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女人突然改變了穿衣風格(穿什麼都一個樣)
2023-10-29 11:00:33
過去總有人問我「怎麼找到屬於自己的穿搭風格?」
現在被問更多的是:
「我的穿搭風格很單一怎麼辦?」
這其實是一個很進步的問題,現在的社會關係裡,除了一些需要打造「視覺錘」的姑娘,其實單一的穿衣風格是不夠用的。▼
我們會經常聽到:
總穿一個風格,穿膩了;
一直一個風格,有些場合就不會穿;
總覺得自己這些年沒有變化……
為什麼人是需要多風格,而不是單一風格呢?
1、人有變化需求的
像咱們沒事就想搞頭髮、買衣服,想通過自己的變化,來感知生活是有變化的,這是我們潛意識裡對抗時間重複、無聊的方式;
2、人有多場景應用
過去父母輩社交很窄,就在家裡、廠裡,現在我們場合多,見得人也多樣,有時要溫柔、有時要幹練,有場合要耀眼一些、有場合要低調一些…▼
不同形象適配不同場景
所以父母輩根本不用學穿搭,而我們就需要學習了,對人形象運營能力的要求也變高了,只是一種風格,應付不來那麼多場景下的得體要求;
3、人有探索自己的欲望
我們描述自己時往往很固定,但內心深處是知道自己有很多面的,當說你溫柔時,你知道自己有點野的;當說你成熟幹練時,你知道自己也有孩子的一面。▼
自發光學員菲樂
所以我們會通過服裝,營造一個微環境,去放大自己的某一面。
比如你今天穿柔軟的白毛衣,戴個珍珠耳環,你的動作都會輕柔很多,內心的柔軟會被釋放。▼
那基於以上,無論從本能還是文化上,我們都是追求多樣的自己的。
但現實裡,卻往往很難突破自己的限制,買了很多衣服,看起來都一個樣,有些姑娘甚至大學和工作,都沒什麼變化。
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總結起來,主要是以下八個原因:
1、服裝的品類很單一:比如都是T和牛仔褲,都是襯衫和半身裙等,品類很少,那風格自然是受限制的;
2、服裝的色彩單一:色彩是人最容易識別的服裝元素,如果都是黑白灰,或者一直穿一個色系,給人的感覺也是都一樣;
3、服裝的版型單一:有些人衣服都是修身的,一件寬鬆版都沒有;都是長的,沒有短的;都是長袖,沒有無袖等等…會顯得單調;
4、服裝的風格單一:總被一個元素吸引,比如就喜歡娃娃領,就喜歡女人味,就導致衣服看起來不一樣,但是底層的風格很一致;▼
5、穿法很單一:只把衣服穿身上,不考慮搭配的優化,不做細節整理、也不使用一些帽子、耳環等配飾,在變化感上就會少很多;▼
6、過度的避短:腿粗,只穿裙子;脖子短,只穿V領和大領口;腰粗,只穿A版,只基於缺點買衣服,那衣服的類型也基本是一樣;
7、過度追求實用:買衣服總是以耐造、好打理為主,或者總想買一件就穿四五年,就會讓你的選擇面很窄,也很難有風格可言;
8、信息源單一:人的審美拓展是需要多元信息的,如果在信息層就是單一的,比如只喜歡看甜美,只喜歡大女主,總點購物平臺的算法推薦,審美基本就被限制住了,就看不慣別的樣式。▼
我們做了5年多變美訓練營,能幫助成千上萬姑娘成為百變自己,其實就是突破了以上8點。
她們勇於嘗試,打開了自己的形象格局,不再把自己釘死在一個框框裡。
如果你也想突破自己,感受更多面的自己,我給你四個執行建議:
一、復盤自己的衣櫃
正好換季,整理衣櫃的時候分分類,看看自己的服裝品類、版型、色彩、風格等,是否齊全。
1、優先的把品類補充上,比如沒有大衣,就買一件,不要總從實用出發,覺得穿不了幾天。即使只穿幾天,也是屬於你的珍貴時光,只是不要多買就好了;▼
2、品類覆蓋後,再補充一些沒有的顏色、版型、款式等,要從自己能「稍微敢穿」的開始,不要一下子買很脫離自己習慣的,穿不出去也是白費;
3、對服裝的生命周期有規劃,哪些能穿幾年,就提高一點品質投資,儘量選擇經典不易過時的款,那些純賣個款式的,減少投資。
「一季款」的要優先保證看著有品質,不是耐穿,比如針織衫,基本多次洗就會變型,那不能為了不變型,買很緊很硬的,看著低品質的版。▼
哪個質感更好?
