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陽穀家鄉話段子(陽穀社交尊稱二哥)

2023-10-13 22:15:41 1

山東陽穀縣景陽崗

作者:孫劍藝

常言道「入鄉問俗」,各地有各地的鄉風民俗,體現在語言上,就會形成各具地方特色的民俗語言或曰民間語言。鍾敬文先生主編《民俗學概論》第十一章專論民間語言,謂「民間語言是一種民俗現象」,是「民眾習俗的一部分、民間文化的一種」,「民間語言不僅自身就是一種民俗,而且它還記載和傳承著其他民俗事象」,並且該書將稱謂語作為常用型的民間語言對待。近幾年隨著旅遊文化的升溫,各地相繼出現了民俗文化熱,例如山東人尊稱「二哥」諱稱「大哥」的民俗語言現象就不斷被媒體和書籍炒作。其實這種民俗語言現象的的根源是在敝鄉陽穀縣,或者說是盛行於陽穀。那麼該稱謂是怎樣形成的?在山東又有怎樣的地域擴散?全國其他地方有無尊稱「二哥」諱稱「大哥」的社交民俗語言?其深層原因又是什麼?既為民俗語言,則只能向民俗文化層面尋求答案。

一、陽穀尊稱「二哥」諱稱「大哥」習俗及其民俗文化內涵

陽穀有一種傳統民間習俗:出門在外,遇到年齡相當的陌生男子,要尊稱為「二哥」,而不許稱「大哥」,我小時侯在老家趕集,集上人來車往,熙熙攘攘,請求讓道的,問事問路的,人群中便不時傳來這種帶有尊敬、客氣和祈求語氣的「二哥」稱呼。推車兒的,挑擔兒的,要想請人給自己讓路,只須一句話:「借光啦二哥!」如果挑副油挑子,就更簡單了:「碰身油啦二哥!」——這時別人不讓也得讓,誰願碰身油呢?如果是問事或者問路,那得先喊聲「借光啦二哥」,然後再詢問,例如:「借光啦二哥,木料市兒往哪走?」一聲「二哥」,顯得客氣而親熱,別人聽著舒坦,自己的交際目的也就達到了。相反,如果稱人家「大哥」,交際目的達不到,恐怕還會遭來白眼。大家看,這不是一種很有趣的方俗語言現象嗎?但是,陽穀人在一個家庭之內,老大、老二……兄弟排行好幾個,親屬稱謂方面卻是「大哥」「二哥」「三哥」等俱全,仍是以「大哥」為尊,而不必避諱。可見出門在外稱人家「二哥」,已與家庭中的兄弟排行無關。該「二哥」既已走出家庭,進入社會,它就變成了社會稱謂。再進一步限定一下,它應該屬於「社交敬稱」之列,專用於陌生男子間交際時的禮貌敬稱。由於這種社會稱謂尚帶有親屬稱謂的影子,語言學上又稱其為「擬親屬稱謂」或「類親屬稱謂」,

陽穀這種尊稱「二哥」諱稱「大哥」的社交民俗語言現象雖相沿已久,但誰也不知起於何時;至於為什麼稱「二哥」不稱「大哥」,陽穀人自己也說不清道不明: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我小時候對這種有悖常理的現象感到奇怪,遍詢老人:為什麼到外面非得叫人家「二哥」,而不能叫「大哥」呢?初時老人們不告訴,只神秘兮兮的說:「『大哥』是孬話。」或者確切點說:「『大哥』是罵人的話」,問急了則說:「大哥是王八!」再問:「二哥呢?」答曰:「二哥是兔子。」這種解釋真是叫人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不說還好點,越說越糊塗。王八、兔子都是動物,王八固然遭人厭惡,但並沒有任何的民俗傳說能夠說明兔子的高尚和受人尊敬啊?所以,「大哥是王八」似乎還能與諱稱「大哥」貼點譜;但「二哥是兔子」的說法,與「二哥」之成為社會尊稱,顯然是風馬牛不相及了。

