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戲亦是戲如人生(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2023-10-16 22:36:51 2
對於我們日常交往的人,我們有一個最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你得真實,你要做你自己,不能套路,不能裝,不能是一個天天在我面前演戲的「戲精」。對吧?
但是要是沒有「演戲」的話,可能會寸步難行。
《茶館》裡面有一個段落。有一天,茶館裡面來了一對窮苦的鄉下母女來乞討。這個時候,茶館裡的客人,反應完全相反。
一位是民族資本家秦仲義,他是說「轟出去」,因為他覺得,要救國就要產業救國,沒必要動婦人之仁。
而另一位呢,是常四爺呢,是個仗義的人,立刻施捨了兩碗爛肉麵給這一對母女。那請問,茶館掌柜的王利發應該怎麼表現?
在這幕戲中,王利發先來捧常四爺,說「您是積德行善」,但是馬上轉過臉去,馬上給秦仲義支一個臺階下:「可是,我告訴您:這路事兒太多了,誰也管不了。」你看這句話出來,雙方的面子都給了。
如果我們非要追問,王利發對這個事到底是個什麼立場?他的本來、真實的想法是什麼?
我估計你就是把他從戲裡面叫出來,吊起來打,他也想不清楚。他的行動方式很簡單:「我是個開茶館的,要和氣生財,方方面面的主顧都要照顧到。而且我說話都要符合一個好人,一個明事理的人的角色。」就這麼簡單。
你看,脫離了王利發在社會舞臺上扮演的角色,你要去追問一個人對一件事情的本來觀點,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請你做你自己!」。
對不起,並不存在這個自己。所謂的自己是由你此時此刻扮演的角色決定的。
另外一個例子,小時候讀到過一篇魯迅的文章。是說,有人家生了個孩子,趕來祝賀的客人要是說,這孩子將來會發財,主人會很高興。
如果客人說,這孩子將來會死的,會得到一場暴打。這篇文章的意思是說,這個社會風氣不好,說謊話的人得天下,說實話的人沒好下場。
按理說每個人都會死,這個人說的話肯定是對的,但是放在這個場合下,肯定會挨打的。
現在看來,魯迅的文章是有問題的。就想想你,不管多麼認同誠實是一種美德,你也不會在人家生孩子的時候趕去說一句,這孩子將來會死的。
為什麼不能這麼做呢?脫離了社會角色,講實話,不僅不是美德,反而是拒絕履行社會義務,時間長了,那是自絕於社會。
這個在不同場合的時候,還真得靠「演戲」維持自己的角色。真的是人生如戲。
希望以上對你有所啟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