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川老城區現狀(陝西銅川一個昔日)
2023-05-01 20:13:18 1
銅川老城區現狀?來源:新華每日電訊圖集 ,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於銅川老城區現狀?跟著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銅川老城區現狀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圖集
馬咀村藏在黃土高原褶皺裡,在這裡你卻感受不到一絲黃土風,有的全是現代範。
位於陝西省銅川市耀州區的馬咀村,有歐式民居、大型兒童遊樂場、貨櫃改造的民宿、設施農業大棚以及隨處可見的巨幅塗鴉。這裡甚至有「遼寧艦」「空中一號」這些大傢伙的縮小版。每周末,馬咀村的草坪上還有兩三場婚禮。
馬咀村甚至還是全國第一個用上餐飲機器人的村莊。今年9月,民企碧桂園集團給馬咀村捐了6臺餐廳機器人。這些機器人能做煲仔飯、漢堡包、咖啡等5種餐點,每小時能做120份煲仔飯,全天不休息。
「味道不賴。掃碼就能吃,以後媳婦用不著做飯了。」馬咀村黨支部書記任建國把碗裡最後一點煲仔飯扒拉乾淨。
國慶期間,數萬遊客來到馬咀村,餐飲機器人成了馬咀村的新景點。任建國指著這些機器人站的地方說,二十年前這還是片荒坡,當時馬咀村可是沒人瞧得上的窮山溝。
從「爛杆村」到水泥村,馬咀村告別人畜同居
二十年前,缺水的馬咀村怕下雨。
當時,馬咀村人還住在黃土溝邊的土窯洞裡。47歲的村民鄭小軍記得,一掉雨點子就得拼命往家跑。第一件事就是排水,晚了窯洞就積了水;第二件是拿盆接水。馬咀村人窮,沒錢打井,不接雨水,只能去五裡外的河道挑。
下雨天馬咀村人也不敢出門。馬咀村的土路一下雨就被衝出一道道深溝,還經常塌方。每次下完雨,就得組織勞力修補一次土路。
當時馬咀村是出了名的「爛杆村」,甚至人畜還同住一個屋。村裡男娃到了二十歲家裡就著急,沒人願意把閨女嫁到這個窮疙瘩來。當時還流行著這樣一句話:有女不嫁馬咀漢,馬咀的光棍一串串。
馬咀村的逆襲從平整坡地開始。
「馬咀村沒有平地。」鄭小軍說,馬咀村的村幹部一直想把坡地推為平地,可總有村民捨不得坡上的莊稼和果樹。直到1999年,剛上任的村支書李雲南帶頭把自己家的莊稼推了,坡地改平地這項工作才有了進展。
在平整出的土地上,李雲南墊資300多萬給馬咀村每戶建了2層的小樓房,還開闢了新耕地,引水上塬。馬咀村終於告別了「住破窯洞、吃救濟糧、喝雨水、同牛羊共屋」的局面。
當時,李雲南經營一家水泥廠。全村三百多人有近一百多人在他的廠裡上班。2009年前後,水泥廠每年發放工資一百多萬。那時的馬咀村也被稱為「水泥村」。
李雲南小時候到鎮上念書時也被其他同學瞧不起。李天文還偷偷告訴記者,李雲南父親長期受大骨病的折磨。
「當時村子裡十個人有六七個有大骨病。」村民李天文說,村民覺得這和長期喝雨水有關係。得了大骨病的馬咀村人,更被外村人瞧不起。
2010年,因銅川淘汰落後產能,李雲南的水泥廠關停,馬咀村不得不謀求新出路。
從賣菜到賣風景,馬咀村吐氣揚眉
水泥廠關停的那一年,37歲的鄭小軍還在山坡上放羊。有一天,李雲南號召村民搞大棚蔬菜種植。
和其他村民一樣,鄭小軍也顧慮重重。沒種過大棚,種不好咋辦,賣不出去虧了咋辦?
不懂技術,李雲南請了農業專家常駐馬咀村;擔心銷路,李雲南先給原來的生意夥伴推銷,慢慢才攢下口碑,打開市場。
任建國記得第一年種大棚,黨員幹部先試種30個棚。當時還是村支部副書記的他,三四個月便靠櫻桃棚掙了2萬塊。那會兒,打工一年也才這麼多錢。第二年村民見到效益要求參與,馬咀村大棚擴建到108個,實現了戶均一個大棚。
「菜市場的西紅柿要是賣一塊錢,馬咀的西紅柿就能賣一塊五。甚至還有一些商販冒充馬咀村的西紅柿。」任建國說,2014年,馬咀村的人均收入已經達到一萬元,而當時周邊村子的村民一年打工才三四千。
這時的馬咀村已經成了明星村,外村要想把女兒嫁進來,得託關係了。
馬咀村揚眉吐氣的時候,兩個問題讓李雲南憂心忡忡。
一個是村子衛生環境差,「三堆六亂」很普遍。村民還是住在窯洞的那一套生活習慣,垃圾到處丟。另外一個是馬咀村沒有集體收入,想治理人居環境村裡拿不出錢,想辦集體活動也沒錢。
如何讓「環境提顏值」和「集體經濟破零」兼得?李雲南想到的是村集體發展鄉村旅遊,倒逼人居環境改善。
吃旅遊飯,馬咀村沒有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只能無中生有。很快,遊樂場、婚禮產業中心、射箭場、貨櫃餐廳、塗鴉都從馬咀村的邊邊角角裡冒了出來。黃土小山村變得洋氣、有現代範,吸引著周邊地市一波波遊客。
馬咀村主打三大旅遊主題,分別是設施農業觀光採摘、兒童親子遊樂和婚禮產業。鄭小軍說,現在村民用不著把西紅柿、櫻桃拉出去賣。每個周末,幾十輛大巴車帶著遊客進村,一個大巴車停在一個大棚前,遊客自己上門來採買。賣的價格還比原來高七八成,很多遊客還留了聯繫方式,成了回頭客。
鄭小軍微信上有3000多個聯繫人,幾乎都是客戶。其中絕大多數人,鄭小軍壓根沒見過面,很多人都是通過快遞單上的電話聯繫到他的。 「馬咀村不比城裡差」
去年馬咀村吸引了40餘萬遊客,人均收入破兩萬,集體收入突破百萬。外人覺得馬咀村發展可以高枕無憂的時候,李雲南、任建國又發起愁來。
原來,馬咀一直留不住遊客,很多人玩了一天當晚就走。村民自辦了一些民宿,可家裡只有一個衛生間,遊客居住體驗不好,也沒辦法接待團隊遊。
馬咀村村支兩委看上了村裡貨櫃塗鴉藝術街區,打算把50個貨櫃改造成可接納120人的民宿群。今年9月,碧桂園集團在捐贈6臺餐飲機器人的同時,還為馬咀村民宿項目捐贈200萬元資金,並提供了設計與施工方案。
距離貨櫃民宿不遠處,馬咀村還特地保留著過去的老窯洞。任建國說,這是在告訴村民和遊客馬咀村有今天不容易。馬咀村迎送了一波又一波的遊客,而讓任建國印象最深的是兩年前的一位城裡來的女遊客。她來到馬咀村就捨不得走,特地請擺攤的村民介紹村裡的小夥子,處了半年之後,成了馬咀村的媳婦。
任建國說:「這說明我們馬咀村不比城裡頭差了。」(張典標)
責任編輯: 張樵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