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中國神話故事:炎帝神農

2023-10-16 09:59:44 2

    炎帝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始祖之一。現在所稱的「炎黃」,即指炎帝神農氏和黃帝軒轅氏。炎帝神農氏是一位偉大的人物,為締造中華古國最早的文明,為發展社會生產力,為中華民族的繁榮昌盛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是與農、工、商、醫、文等各領域的發明創造分不開的一位神祉,因而一直受到歷朝歷代的炎黃子孫的無比敬仰和祭祀。繼女媧後為天下共主,自他以後中國進入農耕社會。

    在伏羲制定姓氏後,人們就分為不同的氏族。盤古開天闢地之後,女媧造人補天以後,又輪轉了不計其數的春秋寒暑。在一個普通黃昏,西邊殘陽如血,東邊晶瑩的圓月已悄悄攀上了柳梢,一個叫做任姒的女郎仍在姜水岸邊躑躅。古今中外,年輕漂亮、多情善感的女子都一樣,她們的心思誰也猜不透。

    突然,一道紅光自碧波深處激射而出,任姒猛抬頭,見一條赤髯神龍升至半空,雙目發出兩道神光,與她的目光交接。四目相交剎那間,任姒只覺心靈悸動,似有所感,她用手拭一拭眼睛,定一定神,再定睛望去,但見暮色漸合,波瀾不驚。天空河水,都黑幽幽的,哪有什麼神龍呵!神龍見首不見尾,任姒卻就此懷孕了,足月產下一子,牛首人身,即以姜水之姜為姓。此子乃南方火德之帝,故號炎帝。

    這位太陽神又兼農業之神的炎帝,剛剛誕生的時候,身邊的大地上就湧出了九眼井。這九眼井的水彼此相連,如果汲取其中一口井的水,那麼其他八口井的水都會跟著波動起來。

    上古的時候,沒有農業,人們靠抒獵、捕魚、採摘野果為生,挨餓、受凍、遇險,過著原始遊牧生活。禽獸、果實自然生長的腳步怎趕得上人類繁育眾多的速度?一旦野生的動、植物都被人吃完了,天下黎民豈不要飢餓而死?因為民以食為天呀。炎帝是極仁慈、極具愛心的大神。他見人口日趨繁多,自然資源漸漸匱乏,頓生憂患意識。於是炎帝不辭辛苦,冒著生命危險,走遍了名山大河,嘗盡了千辛萬苦,終於在南方一個山青水秀的地方,找到了適合人類食用的谷種。吩咐百姓春天播種在開墾過的土裡,經常施肥灌溉,拔除蕪草,到秋天時就能獲得豐收。他見人民耕作栽插十分辛苦,就斷木作耜,揉木作耒,創製農具。炎帝又叫太陽發出足夠的光和熱來,使五穀孕育生長;並委任仙人赤松子為雨師,觀測氣象,調節晴雨。於是年年五穀豐登。民眾鼓腹而歌,感念炎帝的功德,尊稱他為「神農」。

    炎帝不單單是農業神,同時也是醫藥神。炎帝教會了人們農業技術,保證了生活的物資來源,又創立了醫藥學,保證了人們的生命和健康。他巡視四方,看見百姓大多面部黃腫,有風溼之病,或者老弱病殘身受疾病之苦,心中十分不安。就踏遍三山五嶽,採集天下異草。傳說炎帝有一條神鞭,叫做「赭鞭」。世間的各種植物,一經赭鞭抽打,無論有毒無毒,或塞或熱,各種性質都會呈現出來。他就依據藥草的不同藥性,給病人治病。

