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蝦和龍蝦套養(青蝦生態混養模式)
2023-10-17 14:23:53
河蟹、青蝦生態混養模式
丁厚猛
在總結蘇南各地先進經驗的基礎上,為推動蝦蟹綠色健康發展,江蘇無錫市惠山區積極開展河蟹、青蝦生態混養試驗示範,取得了顯著成效。現將具體試驗情況總結如下。
一、養殖準備
1.池塘條件 試驗地點在洛社鎮綠化村,水源充足,進排水方便,水質符合漁業水質標準。試驗池塘共有 6 口,面積約 42 畝,坡比約為 1∶2.8,水深 1.2~1.5 米,1.5 米區域約佔 20%。池塘配備管道微孔增氧設備,微孔管離底 10 釐米,每畝配置60米管道。
2.幹塘消毒 在上一年養殖周期結束後對池塘進行排水清淤處理,凍曬15天後注入20釐米新水。在晴天選用生石灰化開後立即全池潑灑,對池塘進行清理消毒,用量為 120 千克/畝,繼續曬塘 15 天以上,曬至池塘底面發白、幹硬開裂。
3.放苗準備 2月初池塘開始灌注新水,每畝選發酵腐熟後的有機肥,在消毒殺菌後全池潑灑,用量約為150千克。解毒1次,在塘內四周種植伊樂藻,水溫升高後在中心處栽種輪葉黑藻等,可採用枝尖插杆法,用量在 25 千克/畝。2 月中旬可投放螺螄以培養天然餌料,每畝100千克,之後每月補放50~70千克/畝。
二、養殖管理
1. 苗種投放 2 月 20-25 日,選擇體質健壯、肢體健全、蟹爪較長、活動能力強的蟹種在4%食鹽水中浸浴5分鐘,撈出蟹种放在池塘淺水處 的 岸 邊 , 讓 其 自 行 爬 入 池 內 , 放 養 規 格140隻/千克,約1 200隻/畝。3月5日,開始投放青蝦苗種,按照活力較好、沒有外傷、無畸形的標準選擇抱卵蝦,每畝投放5千克,同時放養鱖魚、花白鰱分別為15、10尾/畝。
2.飼料投餵 春季餌料選用河蟹專用顆粒飼料,夏季增加浸泡後的玉米、黃豆與配合飼料搭配投喂。春季根據河蟹攝食情況適當減少投餵頻次,隔天 1 次或每天 1 次;在水溫上升至 20℃時,每天上午、傍晚各投餵1次,傍晚投餵量佔全天的70%。每天定期檢查河蟹吃食情況,視情況適當調整投餵量。在特殊階段如蛻殼期、暴雨後,可在餌料中添加水產多維、免疫多糖,以增強河蟹抗應激能力。
3.水草管理 根據水草長勢,及時調整水草管理措施。在春夏初期,及時撈除斷根上浮的水草,定期施用複合肥、無機肥促進水草生長,用量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則。高溫期水草生長過密時,可在水草叢中間開闢多條寬2米左右的通道,以保持水體的適當流動。水草覆蓋率宜保持春季25%、夏季60%、秋季70%。
4.水質調節 水位調控以注水為主,春季時塘內水位控制在50釐米左右;5-6月水位在1米左右;夏季高溫季節水位保持在1.5米,每天加注新水,每5~7天換水1次;秋季水溫下降後可適當降低水位。水體透明度保持在 50 釐米左右,養殖後期透明度可提升至 70~80 釐米。定期施用微生物製劑和底質改良劑以改善水質和底質,堅持「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
三、效益分析
1.全年投入費用 全年塘租費50 400元,苗種費 30 160 元,水草、螺螄費用 42 700 元,調水改底等漁藥費 46 337 元,飼料費 61 000 元,水電費、人工及雜費共 18 653 元,全年總投入249 250元。
2.全年產值和效益 自3月底起長年可以捕撈青蝦,捕大留小;11月底,開始起捕河蟹並銷售。該養殖場全年共收穫青蝦 870 千克,河蟹4 442千克、鱖魚350千克、花白鰱385千克,總產值共計 567 385 元。根據全年總投入和總產值 , 該 場 實 現 淨 效 益 318 135 元 , 畝 均 純 利7 575 元。該模式根據不同養殖生物間的共生互補原理充分利用了水體空間,增加了單位產量和效益,帶動養殖戶增產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