民俗語言必定有其得以形成的民俗語源,只是時間一久,其語源和真相被埋沒了而已。語言是一種社會現象,它除了遵循自身的發展規律外,還要受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習俗以及人們的觀念認識等各方面的影響。因此陽穀人尊稱「二哥」諱稱「大哥」這種現象,不行於家庭內部而行於社會外界,一定是社會文化方面的外在原因所致。思來想去,能夠影響陽穀民風民俗的文化,最明顯的莫過於以景陽岡打虎英雄事跡聞名天下的好漢武松的故事了。武松故事自誕生以來,不斷被人們加工演義、敷展鋪張,通過小說、戲曲、曲藝等各種民間文學藝術形式而得以廣泛流傳。武松故事以及由其演義而來的諸種民間文學藝術形式,我們可以稱之為「武松文化」,而「二哥」尊稱的出現,就與武松文化有很大關係:

而最值得一提的則要推好漢武松武二哥了。相貌堂堂、勇猛英武、剛強俠義的武二哥的形象,在老百姓的心目中深深紮下了根。而大哥--武大郎,外號「三寸丁谷樹皮」者,那副猥瑣的形相,那種懦弱的性格,實在為人所不齒。所以人們漸漸以「二哥」為日常交往中的尊稱,而不再稱「大哥」,稱「大哥」那簡直等於是罵人。可見「二哥」之稱非出偶然。(劍藝、 福為:《陌生人交際的禮貌稱謂》,《語文建設》1996年第6期)

而這一見解,其實早在八十年前就有人談到了。民初有位名士叫尤半狂,是著名的「鴛鴦蝴蝶派」作家,他在1926年《紅玫瑰》第6卷第26期上發表一篇隨筆,題為《俗語噱談》,開宗明義即說到:

前在皖北,有魯人某君,在省候補,人極戇直,友人則背呼之曰傻瓜。納妾甚豔,友朋每以為諧謔資料。我人見之,喜作笑臉,長揖而尊之曰大哥,某必艴然謂:「誰和你胡鬧?」旁觀者不解,輒謂:「某君太不講理,人家這樣客氣,你卻以為胡鬧。」不知「大哥」二字,適得魯人忌諱,在笑謔時稱之,不啻詈為「忘八」,蓋魯人有俚語,謂:「大哥是忘八,老二是好漢。」為中下等人所流傳,此語由來已久,或謂即由於「水滸」之武大武二。故魯人見人以戲謔態度,呼之為老大哥,必勃然雲。(見袁進主編:《閒者的盛宴》,東方出版中心,1997年,第144頁)

該文以具體生動的事例證明尊稱「大哥」乃「魯人忌諱」,如同罵人曰「忘八」(「忘八」為「王八」舊寫,過去同音),並且引出了「大哥是忘八,老二是好漢」一句山東俚語。同時又謂此種習俗「由來已久」,並推測「或即由於『水滸』之武大武二」,只是作者不知這位「某君」具體為山東何處,只得籠統謂之「魯人」,說不定正是陽穀、聊城一帶人呢?不管怎樣,有了這樣確鑿的書面文獻證據,我們可以下一個更加確切些的結論了:陽穀「二哥」系導源於「武松文化」!

二、陽穀「二哥」尊稱的形成年代及「武松文化」的歷史淵源

我們既已認定陽穀尊稱「二哥」諱稱「大哥」的習俗導源於「武松文化」,據此便可對它的形成年代加以推斷了。我認為這種現象出現的時間上限是--明朝中後期,而不會更早。因為「武松文化」又來源於「水滸文化」,所以「二哥」尊稱的形成必定是在水滸故事廣泛流傳之後。我們知道,水滸故事雖然發生在宋朝,但正史中只有極零星的一點記載,而主要是通過民間文藝形式加工創造而得以廣泛流傳的。宋元時期已經出現了有關水滸故事的話本和雜劇,明初施耐庵、羅貫忠對先前的水滸故事進行了集大成性質的加工擴充和再創作,完成了不朽的鴻篇巨製《水滸傳》,從而使得「水滸文化」得到了廣泛的傳播。《水滸傳》中有關武松的故事共有十回,俗稱「武十回」,在書中可算重頭戲,成為武松文化的重要藍本。

