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大學生暑假三下鄉活動方案
2023-10-10 00:39:50 1
三下鄉——是指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下面是提供的暑假三下鄉活動方案,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1:暑假三下鄉活動方案
一、活動主題
青春建功十三五·攜手共築中國夢
二、指導思想
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以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為契機,以引領青年學生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積極投身「十三五」建設為重點,堅持「受教育、長才幹、作貢獻」的宗旨,堅持社會實踐與社會觀察、志願服務、專業學習、就業創業的有機結合,按照「目標精準化、工作系統化、實施項目化、傳播立體化」和「按需設項、據項組團、雙向受益」的原則,組織我校大學生廣泛開展實踐服務活動,努力擴大活動覆蓋面、提升活動實效性,探索總結實踐育人新機制。
三、活動內容
根據學校情況,為充分調動和發揮各方面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今年的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團隊分為:校級重點團隊,院(系)團總支、學生會、社團二級團隊和返鄉實踐團隊三大類。
(一)校級重點團隊項目分為六個方面
1.理論普及宣講團。招募優秀大學生組建校級重點實踐團隊,結合共青團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四進四信」活動開展,深入貧困縣、農村鄉鎮、城市社區、廠礦企業等,圍繞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開展形式多樣的普及宣講活動。
2.國情社情觀察團。招募優秀大學生組建校級實踐團隊,深入貧困縣、城鎮、鄉村、企業事業單位等,切身感受黨的十八大以來實踐地的經濟社會發展新面貌、新成就,深入觀察和領會「十三五」規劃、「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深刻理解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
3.教育關愛服務團。組織大學生成立校級實踐團隊,到基礎教育薄弱、教育資源匱乏的貧困地區,協助當地教育部門,以關愛留守兒童為重點,組織大學生團隊開展課業輔導、素質拓展、親情陪伴等活動。
4.大學生愛心醫療服務團。以五個附屬醫院醫療專家和臨床學院高年級醫學專業大學生為依託組建醫療服務專業校級實踐團隊,重點到城市社區、農村基層,開展流行性疾病防治宣傳、急救知識培訓、基本醫療衛生知識普及等活動,為群眾進行健康普查和常見病治療,結合基層實際需求培訓當地醫務人員,捐送部分藥品和醫療器械,協助建設社區、鄉(村)醫療站。
5.大學生志願服務團。組織相關專業大學生及專業類社團的大學生成立校級實踐團隊,弘揚志願精神,緊貼實際需求,開展支醫支教、弱勢群體幫扶等多種形式的志願服務活動;圍繞環境汙染、水資源保護、垃圾處理、氣候異常、自然災害預防等,開展科普知識宣講、社會調查研究、環保理念宣傳等活動向社會傳遞大學生的責任感與行動力,同時鼓勵實踐團隊創新志願服務模式,長效志願服務行為,為和諧中國的建設添磚加瓦。
6.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團。組織優秀大學生成立校級實踐團隊,依託專業優勢,將社會實踐與專業學習相結合、與服務社會相結合、與勤工儉學相結合、與科技創新相結合、與創新創業相結合,深入開展各種形式的專業社會實踐活動。
(二)院(系)級社會實踐活動
各院(系)依據自身專業特點,按照「按需設項、據項組團」的工作要求,組織本單位學生積極參與,由專業老師帶隊,組建院(系)級社會實踐團隊,報校團委備案後,赴院(系)社會實踐基地開展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活動結束後要上交活動總結,活動期間要做好對內、對外的宣傳工作,加強安全意識教育,確保人身財物安全。
(三)返鄉社會實踐活動
1.各院(系)要對同籍返鄉學生進行登記造冊,以自願報名、自由組隊的方式進行,與當地有關部門取得聯繫,爭得他們的幫助和支持,使返鄉大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有組織、有計劃、有成效。
2.返鄉大學生社會實踐的主要內容:就近在本鄉鎮、本社區開展衛生狀況調查、生活用水的分析;對當地的革命傳統教育基地進行參觀考察,接受教育;對當地醫療衛生機構中新鄉醫學院畢業校友進行走訪;開展勤工助學活動、支教掃盲等。
3.組建大學生返鄉社會實踐團隊。各基層團組織要引導學生利用暑假返鄉機會,深入基層,就近就便開展社會實踐活動,鼓勵青年學生根據目前家鄉面臨的突出問題,確定調研方向,幫助解決農民在生產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和困難。
四、組團要求
(一)校級重點團隊實行申報制,學校將從各院(系)、學生會、社團申報的團隊中,挑選出設計合理、安排周密、可行性強的營隊作為校級重點團隊。
(二)每支實踐團隊隊員人數應在6人以上,一般不超過15人,必須設立1名指導教師和1名團隊負責人,鼓勵跨年級、跨學科、跨學歷、跨院(系)、跨地區組隊。
(三)團隊項目應具備創新性、可行性、適用性和公益性。要把暑期社會實踐工作與我校人才培養工作相結合,與學校事業發展相結合,與服務地方經濟建設相結合,切實增強社會實踐活動的實效性。
