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魏徵智諫唐太宗

2023-10-09 09:53:04 1

貞觀年間,京都長安有個叫鄭仁基的。鄭仁基有個女兒,取名珠兒,長得伶俐乖巧,鄭仁基將她視作掌上明珠,百般疼愛,從小便請名師教她讀書習字。這年珠兒十六歲,竟出落成一位絕色佳人,琴棋書畫,更是無所不精。一時之間,珠兒的名聲遍及京城。

這一年正月元宵燈會,太宗一時高興,也去遊玩。就在這燈會上,太宗偶然見到了鄭珠兒,不禁春心大動。回宮之後,便再也不能忘記那珠兒了。

文德皇后見太宗整日神情恍惚,口中還時常念著鄭珠兒的名字,心中便猜中了幾分。於是,她對唐太宗說:「臣妾聽說鄭仁基的女兒鄭珠兒,才貌雙全,有這樣的絕色女子,皇上應將她召入宮中,才顯得您有敬賢愛才的胸襟。」太宗一聽,正合自己心意,連忙說:「既然皇后有這個意思,朕即刻便降旨。」於是,立刻就降下一道聖旨,令太監前去鄭仁基家傳旨。

沒想到鄭珠兒小時便已經許配給了人家,這時見皇上要召她入宮,竟寧死不從,幾次在家裡鬧著要上吊。鄭仁基既捨不得女兒,又不敢違抗聖旨,真正是左右為難。

消息傳開,京城頓時沸騰了,滿朝文武大臣更是議論紛紛。

這日唐太宗上朝,梁國公房玄齡出班奏道:「臣聽說皇上要召鄭珠兒入宮,臣以為,皇上此事還欠考慮。皇上乃九五之尊,天下的百姓,皆以皇上的言行作為自己的榜樣。今日您以龍威迫使一個已許配的女子毀婚入宮,這不是正風俗、明教化的舉動,望皇上三思。」

唐太宗本來興衝衝地上朝,沒想到房玄齡說出這些話來,不禁大怒,氣憤地說:「朕既為九五之尊,那麼,召一個民女入宮,怎麼又關風俗、教化了?真是危言聳聽。此事百官再不得議論,否則,以抗旨罪論。」文武百官一個個噤若寒蟬,再也不敢出聲,卻一齊用眼來瞟魏徵。為什麼?因為魏徵是諫議大夫,專管向皇上提意見的,而且魏徵一向敢於秉公直言。可今天大家見他站在班中,一臉平靜,雙目微閉,似在閉目養神,百官不禁大為失望。

散朝後,皇上回到後宮,便將百官齊諫鄭珠兒的事跟皇后說了。皇后一聽,惟獨不見魏徵提的意見,覺得有些蹊蹺,便問唐太宗,唐太宗也覺得奇怪,猜不透魏徵的心思。

正在這時,太監前來傳話:「諫議大夫魏徵求見。」太宗一聽,心說:真箇說曹操,曹操到。好,我且看看你葫蘆裡賣的什麼藥。便吩咐西書房候駕。

唐太宗來到西書房,劈頭便問:「魏愛卿前來,可有什麼事?」

魏徵答道:「臣近日在家中閒散,領悟到一套棋法。前日已與朝中各大臣下過,竟沒有一個人能勝。」

唐太宗素來喜歡下棋,並且棋藝精湛,滿朝文武中,除了房玄齡,沒人能勝得了他。倒是魏徵平日很少下棋,偶爾與人下一兩局,也多以失敗而告終。唐太宗聽說他有了一套棋法,深為不信,問他:「真的?」

魏徵說:「真的。」

唐太宗又問:「連房愛卿在內,他也不能取勝?」

魏徵說:「與梁國公下了三局,梁國公三盤皆輸。」

太宗大吃一驚,當下吩咐:「快快擺下棋局,待朕與魏愛卿對弈幾局。不過,朕向來不與人下白棋,我們不妨下個賭注。不知愛卿可帶有何物?」

魏徵想了想,說:「老臣近日得了一種珍禽,做戲說話,惟妙惟肖,老臣甚為喜愛。既然皇上要個賭注,老臣就讓家奴回去取來。」

太宗一聽,更覺奇怪。想魏徵平日裡死板老頭兒一個,幾時見他玩過什麼貓兒鳥兒,這回卻得了一個讓他深為喜愛的鳥兒,定然是個稀貴的東西。太宗心中不覺奇癢難當,恨不能立時看看是個什麼玩意兒。於是連說:「我們一局定輸贏,如何?」魏徵也連連答應:「這樣更好。」

