兵加起來總數在十萬-二十萬左右。周瑜分析的其實還算有道理。
而孫劉聯軍這邊的士兵數量則清晰很多,孫權給周瑜了三萬兵馬,劉備本身擁有的一萬兵馬,以及江夏劉琦的一萬兵馬,總數在五萬-六萬之間。
三、赤壁戰損
雖然在演義中赤壁之戰渲染的非常激烈,各種謀略層出不窮,最後曹操又連續中了諸葛亮三次伏擊,最後只率領不多的殘兵敗將逃歸北方,曹操貌似敗得很慘,已經傷筋動骨,無法南下了。這也導致從此曹操專心維護北方,當魏王、準備篡漢去了。
但是和在《三國志》之中記載的赤壁之戰相比較,就會發現真正的歷史上雖然曹操敗得很慘,但是遠沒有到達傷筋動骨的地步。下面就跟以史為鑑來分析一下曹操在赤壁之戰到底損失了多少人。
三國志-武帝紀中對於這場大敗,只是輕描淡寫的描述為:
公至赤壁,與備戰,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軍還。倒是周瑜傳記中記載黃蓋假投降,用小船放火,燒到了岸上,曹操:「人馬燒溺死者甚眾。」
但是赤壁之戰還有一種說法是曹操自己燒船撤退:
曹操曾經給孫權寫信說:「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燒船自退,橫使周瑜虛獲此名。」
而在孫權的傳記中,也提到疫病和曹操自己燒船而退的記載:
瑜、普為左右督,各領萬人,與備俱進,遇於赤壁,大破曹公軍。公燒其餘船引退,士卒飢疫,死者大半。但是不論怎樣說,赤壁之戰曹操的確是戰敗了,各種記載「大破曹軍」、「吏士多死者」、「死者大半」、「死者甚眾」都說明曹軍不論是因為疫病還是火攻,都損失很多,但這些出自敵方的記載,可信度也不高,誇張的可能很大。
但是就算上述提到的曹軍哪怕損失一半,曹軍至少還有十萬左右的士兵可以一戰,這也是孫劉聯盟佔據荊州後無法更進一步的原因。
另一個曹軍沒有傷筋動骨的原因是,赤壁之戰是發生在建安十三年十二月,曹操戰敗後回到北方大本營譙。到了建安十四年三月,距離赤壁戰敗僅僅三個月時間,曹操馬上又開始在這裡重新訓練水軍,積極籌備再次南下討伐孫權。
到了這一年的七月,曹操帶著新訓練才四個月的大軍再次南下徵討孫權,大軍駐守合肥。
十四年春三月,軍至譙,作輕舟,治水軍。秋七月,自渦入淮,出肥水,軍合肥。而後面曹操在建安十七年、十八年、十九年都曾親自徵討孫權。
曹操赤壁剛剛戰敗,第二年就接著發起對東吳的戰爭,如此頻繁的徵兵,很難相信是赤壁戰敗後傷筋動骨的樣子。
所以從這一點上推斷,曹操在赤壁之戰中損失最多也就一半人,而且這一半人的傷亡中,又有一半是因為疫病的原因,直接因為火燒赤壁戰死的就更少了。
所以以史為鑑認為,曹操從華容道撤退時至少還有十萬左右的士兵。
不知道大家認不認可我的分析?歡迎留言一起探討。
我是以史為鑑,每天都有有趣的歷史故事,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