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強溼地修復功能和生態功能(保護好溼地資源是民族地區做好碳達峰)
2023-10-18 00:14:45 3
增強溼地修復功能和生態功能?來源: 原創稿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是我國向全球承諾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時間點如期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是推動高質量發展、實現高品質生活的內在要求,也是我國建設生態文明、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的核心內容,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於增強溼地修復功能和生態功能?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增強溼地修復功能和生態功能
來源: 原創稿
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是我國向全球承諾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時間點。如期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是推動高質量發展、實現高品質生活的內在要求,也是我國建設生態文明、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的核心內容。
溼地是全球重要自然生態系統之一,也是自然生態空間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地球上最高效的碳匯,對於吸收大氣中的溫室氣體,減緩全球氣候變暖,助力我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具有重要作用。我國民族地區不僅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等大江大河的發源地,更是我國溼地資源最為集中和分布最廣的區域。民族地區開展溼地保護和修復,能增加其強大的固碳功能,對於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加快生態文明建設中有重要地位。
溼地是地球上重要的「儲碳庫」和「吸碳器」,我國民族地區的溼地功能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據第二次全國溼地資源調查統計,我國溼地總面積5360.26萬公頃,而5個省級民族地區(廣西、西藏、新疆、內蒙古、寧夏)和3個享受民族地區待遇的省級行政區域(貴州、雲南、青海)溼地面積合計2636.61萬公頃,佔到我國溼地總面積的近50%。其中,近海與海岸溼地、湖泊溼地、河流溼地、沼澤溼地4類自然溼地面積合計2533.23萬公頃。根據測算數據,我國民族地區自然溼地每年固碳量為1.15億噸(近海與海岸溼地、湖泊溼地、河流溼地、沼澤溼地年固碳量分別為1.62噸/公頃、0.71噸/公頃、0.66噸/公頃、1.55噸/公頃)。特別是泥炭沼澤溼地中存儲了大量的碳,我國泥炭儲量達47億噸,四川省阿壩州作為全國唯一的藏族羌族自治州,其轄區內若爾蓋高原溼地儲存的泥炭就高達19億噸,佔到了全國泥炭儲量的40%以上。
由此可以看出,保護好溼地資源,充分發揮溼地間接減排功能,對減緩溫室效應、抑制全球變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然而,長期以來,由於對自然生態系統進行了一些超強度開發,尤其是溼地,這一重要的自然生態資本不僅沒有得到保值增值,反而受到一定程度的折損,對人類生存生活和經濟發展的支撐能力也明顯減弱。特別是我國民族地區,由於公眾對溼地生態功能認識不足、溼地生態保護和建設不力以及溼地補償資金來源單一,溼地補償標準嚴重偏低,市場性溼地補償機制缺乏,未建立系統的溼地補償法律體系等原因,部分地區溼地面積萎縮、功能退化、生物多樣性下降的趨勢仍在繼續。
保護好溼地資源,做好民族地區碳達峰、碳中和工作,要找準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切入點和發力點,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之路,努力在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中體現民族地區擔當、作出民族地區貢獻、譜寫民族地區篇章。為此,各級地方政府需要因地制宜、精準施策,解決採取有效措施加以溼地保護。
第一,建立健全溼地保護政策。立足溼地資源稟賦、區位比較優勢、國家優惠政策,用活用足國家對溼地保護的政策法規,制定並實施溼地保護的專項規劃、規章辦法;堅持全面保護,突出功能定位,完善溼地保護分級管理體系,實行溼地名錄動態管理;合理劃定溼地面積管控目標,將溼地保護績效納入幹部考核任用的重要指標,建立溼地破壞責任追究制度;健全溼地保護補助標準動態調整機制,完善多渠道投入補償機制,開展溼地科普宣傳教育。
第二,加快構建科學的溼地生態補償標準體系和評估制度。將建立溼地生態補償制度納入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結合民族地區實際,綜合考慮區域經濟發展水平、溼地生態資源稟賦、地方政府財政支付能力等多個因素,結合溼地周邊公眾對溼地生態價值認識水平、溼地生態補償(支付)意願能力、區域溼地生態補償的迫切程度等,構建完善溼地生態補償標準體系。同時,建立基於專家打分法、德爾菲法、主成分分析法等主客觀賦權法為基礎的係數來動態調整、修正完善評估體系,得出較為準確、合理的溼地生態補償評估結果。
第三,探索推進碳匯市場基礎建設。深挖民族地區溼地碳匯經濟價值,推廣應用上海、山東、廣東等地區開展生態系統碳匯建設的先進經驗與做法,努力尋求國家層面在政策、資金、人才、體制等方面更多的支持幫助;紮實做好溼地碳匯市場、碳匯金融等基礎理論、技術方法研究以及碳匯市場基礎設施建設、數據核查等工作;注重教育培養一批符合我國生態環境保護所需的人才隊伍,為民族地區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提供人才支撐和智力保障。(胡運祿 張明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