    為了進一步辨識藥物的性味和功能,更好地救死扶傷,炎帝又親自嘗百草。他的身體玲瓏透明,從外面即可看清五臟六腑,因此以身試藥,看著草藥在身體裡如何發揮作用。炎帝做好兩個口袋帶在身邊,打算將好吃的放在左邊的袋子裡作食物,不好吃而有特殊功效的,則放在右邊的袋子裡作藥用。他準備妥當後,就開始嘗百草。首先,他嘗了一片鮮嫩的小綠葉。小綠葉一落進肚子裡,上下來回清洗腸胃,把肚子裡各部分都洗擦得清清爽爽,讓人十分舒暢!因為小綠葉在肚子裡上上下下,就像來回巡查一樣,炎帝稱之為「查」。他認為「查」有益可吃,就收到左邊的袋子裡。後來人不知怎麼卻寫成了「茶」。

    他接著嘗了一朵蝴蝶樣的淡紅小花,葉兒像羽毛,樣子很美。拿起來香味撲鼻,吃在嘴裡甜絲絲的,這就是後人所稱的「甘草」。神農覺得甘草好吃極了,於是也放到左邊的袋子裡。

    隨後嘗了一種別致的小綠花。花朵像禾穗一樣掛在莖上,橢圓的葉子有小小的尖端。拿來嘗一嘗,又苦又酸,果實上還有刺。這東西在肚子裡一下接一下頂撞不止,竟然連炎帝的膝頭都弄得腫起來,腫得像牛膝蓋。炎帝知道不妙,趕忙吞下一把茶葉才解了毒。這種東西後來叫做「牛膝」,是放在神農右邊袋子裡的。

    他就這樣把百草一一嘗遍,有時候中了毒,就吞下一把茶葉。平均一天之內,中毒十多次,更有甚者,一天中毒七十次。幸虧他能夠馬上知道中毒部位,找到解救的方法。炎帝嘗試完了百草的藥性,將溫、涼、寒、熱的藥物各置一處,按照君臣佐使之義,撰寫成醫書藥方,以造福人類。醫學一科,至此方始建立。

    炎帝神農氏對中華民族的生存繁衍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製造耒耜,種植五穀;嘗遍百草,開設醫藥;設立市廛,首闢市場;治麻為布,民著衣裳;做五弦琴,以樂百姓;削木為弓,以威天下;製作陶器,改善生活;立曆日,立星辰,分晝夜,定日月;教民播種五穀,教民醫藥,教民制陶、繪畫,教民獵獸、健身,教民音樂、舞蹈,還教民智德。可見,炎帝時期,德、智、體、美得到了全面重視和發展。炎帝就這樣不斷地運用自己的智慧,改善人民的生活,改進人民的生存模式,取得了令人矚目的鹹就。

    然而,到了晚年,炎帝的創造力發揮得差不多了,他的同父異母的弟弟,另一個偉大的領袖一一黃帝開始崛起,而黃帝也是一位銳意進取的、很有能力的領袖,他們的處世方式產生了矛盾。矛盾如此之激烈,以至於只能通過戰爭的方法來解決矛盾。最後,他們二人在阪泉之野展開戰鬥。炎帝是太陽神,手下又有火神祝融,就採用火攻。黃帝是雷雨之神,就用水攻。你來我去幾個回合,不分上下。黃帝統率十萬神兵、十萬人眾、十萬鬼卒,以翱翔天穹的鷹、雕、鷲、鷂等兇禽作旗幟,以馳騁原野的虎、豹、熊、羆等猛獸作前驅,與炎帝展開決戰。兩軍交鋒,殺聲震天,白刃耀日,戰爭異常地殘酷和激烈,戰場上血流成河,使那些木質的武器都漂浮了起來。結果,戰爭以年富力強的黃帝的勝利而告終。

    阪泉之戰後,炎帝意識到自己的時代已經結束了,他就順應潮流,急流勇退。來到了偏僻的南方,做了掌管南方的天神,和火神祝融一起,齊心協力治理著南方一萬二千裡的地方,掌管著一年四季中的夏季。

