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犇主演的最早電影有哪些(演了一輩子配角的大滿貫影帝)
2023-10-17 13:40:25 6
文|白面書誏
編輯|白面書誏
單論知名度,他比不上李雪健、陳寶國、陳道明這三位老戲骨。
可論起成就二字,絕對是碾壓式勝利,前幾位見了他都得彎個腰。
他就是從藝77年、拍戲從不用替身、一生榮譽滿載的「影壇常青樹」——牛犇。
或許有人不理解,為什麼一個87歲的老人還活躍在影壇,等一個合適的劇本?
是為了幾十萬片酬嗎?
不,或許是因為他那點「貪心」.........
01 戲比天大
「戲比天大」
是北京人藝牆上的標語,也是很多演員掛在嘴邊的字眼。
可他們大多數日賺百萬、前呼後擁,真正能做到這一點的演員很少很少,而牛犇就是其中之一。
11歲時,為了減輕哥哥的負擔,為了吃上一頓飽飯,從來沒有接觸過電影的他,踏入了影視圈。
只可惜,努力多年也只是個陪襯紅花的綠葉。
直到1982年,牛犇沉寂了37年的事業,才有了轉機。
一個自稱謝晉的人,給牛犇打了電話:最近有檔期嗎?有個角色很適合你。
也不管這話的真假,只聽大導演的名字就滿口答應了。
彼時,他還不知道,這是上天送給他的一份大禮。
「老許,你要老婆不要?」
電影《牧馬人》中他演繹的郭諞子一角,風頭一度壓過男主朱時茂,一舉斬獲金雞、百花獎最佳男配。
所有人都在向他道喜,可努力多年、終有回報的他卻不太開心。
對於飯都吃不飽的牛犇來說,這些榮譽都是虛的。
給這些個硬邦邦的獎牌,還不如給他發幾隻實實在在的雞,至少餓了還能燉鍋湯。
話是這麼說的,戲該拍還得拍。
耍猴人、老獄卒、養老院的大爺、餵鷗的孤獨老人。
隨著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展現在觀眾面前,牛犇的事業,也迎來了巔峰。
被各大導演邀請,一次次獲得大眾電影百花獎。
如果說一個演員一生只得過一次獎,那這個獎裡多少有點運氣成分,只有接二連三獲獎的,才是真的「演技派」。
也有人把「大器晚成」四個字,安在牛犇的身上。
可熟悉的人都知道,這幾個字於他而言,一點關係都沒有。
單論榮譽而言,牛犇得到的已經是大多數演員究其一生,都無法得到的成就。
有的年輕演員,還沒走到這樣的高度,就非主角不演。
仿佛,自己這個咖位演一個配角,就是有失身份。
可對於牛犇來說,完全沒必要。
在手握金雞獎、百花獎的牛犇身上,你看不到出行幾十個保鏢隨行的「明星譜」,看不到聲名赫赫的驕傲。
更看不到,他對角色、對劇本挑挑揀揀的樣子。
因為牛犇在意的,從來不是主角、配角。
他只顧著拍戲,只顧著把劇本中的「紙片人」,變成鮮活、經典的形象,留在中國影史的教科書上。
不同於有些演員的千人一面,演什麼都一個樣。
翻遍牛犇過往的作品,或許你就會發現,他幾乎沒演過兩個極其相似的角色。
上一秒,他還是連打帶罵、教訓子女的老父親。
下一秒,他就是深藏不露的用毒高手。
為了角色,他願意作出任何犧牲。
為了不影響拍攝進度,不論是被狗咬傷了,還是從高處摔下來,牛犇總是忍著疼說沒事。
簡單抱扎一下,就開始了緊張的拍攝。
哪怕是84歲高齡,拍攝《老酒館》時,也不會藉口自己入圈早就倚老賣老。
他和其他年輕演員一樣,頂著零下十幾度的天氣,只要導演不喊停,就一直堅持著。
按照如今娛樂圈,手指破點皮就大喊大叫,被一群人抱著安慰的小鮮肉操作。
遇到牛犇這樣的情況,還不得在醫院住個十天半個月?還不得買個熱搜誇一下自己多敬業?
