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麻花有沒有最新電影(開心麻花還拍不拍電影了)
2023-10-26 06:31:31 2
今年的國慶檔,群雄互爭,各路神仙打架精彩十足,把中國不景氣的電影市場一下推到燃點,不過,這一切都跟曾經叱吒整個國慶檔的開心麻花沒有了半點關係。
開心麻花從2015年進攻電影市場開始,幾乎可以說是驟起的大鱷,一路順風順水,俘虜大批觀眾,老少通殺,在過去三年的國慶檔,開心麻花共斬獲了42億票房,笑傲江湖。
截止目前,開心麻花也並未有預期上映的電影。突然間,對開心麻花還有那麼一點想念。
本文,將重新梳理下開心麻花的發展史與經營策略。
01
立足話劇,登上春晚
2003年,張晨、遇凱和田有良共同出資30萬元成立了「自由元素」影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並在中戲的逸夫劇院推出了由何炅、謝娜主演的舞臺劇《想吃麻花現給你擰》舞臺劇,這是剛入行戲劇行業的開心麻花的第一步作品。
那個時候還在解放軍藝術學院讀大四的沈騰聽說了團隊招人的信息,就跑過來,在這個話劇中獲得了一個小角色。
都說萬事開頭難,的確呀,第一場《想吃麻花現給你擰》,因為商業經驗不足,不太了解市場,所以導致售票寥寥。後來,沈騰在《楊瀾訪談錄》節目中回憶了當初最慘澹的一場演出,是一個大雪天,票只賣出去了7張,劇院經理出於同情勸退了這一場演出。演出主創和創始人團隊站在劇院門口給前來看戲的觀眾道歉,「來一個觀眾給退一個票,再附來回的打車錢。當時感覺沒有什麼前途和希望。」沈騰說。
不過,所幸大家都堅持熬過來了,依靠著工作人員的齊心努力和觀眾的口碑推薦,越來越多的人來看這齣話劇。這齣話劇,基本體現出了開心麻花一貫整體的風格,日常生活喜劇,情節很有趣,偶爾的臺詞笑料十足。
隨後,開心麻花陸續上演了《情流感》《瘋狂的石頭》《索馬利亞海盜》《烏龍山伯爵》等作品,這些作品讓開心麻花在戲劇舞臺站穩了腳跟,收穫了大批忠實的觀眾。開心麻花由此也逐漸探索出屬於自己的喜劇風格,多年後,劉洪濤將開心麻花的喜劇基因總結為四點:「開心麻花」= 智慧盤點年度事件 精彩動人故事 幽默表演風格。
眾所周知,話劇行業是一個高度分散的行業,由於器材、道具、演職人員和劇場的限制,市場難以擴大,一個團隊發展很容易觸碰到「天花板」,在經歷告訴發展一段時間後,觀眾、市場都會出現瓶頸。
2008年,受張晨的邀請,北大中文系畢業生劉洪濤加入了開心麻花,擔任總經理職位,在此之前,在中新社擔任影視部主任二十餘年。
劉洪濤
張晨、遇凱和劉洪濤的目標,可不只是做好內容,他們的野心是想把開心麻花送上資本的舞臺,把開心麻花的潛力發揮到極致。
於是,開心麻花開啟了對外擴張的第一步,製造新的增長點。2011年,開心麻花向深圳和上海進發,到現在,已在全國17個城市開設劇場,包括了成都、廣州、天津、瀋陽、昆明、西安等,遍布全國各地,此外也在全國50餘座城市巡演近1700場。
2012年,開心麻花登上更大的舞臺,受邀參加春晚,沈騰、艾倫、黃楊出演小品《今天的幸福》,頓時吸引了來自全國的目光,登上春晚之後,紅極一時,開心麻花和旗下藝人的命運被快速改寫。之後,開心麻花團隊成員五次登上春晚,沈騰扮演的「郝建」成為了經典IP,沈騰、馬麗、艾倫等成為了當下炙手可熱的喜劇新星。
可以說,開心麻花的喜劇時代已然到來。
02
走下舞臺,邁向銀幕
2014年,嗅覺敏感的開心麻花團隊,做了一次經營調整,完成了從戲劇跨行到電影的變革,從小舞臺走上了更大的銀幕。年底,曾經提出「賀歲舞臺劇」概念的「自由元素」已經改名為北京開心麻花娛樂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這個時候,我們熟悉的開心麻花才正式有了姓名。