明中葉,又有一位大戲劇家沈璟(1553年-1610年),把武松的故事專門演繹為一部傳奇,名叫《義俠記》。在原水滸故事中,武松本來已成為一位響噹噹的英雄好漢了,沈璟的《義俠記》更使武松「義俠」的稱號名播天下。因為中國人歷來崇尚「義」字,某類人物如果被冠以「義」字,那無疑是至高的褒獎。正如宋·洪邁《容齋隨筆·人物以義為名》所說:「至行過人曰義,義士、義俠、義姑、義夫、義婦之類是也。」武松被塑造成為一位集「義」「俠」為一體的英雄好漢,自然成為日常生活中備受人們尊崇的偶像。還值得一提的是,明中葉又出現了另一部長篇小說《金瓶梅》,它是由《水滸傳》中「武松殺嫂」一段演化而來,無疑又擴大了武松故事的影響。

清代乾嘉以來,京劇大盛,漸獲國劇之名。京劇演義武松故事的劇目,僅陶君起《京劇劇目初探》記載就有:《武松打虎》(一名《景陽岡》)、《武松殺嫂》(一名《挑簾裁衣》)、《獅子樓》、《武松打店》(一名《十字坡》)、《安平寨》、《快活林》、《鴛鴦樓》、《蜈蚣嶺》等多部。該書還提到,著名武生蓋叫天將全本武松故事合演,名為《武松》或《武十回》(源於《水滸》中武松故事共十回)。其他演繹《武十回》的戲曲曲藝形式種類繁多,不勝枚舉。而在山東不能不提到山東快書這種曲藝形式。山東快書確切淵源已不可考,有傳說謂早在明萬曆年間,山東臨清落魄武舉劉茂基趕集趕會,就敲著瓦片演唱武松故事。一般較為確切的說法,清道光十九年(1839)傅漢章在曲阜林門會演唱武松故事大獲成功,迄今已有一百七十餘年了。此種曲藝形式本無確定名稱,歷史上因多演唱武松故事而稱「武老二」,快書藝人則稱「唱武老二的」、「唱大個子的」,總之,《武松傳》一直是山東快書的看家作品。

這一切表明,「武松文化」自明朝中後期以來就得到了廣泛的傳播,從而使得剛強俠義的好漢武松,以及武大郎、潘金蓮、西門慶等,成為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文學人物形象。而反過來,「武松文化」作為一種民俗文化,又必然會對民風民俗產生某種影響。正如清代著名學者錢大昕在評價通俗小說作用時所說的那樣:

古有儒釋道三教,自明以來又多一教曰小說。小說演義之書,未嘗自以為教也,而士大夫農工商賈無不喜聞之,以至兒童婦女不識字者亦皆聞而如見之。是其教較之儒釋道而更廣也。釋道猶勸人以善,小說專導人以惡……有覺世牖民之責者,亟宜焚而棄之勿使流播。(清)錢大昕:《潛研堂文集》 )

錢大昕把小說稱為「教」,且認為其教化作用及對世俗的影響比儒釋道三教「更廣」,雖然他更多是從壞的方面強調這種作用的。不過客觀來看,小說、戲曲等通俗文化對世俗的影響和教化,主流方面還是積極的、正面的,人們對善惡美醜還是有較一致的取捨判斷標準的。文藝作品塑造的某些英雄人物,可能成為人們仰慕的偶像和效法的榜樣,而有的人物形象則可能成為人們譏笑和鄙夷的對象。比如武松的形象,《水滸傳》描寫是「身長八尺,一貌堂堂,渾身上下,有千百斤力氣」;而武大郎卻是「身不滿五尺,面貌醜陋,頭腦可笑」,「身材短矮,人物猥獕」,「三分像人,七分似鬼」,諢號「三寸丁谷樹皮」,性格方面,武松有「英雄」、「好漢」、「義俠」之美稱,有「景陽崗打虎」等壯舉,其剛強俠義自不必說;武大郎則生性懦弱無能,終致其妻潘金蓮與西門慶勾搭成奸,使其成為戴綠帽子的「王八」,並最終而死於非命。武松、武大郎弟兄的形象及相關故事,被藝人們搬來演去,自然會影響到民風民俗。文藝作品中的武二哥雖然原籍清河縣,本不是陽穀人,但武松成名在陽穀,景陽岡打虎、殺嫂、鬥殺西門慶這類重要事跡,又都是以陽穀縣為背景的,所以走遍全國各地,人們提起武松,往往首先與陽穀聯繫起來。就連領袖毛澤東1956年對《我們一個社要養豬兩萬頭》一文的批示都說「陽穀縣是打虎英雄武松的故鄉」,基於此,所謂「武松文化」首先會對陽穀的民風民俗和民俗語言發生深刻影響,應該是很自然的事了。如此以來,陽穀人在社交稱謂方面,形成尊稱「二哥」諱稱「大哥」的語言習俗,不也是很自然的事了嗎?這一點也可以從其他一些語言習俗中看出來,比如歇後語「武松打虎--一舉成名;武松鬥西門慶--扔出他去;武大郎的身子--不夠尺寸;武大郎賣涼粉--人軟貨也打顫;武大郎開店--比自己高的不要;潘金蓮給武松敬酒--別有用心;潘金蓮熬藥--暗中放毒」等等。這足以證明通俗文化對世俗和語言的影響和作用。

