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佔星術有哪些(東方佔卜術有哪些)
2023-10-25 15:09:57 3
中國古代關於佔星術的書有哪些?
《晉書》:五星術,七政四餘佔星術,面相術.手相術、八字、子平術、紫微鬥數、佔星術、印相、易經八勢等等
《易經》
請求佔星的古書
系根據天象來預卜人間事務的一種方術。在原始社會文化發展的早期階段,由於當時人們的知識水平和生產力都很低,對自然現象中的一些規律沒有掌握,於是把人們生活中的吉、兇、禍、福與某些自然現象聯繫起來。早期的佔星術多是利用星象觀察來佔卜較為重大的事件,如戰爭的勝負,國家或民族的興亡,以及國王或大臣的命運等,後來逐漸擴展到個人命運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瑣事。隨著日月五星運行規律的逐漸被揭示,佔星術出現了各種體系和複雜的推算方法,愈加顯示其神秘性。古代佔星術完全屬於官府,是所設天文機構的重要工作內容。古代的天文學家絕大多數是佔星家,早期的天文著作大多帶有佔星術的因素。現存古代佔星書主要有唐代李淳風《乙巳佔》、瞿曇悉達《開元佔經》、北宋王安石禮重修的《靈臺秘苑》以及明代的《觀象玩古》。在西方,中世紀時期有些國王把佔星學家視為高參,往往請他們根據星象佔卜來確定重大事件的決策。但後來,西方的佔星術逐漸發展到對個人進行星佔。例如,根據一個人誕生時日月五星在黃道十二宮中的位置,推算「算命天宮圖」,以佔卜個人一生的命運。佔星術牽強附會地把天象與人事聯繫在一起,是非科學的。但是,佔星術對古代天文學的發展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為了進行星佔,人們注意觀測天象,中國古代豐富的天象記載大多都是古人為了星佔動機記錄下來的,它們不僅是寶貴的歷史遺產,而且對於解決當代某些重大天文課題具有學術價值。古代天文學家,往往也是佔星家;古代的天文學著作,往往帶有佔星術的成分。
你相信星座嗎?為什麼?
我是個中學生,我喜歡研究命理。對於星座,我個人認為有可信度,但要注意星座測算是由西方傳過來的,在運用時要注意用國曆,比如說在中國,就用農曆。這是我在搜尋資料,自我體會得出的結論。
星座測算要注意,相同的星座還受到金、木、水、火、土星,以及太陽和月亮的影響。
我認為星座和四柱測算有相同的地方,易學難精。要想提高準確率,還要更精一步!
還有你說迷信,迷信是別人說的!你可以去實踐,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中國古代佔星術有哪些
古代因天人感應思想的影響,一直對天文佔星相當重視,當時稱為「果老星宗」、「七政四餘」(與七政四餘並駕齊驅的是子平術,也就是現在大家所稱的「四柱八字」,當時尚無「紫微鬥數」的存在),至於佔星術之後為何沒有繼續發展下來,完全是因為明朱元璋,在借重通曉天文星象的劉伯溫之後,認為了解天文星象者不可輕忽,於是下令禁止民間學習,違者一律論斬,以致明中期後,由於天文曆法早已紊亂不堪,而無法繼續發展。後來,到了明朝末期,有徐光啟等人努力,才保全下來
佔星術的起源
西洋佔星術起源
佔星學的起源為何?因年代久遠已不可考,但從古老的傳說及流傳下來的文獻,可追朔至上古時代。
紀元前三千多年前,在幼發拉底與底格裡斯兩河,所衝積出來的美索不達米亞大平原上。當時的古代遊牧民族,把對天體的觀察,像太陽、月亮及其他五大行星,和天體的崇拜,以及人類原始的信仰結合起來,發展出一種佔卜的形式,形成今日佔星學的基礎。當時利用佔星學來佔卜天氣、農作物的收成以及大自然和人類的一切變化。
一直到了紀元前六百多年前,佔星學才由以巴比倫為都建立美索不達米亞大王國的迦勒底人作有系統的歸納及整理。當時是用肉眼來觀察天體的運行,而迦勒底人對於數學及曆法有其獨到的成就,我們現在所使用的曆法就是當時迦勒底人的佔星師所創製的。現代西方文化中,結婚典禮之後的蜜月旅行,也是他們首先採行的,這是一種佔星學的儀式,意義是共同開創幸福之門。
紀元前五世紀,巴比倫人把黃道分成十二個30度的宮位,而目前已知最早的佔星圖出現於紀元前409年。後來希臘人將太陽,月亮及太陽系諸行星應對於古希臘神話中的神只。而後來這些希臘天神的拉丁文名字成為後世佔星學所採用。
佔星學家根據天文學家提出的宇宙模型,定義了諸星運動間的相互關係與地球的假想距離。佔星學家把行星、黃道十二星座與世間諸物建立一個完整的對應關係,於是佔星學的應用就愈來愈廣了。簡單地說,佔星學的理念是將代表人間世界的微觀宇宙與代表天上世界的宏觀宇宙合而為一,也就是指「天人合一」的觀念。
@有趣的新發現
星座的發源似乎更為久遠,它也許是上古文明的遺留物。從人面獅身所代表的獅子座與春分點的移動配合,星座告訴了我們時間,一萬多年前,某些人建造了人面獅身像,有趣吧!
