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農村土葬下葬(農村喪事的風俗細節)
2023-10-17 04:42:24 2
河南農村土葬下葬?昨天寫了一篇關於人去世後風俗的文章,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也使我想起了遠在天堂的親人,其實人去世後的喪事,並不是為了大操大辦擺排場,也並不是生前對老人不好,死後辦葬禮尋求心裡安慰,更多的是為了寄託一種哀思,這些習俗也都是祖祖輩輩傳下來的,複雜事多,但也都可以有條的辦下來,況且喪事上全村人都會來幫忙,這也是難得的今天就給大家再說說我們那裡喪事的一些細節,記錄於此,也是為了懷念親人,與此同時,等我老了希望還能記得這些風俗,不忘本不忘根,永遠懷念,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於河南農村土葬下葬?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河南農村土葬下葬
昨天寫了一篇關於人去世後風俗的文章,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也使我想起了遠在天堂的親人,其實人去世後的喪事,並不是為了大操大辦擺排場,也並不是生前對老人不好,死後辦葬禮尋求心裡安慰,更多的是為了寄託一種哀思,這些習俗也都是祖祖輩輩傳下來的,複雜事多,但也都可以有條的辦下來,況且喪事上全村人都會來幫忙,這也是難得的。今天就給大家再說說我們那裡喪事的一些細節,記錄於此,也是為了懷念親人,與此同時,等我老了希望還能記得這些風俗,不忘本不忘根,永遠懷念!
人斷氣之後,先把黃紙錢買來,村裡人就會領著兒女去河邊「買水」,邊哭邊買,還要燒紙,買回來的水給逝者擦洗,然後就是穿衣,穿衣很有講究,首先必須是單數的衣服,壽衣一般都是提前準備的,還要披上披風,帶上白手套,穿上壽鞋,還要帶上帽子,身上穿的所有加起來必須是單數,等所有的都穿好之後,再在嘴裡滴上紅蠟燭把嘴封上。這一套都會請村裡的人來操作,兒媳女兒都會在旁邊哭,最後再往逝者手裡塞上冥錢,說是去下面的時候要給路費。之後就是把遺像掛上黑紗布,放在逝者的頭邊,旁邊放著「大悲咒」等。遺體穿戴完畢之後是要放在草蓆上的,草蓆上還要撒上草灰。
等到第二天報喪也有很多講究,一定要登門報喪,一般沒有特殊情況不能電話通知,前去報喪的車子都會系上一根白孝布。女兒是嫁出去的,所以說女兒女婿家也是要去報喪的,如果女婿的父母都不在了,則女兒女婿不需要回去等報喪人,如果女婿父母都在或者有一方還在,那么女兒女婿需提早回去等著報喪人,報喪信息送到之後,一般會收到親戚送的雞蛋,我們那裡叫「燒茶」,等報喪人走了,女兒則會在家門口哭上一陣子,示意村裡鄰居們,自己的父或母沒了,哭的很傷心也很大聲,村裡人都會來勸慰。此時女婿就要去村裡找6個人,準備下午的「辦祭」。之後女兒女婿就會趕回娘家吃午飯。
飯後就要回來準備「辦祭」事宜,如果有好幾個姐妹,所有的妹妹都會去大姐家準備,花圈,大蜡燭,三張祭品桌,桌上有水果,豬頭,整隻雞,罐頭等,大概3點的時候,「辦祭」隊伍就會從女兒家出發前往娘家。最前面的是外孫扛的花圈,大蜡燭,後面緊跟著三張祭品桌,由村裡的6個人抬著,接著是穿好孝衣的女兒女婿,外孫,外孫女等,最後是哀樂隊,有長號,小號,鑼鼓等,哀樂隊是要女兒家請的,一路上女兒都會哭的很傷心,一路上也會有村裡人看,大概就是看看這家有幾個女兒吧。到了娘家的村口,就要通知兒子兒媳,孫子前來「接祭」,孫子會接過外孫手裡的花圈等,兒子村裡人也會接過女婿村裡人抬來的祭品。接著女兒就會去逝者身邊哭好久。如果沒有女兒,則「辦祭」就有外甥女,侄女等代辦。沒有兒的,「接祭」就有侄子等代辦。