或許,在普通人看來,演戲和生命相比,孰輕孰重、怎麼選擇用腳趾頭都能選對。
可牛犇卻覺得,戲拍到一半,他不能走,也不該走。
更不能因為自己一個人,讓整個劇組一天的努力付諸東流。
從11歲的孩子到88歲的老人,從未停止過演藝事業的牛犇,擔得起「老戲骨」三個字。
被魯豫問到,為什麼不停下休息的時候,他毫不猶豫地回答:我可能太貪戀了。
是的,他「貪」。
對於一個把「戲比天大」當做畢生追求目標的演員來說,他不貪賺多賺少。
只貪戀在吃盒飯的幸福,貪戀塑造角色時的滿足感。
所以2017年,中國電影終身成就獎公布後,他的名字被主持人念出來那一刻,全場響起震耳欲聾的掌聲。
這些掌聲,給的不僅僅是他的演技,還有他的人品。
02 德藝雙馨
出生於1935年的牛犇,經歷過那個年代的貧窮落後,也經歷過如今的繁榮昌盛。
他深知,如今這一切都是國家的功勞,也一直想入黨。
只可惜,他的願望註定只能是願望。
即便如此,牛犇也沒有氣餒,而是以另一種方式回饋社會:做公益。
相較於那些拿著一集幾百萬片酬,卻拍著摳圖、假吃的戲,享受著豪華生活的大明星,他實在不敢苟同。
前前後後拍了幾百部影視作品的牛犇,拿出了省吃儉用存下來的大半身家。
資助貧困了一百多個學生,讓他們得以順利畢業,在社會上找到一份顧得上溫飽的工作。
或許,對於牛犇來說。
雖然他年紀大了,可憑著圈裡的口碑、人脈,還可以拍戲、可以掙錢。
可那些連飯都吃不飽的孩子,才是最需要幫助的人。
幾年的累計,受過牛犇資助的學生人數,已經漲到了百位。
或許,在千和萬這些大單位面前,百根本不夠看,可這卻是他力所能及的上限了。
而他這些付出,也並非毫無所獲。
據悉,有個學生為了回報恩人,直接給居無定所的牛犇買了一套房子,也給他一個遮風避雨的家。
不是親生,勝似親生。
那一刻,他心裡大抵也是欣慰的。
為了讓老人們老有所養,他拿出了剩下的積蓄,捐贈了很多養老院。
可以說,在回饋社會這條路上,88歲的牛犇沒有一點後悔,沒有一絲猶豫。
而這些善舉,不僅幫助了這些孩子,也讓牛犇自己圓了多年的心願。
2018年,已經83歲高齡的他,寫了一夜的入黨申請書,終於如願成了一名黨員。
「從今天起,我就是你們的同志了」
舉起右手、莊嚴宣誓那一刻,牛犇一次次紅了眼眶,臉上有激動,也有驕傲。
一樁樁、一件件,造就了如今德藝雙馨的他。
一生無愧於人、無悔於心。
在外人看來,作為演員的牛犇,有讓觀眾印象深刻的角色,也有為年輕一輩樹立了榜樣。
可對於他來說,心中始終有一個遺憾。
03 唯一的遺憾
那就是,陪他走過大半生的妻子——王惠玲。
他們十九歲相識,在桌球桌上相戀,沒有偶像劇中的浪漫,沒有童話故事中的風花雪月。
有的只是平平淡淡,有的只是柴米油鹽。
結婚之後,看著東奔西跑,活躍在各個劇組的丈夫,王惠玲沒有一句抱怨。
當初那個滿身書卷氣的女孩,安心做起了賢妻良母,替他打理好家裡的一切。
他們有兩個兒子,分別是王維和王侃。
或許會有人好奇,孩子一般都隨父姓,為了這兩個兒子都隨了母親?
因為王惠玲家裡「陰盛陽衰」,所以結婚前兩人就商量好了。
如果生下兒子,就隨母親姓王;
如果生了女兒,就隨父親姓牛。
牛犇也是個疼媳婦的,沒有任何反對意見,高高興興給孩子上了戶口。
可是,早年說好的白頭偕老,王惠玲卻失約了。
2018年,一場疾病奪走了她的生命。
彼時,已經86歲高齡的牛犇不想成為累贅,更不想打擾兩個孩子的生活,便獨自一人住進了養老院。
當初,牛犇本想等老伴兒病好了,一起到養老院享受生活,只可惜,世事無常。
老伴兒走了,他也只能獨自一人過來了。
當時還有網友好奇,牛犇在養老院過的是什麼生活,是不是他們想像中的「慘」?會不會被虐待?
但隨著大張偉的鏡頭,大家才發現這些想法都是多餘的。
這裡有簡單、溫馨的一室一廳,還有個迷你小廚房。
不想做飯就坐電梯,去樓下寬敞、氣派的食堂吃飯。
單單是一碗長壽麵,就能讓探望牛犇的大張偉流下口水。
除此之外,還有健身房、書畫室、康復區、合唱團。
有能聊天南海北的老夥計,有適合老年人的娛樂設施,孩子也經常過來看他,這就夠了。
也難怪前輩會說出「家裡都沒這舒服」的大話了。
結語
所謂,生命有終點,藝術無止境。
或許是太喜歡這一行,或許是想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88歲本是頤養天年的時候,可牛犇對拍戲的熱情卻絲毫不減。
奔波在各大劇組,三更半夜起來背臺詞。
相較於現在說著123456,卻拿著天價片酬的明星。
牛犇這樣德藝雙馨的老戲骨,才應該是演藝圈的主流,才應該是年輕一代演員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