@原始時代的神話
及天之女神努(NUT),她伸長嬌軀,橫跨過她丈夫地神賽(SEB)的地平線。身上點綴這耀眼繁星,背上浮著太陽神瑞(RA) 乘坐的船,從日出航向日落。每天瑞早上誕生為嬰兒,中午成長為偉大的神,到黃昏衰老死去。因此,所有的佔星術都將太陽每天的日出到日落的過程看成人生初生、成年、晚年的過程。
@行星、相位與宮位
佔星術定義出十二星座各自不一樣的性格特徵,然後以當事人的出生時間、出生地點(經緯度)來推算出以當事人所在位置為原點來看當時太陽系各 行星所在於黃道十二宮的位置,但其中相位及各星間的交角隨時都在改變而各有不同的解釋,所以即使同一天出生的人命盤也不會相同,地球本身也會自轉,每四分鐘就差一個經度,依出生時之東方地平線決定命宮,再依此劃分出人生 12個宮位。
佔星術本身就像計算題,數據愈精確愈好(最好能夠到秒),這樣的話佔星的結果更具參考價值。佔星術牽扯到複雜的天體運算,所以古代的佔星家都懂一點天文學也是這個原因。
@12星座與88星座的由來
古代為了要方便在航海時辨別方位與觀測天象,於是將散布在天上的星星運用想像力把它們連結起來,有一半是在古時候就已命名了,其命名的方式有依照古文明的神話與形狀的附會(包含了美索不達米亞、巴比倫、埃及、希臘的神話與史詩)。另一半(大部是在南半球的夜空中)是近代才命名,經常用航海的儀器來命名。
在古代因地域的不同,所以連看的方式也就不一樣!而現在世界已統一星座圖為將天空劃分八十八區域八十八個星座。
我們一般談論的「星座」(SIGN),指的是「太陽星座」(SUNSIGN);亦即以地球上的人為中心,同時間看到太陽運行到軌道(希臘文ZODIAC:意即~動物繞成的圈圈,又稱\"黃道\")上哪一個星座的位置,就說那個人是什麼星座。
二千多年前希臘的天文學家希巴克斯(Hipparchus,西元前190~120)為標示太陽在黃道上觀行的位置,就將黃道帶分成十二個區段,以春分點為0°,自春分點(即黃道零度)算起,每隔30° 為一宮,並以當時各宮內所包含的主要星座來命名,依次為白羊、金牛、雙子、巨蟹、獅子、室女、天秤、天蠍、人馬、摩羯、寶瓶、雙魚等宮,稱之為黃道十二宮 。總計為十二個星群。在地球運轉到每個等份(星群)時所出生的嬰兒,長大後總有若干相似的特徵,包括行為特質等。將這些聯想(豐富的想像和創造力)串聯起來,便使這些星群人性的具像化了;又加入神話的色彩,成為文化(主要指希臘和羅馬神話)的重要部份。這套命理演進、流傳至今至少五千年的歷史,它們以這十二個星座為代表。但這些星座並非是某一個\"星星\"的意思,只能視為「名稱相同的一種代表標記而已」。
我想知道,有那些書籍是詳細記載了中國古代佔星?
