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臺北人讀後感

2023-09-25 19:32:00

篇一:《臺北人》讀後感

  年初,看完蔣勳的《蔣勳說紅樓夢》後,萌發了了解閱讀更多臺灣作家作品的興趣。在選擇上半年的閱讀清單時,在白先勇的《臺北人》和龍應臺的《目送》間徘徊。後由於Kindle特價原因,最終選擇先看《臺北人》。

  一、從書名說起

  「臺北人」其實是一個身份的認可。小說中不同故事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大部分都是從大陸去臺灣的。大陸的生活是記憶,臺灣的生活是現實。記憶用來回味,更用來與現實對比。因此這群人,既回不去做大陸人,也融入不了做臺灣人,於是乎成了「臺北人」。

  二、具有大格局

  說這小說具有大格局,其一是小說的結構。白先勇先生向我們展現了栩栩如生的眾生相,角色上有舞女,阿兵哥,官太太,元老,將軍……,感情上有喪夫、同性戀、姐妹、父子……但每一篇都緊扣「身份認可」這一基調。好像「旋梯看風景」一般,相同的風景,不同的角度,全方位去展現。每一篇故事,都是組成《臺北人》不可獲取的部分。

  其二則是小說的著眼點。雖然作者的身份特殊,但這作品不是立意表現一種大眾期待的「爆料」式的政治觀念,而是引導讀者從容不迫地去感悟某種人生意味。用餘秋雨先生的話說就是「直取人生真味」。

  三、具有意象特點

意象,是中國古代詩詞特有的表現方式。白先勇先生,在《臺北人》中用對比的方式,也運用著這種意象手法。「過去」和「現在」不僅僅是「回憶」和「現實」。進一步延伸出去是代表了「靈」與「肉」、「青春」和「年衰」、「精神」與「物質」、甚至「生命」與「死亡」……

  四、可讀性很強的「附錄」

  作品後收錄了臺灣歐陽子、大陸餘秋雨、旅美喬治高、以及作者本人的評論。這既反映出這是一本具有跨地域性意義的作品,同時也能從多個角度去了解這部作品,不僅是剖析它的內容,甚至寫作結構。

  最後,我想說,我要再看一次王祖賢和宮澤理惠的《遊園驚夢》。

 
篇二:臺北人讀後感

  14篇小說組成一部《臺北人》,人物貧富懸殊,行業各異,故事環境都不一樣,但在我看來,這部書裡一脈相承的卻都是同一種「漂泊與還鄉」的情結。

  所謂「臺北人」,實質上是流落臺北的大陸客。中華民國成立到大陸解放那段歲月裡,有太多的戰火、分離、生存和懷念,被政治和海峽隔離在臺北的人們終生無法回到海那邊的故鄉,是為「漂泊」,但是從情感上他們想念大陸的親人,念念不忘往日的輝煌與風光,生活方式上依然是大陸的延續和複製,從這一點上又是某種意義上的「還鄉」。

  《遊園驚夢》裡的錢夫人在丈夫去世後孤身一人流落在臺北,漂泊無依,宴會上一個唱戲的邀請讓她恍然如回到當年大陸上的笙歌和往昔的情懷,戲沒有唱完,她已經回到了從前,在半夢半醒的恍惚中沉溺不願醒來。與錢夫人的悽清哀怨不同,《一把青》裡的師娘和《花橋榮記》的老闆娘要堅韌不少,老闆娘彪悍而較潑辣,在「勉強掙扎著活」的日子裡不怨天尤人,還時常記得「我們桂林」的好山好水,家鄉的好支撐著她漂泊的歲月;而師娘則是見慣了生離死別的平和,關心別人也善待自己,在臺北聽戲、打牌、跟鄰居逛遊園會,雖然漂泊一人,但跟家鄉空軍家屬村的日子沒什麼兩樣。