綜上所述,我們說陽穀尊稱「二哥」習俗的形成,是在武松文化廣為流傳後,其下限是清朝中前期,其上限是明朝中晚期,而不會再早。那麼這裡有一個問題:武松文化影響到社會稱謂,為什麼沒有影響到親屬稱謂呢?原因很簡單:因為就歷史發展而言,在所謂「武松文化」形成之前親屬稱謂已經定型了,家庭內部「大哥」「二哥」「三哥」等稱謂已經俱全。而這也可以作為斷定社交尊稱「二哥」的形成不會太早的證據之一。

三、陽穀社交尊稱「二哥」在山東的地域擴散

下面我們再辨析一下所謂「山東人尊稱『二哥』」的說法。首先,這應該是外省人聽到山東個別地方尊稱「二哥」,未加詳辯而以偏概全的籠統說法,因為山東「二哥」尊稱並沒有普及到那樣的程度。但既有這種籠統說法,也就有了在整個山東範圍內隨意追尋「二哥」源頭的做法。歷史上行二的名人諸如孔子、管仲、秦瓊等都曾被作為「二哥」來源的猜測對象,但卻又都是不符合實際的。假如跟孔子和管仲有關,他們都是春秋時人,那麼該稱謂應該很早,再說在他們各自的家鄉卻並沒有這樣的稱謂;秦瓊故事流行更晚,他是濟南人,濟南卻沒有這樣的稱謂。所以只有武松文化才能成為山東「二哥」稱謂的真正根源。

山東人「見面叫二哥」 之俗,著名民俗學家山曼先生亦曾有專門論述,茲節引如下:

在山東,見了素不相識的男子,和他打招呼,開口要稱「二哥」,而不是象在別處那樣叫「大哥」,這種習俗的來源,並不象有根有據的學術問題那樣,可以確切作答,所有的,只是有趣的傳說。

說來也湊巧,有兩個家喻戶曉的山東人,在自家兄弟中都是老二。這兩個人一文一武:文的是儒學創始人孔丘,武的是《水滸》小說中人物武松。

孔丘因為後來被尊為聖人,沒有人敢再直呼其名,世上只知有孔子,除了個別年代稱他為「孔老二」,大多時候總叫他「孔聖人」,而且,他的大哥是怎樣的人物,也沒有人知道,因此,山東人見人叫「二哥」和孔聖人的關係比較淡,只有文人們作這樣的附會。武松雖是個虛構的人物,但他的言語行為處處合山東大眾的脾味,因此在山東人的心目中,他比活人更有生氣,稱名道姓還不足以表示和他的親近,便象稱呼自家兄弟那樣,叫他「老二」,喊他「二哥」,因為和他相親相愛,便離開《水滸》的本本,更編了許許多多說書的回目,敲兩片梨花板說起來,直令山東老鄉廢寢忘食,搞得說書也不叫「說書」,叫做「說武老二」,人們是那樣崇愛武松,卻並沒有認識到,武松的高大形象,在不少方面是靠他的兄長武大郎的反襯而成立的。

