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餘縣名稱由來(扶餘縣名稱的由來)
2023-10-14 02:01:53 3
扶餘縣名稱由來?1912年(民國元年)1月1日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4月孫中山辭職,袁世凱就任臨時大總統,定首都為北京扶餘市當時為吉林省西北路道新城府的管轄範圍,1913年(民國二年)3月,新城府改為新城縣1914年(民國三年)2月,因與河北、山東、江西等省的新城縣重名而改為扶餘縣,6月,吉林省西北路道改稱濱江道,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於扶餘縣名稱由來?以下內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扶餘縣名稱由來
1912年(民國元年)1月1日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4月孫中山辭職,袁世凱就任臨時大總統,定首都為北京。扶餘市當時為吉林省西北路道新城府的管轄範圍,1913年(民國二年)3月,新城府改為新城縣。1914年(民國三年)2月,因與河北、山東、江西等省的新城縣重名而改為扶餘縣,6月,吉林省西北路道改稱濱江道。
民國初年,全國有重複名稱的縣133個,最多的同名縣如「新城縣」就有6個,分別在吉林省、河北省、山東省、江西省、浙江省、貴州省。為了改變這種不便於行政管理,不利於國家經濟社會和內外交流,避免因名稱使用上的混亂對國家治理造成困擾,1914年1月時任內務總長的朱啟鈐向大總統呈報《擬改各省重複縣名撮舉理由分別說明》附以《改定各省重複縣名及存廢理由清單》。據此進行了全國性的重複縣名存廢改易。吉林省新城縣因此改稱扶餘縣,理由是新城縣的地域是漢魏時期夫餘國的屬地。
其他5個新城縣情況如下:
河北省新城縣保留名稱。1958年12月撤銷新城縣併入涿縣,1962年8月恢復新城縣建制,1993年4月撤銷新城縣,建立高碑店市至今,隸屬保定。
山東省新城縣改為耏水縣。1914年4月改稱桓臺縣,1958年11月桓臺縣併入博興縣,1961年復置桓臺縣至今,現隸淄博市。
江西省新城縣改為黎川縣。現隸屬於撫州市。
浙江省新城縣改為新登縣。1958年撤銷新登縣,併入桐廬縣(含富陽縣),1961年12月恢復富陽縣,以合併於桐廬縣的原富陽、新登2個縣行政區域為富陽縣的行政區域,富陽縣由杭州市領導,1994年1月設立富陽市,2014年12月撤銷富陽市,設立杭州市富陽區至今。
貴州省新城縣改為興仁縣。1982年5月,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建立,興仁屬其管轄,2018年7月撤銷興仁縣,設立縣級興仁市,9月28日掛牌成立,由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管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