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建放緩建築業何去何從(建築建材行業陸續復工)
2023-10-29 22:12:08 2
基建放緩建築業何去何從?本報記者 謝嵐 見習記者 劉釗 李如是,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於基建放緩建築業何去何從?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基建放緩建築業何去何從
本報記者 謝嵐 見習記者 劉釗 李如是
2月5日(正月十五)後,全國各地的建設工地迎來返工潮,陸續進入全面開工階段。《證券日報》記者走訪多個在建項目工地發現,建築工地的大型機械傳來陣陣轟鳴聲,隨處可見工人們忙碌的身影,展現出久違的紅火景象。業內人士普遍認為:2023年在疫情防控措施調整、地產利好政策不斷推進、基建項目加速落地的背景下,建材行業將會一掃陰霾,需求有望逐步恢復。
復工率穩步提升
基建板塊高景氣度有望持續
百年建築網發布的第二期施工項目復工調研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2月7日,全國工程項目復工率為38.4%,較上期(1月28日至31日)提升27.9個百分點,工程勞務到位率為43.3%,較上期提升28.6個百分點。
對於開工情況,信達證券建築建材行業首席分析師任菲菲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勞務人員通常正月十五後陸續返工,開復工率與勞務人員到位情況有望持續回升。一方面受前幾年疫情下的就地過年政策影響,前幾年春節前後或有存在項目未停工的情況,疊加部分工人多年沒有回家,疫情影響消退之後,返鄉人員回城返工較晚;另一方面,隨著前置專項債發行,項目資金到位程度提升,持續復甦情況可期。」
百年建築水泥首席分析師、水泥資訊總監江元林告訴《證券日報》記者:「根據復工調研結果,基建項目復工率好於市政和房建,而市政和房建對建材需求大於基建,基建項目主要為重點民生工程,資金情況相對較好,加之響應國家號召,儘早開工,因此開復工時間走在『前列』;市政方面看來,南方地區市政項目啟動稍快;房建項目復工積極性較弱。因此,目前建材市場需求整體恢復相對緩慢,預計2月底市場需求會有明顯回升,3月份或4月份迎來市場旺季。」
各地把擴大有效投資作為擴大內需的重要手段。今年以來,多地紛紛發出開工「動員令」,發布2023年固定資產投資計劃以及設置投資增速目標。春節後,海南、雲南、山東、江西等多地加緊復工,重大項目的建設進度加快。2023年整體發展環境較2022年更加寬鬆,2022年已籤訂但尚未開工建設的重大項目將在今年陸續開工建設。結合各地披露的專項債發行計劃來看,2023年提前批專項債限額相比2022年有望明顯增加,為重大項目建設提供更為充足的資金來源。
中銀證券分析師陳浩武認為,2023年基建投資仍為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抓手,2023年基建板塊較高景氣度有望持續。
任菲菲進一步表示:「2023年基建對於穩定經濟仍然具有關鍵性作用,項目新開工與施工有望加快,在2023年或將形成更多實物工作量。此外,錯峰停窯疊加需求逐步回升的預期,水泥價格有望企穩回升。『保交樓』政策持續發力下,地產項目竣工也有望迎來邊際改善。」
建材板塊需求逐步修復
1月28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釋放出促進經濟穩步回升的積極信號,指出要著力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要深入落實穩經濟一攬子政策和接續措施,推動重大項目建設、設備更新改造形成更多實物工作量。
長江證券研報顯示,春節後第二周,30座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積同比略微增長,二手房成交量表現更為積極。在地產政策不斷加碼的背景下,位於地產產業鏈的傳統建材有望在2023年一掃陰霾,迎來估值與業績的戴維斯雙擊。其中家裝建材板塊成長性更強,各個細分行業龍頭將獲益。
具體來看,水泥為最重要的建築材料之一,出貨量持續提升。據百年建築調研全國250家水泥生產企業的數據顯示,1月31日至2月7日期間,水泥企業出庫量為81.35萬噸,周環比上升126.91%。江元林表示,水泥市場正逐漸復甦,下遊需求持續回升。
隨著開工率進一步提升,市場剛需帶動下,部分建材價格提漲有望進一步落實。其中,浮法玻璃表現為春節後價格小漲。根據卓創資訊數據,上周國內浮法玻璃均價1746.32元/噸,較節前一周均價(1703.16元/噸)上漲43.16元/噸,漲幅2.53%,節後初期中間商存進一步補貨。重點監測省份生產企業庫存總量為6315萬重量箱,較1月28日庫存微幅增加7萬重量箱。德邦證券表示,展望上半年,當前浮法玻璃個別產線存冷修預期,2023年供需有望重回緊平衡狀態。
此外,其他建材中,碳纖維價格維穩,需求修復有望支撐價格回暖;螺紋鋼表觀消費量環比上升且同比亦高於去年同期。消費建材主要原材料瀝青、鈦白粉、乳液、PVC等多種大宗材料價格去年四季度持續回落,2023年建材企業毛利率有望持續改善。
(編輯 袁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