當下魏徵執黑先下。只見他拈子捋袖,啪的一聲,一枚棋子便落在了棋盤上。太宗定神一看,只見他將棋子落在了棋盤中心,不禁大惑。自古棋手下棋,總是自邊、角下子,謂金邊、銀角、豬肚子,卻從不見第一枚棋子便居中央的。太宗心中暗想:莫不是這老匹夫真箇有什麼絕著?可要當心。

其實,這魏徵哪裡有什麼絕著,更不曾悟出什麼棋道,依然是臭棋簍子一個。三下五去二,唐太宗便試出了魏徵的深淺,於是,連連幾次打、劫,便將這局棋結束了。

唐太宗望著一片白的棋局哈哈大笑,譏誚說:「愛卿所深悟的棋道,實在是臭得要緊。」

魏徵說:「聖上棋藝精湛,老臣甘拜下風。」

「那愛卿深愛的珍禽,也該讓朕見識見識了。」唐太宗急切道。只見魏徵面露難色,囁嚅著:「這……」唐太宗不悅:「難道愛卿也想不認帳?」魏徵連忙說:「微臣不敢。」說著,對門外一招手,喊道,「送進來。」

門外應聲進來一位書僮,手裡拿著一個罩了黑布的鳥籠。早有太監接了過去,遞與太宗。

太宗捧著鳥籠,喜滋滋地說:「且讓朕來看看愛卿深愛的珍禽究竟是何樣稀罕之物。」說著,揭開黑布。只見籠中兩隻玲瓏小鳥,羽毛五彩繽紛,璀璨奪目;紅嘴黃爪,煞是可愛。太宗一見,不禁大喜:「果然是好鳥!」便吹著口哨去逗那鳥兒。怎料那籠中的鳥兒不聽挑逗,反倒在籠中撲扇著翅膀,相互啄鬥,啄得美麗的羽毛片片飛落。

太宗見了大驚,問道:「這鳥兒怎麼這般好鬥?」

魏徵連忙回答道:「這鳥兒天性並不好鬥,只是因鍾情啊。」

太宗一聽,感到奇怪。魏徵忙說:「臣獲這鳥時,原本為兩對,且各自配偶也已經定下了。是臣自作主張,將它們的配偶相互調換。誰知這鳥兒只認原配,不喜新歡,因此在籠中啄鬥。」

太宗聽了,責備道:「愛卿好狠心。既然明知這鳥兒只認原配,不喜新歡,為什麼還要將它們拆散?這樣下去,豈不要啄出死傷來。」

魏徵連忙跪下道:「聖上仁慈,實可感動天地,可聖上對一鳥兒尚有仁慈憐愛之心,為何對黎民百姓卻要狠心拆散呢?」

太宗此時,早已忘了群臣諫議的事,聽魏徵說出這話,一時竟沒有領悟過來,便問:「朕什麼時候對百姓狠心拆散過?」

魏徵說:「鄭仁基之女鄭珠兒,早已許配別人,雖未過門,但婚約已訂了。聖上卻要將她召入宮中,以致鄭仁基一家惶恐不安,鄭珠兒幾次三番尋死上吊。敢問聖上,您這難道是仁慈之舉嗎?」

唐太宗聽了,一時愕然無語。才知道魏徵這次前來,實際上還是為了鄭珠兒,下棋、贈鳥都無非是個藉口。唐太宗當下深為魏徵的良苦用心而感動。

只聽魏徵又說:「聖上身為天下之君,便儼如百姓的父母,應處處為百姓著想。您住華麗的皇宮,百姓也得有房子居住;您吃著精美可口的食物,百姓也應該有飽飯吃;您有自己的三千嬪妃,那麼,百姓也應該有自己的妻子啊!臣以為您納鄭珠兒入宮,實在不是明智之舉。因而冒死相諫,望聖上收回成命。」

唐太宗望著面前的魏徵,又看著籠中的小鳥,一股悔恨之情升上心頭,他扶起魏徵,誠懇地道:「是朕一時糊塗,差點做出那傷風敗俗的蠢事來,朕立刻就傳旨鄭家,讓他們安心。」唐太宗又指了指籠中的小鳥說:「卿家也快快將鳥兒提去,讓它們各尋原配去吧。」

同类文章

救賊

明洪武年間,天方縣新任縣令叫王存寶,30多歲,眼小面黃。他上任沒多久,就制服了賊夫妻劉勝、張菊香,還剿滅了為害多年的山匪。   說起劉勝、張菊香,可謂賊名響亮,近兩年,他倆明裡賣豆腐,順手摸金子,得手後兔子似的跑回家。那金子只要進了他家門,就是挖地三尺也找不出來了,就像化了一樣。   這天

