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藝術培訓(民族藝苑承德)
2023-10-17 16:41:44 2
承德藝術培訓?視頻製作:張新晴,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於承德藝術培訓?以下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承德藝術培訓
視頻製作:張新晴
承德在河北省是個民族大市,有滿族、蒙古族、回族、白族、壯族、苗族、維吾爾族等53個少數民族。記者從承德市民族宗教事務局了解到,代表承德參演省第五屆少數民族文藝調演的4臺劇(節)目,共52名演職人員組成。這四臺劇(節)目分別是,蒙古族好來寶《塞罕壩上建奇觀》,河北梆子《承諾》,滿族清音子弟書《我是滿族一隻花》和二胡與舞蹈《葡萄熟了》。
蒙古族好來寶《塞罕壩上建奇觀》由12演員組成,分別來自滿、回、漢三個民族。該劇目詮釋了塞罕壩幾代人牢記使命、艱苦創業、甘於奉獻,在風沙蔽日的壩上荒原建起了百萬畝林海的塞罕壩機械林場先進事跡。通過演繹此節目,大力弘揚「塞罕壩精神」,深刻理解和落實生態文明理念,再接再厲、二次創業,在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新徵程上再次建功立業。
一曲好來寶,仿佛聽到塞罕壩的松濤。「好來寶」是中國蒙古族曲藝曲種,用蒙古語演唱,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它是一種說唱藝術,有固定的曲調和唱詞。地方特色較濃,如今在河北省承德北部頗有群眾基礎,有自編、自拉、自演,典調動聽,形式多樣且好看。
河北梆子小戲《承諾》由來自漢族、滿族、蒙古族、回族的15個演職人員組成。該劇目主要講述的是不願搬下山的黃奶奶與大山、老伴以及與幹部們血脈相連的情感故事,濃濃的情感背後側面體現了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執政理念和鄉村振興的巨大凝聚力,以及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擁抱的團結面貌。劇中劉書記以實際行動詮釋了什麼是「以人民為中心」。他將心比心、換位思考,尊重空巢老人想要留住回憶的強烈願望,為群眾想辦法、辦實事,最終感動了黃奶奶。本劇採取了歌隊伴唱的方式,豐富了舞臺的視覺效果,調劑了戲劇節奏,並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劇情的發展。
《滿鄉一枝花 》採用滿族傳統曲藝 「清音子弟書」的表演形式,通過說唱和舞蹈相結合,獨唱、合唱、數板變換穿插,表演形式更加靈活多樣,使傳統曲藝形式在傳承的基礎上體現出新的風格和特色。演員服裝採用滿族格格服飾,整體體現滿族元素、滿族風情、滿族文化。該劇目曲調清新、優美,能唱能敘,一韻到底,節奏感極強,極易抓住觀眾視聽感覺,雅俗共賞,老少皆宜。該劇目由國家一級演員高春主演,選取滿鄉建檔立卡貧困戶、最美村幹部、女企業家、志願者和文藝骨幹等典型人物作為「滿鄉一枝花」,講述各自在共圓「中國夢」徵程中的奮鬥故事,展示出滿鄉兒女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揮灑汗水齊心協力奔向小康新生活的鮮活場景,體現人民群眾富了口袋富腦袋,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雙提升。
一首膾炙人口的二胡與舞蹈《葡萄熟了》,描繪了新疆人民以優美舞姿手提竹籃,喜摘秋收的果實,通過載歌載舞向觀演者傳達豐收的喜悅、民族團結和美好生活的動人場面。該劇目共有13個演職人員組成,分別來自漢、蒙、滿三個民族,這是一支平均年齡50歲以上的愛心演繹隊伍,這些演員曾多次下鄉到基層扶貧宣傳演出、到部隊養老院慰問演出。
「這次活動的演職人員都有本職工作,每天要完成文化下鄉演出任務,一天兩場次。所以他們都是犧牲自己休息的時間進行排練,經常排練到深夜。目前,選送劇(節)目已完成前期排練,節目劇本、音樂等工作已基本完成,正在進行微調、打磨,力爭打造精品。」承德市民族宗教事務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通過參加本次調演,加深了對民族文化的認知,增進了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機會,希望主辦方多組織類似的活動,讓少數民族文藝工作者得到更多鍛鍊機會,並且能更好的展現本民族傳統文化。(燕都融媒體記者 韓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