  《臺北人》裡的主人公不分男女都是被那個時代拋棄孤島的流落之人,但是相比女性角色的柔韌和較強適應度,男性身上的悲劇命運色彩要更為濃厚。

  《歲除》中的賴鳴升,當年是馳騁臺兒莊戰場的英雄,如今在臺北成了小小的夥夫,經常因些許小事被主管「瞪起眼睛」欺負。《思舊賦》昔日轟轟烈烈風光無限的李長官如今家破人亡,公館破落,少爺瘋病小姐遭棄,自己只想遁入空門,《梁父吟》和《國葬》相似,都是用葬禮的場景表現當年叱吒風雲的國民黨高級將領身後的悽涼。這裡要提一下作者的身世,身為國民黨陸軍一級上將白崇禧之子,父親戎馬一生和歸臺之後的歲月,讓白先勇對那個動蕩時代有著極為深刻的切身感悟。用如此多的筆墨描寫往昔的軍旅之人,悲劇命運意味深長,更能體現那種濃鬱的「漂泊與還鄉」的情結,並且,他們終身都在漂泊,無論身體與心靈,永遠也無法還鄉了。


篇三:臺北人讀後感

  《臺北人》算得上是白先勇先生最為重要的一本小說集,這一個個感人至深的短篇小說故事反映出了大背景下的社會眾生相,同時,又不得不讓人思考社會背景對一個個具體的人的影響。雖是小人物的命運,但該被人們知道並記住,因為這是那個時代最真實的印記。

  正如白先勇所說,如果不快些寫下這些人物,這些故事,恐怕它馬上就要成為過去,一去不復返了。感謝臺灣那些最會講故事的人,在他們筆下,沒有宏大的敘事,有的只是對最真實的小人物的故事的記錄,對命運的思考,對時代的感慨。說到這裡,不得不提的便是吳念真,「臺灣最會講故事的人」,在讀《臺北人》時,一下子就聯想到了他的《這些人,那些事》。兩本書都是由一個個平凡人的人生故事構成,唯一不同的,可能就是,吳念真更注重人物的個人命運,而白先勇可能更注重時代背景對人物命運產生的巨大影響以及這些人物與大陸的聯繫、與那一段特殊時期的關係。

  開篇尹豔的故事就極具吸引力,尹雪豔是個有故事有深度有魅力的女人。那一身蟬翼紗的素白旗袍,淺淺的笑容背後,卻是一顆飽經滄桑的心。上海百樂門舞廳的回憶,不僅僅是她一個人的回憶,更是那些和她一同來到臺灣的給她捧過場的人的回憶。可惜他們都再也回不去了。就算大家再造一個百樂門,可歲月已不是當年的歲月,地點也不是曾經的地點。但至少尹雪豔那裡是那些飽經歲月洗禮的人們尋找慰藉的最佳去處。大家都羨慕尹雪豔不老,甚至遭到一些人的嫉妒,可她依然是可愛的,因為她代表了一個時代,也代表著一種文化與記憶。然而深藏於這些之下的,卻是歲月的無情和濃濃的鄉愁。

  在「思舊賦」裡,順恩嫂和羅伯娘的談話足見世事變化無常。昔日風光無限的李公館竟變成如今的荒涼景象,然而那位善良的老僕人卻還在堅守著自己與李公館的之間的情意。最後,她「覷起眼睛,仰面往那暮雲沉沉的天空望去,寒風把她那一頭白麻般的粗放吹得統統飛揚起來。」這一幕,讓人感慨萬千,也讓人十分心疼這位老人,一輩子都在為被人而活,卻活得有情有義,在那個特殊的年代,像這樣勤勞善良的人應該不少吧。

  在「國葬」中,反映出的是故人之間那份濃濃的深情和歲月的變遷。看著那些老者依然堅持著中國傳統的生活方式,對長官的尊敬,總有一種莫名的感動,這個世界最難的,便是堅持。

  看完這部短片小說留在心底最深處的兩個字,便是感動,感動人與人之間的那份情誼,感動老者們的堅持,感動苦難生活中的歡聲,感動人們面對世事變遷的那份淡然,當然,更多的是無奈。


篇四:臺北人讀後感

  花三天的時間看完了白先勇的《臺北人》,其實也只是零散的時間看完的。真正的讀書人其實都不是端坐在書桌前看書的,我就是,什麼如廁啦都是讀書的大好時光。

  但是這本書讀的很流暢,因為白先勇的敘事方式很自然、不羅嗦,語言精準到位。也因為我們其實對他書裡描述的時代是熟悉的。生長在大陸的人,對抗戰片都不會陌生的,一些影視劇裡的國民黨高官或者侍衛或者兵士,三十年代民國戲中的舞女、妓女,大戶人家的翩翩少年。白先勇的《臺北人》摹寫的正說這類人。當然,這類留在大陸的人的命運,我們也非常知曉。不外乎被共產黨推到,批判並改造。在大陸大多好不到哪兒去,過街老鼠人人喊打的一類人。

  但是另外的一些人呢?撤退到臺灣的那些人命運又如何呢?《潛伏》裡國民黨慌亂撤退的場景大家都看過,後來的後來呢?他們到臺灣之後就一路高歌,富足穩定嗎?

