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鐵嶺農村喪葬習俗(周原喪葬民俗規程裡的那些事)

2023-10-16 02:57:40 2

原」乃周人的發祥、發源地,西周王朝的古都就設立於此處,周原文化也是中華文明組成的重要部分。確切地說「周原故地」核心地帶、地域位於扶風、岐山兩縣北部的幾個接壤交界的鄉鎮。(岐山:祝家莊鎮、京當鄉、青化鄉)及(扶風:法門鎮、黃堆鄉、召公鎮)其面積約30平方公裡左右。

討論、研究、追溯起周文化,不得不提起商末周初的儒學奠基人「周公」先生,此先生姓「姬」,名:「旦」,周文王姬昌的第四子,周武王姬發的親弟弟。著作的(尚書)、(詩經)、(禮樂)即:《周禮》的前序篇章。孔子一生最崇拜的人乃周公,孔子儒家思想的諸多典章皆延續、升華、摘取於《周禮》。後世學者評價周公:「孔子之前,黃帝之後,於中國有大關係者,周公一人而已!」

周文化源遠流長,周原民俗至今盛行於周原故地。民俗確切直接的反映歷史,反映著周原自古的人文民風。其周原「喪葬」民俗更是延續著諸多華夏文明禮儀經典習俗,這些習俗被周原人代代一籠統的稱之為:「規程」。統稱的規程,經歷了幾千年的時光荏苒,時代變遷在周原故地被輩輩周原人以嚴謹、崇敬、符合時代文明的文明操持、秉承、沿用至今。「一句那是規程!」在今天的周原故地依舊大於一切理法,其規程的根由又透著中國古代諸多《周禮》、《儀禮》、《禮記》等名著典籍的禮儀、禮節準則。

「規程!」在周原(喪葬)、(婚嫁)、(子祠滿月)、(喬遷新居)等重要階段儀式裡真可謂是:「民俗華章,諸禮鼎典。」今天就主要說說周原(喪葬)民俗規程裡的那些條條框框事。

人死,歷來歷代就是被視為一件極大的事項。西漢之前的中國基本還沒有形成現代意義上的宗教崇拜和宗教信仰儀式。大都還處在以諸神論和對天地、及祖先的崇拜作為禮儀主旨。周原式的「葬禮」起源早,傳播廣,影響深遠。周原葬禮的誕生及運用,更是闡明了文明禮儀國度很早就對生命有了敬畏與珍視。某種,親人之間陰陽相隔,緬懷追思的沉痛情愫也自然包裹其中。

倒頭:即,老人在病危彌留之際。彌留之際幾個小時,三五天或十天具體時間不等。期間兒女守在左右,老人兒子還會特意通知重要的親戚前來探望:(老人的娘家或舅家兄弟姐妹代表。)意欲:生前最後的探視決別,另一層含義就是讓老人娘家或舅家代表親眼目睹老人是正常情況下壽終正寢。

老人咽氣後,兒女會第一記下是幾點幾時幾分,以便後續給諸親朋好友及陰陽先生細表,周原人俗稱:陰陽先生,即,「風水先生」。兒女託著悲切之聲跑出房間,跪在院外大門處大哭幾聲並燒(倒頭紙)。隨即在炕頭上給逝者梳洗遺容,穿好老衣(壽衣),門扇或木板支撐起簡易的寢床,給逝者面部覆蓋一張黃紙(面巾)後安放在此寢床。寢床下燃起青燈,青燈數日不能熄滅。寢床前擺一張供桌放置老人遺像及香爐、祭奠食盤,供桌正前方放置化燒紙錢的烏盆及草蓆墊子。

聞聽兒女哭爹喚娘得嚎嚎悲切聲,諸同宗、同族、同姓鄉親會趕來問訊,給逝者燒紙、磕頭,簡單的弔唁一下。隨即同姓輩氏族人會商量一系列的治喪活動。一般都是從逝者長子(請門子)開始,請門子就是挨家登門進戶通知村裡同族同姓氏人,「吾父或吾母於今日幾點、幾分謝世……」聽罷此言,眾同宗鄉親即使在龍口奪食收割著小麥,一切農活自家均另行安排全身投入治喪行列。

