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雅欣名字(曹雅欣元宵節的來歷)
2023-10-16 03:02:30 3
正月十五月兒明,闔家歡樂鬧元宵
滾元宵,包湯圓,團圓飯桌圍起來
賞花燈,猜燈謎,遊園燈會逛起來
踩高蹺,扭秧歌,鑼鼓喧天鬧起來
從吃元宵到逛燈會,從佳人有約到全民狂歡
一個鬧字,把春節的氣氛推向高潮
曹雅欣老師帶您走進元宵節課堂,一起聊聊元宵節那些事
曹雅欣
青年文化學者
北京華夏明德傳統文化研究院執行院長
正月,是農曆的第一個月,所以叫「元月」;而夜晚又叫做「宵」,古人認為,在正月裡最值得慶祝的一個夜晚,就是在新年第一次月圓的夜晚,那是第一次象徵著圓滿和收穫的夜晚,也就是,正月十五的夜晚。
所以農曆正月十五,是春節過後的第一個最為重要的傳統佳節,叫做「元宵節」,也稱「上元節」。
道教有三官,是天官、地官、水官,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所以與此相對應的,就有三個節日。
天官的誕生日正月十五,稱為天官節,也叫上元節;地官的誕生日七月十五,稱為地官節,也叫中元節;還有水官的誕生日十月十五,稱為水官節,也叫下元節。這三個節日,合稱為「三元」。
那上元節,也就是元宵節,雖然我們前面說了,這是一個以月圓作為標誌的佳節,然而此時真正的熱鬧都是屬於人間的。月兒一輪,只不過是高高懸在夜空,成為了「火樹銀花不夜天」的背景點綴。
在元宵節,人們讚頌的是燈會、追逐的是燈謎、品嘗的是元宵、期待的是元夕的浪漫約會,所以我們可以給元宵節三個定位:
第一,元宵節,是一個民俗的燈節。
在這一天,人們賞花燈、逛燈市,猜燈謎、放天燈,這實際上是在比圓月還亮堂的人間光亮裡,點燃希望、祈福新年、放飛明天。對於大街小巷上這種張燈結彩的景象,唐代詩人蘇味道的詩《正月十五夜》詩裡說:「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
第二,元宵節還是屬於青年的情人節。
這就得益於很多戲曲小說、民間故事裡的描述了,男女主人公在難得可以自由走上街頭賞燈的上元夜,邂逅了彼此、相遇了緣分。可以說,上元夜借喧鬧燈市的機緣,給了古代青年男女一個難得的可以釋放自我的空間,讓他們去悄然地約會彼此,讓他們能難得地點燃青春。就像歐陽修的宋詞裡講:「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第三,元宵節是春節奉獻給社會的最後一次全民狂歡節。
元宵節的晚上,火樹銀花,車水馬龍,熱烈至極,所以過元宵節也俗稱「鬧元宵」。鬧元宵,這似乎是要在走上新一年工作起點之前以豐盛收尾;吃元宵,又似乎是在農曆年即將結束之前再次用食物的形狀寓意來強調團圓。所以辛棄疾的詞描寫元宵盛況說:「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在這一晚,人們歡歌狂舞,人們賞燈遊街。
元宵節≠情人節
正月十五元宵節,是春節的一次熱鬧收尾,吃了元宵,過了十五,這年,就算是過完了。
但同時,我們還要通過古今節日、中西節日的對比,給出元宵節一個屬於它的坐標,或者說,通過很多的爭論聲音,來給它一個儘可能相符的文化坐標。
近年來,很多商家和媒體都會宣傳,說七夕節是中國的情人節。實際上,和七夕節相比,元宵節其實才更有情人節的意味。
因為七夕節,那只是閨閣女兒在自家院子裡過的一個乞巧節,縱然有牛郎織女的愛情傳說來為這個節日加持,卻也不能真正演化出七夕節有什麼約會屬性來,畢竟那時的女孩子是沒辦法走出家門、相約心上人的。
可是元宵節就不同了,青年男女可以上街遊玩,就連一些宵禁制度非常嚴格的朝代,比如唐朝,也是在元宵節可以不禁夜,允許人們通宵達旦地上街出遊。
所以很多詩詞文賦、戲曲小說,都讓浪漫約會的男女故事發生在元宵節。
在宋詞裡就更是有這樣的描述,「月滿蓬壺燦爛燈,與郎攜手至端門」,這是寫男女兩個人手牽手地去過節看燈。
但是,即使是這樣,即使是說元宵節與七夕節相比較,更像情人節——即便如此,我們也不能為了比照現代盛行的西方節日,就簡單粗暴地把原來自有的傳統節日都硬生生去套用和對照!不然就總會令人覺得錯位,總讓人感覺對應得不是那麼妥帖。
就拿元宵節來說,更確切來講,它就是一次全民狂歡節,是全家老少都歡歡喜喜走上街頭去「鬧元宵」的節日。
青年男女當然也包括在其中,浪漫約會當然也可能會發生,可是「情人約會」並不是這個節日的唯一主題、甚至並不是這個節日的重點!
因此,如果只是為了便於宣傳,就給元宵節強行按上一個「中國情人節」的標籤,未免是有些偷換概念,或者說,這是在我們宣揚自身文化的同時,其實表現出了一種缺乏文化自信的本質。
元宵節,就是元宵節!
元宵節就是元宵節,不需要拿別的節日來參照才能顯示出它的定位。
如果非要給元宵節一個概念的話,它更像是春節的一個強收尾:
從臘月二十三的小年開始,進入到春節的前奏;除夕和大年初一是主旋律、是節慶的頂點;而後的每一天幾乎都有風俗講究,初一初二初三初四初五……直到過了正月十五元宵節,這個年才算是真正過完了,春節才算是真正落下帷幕了。而除夕之夜,要在家守歲;初一開始,要走親訪友;這些過節內容,都更偏向親族之內的熱鬧。直到正月十五這一天,是全民出動、湧向街市,是大家把過年的熱鬧勁兒全都薈萃在了大街小巷裡蓬勃而出,這是過年最後的高潮,也是春節最鬧的收尾。
再打個比方來說,大家都聽過每到春節晚會必出場的那一首《春節序曲》吧:
樂曲的開頭非常熱烈,是喜慶的開篇,那就像是除夕的沸騰心情;而樂曲中間走向抒情,是溫馨的幸福,這就像是從初一開始的走親訪友、親情交流;最後,樂曲又回歸到激情飽滿、昂揚壯觀,甚至為了表現中國節那種熱鬧喧天的場景和心情,還在交響樂裡特意加入了中國鑔來烘託氣氛!
——而這曲目中的最後段落,就正像是整個春節樂章裡最後出場卻最為華彩的元宵節!
元宵節,它就是春節的一次強收尾!
喜慶的收尾,意味著奮鬥的開始;休息的終止,意味著耕耘的開端。
所以,在祝福大家元宵節快樂的同時,更祝願所有人的舊年圓滿收尾,新年美好開篇。
下載「學國學網」APP,盡享更多優質國學好課!
來源:「學國學網」微信公眾號(ID:lexueguoxue)
學國學網,專注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與傳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