  其實不然,《臺北人》講述的就是這些人。他們其實都是客居在臺北的「臺北人」。思鄉是圍繞著這些人的主旋律,也是串起這些短篇小說的鏈條。他們都有一段難忘的「過去」,而這些過往都影響著他們撤退到臺北的下半生。他們懷念大陸的一切,那些伴隨著他們的青春歲月,光輝歲月的,和大陸有關的點點滴滴。紹興的黃酒,杭州的絲綢,桂林的米粉,上海的百樂門。都是他們思鄉的緣由。他們所困所或的其實都是一個詞,思鄉。

  很多人對《臺北人》的過分解讀我是極其反感的。什麼一部深具複雜性的小說,什麼新時代的《紅樓夢》,我看這些人的腦袋都被門夾過被驢踢過。白先勇先生在扉頁上寫明的,紀念先父母以及他們那個憂患重重的時代,已經很好的說明了。如果還要一個更深的解釋,那麼白先生在書前引錄那首劉禹錫的《烏衣巷》(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就很明了了。那些撤退到臺北的人,他們思鄉,也連帶著思念過去的歲月。

  大家對白先勇的出身都熟悉的,作為國民黨高級軍官的子女,他對他父母那一代人的感覺是知曉的。扉頁上,還有三個字,可能很多人都不曾深解,「理想國」。白先生的父輩們,曾有過光輝的歲月,他們以孫中山為領導的先驅曾經推翻過腐敗的滿清,也曾拋灑熱血試圖建立一個民主自由的理想國,(《梁夫吟》裡的革命元老樸老,《冬夜》裡著名的五四青年運動者餘欽磊和吳柱國,《歲除》裡的下級軍官,為臺兒莊戰役賣過命的倖存者賴大哥)。這些也曾想建立一個「理想國」 。然而他們的理想破滅了,成為了失敗者潰逃到大陸。

  或許他們有機會成為中國大陸的貴族,居住在「烏衣巷」,然而最終「王榭堂前燕」們,卻最終飛入了「尋常百姓家」。不可否認,國民黨將領的出身普遍高於共產黨們。從實力上說,共產黨打敗國民黨依靠的不是軍事實力,而是民心,得民心者的天下,是民心者失天下,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貴族們」的國民黨最終失敗了,潰逃一隅。或許他們始終不明白,他們為之奮鬥,為之前僕後繼的「民國」夢為何始終沒能照耀中國大陸。那是因為他們的腐爛自私小我,《永遠的尹雪豔》裡,「患者嚴重的風溼,走起路來,十分蹣跚,眼睛又害沙眼,眼毛倒插,長年淌著眼淚,眼圈已經開始潰爛,露出粉色肉來」的吳經理正是這個化身,明明已腐敗潰爛,卻還自詡老當益壯,也就怪不得尹雪豔要冷眼戲弄他們。

  這又讓我想起另一檔子事,某些追逐潮流自詡風雅的紅男綠女們,不惜標榜自己有多麼的沉迷於民國,「流水載不走的民國」作為自己的座右銘,還轉愛寫些個民國詩歌自我標榜。你其實不知,民國只限於「王榭堂前燕」能飛到的「烏衣巷」,依你所出身甚至現在所居住的小城市,民國風是吹不到的,我看你得個民國風溼病倒是夠時髦,像那個吳經理,再害個沙眼。

  民國風吹到了偏僻荒遠的小村落,甚至中小城鎮了嗎?沒有。馮小剛的傾情力作《1942》你們都不看,說的就是那個時期,大饑荒,大逃難,甚至連老地主都不能倖免。民國有多少人餓死,又有多少文盲,你知道嗎?嗨,說你呢,那個自詡民國美女的某然然。我有時會被某些人的無知又裝高雅給弄瘋。

