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來歷講解(你知道年的由來嗎)
2023-10-14 04:25:23 1
春節到了,14億中國人都在歡天喜地的準備著過年,可是你知道「春節」和「年」的由來嗎?民間有以下幾種說法:
1、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種很兇惡的怪獸,長著血盆大口,兇殘無比,當時的人管它叫「年」,每相隔365天,「年」就會出來一次。到了第365天的晚上,「年」就會出來傷害人畜,損毀田園。所以人們到那天的晚上都會躲在家裡,熄滅燈火,避災躲難。一次,「年」這個怪獸到了一家門口,恰巧這家人穿著紅衣,點燃了一堆竹子取暖,先是一個小孩子不小心碰落了一個盆子,「噹啷」一聲,把怪獸嚇了一跳,緊接著燃著的竹子又「啪啪」地幾聲爆響,「年」因怕響、怕紅、怕火而嚇得掉頭就跑。此事一傳十,十傳百,人們都知道了「年」有三怕,人們也終於有了制服怪物「年」的辦法。
圖片來源於網絡
此後,每到年末歲首,人們就敲鑼打鼓和燃放爆竹來驅邪消災,祈望五穀豐登,人畜興旺,謂之「過年」。這樣年復一年,逐漸演化為每逢過年,人們互相拜年,表示祝賀。同時用帖紅對聯來代替穿大紅衣服,用點旺火、放鞭炮來代替爆竹,久而久之,成為現在的「過年」的風俗。
圖片來源於網絡
2、人們常把春節稱做「年」。為什麼叫「年」呢?古代關於年的概念初義來自農業。古文上有「年,谷熟也」的說法,以谷熟為一年,「年」字原是稔字的初文,是谷熟豐稔的意思。《穀梁傳宣公十六年》中說:「五穀皆熟為有年。」「五穀大熟為大有年。」所謂「有年」就是好收成。「大有年」就是大豐收。谷禾都是一年一熟,引申一下就把「年」作為歲名,「稔」字的歲名就變成了「年」。可見,「年」原是預祝豐收喜慶的日子,是和人類生產勞動的周期性相關聯的,因為農作物生長的周期性和人類生產勞動的周期性,都是地球圍繞著太陽公轉的周期性的客觀反映。
3、我們現在的「年」,「春節」是1949年9月27日召開的中國政協一次會議上,為了區分農曆和陽曆兩個「年」,正式規定陽曆的1月1日為新年,通稱「元旦」,農曆正月初一為「春節」,也就是我們現在過的「年」。
現在,你知道了嗎?歡迎評論區討論、留言、關注、點讚!謝謝!(圖片來源於網絡)
註:親愛的讀者,本人所發表之文章、故事,均取材於以往所看過的各種書籍、報刊、網絡等,內容可能我自己也說不出出處,但文字都是我一個字一個字用電腦打出來的,故事情節如果和您的經歷或是你的作品有衝突和雷同,請不要對號入坐,如果你認為其中內容影響或損害了你的權益,請及時和平臺聯繫,以備在最短的時間內予以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