佔卜,是人類向神靈請求行動指令或獲得神靈情感意志的手段。這種巫術具有悠久的歷史。
《唐開元佔經》是瞿曇悉達對唐以前各種兆應模式進行總結的佔卜之書,達120卷之巨。可見中國古代佔卜巫術是很發達的。佔驗對象包括了天地日月、飛禽走獸、草木穀物各類自然物,佔卜的方法更是千奇百怪,如龜甲佔卜,《易》卜、金錢佔卜、動物佔卜、扶乩和拆字等等。對日月星辰的佔卜合稱星佔,即星佔術或佔星術。
我國最早的星佔家是戰國時代齊國人甘德,魏國的石申和相傳商王太戊的大臣巫鹹。前二人在司馬遷的《史記·天宮書》中有記載,依此例以後歷代史書都要為星佔術寫下一節。天文學是從星佔術中分離出來的。在甘、石生活的年代,天文學和佔星術混在一起。甘石二人等要窮的並非自然科學的道理,他們是利用一切資料和手段在研究天象與人事的關係。
古人肉眼可見的行星是五大行星,稱五行。古人賦予五行不同的屬性以解釋自然和社會,五行相生相剋,錯綜複雜。天空如一個巨大的氣球,觀察者站在氣球的中央,而日月星辰都貼在天球壁上,氣球是轉動的,把觀察者頭頂一定寬度的天球帶稱作黃道帶,則黃道帶上不同區域有不同的恆星散布,行星和日、月則是按各自的周期在黃道帶上移動的。佔星術把黃道帶上的不同區域與地面上不同國家聯繫起來。區域的分界是按歲星移動的周期劃分的。歲星即木星,是天空中肉眼可見的第二亮星,亮度僅次於金星。木星也是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因為歲星每11.9年繞黃道一周,所以,如果把歲星每年移動的區域為一個星次、則黃道可分十二星次,這相當於西方佔星術的黃道十二宮。黃道十二宮是古代巴比倫人的一項隨意性發明,此後更把每宮中的恆星視作一個星座,這些星座又被附麗上古希臘神話中的人獸形象,成為十二星座。今天流行的十二星座只是古代黃道帶劃分法的一種,卻被佔星家說成了必然性的結果。戰國古代也有把黃道劃為二十八宿的,《史記·天宮書》中二十八宿與不同的州是對應的。比如角、亢、氐宿對應袞州;房宿、心宿,對應豫州。由於行星的移動,比如說木星進入到角宿,則袞州有某種兆應,由於星佔術士有一張二十八宿與各州縣對應的表格,所以異常天象比如行星幹犯、日食、月食出現在那個星宿,就意味著地上某國某州會出現某種事態。從另一個角度說,我們要佔卜哪國哪州的情況,也只須看那幾個星宿就行了。
太陽光芒萬丈,怎麼看得出它位於哪個星宿呢?原來古人是在日落時觀察到太陽的星宿位置的。比如太陽落下了地平線,星星依稀可見了,我們就知道了太陽落下後西邊出現的是哪一個星宿,又從觀察得知某一個星宿的西邊和東邊各是哪個星宿,這樣就可以推知太陽處在哪一個星宿之中。
星宿的異常主要有日食、月食、彗星、流星和各種行星的出現。不同行星的位置也在考慮之中。比如木星在心宿時,其它四大行星分別在哪個星宿,它們之間組成哪種幾何圖形,這都隱藏著某種寓意。這種星佔的機理是中外一致的,比如1999年8月18日這個在現代中國數字迷信中最為吉利的日子,卻因為各大行星和太陽地球在天宮圖中形成一個十字,因而被人們認為是不吉利的。
《唐開元佔經》除了介紹二十八宿佔外,還介紹了五星佔,石、甘、巫的"中外宮佔"。五星指歲星、熒惑、填、辰、太白,也就是今天所稱的木、火、土、水、金。中外宮則是指五星和二十八宿以外的星。星星日出即隱,日落則現,這是正常現象,但有時該隱不隱,該現不現,即為不詳之兆,星體伏見時間的早晚贏縮,也是預兆。《天宮書》說有一次「辰星出蚤為月食,明為彗星及天襖。一時不出,其時不和;四時不出,天下大飢。失其時而出,為當寒反溫,當溫反寒。當出不出,是謂擊卒,兵大起。」辰星離太陽最近,繞太陽一周只需88天,它與太陽的視角不大,總是伴隨在太陽的左右,並受到陽光的遮掩,使人看不清楚,又因為受到地平線附近大氣的擾動,使之看上去如在水中波動,故名水星。辰星在太陽的西邊時,尚可在日出前見它一面,此為當出而出,假如在太陽東邊,則當出不出了。以此預測天下寒溫禍福,真是忙然佔星人。