在武松成為英雄而深入人心的同時,武大郎作為一個其貌不揚,言行缺少英雄氣概的男子,也被人牢牢地記在了心中。日久天長,這兄弟二人強烈對照的形象,在山東男子漢中就成了一種約定俗成的標準,叫「大哥」,心中浮起的是武大郎的影子,叫「二哥」精神上升起的是好漢武松的豪氣。

既然這樣,見了山東的朋友就響亮地喊他一聲吧:「二哥!」(山曼:《齊魯之邦的民俗與旅遊》,旅遊教育出版社,1995年,第1頁)

這段文字通俗而精彩,考辨可謂精到:列舉了孔子和武松作為「二哥」尊稱的來源,同時認為孔子之說是文人附會,而最終定位於好漢武松身上。這無疑是卓見。但「隨俗當個山東人」,「在山東,見了素不相識的男子,和他打招呼,開口要稱『二哥』」,卻與前引《俗語噱談》籠統謂之「魯人」之稱謂一樣,定性過寬,難免使外省人將「二哥」尊稱籠統地當作了整個山東的民俗語言現象。

那麼是否山東省除陽穀外,別處就沒有這種「二哥」尊稱呢?也不是的。一種民俗文化事象形成後,就縱向而言,它具有歷史傳承性(當然也有變異性);就橫向而言,它又具有地域擴散性或曰流布性。尊稱「二哥」諱稱「大哥」的社交習俗,發源地固然應該首先斷定於陽穀,但它形成後不會凝滯不動,而是迅速向周邊地區發生地域擴散,所以魯西的聊城、莘縣、東阿等縣舊時均有此稱,至今老一輩人,尤其在較為偏僻的鄉村中,仍在使用。早些年聽說青州一帶曾有此稱,只是未審確否。除此之外,山東其他地方這種稱謂則罕見。

相比之下,山東有的地方,如魯西南的滕州、梁山、曲阜等處,不僅不以「二哥」為尊,反倒有意迴避它,因為它容易使人聯想到本地方言中男性生殖器的隱語--「老二」,因此, 「而在魯東南地區,見面須稱『三哥』,俗以為『大哥王八二哥龜,就數三哥是好人』,」 (山曼:《齊魯之邦的民俗與旅遊》,旅遊教育出版社,1995年,第1頁。)那為何會有尊稱「三哥」之現象呢?此處我們不妨試予揭秘:這裡的王八、龜都不是指水中動物,「大哥王八」指武大郎戴綠帽子已如前述,「二哥龜」就是指男性生殖器。《水滸傳》裡「王婆貪賄說風情」那段,王婆給西門慶說要把潘金蓮勾搭上手須具備五個條件,第二件就是「驢兒大的行貨」,西門慶回答說「第二,小時候我也曾養的好大龜」,《金瓶梅詞話》第二回把這段吸收下來,到六十九回又寫道:「今老爹不上三十一二年紀,正是當年漢子,大身材,一表人物,也曾吃藥養龜。」原來,「龜」指男陰,也是於古有徵的,山東方言「老二」又有指男陰的隱秘意義,於是就有了「二哥龜」之說。看來在魯東南等好多山東方言裡,「大哥」「二哥」都是避諱,算來算去「就數三哥是好人」,於是這些方言「三哥」成為社交尊稱。唯獨陽穀及周邊方言,「老二」雖同樣有指男陰這項意義,但最終沒能戰勝打虎英雄武二哥的力量,乃至使「二哥」成為社交尊稱。這恰從另一方面說明:籠統把「二哥」當作整個山東地區人們的社交尊稱,是不符合實際的。