治喪:周原人叫(行喪)。也是葬禮中最講究,最重要的環節。逝者老人的兒子請完門子後,所有同宗、同族的人會霎時雲集逝者家裡,一切規程事宜也是在請門子協商裡拍案。少則幾十號人,多則即便所有能墊屁股的板凳、石頭墩墩、木頭樁樁全用上都安置不下諸位同宗鄉黨,索性在院子裡像開大會一樣商量起事宜。先明確安排出幾批報喪人員,兵分幾路鄭重其事的去通知所有親朋好友,先接收到喪訊的絕對是逝者的娘家或舅家。逝者就性別而論娘家也好、舅家也罷,無不外呼必有一家絕對是逝者的根。華夏朝邦上至皇親國戚,下到庶民百姓歷來都是很尊敬根家的地位嘛!這根家接到喪訊,必然也是第一個趕來莊嚴肅穆弔唁的親屬。「敬之一禮,還之一禮。」弔唁周原人俗稱謂:「奔喪」,這奔喪講究也是頗多。

其他人員聽從安排,各司其職請陰陽先生、油漆匠置辦棺材,聯繫做飯的服務隊,鼓樂班,趕集市買菜割肉,搭建宴棚,靈堂。當然不下雨的天氣也是要搭建的。婦女扯白綢布縫置孝服,製作麻冠,孝棍,俗稱:(柳棍)。兒女、孫穿白色孝服,握白色柳棍,重孫則是黃色孝服與黃色柳棍。

舉喪:即,老人逝世的第二天開始。陽陽先生根據逝者的生辰八字,用羅盤勾畫墓穴的方位,確定逝者下葬日期。撰寫喪禮門牌,也就是(訃告)。周原人的訃告格式填詞用句十分考究得體,文意大致如下:「喪母~

不孝男:長子立德、次子立功、幼子立言、等;罪孽深重,不自隕滅,禍延

先(顯)妣__母___________老孺人,痛於_________年______月____日壽終正(內)寢。據生於_______年___月___日,享年___十有____歲。不孝男――――等叩地呼天,悲痛欲絕。親視含殮,正柩夷於堂,尊禮成服。泣卜即日____時前家奠,_____時安葬,即日_____時扶櫬(chen)歸(安)葬於村北本府之(瑩地)。

倘(chang)蒙

姻世族戚聞

哀子_________________泣血稽(ji)首

齊衰服孫________________泣血稽首

小功服侄________________拭淚稽首

緦麻婿__________________拭淚司書

年 月 日」

:孤子;母健在,父逝世,稱「孤子」。哀子;父健在,母逝世,稱「哀子」。孤哀子;父母俱歿,稱「孤哀子」,如母先歿,父後歿,則稱「哀孤子」。

侍慈孤哀子;母歿後父又續娶,父歿後繼母在堂。降服孤哀子;出繼或被收養,而本生父母逝世。 對於:(安)、(厝)、(歸)的運用:安,有新開拓墳墓之意。厝,有臨時之意,對客死他鄉之人有旅厝之說。(周易)歸,是回歸。

:(訃告上人過60花甲加一天歲,人活古稀加天地兩春秋,即:虛增兩歲)訃告上明確分列著:大功服孝子、孝侄、孝孫、孝重孫與小功服孝侄、孝孫、孝重孫,這也是所謂本家五服內外遠近直系親屬區分的顯現。五服:是指由父系家族組成的中國封建社會,以父宗為重。其親屬範圍包括自高祖以下的男系後裔及其配偶,即自高祖至玄孫的九個世代,通常稱為本宗九族。在此範圍內的親屬,包括直系親屬和旁系親屬,為有服親屬,死為服喪。親者服重,疏者服輕,依次遞減,《禮記·喪服小記》所謂「上殺、下殺、旁殺」即此意。

懸掛大門外的訃告很清楚、明了的撰列著,縱橫交錯的諸名諱間關係,以及眾弔唁者與逝者的輩份稱謂。鼓樂班,做飯的服務隊,主家一切事項這時都已經安排妥了。家裡家外所有人直系親屬穿戴孝服白天跪靈,夜晚守靈。一夥專業人士,這會也在公墳墓地裡趕時趕點的挖掘新墳墓。

