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蠅識兇犯
2023-10-09 09:47:14 2
清乾隆3年,江南禾縣出了一樁命案:徽州有個茶葉客人,3年前在禾縣市街開了爿茶葉店。他經營得法,賺了很多錢,因思念母親妻兒,便將店讓夥計守著,自個兒帶了很多銀子,要回徽州探家。誰知第二天一早,他的屍體在岑山腳下被人發現,身上所帶銀子及行李均被洗劫一空。
禾縣縣令李朝宗接到報案,帶了捕頭王龍、李虎到現場勘察。這岑山亦名東山,坐落在京杭大運河東岸,和禾縣縣城隔河相峙。李縣令等人來到現場,但見屍體喉管被利刃割斷,血染滿身,衣服背部已被磨擦破,現場沒有打鬥的痕跡,顯然,這兒不是兇殺現場,而是將人在別處殺死後,倒拖著扔在這裡的。
李縣令命地保將屍體覓地埋葬,派人通知徽州茶葉客人的家人,又命捕頭王龍、李虎:"限期七天,找到殺人第一現場,並捕獲兇手?"
那王龍、李虎帶了手下捕役,四處暗訪。三天過去,不但沒有強盜的蹤跡,就連第一現場也沒有找到。
王龍、李虎看看實在沒有把握捕獲兇手,便商議道:"只好請德叔出山了?"
原來,這德叔本名殷德義,今年75歲,在禾縣當了五十多年捕頭,經歷了12任縣令,不但智謀武功超人,而且破案經驗豐富,曾破獲過無數疑案大案。如今早已退役,住在稻村鄉下老家。
王龍、李虎當即騎了快馬,來到稻村,見了殷德義,說了案情經過,請他出山破案。
殷德義問明詳情,和王龍、李虎來到岑山現場,又細細察看了四周地形,卻不說話。王龍、李虎也不敢多問。末了,殷德義對兩位捕頭道:"我們喝茶去罷?"
一行三人便渡過運河,來到禾縣東門外的"臨河茶樓"。這茶樓本是個"水閣",即靠窗的半間樓搭在水裡,夏天坐在水閣裡喝茶,既涼快,又能觀賞運河水景。這兒又是運河要津,上能通杭城,下可達禾縣、蘇州,來往船隻很多。
三人進了茶樓,揀個靠窗的桌面坐了。茶博士在每人面前放了茶壺、茶盅,沏上水,便退開了。
三人喝著茶,殷德義只說些與案情無關的閒話。到晚飯時分,三人便回縣衙,王龍為殷德義安排了住宿房間,便各自散了。
第二天,又照例去"臨河茶樓"。到第四天,也就是限期的最後一天,王龍沉不住氣了。殷德義笑道:"兩位稍安勿躁,此案不難破,但請寬心?"
王、李兩位捕頭知道德叔的脾氣,不好多問,只得悶悶喝茶。
到傍晚,只見盯著來往船隻的殷德義忽地眼睛一亮。王龍、李虎以為殷德義發現了什麼,跟著往河裡望去。只見幾隻晚歸的小漁船,正漸漸靠岸,河心一條大船,沒有扯篷,正緩緩駛著,船頭放著一些雜物,船尾曬著一條洗過的棉被,來到茶店附近,那船家出來,正想收下棉被。
殷德義對王龍、李虎笑著:"二位留意了沒有?那殺人的盜賊正在此船中,二位可將此船扣住,捉拿船家。"
王龍、李虎雖然心裡疑惑,但還是照著做了,將那船家拘到縣衙。
李縣令開堂審訊,那船家百般抵賴,死不承認謀殺了徽州客人,而船裡又搜不出被盜的贓物。李縣令正無奈間,殷德義笑道:"那天徽州客人搭乘你船,你趁那客人睡在你船艙之機,用利斧砍斷他的脖頸,待船到岑山,便靠岸,將屍體拖到岑山腳下扔掉,吞沒了他所帶的銀子財物,把這些錢財藏在隱蔽之處後,又把沾滿血跡的棉被洗了,曬在船尾。因是連被絮一塊洗的,這幾天又逢陰天,故曬了六七天,尚未乾透。事實俱在,還不快招?"又對李縣令道:"這船家必是兇手,如不肯招,可用重刑?"
李縣令便下令用刑。那船主見老捕快仿佛看見他作案一般,以為有神靈指點,當下癱在地上,口稱:"願招。"
事後,王龍、李虎請教老捕役:"德叔,您老是如何識破此船便是盜船?"
殷德義哈哈一笑,說出一番原由來。原來,殷德義察看了現場,知道岑山必不是作案現場,而被害人後背衣服破爛,便知是被害後拖到岑山的;但別處又找不到第一現場。而岑山面臨運河,這徽州客必是搭乘船隻,在船上被害的可能性比較大些。因此便和王龍、李虎在運河要津"臨河茶樓"喝茶,暗中觀察往來可疑船隻。那天傍晚,這條大船途經"臨河茶樓",殷德義看見船尾曬著一條洗過不久的棉被,那船主正欲收起,一動,竟飛起一大群蒼蠅。原來,被子上叮滿了蒼蠅。由於人的血跡雖洗掉了,但血腥氣靠一兩次清洗是洗不淨的,而蒼蠅又嗜血腥,能聚集那麼多的蒼蠅,可見這被子上所沾的血極多;主人又不可能在被子上宰殺牲畜,所以被子上有那麼多的血必是殺人的血無疑了。通常人們洗被子,都是拆開被子,掏出被絮,將被面被裡洗乾淨就是。可這條被子卻是連被帶絮一塊洗的,那明顯是強盜的心慌急洗留下的跡象,所以一眼就能看出。
王龍又問道:"小的尚有不解之處,德叔又因何得知那盜船還要經過此地呢?"
殷德義笑道:"那兇手劫了貨,那贓物必不敢藏在船裡,因為做賊心虛,怕被公門中人搜出,所以一定隱藏在附近,待風聲過了,再取出來。所以我料定那盜船必會在此附近徘徊,暗中看守可獲真相。"
眾人聽了,都很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