二、多元的關注信息
防止自己進入審美偏狹是非常重要的,否則就會因為「看不慣」封鎖自己。
1、關註明星時,兔子、美洲豹、天鵝氣質的都關注一下,不要自己是天鵝,就不關注別的,你是天鵝,想厲害一點的時候是要往美洲豹上打造的;
2、美劇、韓劇、日劇等都刷一刷,看看穿搭劇照,能基本看出來各國女孩的審美偏好,不要去評價誰好看誰不好看,只是去感知她們的不同,慢慢就會走出審美偏狹;▼
3、淘寶不要去點猜你喜歡,給你的推薦,要多拿不同的品牌、款式去搜索,調教一個不固定的算法,防止進入信息繭房。
三、主觀讓步客觀
這是個非常非常重要的,你自己的主觀習慣,是你風格最大的限制,所以突破階段要有意識地讓步客觀,什麼意思呢?
你覺得自己穿它不好看,但是過一遍穿搭知識,又並沒有什麼錯誤,這時你就要穿出去,慢慢地,你就能拓展風格。▼
我們很多學員就是這麼做的,比如有個同學一直喜歡穿合身衣服,有次在我直播時,嘗試了一個寬鬆襯衫,總覺得撐不起來,不好看,但理性上相信寬鬆是瀟灑的、是時尚的,就硬穿。穿幾次就看慣了,發現自己穿寬鬆其實也很好看。
很多同學都是這樣的,不習慣戴帽子,硬戴出去;不習慣戴耳環,硬戴…慢慢地,風格就無限延展出去了。
所以不要總被自己的主觀綁架,你自己有時候是「不可信」的。
四、克服「怕麻煩」的心理
如果你嫌做飯麻煩,天天點外賣;嫌社交麻煩,天天宅;嫌搭配洗護麻煩,耐造的衣服重複穿…什麼都怕麻煩,就會得到一個很簡陋的生活。
我一個姐妹在衣服上很怕麻煩,不能機洗的絕不買。但是她可以花很多時間護膚,用需要手洗的床上四件套,買很多盤子碗…她說衣服是穿給別人看的,但這些都是自己的。
我就說她,你不能對自我以外充滿「敵意」,覺得他人都不值得,覺得外部沒有美好回饋給你。再說,衣服也是穿在自己身上的啊。
她想了想跟我說,她其實被「不要有討好感」洗腦了,所以很警惕對外的裝扮,怕被人歸為討好外界,實際上探索一下內心,真的挺想好好穿。
說這個例子就是給你個切口,很多時候怕的那種麻煩,不是一句「懶」能概括的,不是覺得自己不值得,就是覺得別人不值得。
事實上生活是自己的,不要有太多麻煩,但是一點點的麻煩是絕對可以有的。
不要怕髒,就不買白色,它帶給你乾淨細緻是很美好的;不要怕皺就不買絲、麻,它給你的親膚透氣是溫柔的…
如果選擇好好活,就是要努力營造自己的生活,而不是認為好的活法在別處,在旅行裡、在功成名就以後、在完美的自己身上…
它其實就在你生活裡的每一處,甚至就在你今天出門的樣子裡。▼
自發光學員明月
關於怎麼突破風格,我就分享這麼多,希望對你有用。也希望你能發現:
服裝並不是膚淺的物慾,這裡面有我們自我的探索,和對生活的熱愛和創造。
不要怕自己陷入到消費主義裡去,很多自發光姑娘在遇見越來越棒的自己以後,慢慢地把消費、愛美、生活熱情,校正到一個恰當的位置。
不再盲目地買買買、不再對形象沮喪自卑、不再因為對自己不滿意,牽連到對生活的熱情,她們會真的進入自己的生活裡,感受自己為自己創造的一切。你,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