守喪:一般為三天,個別也有五到七天,這通常是陰陽先生根據逝者的生辰八字而訂。這時村裡的老桐樹上早已掛起了大喇叭,喇叭裡吼著傳統悲悽的秦腔劇目。守靈期間,逝者兒女身著孝服、手握柳棍白晝跪在寢床跟前,等著在外工作或打工的同族、同宗收到喪迅也一一逐個趕來在逝者遺像前稽首(磕頭)、化弔紙錢、上香。趕來弔唁的同宗人絕大多數都是逝者的堂侄、堂侄女,即;逝者兒女的輩氏哥弟、姐妹。

舟車勞頓從各省各地趕回來弔唁他大伯或碎爸(叔叔)、大媽、嬸子的堂侄、堂侄女們,進村時必是兩眼飆著洶湧淚,嘴裡哭喊著自己對逝者的輩份稱謂:「nia、我的大伯/碎爸、大媽/嬸子您一輩子艱辛持家、待人和善,咋說走就走了,侄女還沒見上您最後一面了,nia,我可敬可憐的大伯/碎爸……」

nia,方言裡即:「娘」。周原人習慣性的常用在痛苦痛悲的託腔裡。於此相近的「nia nia、(娘娘)」即,開玩笑時調侃詞句的託音詞句。這種帶有(nia )娘的哭喪出自古籍《通禮·士喪禮~伏哭》一詞:「臉朝下,體前屈,淚涕雙拋,放大悲哀聲而大哭」。孝子伏哭進村時,不論村裡任何人看見,必是迎上去攙扶,同時說一兩句寬慰的話。

伏哭著進村的孝男、孝女在寢床靈堂前祭拜禮畢,孝男則留在逝者家裡(暖喪)。逝者兒女則會給孝女捧上準備好的孝服、孝衫,周原人俗稱:(送白)。孝服、孝衫衣飾上自然有所不同,男性著孝服,女性穿孝衫。孝服:寬大稍短、雙袖水桶狀、前衣襟中豎系七根對襯白布細帶子為扣,倒是很像大褂。孝衫:修身且長,後肩處縫一塊孝幡,起右斜邊衣領,與傳統漢服異曲同工。

孝女收到「白」,與逝者兒女互相寬慰攀談幾句牢記葬日期於心,又放開悲切之腔在逝者兒女的攙扶下伏哭著出門。走出村子很遠很遠,依然能聽到伏哭著喚親的嚎嚎悲切聲。

告先、入殮: 告先、入殮是下葬前一天中午前後要進行的事項,告先就是逝者兒孫及同宗侄子、侄孫均身穿孝服,握柳棍排成一隊。逝者長子手捧靈牌位,長孫捧逝者遺像,其他孝子、孝孫各自手握一支點燃的香。在吹鼓手吹吹打打的簇擁引帶下,去村裡公墳墓地給同宗歸西的歷代先祖磕頭、上香、化弔紙錢。意為:「稟告那邊的諸先祖們,今門內又有一位後輩家人魂歸靈位,讓他們在那邊迎接。並護佑逝者一路走好,在天堂佛國與諸位先祖相聚相會。」

逝者入驗不過午時,諸孝子、孝孫大約在中午11點左右,結束告先後。隨即在陰陽先生的指示下將逝者從寢床上安放在棺槨內,用紅繩絆縛逝者雙腳踝處,口內噙一枚古幣,頭頂墊一兩本厚書做枕。棺槨枋底鋪灰土、柏樹枝、紅綢褥子。紅綢被褥上擺放七枚硬幣為北鬥七星狀。黃被面被子蓋逝者身體,紅綢褥子上刺「福」字,黃被面被子上繡「壽」字。棺槨枋內四周空隙處用紅、黃綢子包裹麥桔為方塊型,左右將逝者鑲實於棺槨內。捏七個「打狗餅」左三右四塞入逝者袖筒內,逝者女性棺槨內方置一把裁縫剪刀、男性放置私塾戒尺。裁縫剪刀,敬母一生為兒女縫補辛勞。私塾戒尺,尊父一世傳書教子功高。放置所有物件後,逝者長子、長媳攙扶逝者舅家或娘家代表開始,其次是逝者女婿、女兒、同族、同宗孝子、等一一列隊,緩步圍著安祥在棺槨內的逝者遺容,行矚目禮並鞠躬。禮畢!合棺釘蓋,用三塊磚頭墊在棺槨底處,放在靈堂一側。麻冠孝帽成上下一字排開,放置在棺槨蓋上。

