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未解之謎,尋找長生藥的徐福到底去哪了?
2023-10-25 20:34:27 3
徐福,字君房,是秦朝著名方士,道家名人、曾擔任秦始皇的御醫,出生於戰國時期的齊國。
我們都知道,2000多年前,秦始皇派徐福去東海尋找長生不老藥,直至駕崩也未見徐福回到鹹陽復命。那麼徐福到底去哪了?徐福東渡何處?但是,秦始皇最終沒有得到長生不老的丹藥,而他滿懷希望派出的求藥團也一去不回。徐福帶著三千人的隊伍,長途跋涉,尋找傳說中的三神山,最終,找到了一個水草豐美的地方,自立為王,再也不願意回家鄉了。
《史記》中說,「徐福得平原廣澤,止王不來。」那徐福最終去了哪裡呢?徐福東渡是否到了日本,這是諸謎中爭論最為激烈的一個。有學者認為,三神山一般是指日本國。日本還保存有很多有關徐福的遺蹟,如徐福登陸地、徐福祠、徐福冢、徐福井等。其佐賀市、新宮市等地都被傳為是徐福當年登陸日本的地方。但也有學者認為徐福最終的目的地是韓國。因為韓國也有有關三神山和徐福東渡的傳說和曾活動的遺蹟。
此外,還有說去了南洋的,也有說到了海南島的,更有說到了美洲的。這種說法認為,徐福東渡是先到了日本,後來又到了美洲,並在美洲自立為王不歸。檀香山遺留下帶有中國篆書刻字的方形巖石,舊金山附近有刻存中國篆文的古箭等文物出土。這些古代文物是當時徐福這批秦人經過時所遺留的。而墨西哥灣地區有批居住山區的黃種人,據稱是秦採藥人的後代。曲玉維認為,徐福歷經十年的準備,而且從小生活在沿海,一定會選擇一種安全可行的航海路線,一方面要保證淡水和糧食的供應,一方面要避免大的風浪,所以他決定沿島而行,最終的路線便是:從家鄉北海岸的黃河營古港啟航東渡,經遼東半島到朝鮮半島,最後到達日本的北九州。
兩千多年來,徐福到底去了哪裡,依然爭論不休。因為無論是日本、韓國還是其他地方,他們都懷念徐福。感激徐福給當地帶來的變化。在這些地方,世代傳說著徐福教當地人種水稻、鑿水井、製造農具、傳播醫藥、紡織等知識的故事。尤其在日本,徐福集團的到來,給日本帶去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將日本從一直徘徊中的原始社會推向了奴隸社會。於是,兩千多年前徐福那次複雜的東渡,雖然讓他如履薄冰,但是今天卻讓人們永遠記住了他。「那次東渡成了中、日、韓友好交往的開端,徐福也成為三國人民友好的化身。」朱亞非說。從歷史學的角度,對徐福其人以及東渡之事的研究,始自西漢司馬遷的《史記》,兩千多年來,歷朝歷代都曾有人在致力於這一課題的研究。
在近現代,早在「五·四」運動前夕的1918年,陶亞民先生首先發表了《徐福事考》一文,王輯五先生把研究徐福與研究中日海上交通史結合起來,提出了一些新觀點,當時一些著名史學家,如汪向榮、衛挺生等,也參與了這一研究。1981年,汪向榮先生再論「徐福東渡」,又重新掀起了徐福研究的熱潮,而且一改其年輕時認為司馬遷在《史記》裡只是原原本本地記載了「方士們的不真實的宣傳」,認為「徐福是實在的人物,他的入海是為了逃避始皇帝的虐政,是有計劃的海外移民。」他還指出:若對中日關係史和日本古代史發展過程進行認真觀察、探討的話,也不能輕易地否定這一傳說。近二十年來,這一研究取得了不少矚目的成績。一些中國有影響的史學元老和中青年史學工作者也對這一課題頗感興趣。如復旦大學的吳傑教授、遼寧大學的孟憲仁教授、天津社科院的王金林教授、浙江大學日本文化研究所的王勇教授等,都曾立著論述。另外象臺灣的彭雙松教授、日本的梅原猛教授、壹岐一郎教授、水野明教授等也都對這一課題作了較為深入的研究。然而,由於《史記》對徐福求仙事的記載「語焉不詳」,使得這個歷史事件成為一宗千古疑案,史學界不少人把它看成是一隻燙手的山芋。近些年來,雖然有人試圖從考古學、人類學、航海史等多角度來佐證這一歷史事件,但很難有突破性的進展。要說認同,只有兩點,一是歷史上確有徐福其人,二是確實下過海。至於其出身在何處,在哪兒出海,出過幾次海,東渡的目的是什麼,最後到的「平原廣澤」究竟是什麼地方,這一切還都是目前爭論的焦點。
因此,有些史學家就提出,單從歷史學的角度來研究徐福與日本的關係,容易陷入空論與臆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