  其實依我看,正是如此,國民黨才會被小米加步槍的共產黨打敗。《臺北人》記述的就是戰後十幾二十幾年的客居在臺北的大陸人。不管留在大陸,還是逃到臺灣,對中華民族來說,那都是一個苦難的時代,故土的割離,親情的隔離。有多少人痛哭徹夜?如今很欣喜的看到,臺海兩岸不再隔膜,親情可以再續。支持一切自然的人性的親情,反對一切對自然親情背道而馳的東西。

  白先生的《臺北人》所述的大多是能夠成為中國貴族的一類人,或者蜂擁在他們身邊的一些人,舞女啦、妓女啦之流。留在大陸的那些有可能成為貴族的人都被共產黨打到了。所以現今的中國沒有貴族,有的只是「土豪」們。「土豪一詞能成為2013年的熱詞很好的說明了這一現象。

  白先勇當然是國民黨貴族,某些人拿他的《臺北人》類比曹雪芹的《紅樓夢》其實也是有道理的。貴族也有貴族的好處。我們可以從白先勇的文字中可以體會得到,自然、優雅、美感,一切都渾然天成。所以你看白先生的文字是一種享受。而不似一些人(中國大陸尤其多)拼拼湊湊毫無誠意的為了金錢的功利寫作,簡直是對神聖閱讀的褻瀆。

  閱讀是另一種的旅行,是讓靈魂在路上的旅行。如果你喜歡閱讀,那麼就讀白先勇的《臺北人》吧,絕對不虛此行,絕對豐富你的視界。


篇五:臺北人讀後感

  這冊《臺北人》是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3年10月第一版的中英雙語本,左側書頁為英文,右側為中文。

  白先勇寫道,《臺北人》對我比較重要一點。我覺得再不快寫,那些人物,那些故事,那些已經慢慢消逝的中國人的生活方式,馬上就要成為過去,一去不復返了。

  筆者通覽全書,感覺比較精彩的是描述軍旅家庭的篇章,其中的人物忠義、誠懇,抱著中華傳統文化的理念,勿論是臺北,就是對大陸的普羅大眾,也有深刻的意義。《國葬》中的秦義方,《梁父吟》的樸公,《思舊賦》中的羅伯娘、順恩嫂,都是這樣的典範,令人動容。這樣的忠、義、禮、信,在當今的社會,確實如白先勇所憂的,慢慢地在淡化。

  至於幾篇關於歡場人物的,寫作技法自然是好的,人物描述出神入化,很有活力。這些人物,筆者倒是認為,生命力倒是頑強得很。自古雲,婊子無情,戲子無義,無情無義之流倒是如蟑螂一般,很可以萬年千年地活下去,不似上面的幾個人物,去了,那些精神如果後人覺得瑣碎、煩累,也就散了。

  不是嗎?戲子之間自己都在想著上岸,如《金大班的最後一夜》中的女主角,免得再禍害人。

  可是,人就是這樣奇怪的,知道是禍害,卻又忍不住去受禍害,或者禍害別人。

  於是,就有了江湖。

  白先勇,隨著其父白崇禧,走了許多地方,三教九流,各色人物,三六九等,坊間世相,見識廣闊,自然是一般人不能比的。他的作品刻畫入木三分、栩栩如生,堪稱鐵筆銀鉤,世間難覓,於讀者讀來,也是酣暢淋漓,受益匪淺,於寫作,於人生,都有極大裨益的。

同类文章

給姐姐的一封信600字作文

篇一:寫給我心目中的「年度之最」王琳的一封信 酒衷豪  優秀的王琳姐:  你好!  在你開建博客沒幾天,看到校訊通推薦你的文章,我就立刻被你那優秀的文章給迷住了。  精美的散文,大氣的小詩,緊扣時代脈搏的文章,是那麼富有深意。每一次我去讀你的文章,都會感覺到自愧不如。我的文章與你比起來,真是差距不止