奔喪、迎喪:告先、入殮結束後,趕來弔唁的各路親戚朋友穿著孝服,帶著弔唁亡靈的花圈、食盒、靈幡等紛紛伏哭而來。奔喪、迎喪裡外連接同步進行。古代《禮記》曾記載要求:「遠道奔喪者,要進其境、其城、其鄉而哭。奔喪者與逝者親屬家眷聞聲共哀之!」

先被孝子隊伍迎進門的奔喪者無不例外,輩份、資歷完全可以和戲文裡的國舅爺、國丈爺劃等號。此處省略就不明說了,周原乃至陝西三秦兒女鄉黨都懂得。

奔喪親戚朋友如潮水湧來,少則十幾家,多則真的不敢屈指計算。陝西這個地方就是邪,老人在世時諸多老親戚不怎麼走動,甚至幾十年互不來往聯繫,可倒是聞訊他老表哥、老表姐、甚至啥表姑太奶奶、舅太爺仙逝。趕來的諸多親戚,逝者的兒子、兒媳壓根沒見過一次,怎麼稱呼?互相稱謂:「老哥、叔、他叔、賢侄」的都有。哎,對不對頭就這麼叫吧!反正知道輩份,能捋清的人已經合上眼睛了。

迎喪的孝子孝孫們列隊出進,一趟趟、一次次把一門門親戚朋友迎進門。跪跪拜拜、來來回回、反反覆覆至少跑一個下午那是必須的。

在村口迎喪長子捧逝者靈位、長孫抱逝者遺像,與奔喪者相視而跪。奔喪者先跪在逝者遺像前化弔紙錢、上香、奠酒、叩首三次(磕頭)、再起身作揖。奔喪者施一叩首禮,迎喪隊伍隨即用磕頭還之一禮,作揖也是如此隨施即還。隨後逝者門子穿孝衫的婦女會上前攙扶著伏哭的奔喪者,走在迎喪隊伍裡的最前頭。白人、白衣、白靈幡、哭聲、呼聲、皚皚低沉的嗩吶聲。此刻各種哀聲哀調交融在一起,那場面絕對讓局外毫不搭干係的人,也動情生哀淚珠漣漣。

迎完所有親戚,迎喪孝子手握柳棍跪在靈堂左右,親戚這會也是輪番上前祭奠逝者。站在一旁主持祭奠儀式的陰陽先生會連續喊好一陣子的:「跪―焚香―化弔紙錢―奠酒―叩首―再叩首―三叩首―起身―作揖―禮退。」

祭奠行禮的親戚叩首一次,跪在兩排孝子則會磕一個頭做還禮。等所有的親戚祭奠結束,掛在老桐樹上的大喇叭此刻會準時放出哀樂,靈堂前所有人低頭默哀三分鐘。隨即管事的主管會宣布所有人親戚,孝子們明早幾時幾分出殯(起喪)。宣布結束後逝者的諸位兒子、外甥、女婿會去戲臺下給今晚所有看戲的鄉親父老發煙,敬酒。意為:「感謝諸位鄉親在家父/家母葬禮上前來(捧喪)」,明日公墳下葬時還需鄉親自願組成的鐵鍁隊伍出力幫忙。

追悼來自扶風人文

00:00

04:52

發煙敬酒結束後,逝者兒女、孫子、孫女、外甥、女婿則會整夜跪在靈堂前守靈到天亮起喪為止。在此期間「升靈」三次,「升靈」即,將棺槨在起初三塊磚頭的基礎上再加三塊磚頭,直到凌晨四點半將棺槨放置九塊磚頭之上。不過九塊磚頭被兩條長凳子所代替,意為:逝者後輩子孫輩輩發財出俊賢。