五星的「合散犯守」,均為星佔的重要依據。合,就是在某星宿相會。五行中某幾顆聚會於某一星宿是常出現的,但會於哪一星宿,哪幾顆相聚會,則有不同的兆應。散,是指不行列而聚,即違反常規的聚合。犯,就是幹犯,即行星行到某星之近距離,七寸之內光芒相及大概是幹犯的最低標準,兇兆。犯的範圍很廣,五星互犯,五星犯二十八宿,五星犯各星等均是。二十八星宿指的是角、氐、亢、房、心、尾、箕、鬥、牛、女、虛、危、室、壁、奎、婁、胃、昴、畢、觜、參、井、鬼、柳、星、張、翼、軫。各宿分別兆應各地人事。守,守是指行星運行過程中在某一星宿的停留,一般也是兇兆。守不是犯,是因為它不是近距離接觸,不到「七寸之內光芒相及」的程度。
中國佔星術是一種皇家佔星術,它佔卜的是國家大事,雖然這種星佔學理同樣地一般適應於芸芸眾生,但天人對應的觀點下把最明亮的星星都分配給了大人物,老百姓也只能對應一些無名小星了。星佔中流星、彗星等異象對應人間兇禍,不過老百姓並不認為它是自己家庭將遇到什麼不好的事的徵兆,而是預示著社會性的大事,比如「災年」和「荒年」。
中國歷史上的歷代帝王對天象都極為重視,因為他們都認為天象表達了天意。在眾多天象中有兩種備受關注:一是五星連珠,二是熒惑守心。什麼是五星連珠呢?就是金、木、水、火、土五顆行星排成一條直線,這被看成是最吉利的天象。史書記載劉邦登基那一年曾經出現五星連珠的天象。最不吉利的天象是什麼?熒惑守心。
什麼叫「熒惑守心」呢?中國古代把「火星」稱作「熒惑」,二十八宿中的「心宿」簡稱為「心」。「心宿」就是現代天文學中的「天蠍座」,主要由三顆星組成。當火星運行到天蠍座三顆星的附近,並在那個地方停留一段時間,就出現了中國古人常說的「熒惑守心」的天象。這種天象為皇權做出的解釋是,天蠍座的三顆星中間最亮的一顆代表皇帝,旁邊兩顆,一顆代表太子,一顆代表庶子。
這種天象為什麼會被認為是不吉利的呢?中國古代的天文學叫做星佔學。星佔學最重要的任務是為皇權服務,皇帝設立了佔星官,設此官位只是為皇帝服務的。「熒惑守心」的出現在古人看來就意味著,輕者天子要失位,嚴重者就是皇帝死亡。我們可以看史書記載的一個西漢末年的例子。
綏和二年(前7)仲春,有人向漢成帝的丞相報告出現了「熒惑守心」天象。丞相看到奏本,非常為難,不知道如何是好。佔星官上奏漢成帝,說天象告變,國運有厄,如果不移禍大臣,恐怕國家將陷於危難。漢成帝真信這事兒,看到報告後非常驚慌,不用多加思慮便決定移禍於丞相。皇帝為了保全自己一向不惜手段,再說,丞相是移禍的首選。於是,漢成帝立刻召丞相上朝,斥責他為相多年,不能調理好陰陽,導致天象變異。第二天一早,漢成帝便派人給丞相送去詔書,說本來我認為你清明、勇敢,希望你能治理好國家,但是你十年為相,卻給國家帶來了災難。你這樣的丞相怎麼能夠輔佐我治理天下?念你為國奉獻多年,我不忍心罷你的官,希望你能憂國如家。漢成帝又賜給他好酒、黃牛。按漢朝慣例,皇帝賜給大臣牛和酒,即是賜死。丞相知道了皇上的用意,又沒有辦法可以破解,只好飲鴆自殺。丞相自殺之後,漢成帝才放寬了心,趕忙發布消息說,丞相暴病而死,下令厚加撫恤。漢成帝還親自到丞相家中多次進行弔唁,他認為從此之後國運可以亨通,自己也可以天命永固了。但是不到一年,這個嫁禍於人的漢成帝也暴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