    炎帝的夫人是赤水氏之女聽沃,她與炎帝所生的男孩名叫炎居。炎居生節並,節並生戲器,戲器生火神祝融。祝融被貶謫到長江流域,生下了後來怒觸不周山的水神共工。共工的兒子術器生有異相,他的頭頂平整如削;另外一個兒子叫后土,是土地之神。土神后土生下時間神噎鳴,噎鳴有十二個孩子,他們是困敦(子年)、赤奮若(丑年)、攝提格(寅年)等十二太歲神。后土還有位孫兒,即逐日的夸父。

    炎帝有四個女兒,這四個女兒的命運各不相同。

    其中一個命運最好。炎帝手下有個掌雨官,名叫赤松子。這個人喜歡煉丹藥,常常服食一種「水玉」,也就是水晶。日子久了身體就起了變化,最後跳進大火中,讓身體焚燒結果脫胎換骨,成了神仙。炎帝的這位女兒自幼十分信服赤松子,在赤松子得道後,跟著赤松子到崑崙山,在西王母住過的石屋中修仙,最後經過服食水晶和焚燒,也脫了凡胎,修成神仙,一直隨赤松子云遊四海。

    炎帝還有一個女兒,學遒得了仙,住在南陽愕山的桑樹上,她的身軀有時候化為白鵲,有時候仍然保持女人的姿態。炎帝看見她的如此奇怪的舉動,悲痛萬分,千方百計的想把她引誘下來,可是,絞盡腦汁,都沒有成功。後來,炎帝乾脆讓人在樹下放一把火,企圖迫脅她下來,可是,在萬丈火焰中,年輕美貌的姑娘反倒蛻化了血肉的身軀,冉冉升上了天空。此後,人們每年都拿這棵樹上的雀巢燒成灰,調和水,來餵蠶,據說,如此這般,孵化出來的蠶可以多吐絲,吐好絲。

    炎帝另一個女兒名叫瑤姬。她是個多情少女,可惜剛到出嫁的年齡就死了。一縷芳魂飄到姑瑤山上,變作一棵瑤草,開出美麗的黃花,結成像菟絲子一樣的果實,吃了這種果實的人,會人見人愛。天帝哀憐她早死,就封她做巫山的雲雨神。早晨她化作美麗的朝雲,在山谷間飄遊,黃昏又變作瀟瀟的暮雨,傾瀉滿腔哀怨。她始終是那麼多情,等待著知心的人……

    炎帝還有一個女兒叫女娃,她的事跡最悲壯。

    據說有一次她到東海去遊玩,海上忽然起了風暴,她不幸淹死在海中。她的靈魂不散,化成了一隻花頭、白嘴、紅足的「精衛鳥」。她深怨大海吞沒了她年輕的生命,發誓要把大海填平,因此不斷去銜西山的石子和樹枝去填海,精神真可和愚公移山媲美。民間又把這種鳥叫作帶女雀。晉代詩人陶淵明曾有「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的詩句,歌頌這種鍥而不合的精神。

同类文章

奇人王剃頭

 清朝末年,安州最大的袍哥組織當屬博雲堂,博雲堂的龍頭老大是名震江湖的飛刀尚義。   尚義據說原本是個武師,因為善使飛刀,被當時的川戲紅衣班聘請去,專門在連臺大戲《目蓮救母》中表演飛叉和飛刀絕技。尚義身懷絕技,哪裡肯與戲子為伍,暗地裡發誓,不管採用什麼手段,一定要出人頭地。   有一年,尚

順天府尹豔畫風波

 明武宗朱厚照是個貪玩的皇上,太監劉瑾便投其所好,想盡了辦法找出新鮮好玩的來吸引他,贏得了朱厚照的寵愛。劉瑾便藉機把持朝政,網羅黨羽,權勢燻天。但他心裡最明白,他這權力卻也是危如累卵,要是有哪個正直的大臣奏上他一本,再趕上皇帝不高興了,他就得玩完。所以,他就費盡心力,剪除異己。   順天府