出殯:即,(起喪)。待早晨所有孝子、親戚、朋友在規定的時間內集合完畢,陰陽先生會宣布起喪儀式開始!隨即,逝者兒女、女婿、外甥、兒媳、孫子、孫女雙膝跪地嚎嚎大哭圍著棺槨跪行,並用孝服、孝衫袖口擦飾棺槨四周。結束後棺槨一頭會綁縛八條很長的白幡布,俗稱:「八仙幡」。逝者諸兒子、孫子、外甥、女婿每人拉牽一條八仙幡。諸位鄉親抬棺槨,逝者兒媳、女兒、外甥媳婦、孫女在棺槨後頭,一手扶棺槨並痛哭喚親。棺槨出了庭院暫放大門口一會,做一個最後的祭奠告別儀式。儀式伊始,逝者兒子的舅舅則會給逝者的幾個兒子,肩膀處搭綁一條「紅被面」。周原人俗稱:(搭紅),舅家搭紅是對於外甥在逝者生前履行孝道行為的一層褒獎認可含意。隨即,逝者長子面向棺槨而跪念祭文。祭文大意:「吾父/母」生於民國x年x月x日,殞於共和國x年x月x日。享年xx歲。一生艱辛持家、秉承周風立世……

吾父/母成長於;時局動蕩,多事之秋。年饉大災,註:(1929年,民國十八年關中大年饉)痛失雙親。天降大淚,草枯芳槁。吃菜咽糠,孤跡渡日。雪霜皚皚,苦日瀝瀝、、、、」

待長子念完逝者一輩子從生到死的重大滄桑經歷後,由逝者舅家或娘家開始,各門親戚朋友隨其後輪番上前祭奠。陰陽先生又要持禮念文:「跪―焚香―化弔紙錢―奠酒―叩首―再叩首―三叩首―起身―作揖―禮退!」

所有親戚朋友祭奠結束後,吹鼓手起哀樂哀曲。所有親戚、朋友、孝子大哭,逝者長子伏身,頭頂紙盆,肩膀處拉牽一條八仙幡,被他舅舅或舅家代表攙扶著。重要孝男跟從逝者長子身後,各自拉牽各自肩膀處的八仙幡,此也叫(背靈)送葬隊伍也由此緩緩啟航前行,孝女們則在棺槨後枋大放悲聲痛哭喚親。銘旌、花圈、挽帳、引魂幡、、等祭奠物品在送葬隊伍裡被高高託舉著。送葬隊伍路過村裡每家大門口處,每家每戶要點燃一堆麥草或者燒紙(路祭)表示對辭亡鄉親的哀悼緬懷。扛鐵鍁的諸鄉黨跟在隊伍最後。行至村外十字路口處,逝者長子要將頭頂上的紙盆重重摔碎在地上。

下葬:送葬隊伍到了墓地後,吹鼓手先會唱三折子戲,具體劇目根據逝者性別而定,《河灣洗衣》、《三娘教子》《四賢冊》唱給女性老孺人。《下河東》、《祭靈》、《金沙灘》自然唱給某老大人。唱戲期間逝者幾個兒子下墓穴窯洞內,墓穴「窯洞」周原雅言即:「安樂宮」。並且擦飾安樂宮左側牆壁上的「七星孔」,打掃安樂宮地面後,回填裝滿五穀鬥的黃土一鬥,安樂宮四角撒少許五穀糧食。

隨後小心翼翼將棺槨下放到墓穴安樂宮內,取銘旌蓋在棺槨之上。棺槨正前方擺放一木書案,此書案型似長方木凳,由墨汁染漆而成。書案上擺放一個裝滿發酵麵團瓦罐,麵團上並且插一根大蔥。取意:「逝者後輩子孫聰慧發財、知書達禮。」隨即擺放獻飯、祭奠花饃、石膏彩繪童男童女、茶具、菸酒等。統稱陪葬物品,陪葬物品內,書案、插大蔥的麵團、彩繪童男童女這三大件絕不能少。書案、發酵麵團和大蔥代表周原人千百年崇文情懷,童男童女更是古代貴族才能享受的人殉。

擺放陪葬物品後,逝者長子跪在墓穴內朝安樂宮裡的棺槨磕三個頭後方能起身離開,隨即諸位扛鐵鍁的鄉黨一起合力往墓穴內填土。即使現在填土都是裝載機、挖掘機、這些機械運作,到最後起墳頭還要人工在墓穴頂頭中央位置插一根竹竿,鐵鍁來矯正羅盤勾的具體方位。 周原埋人的鐵鍁隊,自古就是眾人齊心,諸百把鐵鍁厚葬一人耳!