2015年國慶檔,《夏洛特煩惱》橫空出世,這個劇本老套到無以復加的電影,像一匹碩大的黑馬,為國慶檔正名。這是開心麻花的銀幕處女作,剛開始很多人都看不好這部作品,但是由於電影獨有的沈騰式喜劇特色,那搞笑的臺詞和誇張的表演,最終這部電影斬獲了14.4億的票房,讓開心麻花當年的營業收入大幅增長154.8%,淨利潤增長234.15%。
劉洪濤對這個結果表示十分滿意,「我們這麼多年在喜劇領域深耕,學到了很多東西,把它轉化成電影被證明是成立的。這片子確實是把一個喜劇公司的廠牌立起來了。」
2016年10月28日,開心麻花第二部電影《驢得水》上映,雖然話劇版的口碑不錯,但不少人都對這種文藝電影(黑色幽默)不太感興趣,但是劉洪濤覺得這話劇很有特色,也很有意義拍攝這樣一部作品,事實證明了,他的決定是對的。雖然相比較《夏洛特煩惱》的票房,僅有其十分之一,為1.72億元(符合預期),但是在豆瓣上,卻收穫了不少好評,成為年度最優秀的華語電影。
2017年,《羞羞的鐵拳》上映前一個月,開心麻花公布了上半年的財報,公司實現淨利潤2635.28萬元,同比下降19.43%,但是在次年4月份公布2017全年的財報時候,一部《羞羞的鐵拳》直接將原本下降的利潤直接逆勢增長441.8%。
第四部電影《西紅柿首富》於2018年7月27日在中國大陸上映,一時間成為最火熱的話題,沈騰依然具有十足的票房號召力,這部電影成為了18年暑假檔票房最高的電影,擠進了中國影史票房前十。
如果說前四部電影是口碑和市場的雙贏,那麼第五部電影《李茶的姑媽》就成為了開心麻花的滑鐵盧,本來備受期待的國慶檔頭號種子,結果幾乎清一色的負面評價所圍困,讓製作團隊百口難辯。一時間,各種矛頭指向了開心麻花,讓整個公司的創作陷入僵局,讓創作團隊深刻反思。有不少人把今年未上映電影歸咎於這部電影的失利,對此劉洪濤認為全是無稽之談。
劉洪濤最近一直在思考下一部作品要怎麼做,於是開心麻花停掉了一個處於創作劇本階段的項目。這也是麻花遲遲沒有推出新電影項目的一個重要原因。「我們現在要更多回歸現實主義,這也不排除會有浪漫、玄幻的內容。」
03
喜劇的意義
在如今都市生活的高壓狀態下,實際上作為消費的主力的年輕人的消費訴求開始逐步轉向娛樂解壓。別是很多搞笑幽默的內容受到他們的熱烈追捧,所以喜劇行業在這幾年迎來了高速發展期。
喜劇電影,是最能體現文化個性、民族風情和審美情趣的電影類型之一,然而中國喜劇電影卻沒能形成自己獨特的文化個性,始終沒有找到一條蓬勃發展的道路。那麼開心麻花向電影轉型,則正是填補了這部分的空缺。開心麻花的電影,其精髓還在於舞臺劇。
雖然電影和話劇,在藝術表達方式和手段上存在著某種差異,但是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兩者相互借鑑,可以貫通。
開心麻花作為中國喜劇市場的先鋒,自立16年以來,創作了30 部舞臺喜劇。開心麻花從創立之初就走商業化路線,其舞臺劇在商業上之所以能獲得成功,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他們對舞臺產品有著清晰且明確的定位——「喜劇風格 動人情懷 智慧盤點 精彩故事」, 並能準確地把握核心受眾心理,同時用嚴謹的創作機制來製作產品,堅持原創內容。
此外,開心麻花培養了一大批導演、編劇、演員等人才,作為臺柱子的沈騰在03年便加入了,可以說是元老級別了,閆非、彭大魔等著名導演也加入團隊十來年,馬麗、艾倫、長遠、陳昊明等演員的努力才使得開心麻花能夠走得這麼遠。
對於創作,開心麻花的副總裁汪海剛卻認為,藝術行業是站在風口上,一味想去追隨市場是無法作出好作品的,有足夠誠意的作品,才能夠站住風口。他說:「我們不能只做觀眾期待的東西,而是要做超乎他們期待的一切。」開心麻花用這樣的理念創作,使得開心麻花的原創舞臺劇更加貼合觀眾,也更有溫度和情懷。
我們也有能力相信,開心麻花能夠創作出更多的精彩喜劇。在下一部電影上映之前,我們只能精心等待。
參考:
年容為王,營銷制勝;黃小媛 2018年22期
開心麻花還能「開心」多久?;中國企業家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