五、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視,加強領導。開展「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是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是發揮大學生人才智力優勢、服務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舉措。各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精心組織,認真實施。
(二)注重引領,精心指導。正確引導學生利用社會實踐集中開展調研和研發工作,協助安排指導老師,儘可能提供實驗場所等便利條件,提升大學生的實踐、科研和創新能力,以便學生參加科研立項、「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和「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等科研創新活動。
(三)科學組織,突出重點。加強調研,掌握基層需求,根據需求進行活動。選拔相關專業的學生組隊,抽調有關專家和指導教師積極參與暑期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認真準備宣傳材料、展板、優診卡、專家名片等,把本次活動作為宣傳學校特色優勢、樹立學校良好形象的機會。切實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為群眾帶去實惠。
(四)擴大覆蓋,注重建設。進一步擴大覆蓋面,大一學生儘量全員參與,力爭每名學生在校期間至少參加一次以上「三下鄉」為主要形式的社會實踐活動。加強社會實踐基地建設,力爭每個院、系(部)都建立相對固定的社會實踐基地,推動社會實踐的長期化、常態化、長效化。
(五)加強宣傳,營造氛圍。制定宣傳工作整體方案,設立宣傳報導組,負責收集、整理、上報各營隊的活動情況,組織精幹力量深入一線採訪報導,充分利用校報、廣播臺、電視臺、網站的宣傳作用,協調新聞單位,開闢專題、專欄,為活動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擴大我校社會實踐的社會影響和教育作用。各營隊要有專人負責宣傳報導工作,定時上報活動信息。
篇2:暑假三下鄉活動方案
實踐活動背景:
(學院特色介紹)如「學院從2007年開始大力鼓勵學生假期積極參與「三下鄉」活動,特別是鼓勵學院學生為廣東偏遠貧困地區的教育發展貢獻一份微薄的力量。
實踐活動主題:
關注亞運熱點、瞄準山區教育,建設新農村、建和諧社會。
實踐活動意義:
首先,深入貫徹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和團中央關於開展全國大學生暑假「三下鄉」的方針,積極投身於「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其次,廣東省韶關市南雄南畝鎮靠近江西的全南縣、信豐縣,是典型的邊、遠、山、窮的革命老區。南雄的珠璣古巷是全國最大的姓氏宗祠,是南遷後裔尋根問祖、旅遊的好去處。當地的教育水平較落後,師資力量薄弱,加上當地的經濟發展滯後,收入受自然條件影響較大。此次的活動以支教和調查的方式展開,對當地的生活、經濟、文化、教育進行更深的了解,普及亞運知識,了解農村醫療,保險的發展情況,及義務教育的落實情況;關注兒童學前教育的發展,開闊學生的視野,激發他們的求知慾,讓他們多了解外面的世界。同時,培養我們這些未來教師的使命感,到人民需要的地方去,為教育事業奉獻微薄的力量。
經費預算:總共元
1、交通:
2、飲食:
3、資料物品:
活動時間:
活動地點:
指導老師:
帶隊老師:
隊員:名
主辦單位:
協辦單位:
前期準備工作:
一.志願者招募。
面向全院招募年滿18周歲的志願者10人,主要*系的學生。
要求:能吃苦耐勞,艱苦奮鬥,有團隊合作精神,服從安排。善長幼兒教學,多才多藝。願意承擔活動費用。
二.志願培訓。
開展關於安全意識(交通,住宿,飲食),戶外擴展活動.手工課的培訓。
三.準備此次活動所需的資料,物品。
1.製作有關農村教育,農村醫療保險,亞運的調查問卷。
2.根據當地的幼兒園教學情況設計具體的教材,準備教具。
3.編排少兒蹈,選定兒歌曲目,及表演節目。
4.號召學院學生募捐圖書,文具,並將所得圖書,文具分類,存放。
5.志願者準備足夠的衣物(短袖,長袖),生活用品(衣架,手電筒,被子,蚊帳等)藥品,通訊設備。手提電腦,照相機(如條件允許)
後期工作:
1.回學校之後總結全部內容,包括製作FLASH,VCR,成果展,將所取得的成果上報學校及相關部門。
2、整理社會調查報告、志願者日記 在整個「三下鄉」活動中將要求各志願者寫出日記記錄心得體會。並在*年*月將所有文字資料彙編成冊。
3、*月份舉辦成果展覽。召開總結大會並宣傳更多的人到山區支教,為山區的教育出一份力。
相關問題的解決方法
1.住宿:
2.飲食:
3.氣候:
4.語言:
5.文化:
6.交通:
7.安全:隊員的一切行動必須經過領隊同意,不得擅自離開,不能單獨行動,晚上不得單獨外出;每次外出活動都要考勤。
8.通訊:保持每個人通訊暢通。
預期成果形式:
一.學生:擴展他們的知識面,了解關注亞運,更有系統性的學習英語,增強對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他們的藝術細胞。
二.當地村民:了解,關注亞運,對農村醫療和保險有更好的認識,配合國家九年義務教育並加強對子女的教育。
三.志願者:經過本次支教,與入鄉調查,志願者們可體會農村發展,了解貧困地區教育的發展情況,鍛鍊自力更生和與他人合作的能力;學會更加珍惜自己的生活和資源,幫助他人,強化師範生技能;培養教師的責任感和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