新墳丘不一會功夫就被鐵鍁隊碼好了,隨後逝者主要男孝子如:兒子、孫子、外甥女婿要(圓墓)周原人俗稱「全墓」即,新墳培土、修整新墳丘四周凹凸不平處。

祭祀:分為七祭,即:過頭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七七,七祭期。百日祭、清明祭、一周年、二周年、三周年大祭。

荀子曾說:「喪禮若無,焉明死生之義!」輩輩周原人傳承的喪葬民俗遵記古禮、古籍喪禮大旨,結合現代周原人推崇的時代文化元素局部改革演變。遵循推廣了中國古法聖典《周禮》,又顯示著華夏民族崇高的人文情愫。其規程裡的條條框框更是彰顯著敬畏生命、敬畏自然、敬畏天人合一,諸多方方面面的嚴肅性和莊重性。

,
同类文章
你想燒香和崇拜佛嗎?

你想燒香和崇拜佛嗎?

雖然人們聽說過他們的手,但每個人都真的明白有很多人。手有歷史悠久的歷史,而這個過程的發展過程也更加艱難,對我們進行思考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人們可以看到自己的命運
生命線分支分叉20種圖,即新分叉更困難

生命線分支分叉20種圖,即新分叉更困難

手掌中有許多線條,這些線條不同。而不同類型的手蛤與它的含義不同。事實上,手的類型非常多。一般來說,我們明白我們必須知道屬於自己的一隻手,你可以了解自己的命運
女人手在川志紋理,四川條紋,一個女人有一個強大的

女人手在川志紋理,四川條紋,一個女人有一個強大的

四川鑲邊這隻手是以相同的方式,而手不同,它代表的意義是不同的。男女的結果也有這樣的手階段也不同。當然,雖然手可以看到我們的命運,但我們將在一生中生命
有一種手工製作的飢餓,汞極為開發。

有一種手工製作的飢餓,汞極為開發。

對於一些更好的人來說,他們很容易賺錢,可能會突然有一天,他們的生活會有意想不到的財富,這種意外的財富可以讓你更好地生活。但是,沒有人能擁有如此美好的生活
智能線條突然扭轉了智慧。

智能線條突然扭轉了智慧。

事實上,大多數人都不知道如何改變他們的手,因為我們的手會改變,這也改變了我們的命運。我們的一隻手會改變。這隻手代表著我們一天的命運
WISDOM線條被破壞,但佈線很難發展

WISDOM線條被破壞,但佈線很難發展

我相信大多數人沒有仔細理解握手,但每個人都必須聽到它,但手有一個漫長的歷史,但還有很多人都不知道。事實上,注意你的手。好處,因為它代表著我們的命運
6種面部男人注定要在窮人的窮人中有一個典型的可憐的臉

6種面部男人注定要在窮人的窮人中有一個典型的可憐的臉

臉是一個非常神奇的東西,因為我們可以通過它看到一個人的命運。許多人對自己的命運非常好奇,所以他們會去手和自己的出生和八個角色,看看他們的命運
女人臉,大,全圖,長期以來,已久期待著

女人臉,大,全圖,長期以來,已久期待著

每個人都可能有一個長的痰液和身體部位的不同位置,而不同地點的代表的含義也是不同的。最明顯的是最常見的是人臉上的痣。在我們臉上有很多職位
掌心掌心手掌的手掌手掌手掌的女人?

掌心掌心手掌的手掌手掌手掌的女人?

不同的雙手有不同的財富,有些可能具有平穩的水流,有些可能是粗糙的壽命。在性質中,手相對發展一個人未來的財富。如果一個女人真的有一隻手掌,那麼未來會發生什麼
一個男人可以在右手結婚嗎?

一個男人可以在右手結婚嗎?

對於女孩來說,嫁給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他們看不到。有些人不能結婚。如果你結婚,他們的婚姻生活不會幸福。人們,人們,你可以擁有幸福的婚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