給哥哥的一封信600字作文

篇一:給哥哥的一封信  親愛的哥哥:  你現在還好嗎?這麼多天來,我真的真的好想你。哥,你知道嗎,我們這兒天天都是炎炎烈日,可它卻驅散不了那一片罩在我頭頂上的烏雲,這片烏雲不停地掉著雨滴,雨滴不停地擊打著我,好疼,好冷。  今天下午我回到帳篷,碰巧黃老師給我們拿了幾本書來,這本書讓我不禁潸然淚下。畫

給班主任老師的一封信600字作文

篇一:給班主任老師的一封信  親愛的徐老師:  您最近過得好嗎?  暑假,當聽到您不教我們班的壞消息時,我差點叫了出來,當時,我一整天都沒精神,腦子裡一直在胡思亂想,直到現在,我還經常夢見您。  昨晚睡覺時,我突然又想起了您。  記得四年級時,我們的包幹區和二班的分到了一起,相處的很不好,有一次還罵

給好朋友的一封信600字作文

篇一:給好朋友的一封信  小明:  你好!  自從上次我的爸爸媽媽帶我到你家作客我們就認識了,並成為了形影不離的好朋友。今年寒假,我誠摯的邀請你到我的家鄉玉溪作客。我會讓你領略到玉溪這顆滇中明珠的熠熠光彩!  我的家鄉玉溪座落在龍馬山腳下,這裡風景宜人,春天鳥語花香,夏天綠樹成蔭,秋天果實纍纍,冬天

給親人寫一封信600字作文

篇一:寫給的的妹的一封信  親愛的的的妹:  你好!  你好!你最近過得還好嗎?告訴你,我們這個學期去秋遊了,我們秋遊的地點在木瓜園。我們一到那兒,就找到了燒烤場,我們班有五個爐,其中我也燒烤了,我和班長一個組,有同學在那兒吃乾糧,吃飽了,我們就去一個空地方玩,玩得可高興了。我是你遠方的朋友,我在深

給手拉手小朋友的一封信600字作文

篇一:給手拉手小朋友的一封信  千佛小學的姚騰飛同學:  你好!  我是張耀博同學,我今年十歲了,我的性格十分冷靜,溫和。我的家庭十分溫暖,家庭成員有溫柔可親的媽媽,比較嚴厲的爸爸和調皮搗蛋的我組成的一個非常溫馨的家庭。可以說我整天是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美好生活。  說完了我,該輪到你了吧!你今

給知心姐姐的一封信600字作文

篇一:給知心姐姐的一封信  親愛的知心姐姐,您好!  我是一名小學生,最近,煩事像幽靈一樣,一直對我「緊追不放」。今天,我想把我的煩惱事都訴說給你您聽,希望能得到合理的解決。但是,您可要替我保密哦,我可不希望別人知道我是那麼「內個」的人!  我和「威童」(是個人,不是小動物哦)曾經是一對形影不離、調

給解放軍叔叔的一封信600字作文

篇一:給解放軍叔叔的一封信  親愛的解放軍叔叔:  您們好!  我是一名姚渡小學六年級的學生,家住王家村,今年十一歲。生活非常幸福。  可是,一場地震從天而降,就在那一瞬間,它殘酷地摧毀了我那美麗的學校,溫暖的家。眼看著一排排高樓大廈不停地倒塌,人民的財產被摧毀。孩子們的哭聲,大人們的叫喊聲,狗叫聲

給校長的一封信600字作文

篇一:給校長的一封信  尊敬的校長您好:  我叫郭淑萍,現年14歲,小學六年級畢業,我本有一個雖不富裕,但較圓滿的家,從小在父母的關愛下成長。但天有不測風雲,我父親於2005年9月初三日因一車禍不幸失去寶貴的生命,母親因傷心過度思念父親於2006年7月25日相繼去世。在不足一年的時間裡我一度成為孤兒

給外地親友的一封信作文600字

篇一:給父母的一封信[600字] 宋依霖  親愛的爸爸媽媽:你們好!  時光飛逝,轉眼間,我已經成長為一個十歲的少女了。回想起您們陪我度過的每個春夏秋冬,您們贈予我的經驗和帶給我的歡笑不時在我眼前浮現,令我心潮起伏不能自已。當我雙手鋪開信紙,我醞釀已久的思緒就躍然紙上,積蓄多時的情感將盡情地揮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