對於孝衣其實很有說法的,兒子兒媳女兒在頭上是要戴「大頭巾」的,就是一種用麻布袋做的梯形,小口帶頭上,大口朝上,有兩個角一樣的朝上。大頭巾也只能是單數,比如有2個兒子,2個女兒,則兩個兒子兩個兒媳戴,大女兒戴,小女兒就只能帶白帽子,如果是2兒3女,則所有兒子兒媳女兒都可以戴大頭巾,女婿統一戴白帽子。沒有女兒或兒子就按單數的大頭巾來戴,此外還要穿白長褂,手臂戴上黑色寫有孝字的紗布。孝布的長度上次也說過,最長的是九尺,兒子兒媳,女兒女婿扎,頭上腰間,一般都會拖到地上,七尺的是外孫,外甥,侄子等扎頭上腰間,五尺和三尺一般就是村裡人扎的,按親疏扎一根在頭上或者手臂或腰上,紅帽子是第四代戴的,第五代則戴個綠帽子。
舅家人是所有親戚裡面最大的,來的時候需要兒女們穿戴好孝服去村口迎接,舅家人指的就是兒女的舅舅家的人,舅家人來的時候也會買上花圈大蜡燭黃紙錢,外甥侄子等也會買,一般的親戚只需要提上一捆黃紙錢就行了。第三天火葬回來,法師的儀式之後,女兒則需要去逝者的骨灰盒邊哭一會。中午的飯菜也是有說法的,肉圓,豆腐,紅燒肉必須要有,上豆腐的時候哀樂隊就會吹奏,過一會村裡人就會領著兒女來謝孝,謝孝的時候,最前面的人會吹一種類似古代打戰前吹的東西,發出的聲音很悲傷,後面的人一手一根蠟燭,再後面跟著哭著的兒女,一桌一桌鞠躬,到了舅家人跟前則需要半跪感謝他們,這時,所有在場的親朋好友都需要起立接受他們的謝孝。
等到下午,就要準備「哭靈」事宜,哀樂隊都會有一個女樂手,專門來「哭靈」的,她會事先了解逝者的生平事跡,把它們編排好,邊哭邊說出來,「哭靈」也是個大儀式,親朋好友都會在旁邊看聽,哭靈者哭的很傷心,後面跪著的兒女也很傷心,聽的人也都很難過,她會把逝者如何含辛茹苦的把孩子養大,如何過苦日子都說一遍,口裡聲聲喊著「爸或媽」,哭說生平的時候是沒有音樂的,很真切,最後從頭七哭到七七的時候,會有二胡伴奏,哭最後一七之前,她會說:「哭完這一七,就要把你送出門了,以後再也看不到你了」然後一陣狂哭啊,霎時間我的眼淚譁譁的往下流。如果逝者還有老伴或者父母健在,則只能哭到六七,不能哭到七七(因為七七又稱斷七)。我覺得「哭靈」並不是說,兒女生前對逝者不孝順,死了請別人來哭,哭靈只是一種寄託哀思的方式,也是祖輩流傳下來的,逝者生前兒女對他都很好,很孝順,死後更要請人來「哭靈」,「哭靈」在我們那裡稱之為「哭七七」。
該到出殯的時候,骨灰盒會固定在椅子上,椅子會放在八仙桌上,最後蓋上長方體的布,和棺材的形狀差不多,兒女們扶著桌子出殯,手裡還要領著一捆黃紙錢。出殯的路上會走的很慢很慢,會聽到女兒們的哭聲,沿路都會有人在路邊看,花圈的數量也必須是單數。我們那裡不會土葬,而是把骨灰盒送到一個專門的房子裡,叫「紀念堂」,裡面有很多骨灰盒,這樣逝者也可以在一起聊聊天,不會寂寞了。
我自己經歷過好幾場這樣的喪事,有村裡人的,也有自己親人的,每次哀樂一起的時候,眼淚就在打轉,尤其看到自己心愛的親人躺在那裡的時候,眼淚就忍不住的往下流,如今都只能看看他們的遺像了,曾經對我的囑咐,和我的談笑都已成為過往。生老病死其實是常態,可是我們還是希望時間慢點,讓我們少經歷一些死別。
寫下這些,不是為了別的,只是告訴自己,不管我走的多遠,老家的這些習俗我都沒有忘記,離開我的那些親人我也都沒有忘記。飛的再高,不要忘記了自己的根,飛的再遠,也要記得常回家看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