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壯族介紹(民族團結看文山)
2023-10-16 13:03:17 2
媒體行記者在採訪 文山日報供圖
雲南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富寧縣位於祖國西南邊陲,在古時,被稱為「富洲」,是雲南的「東大門」和「出海口」,在全縣5352平方公裡的土地上居住著壯、漢、瑤、苗、彝、仡佬6個世居民族,其中少數民族人口佔75.5%。近年來,富寧縣民族團結創建工作綜合效應日益顯現,民族團結的紅利不斷擴大,全縣呈現出了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的良好局面。
近日,「壯鄉和韻•苗嶺歡歌」全國主流媒體文山行媒體團的記者們走進了富寧縣,通過「零距離」接觸,探訪了富寧縣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創建工作的「12695」工作方法。
突出一條主線
在民族團結工作中,富寧縣突出「共促民族團結進步、同護邊疆繁榮穩定,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一主線,深刻領悟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的重大意義和戰略部署,緊扣民族團結進步的內涵,廣泛動員各族人民駐守邊疆,通過實施興邊富民等工程,加快沿邊地區發展,富寧縣呈現出人民安居樂業、邊疆繁榮穩定、社會安定有序的美好景象。
建立兩項機制
民族團結教育貫穿富寧縣坡芽村日常生活 楊婧瑤 攝
為了做好民族團結工作,富寧縣建立了黨政一把手負責機制和建立宣傳教育全覆蓋機制,形成了上下主要領導親自抓的合力,並通過組建宣講團和組織「兩代表一委員」,深入到各鄉鎮、各單位進行巡迴宣講等多種宣傳方式,使民族政策法規入腦入心,讓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得到進一步鑄牢,切實增強了中華民族的自豪感、榮譽感和使命感。
實施六大工程
為了鞏固民族團結的基礎,富寧縣實施了脫貧攻堅示範工程、產業培育示範工程、教育促進示範工程、文化繁榮示範工程、隊伍建設示範工程、民族融合示範工程這六大工程,把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融入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讓民族團結進步成為了助推全縣各項事業發展的催化劑,讓民族團結的基石得以鞏固。
開展九進示範
民族團結特色宣傳欄 楊婧瑤 攝
為了做好民族團結工作,富寧縣通過深入持久開展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創建進機關、進企業、進社區、進鄉鎮、進學校、進宗教活動場所、進村寨、進軍(警)營、進基層政法單位的九進示範活動,形成了全縣民族大團結大發展的良好局面。目前,富寧縣第一批已命名授牌「九進」示範單位224個,南疆紅領巾輔導站等示範教育基地4個,通過以點連線帶面的方式,推動創建工作向縱深開展。
總結五條經驗
富寧縣通過多年來開展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創建工作,主要積累了「五個堅持」工作經驗。第一:堅持黨政高位推動是做好工作的堅強保障;第二,堅持深入宣傳教育是做好工作的重要基礎;第三,堅持聚力改善民生是做好工作的根本方法;第四,堅持弘揚優秀文化是做好工作的長遠之策;第五,堅持維護團結穩定是做好工作的首要任務。五條經驗成為了富寧縣民族團結工作重中不可多得的財富。
不僅如此,在創建工作中,富寧先行先試,跳出了行政界線的限制,積極探索創新共創跨省沿邊連縣民族團結進步聯盟工作模式,以「六共六同」為聯盟主旨內容,在產業發展、社會事業、維護穩定、環境保護等各方面,與廣西周邊縣(市、區)進行交流合作,為沿邊連縣各族人民搭建了友好交往交流交融的平臺,形成了山水相連、手足相親、心靈相通、唇齒相依的美好景象。
雲南網記者 黃磨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