綜上所述,山東陽穀等地尊稱「二哥」語言習俗的歷史成因是一種「武松文化」,「大哥」避諱的是武大郎。「二哥」尊稱濫觴於陽穀,並在其周邊地區擴散,但並沒有擴散至山東全境。河北清河縣等地亦有此俗,則是「武松文化」的正常延伸。天津尊稱「二爺」、「二哥」的歷史成因是「拴娃娃」民俗文化,「大爺」「大哥」避諱的是那位泥娃娃。而時至今日,隨著社會的發展,無論陽穀還是天津的尊稱「二哥」諱稱「大哥」的民俗現象,都在日漸衰微,社交稱謂習俗已開始向以「大哥」為尊的主流文化看齊。老派的人雖仍維持舊稱,但新派的年輕人已較少使用或不知道了。這裡面有開放交流、主流文化影響和計劃生育等多種因素,另一方面也是社會生活、語文生活的一體化和現代化趨勢的必然結果。因而這種習俗,今天看來漸已成為「舊俗」,再過多少年,恐怕更是趨於湮滅了。而本文的寫作,對這類特殊民俗和語言現象,正帶有某種發掘整理或搶救性意義;同時從文化和學術的角度進行考索,力爭將其真相予以澄清,給後人和學界一個相對滿意的答案,期免「撲朔迷離、一團亂麻」之嘆。治學有大題小做、小題大做二途,本文自屬後者,故不避繁瑣考據之嫌。初稿早成,多年思考,反覆考訂,不敢自是,公諸同好,敬祈方家是正。

,
同类文章
你想燒香和崇拜佛嗎?

你想燒香和崇拜佛嗎?

雖然人們聽說過他們的手,但每個人都真的明白有很多人。手有歷史悠久的歷史,而這個過程的發展過程也更加艱難,對我們進行思考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人們可以看到自己的命運
生命線分支分叉20種圖,即新分叉更困難

生命線分支分叉20種圖,即新分叉更困難

手掌中有許多線條,這些線條不同。而不同類型的手蛤與它的含義不同。事實上,手的類型非常多。一般來說,我們明白我們必須知道屬於自己的一隻手,你可以了解自己的命運
女人手在川志紋理,四川條紋,一個女人有一個強大的

女人手在川志紋理,四川條紋,一個女人有一個強大的

四川鑲邊這隻手是以相同的方式,而手不同,它代表的意義是不同的。男女的結果也有這樣的手階段也不同。當然,雖然手可以看到我們的命運,但我們將在一生中生命
有一種手工製作的飢餓,汞極為開發。

有一種手工製作的飢餓,汞極為開發。

對於一些更好的人來說,他們很容易賺錢,可能會突然有一天,他們的生活會有意想不到的財富,這種意外的財富可以讓你更好地生活。但是,沒有人能擁有如此美好的生活
智能線條突然扭轉了智慧。

智能線條突然扭轉了智慧。

事實上,大多數人都不知道如何改變他們的手,因為我們的手會改變,這也改變了我們的命運。我們的一隻手會改變。這隻手代表著我們一天的命運
WISDOM線條被破壞,但佈線很難發展

WISDOM線條被破壞,但佈線很難發展

我相信大多數人沒有仔細理解握手,但每個人都必須聽到它,但手有一個漫長的歷史,但還有很多人都不知道。事實上,注意你的手。好處,因為它代表著我們的命運
6種面部男人注定要在窮人的窮人中有一個典型的可憐的臉

6種面部男人注定要在窮人的窮人中有一個典型的可憐的臉

臉是一個非常神奇的東西,因為我們可以通過它看到一個人的命運。許多人對自己的命運非常好奇,所以他們會去手和自己的出生和八個角色,看看他們的命運
女人臉,大,全圖,長期以來,已久期待著

女人臉,大,全圖,長期以來,已久期待著

每個人都可能有一個長的痰液和身體部位的不同位置,而不同地點的代表的含義也是不同的。最明顯的是最常見的是人臉上的痣。在我們臉上有很多職位
掌心掌心手掌的手掌手掌手掌的女人?

掌心掌心手掌的手掌手掌手掌的女人?

不同的雙手有不同的財富,有些可能具有平穩的水流,有些可能是粗糙的壽命。在性質中,手相對發展一個人未來的財富。如果一個女人真的有一隻手掌,那麼未來會發生什麼
一個男人可以在右手結婚嗎?

一個男人可以在右手結婚嗎?

對於女孩來說,嫁給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他們看不到。有些人不能結婚。如果你結婚,他們的婚姻生活不會幸福。人們,人們,你可以擁有幸福的婚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