七竅塞

  亂世藏金,盛世藏玉。時逢康乾盛世,「廣軒閣」少東家邵倉當然懂得這個老理兒。這天清晨,邵倉帶上家丁牛二,又到偏遠鄉村尋寶去了。   山路難走,日頭又毒,沒走上兩個時辰,主僕二人已累得滿身臭汗。就在嗓子眼兒噌噌躥火的當兒,牛二突然撒丫子開跑:「少東家,快看,村口有水井!」   抬眼望去,不

血色軍號聲

 我二爺華青施18歲時,是國民黨第9軍的司號兵,軍長是杜聿明中將。   當時,每個連都有一個號兵。軍號有「嗒當嘀利」四個音符,經過排列組合,編出不同號譜。平時,官兵聽號聲起床、出操、開飯、熄燈;打起仗來,集合、散開、衝鋒、撤退,號令如山,連戰馬聽見隱蔽號都應聲臥地。   那年,第9軍被編入

熊膽

 這天,迦路瓦山下的藏族村落裡來了一個漢人,他在村頭一株大樹上貼了一張告示,用藏語寫著:「誠徵勇士捕獵活熊,每頭1000元。」   告示迅速吸引了全村老少。雖然迦路瓦山上有大量黑熊,但它們性情暴戾,體形龐大,捕獵起來非常困難。現在這個漢人竟要求捕活熊,就更加危險了,這可不是一般人能幹的活。

倒錯的穿

劉凱買了一張由寧波去上海的船票,開船時間是晚上七點。劉凱沒排隊就提前上了船。呵呵,因為輪船碼頭的值班經理是他的老同學。   大約半小時後,其他乘客才陸續上了船。   劉凱住二等艙,房內有三張床鋪。他的兩位室友,一個是矮矮胖胖的上海老太,另一個是長相帥氣的山東小夥。   為了消磨時間,劉凱決

隔行隔山

 京城有個瓷器店,店老闆叫宋士河,憑著他獨特的經營之道把生意做得紅紅火火。   這一年,愛熱鬧的乾隆皇帝在皇宮裡開闢出商業一條街,這條街上酒肆茶樓應有盡有,和一般的商業街毫無二致,唯一不同的便是所有的店鋪經營者都是宮裡的太監宮女,顧客自然是乾隆和宮裡大小嬪妃與皇宮貴胄。   皇宮商業街經營

神秘的竊賊

 這天,綠蔭城公安局刑警大隊接到富豪馬練的報案,說他全家外出旅遊回來,發現家中被盜,凡是沒有放到保險柜裡的貴重物品都被偷走了。   刑警大隊長梁鴻帶領警察趕到現場察看,發現馬家的防盜門、防護欄、報警系統等絲毫無損,家中也沒有留下任何偷盜者的指紋。   馬練沮喪地說:「我放在抽屜裡的幾萬塊錢

清妃陵飄出古裝人

 沉睡地下200多年的逸妃陵在河北某地被發現,但挖掘的時候卻怪事連發。先是工棚裡半夜鬧鬼,後是挖掘的工人失蹤,最後又全部離奇死亡,致使挖掘工作無法進行,只能暫時停了下來。   省公安廳成立了「逸妃陵專案組」,刑偵處處長劉剛親自出馬,帶領周揚和郭力趕往案發現場。   在離妃子陵一公裡的地方,

燒包袱

 馬上就到鬼節了,按老北京民間的習俗,七月十五這天,家家戶戶都要燒包袱。其實就是把燒紙、銀錠什麼的裝進紙糊的包袱裡,上面寫上三代祖上的名字,然後由晚輩進行焚化。包袱年年燒,可今年燒包袱卻鬧出了大風波,因為天香閣的妓女英蓮也要燒包袱。   英蓮是天香閣的頭牌,不僅模樣可人,而且琴棋書畫樣樣精

惡匪剋星

 早年,癩頭山下有個田家村,村裡除了老李頭一家,其他都是田姓。   村外的大路邊有片瓜田,這天,老李頭起了個大早,扛著钁頭剛到瓜田,就見一胖一瘦兩個過路的漢子正在瓜田裡摘瓜。他們摘一個,用拳頭砸開,啃兩口就丟在一旁,半爿地都被糟蹋了。   老李頭不樂意了:「我說你們兩個後生,走路口渴了,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