善對的先生娘子

  從前有個年輕的鄉下女子,人長得很漂亮,又讀了很多書,能吟詩作對。    後來她嫁個丈夫姓馮,是個教書多年的先生。人們便稱她為先生娘子。馮先生秉性憨厚,為人正直,卻有點迂腐。他在刁姓蒙館教書,當地經常有些一知半解卻自以為很有才學的讀書人或落第秀才,來蒙館出難題考他,有時就是有意戲弄他,他

雪域奇緣

 傳說飛將軍李廣在守衛邊疆的軍旅生涯中,曾有過一段奇緣——   那天,李廣和手下騎馬狩獵,忽然看見一隻白狐狸在遼闊的雪域上奔跑,這隻狐狸太可愛了,渾身上下雪白雪白的,不見一根雜毛。李廣當即下令不準放箭……可就在眾人散開隊形,正準備圍過去的時候,突然有兩隻蒼鷹從空中俯衝下來,用鋼鉤似的利爪,

一幅壯錦

1.從前,在一座大山山腳下的茅屋裡,住著一位壯族老媽媽,她和自己的三個兒子一起生活。老媽媽的壯錦織得可好了,一家人全靠她織壯錦賣錢過活。   2.這一天,老媽媽在圩上賣完了壯錦,看到了一幅非常好看的畫。畫上面房屋高大、牛羊成群,還有花園、果園、池塘……老媽媽拿著畫愛不釋手,當即就買下了它。

狗吃屎的傳說

黃狗是書香子弟黃太直的書童,事事都替太直張羅,與太直感情深厚。太直得道成仙后,改號為太直真人,於天南山紫霞洞修煉,黃狗則隨主到紫霞洞陪侍左右。一日,真人在黃狗陪同下巡遊山中,見一男子對一女孩施暴,便喝住男子,男子大怒:「何方野人,敢管大仙閒事?」黃狗說:「光天化日之下,強暴民女,該當何罪?

奇緣

劉旺是山東人,從小隨父親學打鐵,十六歲開始接手父親的生意。看到兒子已經長大,劉老鐵匠對劉旺說,出去闖闖吧。聽了父親的話,劉旺就帶上打鐵的傢伙和幾個夥計到河北來了。當時河北北部還算太平,飽嘗戰爭之苦的人們需要休養生息,雖然大宋國已經將很多土地劃給了遼國。   劉旺在遼國打了三年的鐵,有一天,

胤嗣泉與張仙射天狗的傳說

濟南環城公園黑虎泉西側,有眼很不惹人注目的小泉子,叫胤嗣泉。清乾隆間管世銘的《城南諸泉記》中曾介紹道:「越南門橋而東,泉從石罅側出,碣曰『胤嗣泉』,然甚微。」   該泉為何稱為「胤嗣」?原來,建國前在該泉的上面曾有一小廟,廟中供奉的乃是身穿藍袍、五綹長鬚、挾弓持箭給人送子的張仙。該泉在張仙

話說端午「艾」和「粽」

 說的是很久以前,在下邳的西北方有座大山,山南有個依山傍水的村子,村子裡有三四十戶人家。   這天天剛蒙蒙亮,從村子裡走出個二十多歲、手裡提著個竹籃的姑娘。姑娘來到山下四處張望,看到懸崖峭壁上的青稞蒿子,急忙往山上爬。一連幾天,姑娘把這座大山找了個遍,也沒找到她想要的東西。到了第六天,姑娘

端午看望新嫁女

 在浙江富陽的石梯村,有個姑娘叫陳蘭花,不但長得像仙女一樣漂亮,還勤勞善良,鄉親們沒有一個不誇她的。   這年冬天,陳蘭花到山上砍柴。天寒地凍,山坡很滑,她一不小心跌倒了,滾下山去。再往下就是懸崖絕壁,跌落下去還不粉身碎骨。知道自己沒有救了,她絕望地閉上了眼睛。就在這緊要關頭,突然跑過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