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太空死亡能帶來什麼(如果人在太空中死亡會有什麼後果)
2023-10-16 06:48:09 2
瑰麗絢爛的星空一直是人類魂牽夢繞的地方,自從加加林環遊太空之後,太空旅行就成為全人類的夢想。但是,科學技術和巨額的經費成為橫亙在夢想與現實之間的裂縫。不過,隨著科學技術的提升,人類在太空漫步的夢想終有一天會實現的。
Tips:尤裡·阿列克謝耶維奇·加加林,蘇聯航天員,是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人類,也是第一個從太空中看到地球全貌的人。
到目前為止,人類發射的太空飛行器已經有6000多個,登上太空的太空人有561名,其中有些還實現了出艙漫步的壯舉,可見航天技術的發展速度之快。不過,在太空漫步之前,我們還要考慮在太空中遇見的危險,畢竟人類只是肉體凡胎,宇宙中一點風吹草動對我們來說就是致命的打擊。
那麼,假使人類在太空中不幸罹難了,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呢?是爆炸還是被凍成冰棍成為太空垃圾的一員?
危險的太空
儘管人類一直渴望能夠在太空中漫步遊覽,但是太空卻並非我們所想像那樣的美好、夢幻,那裡並非是人類期待的伊甸園,而是充滿了風險的黑暗空間。太空處於真空環境,有著無數的高能射線粒子、隕石、太空垃圾以及低溫環境,是人類所無法抵擋的致命危機。
Tips:位於瑞士日內瓦的國際航空聯合會定義了大氣層與太空的界線:以離地球海平面100千米(約62英裡)的高度為分界線,稱為卡門線。
當人來到太空時,第一個要面對的難關就是真空環境,美國太空人馬克·E·凱利(Mark E. Kelly)說:「進入太空後,你的頭會感覺很脹」,因為我們的身體60%的成份都是水,水在真空的微重力環境中發生倒流,多數的水倒流進胸部和頭部,導致腿部肌肉萎縮,臉部腫大形如月盤,顱內壓力陡增。
此外,由於人的活動需要氧氣,而太空的真空環境沒有氧氣的存在。正常狀態下,人類存活的氧氣濃度為16kPa(0.16bar),低於這個限度,人在太空中就會出現失去意識乃至於缺氧死亡的危險。在真空環境中,人體的氣體交換仍在進行,只不過不是從外部吸收氧氣,而是從內部血液中抽取氣體,9到12秒後缺氧的血液會到達大腦使人失去意識,2分鐘以後就會逐漸死亡。
Tips:真空的含義是指在給定的空間內低於一個大氣壓力的氣體狀態,是一種物理現象。在「虛空」中,聲音因為沒有介質而無法傳遞,但電磁波的傳遞卻不受真空的影響。
在真空中,人體的血液和其他體液在氣壓低於6.3kPa(47Torr)時沸騰,這被稱為「體液沸騰」。體液沸騰過程中,上升的蒸氣使人體膨脹兩倍並讓體循環速度逐漸減慢,但是人體的身體組織有足夠的的彈性和滲透性來防止破裂,因此沸騰過程會在血管的壓力控制下減速,使一些血液仍保持液態,但是如果血液沸騰的情況超出人體機能控制,就會造成減壓症和氣泡栓塞。
Tips:沸騰是指液體受熱超過其飽和溫度時,在液體內部和表面同時發生劇烈汽化的現象。不同液體的沸點不同。
輻射是太空中的致命殺手之一,在遠離地球的大氣層和磁層的保護下,人類就暴露在真空的高輻射中。高水平的輻射照射在人體,不僅是皮膚手上,而且還給人體的免疫系統造成重大打擊,其中對骨骼幹細胞和淋巴細胞的傷害是最大的。這些細胞是維持人體免疫系統的中樞,一旦這些細胞受到損傷那麼原本被壓制的病毒就會重出江湖,而且人體的抗病毒能力也將下降。近期研究發現,長時間的太空漫步,使太空人患上白內障和癌症的機率增加。前蘇聯太空人Valentin Lebedev在1982年執行太空任務時,在空間站中待了221天,導致其患上白內障。
Tips:太空輻射是一種包含伽瑪射線、高能質子和宇宙射線的特殊混合體。人類的航天員基本上從未經歷過完全劑量的太空輻射。
層出不窮的太空垃圾也是太空旅行的一大危害。自1950年代人類開啟太空探索以來,已經發射了六千多個太空飛行器,其中仍留在近地軌道的還有三千多個,這裡面有兩千個成為太空垃圾。這些太空垃圾,在軌道上以3~7公裡/秒的高速飛行,即使是一塊指甲大小的碎片撞在人身上,就會擊穿太空衣,使衣服漏氣人體失壓,最終走向死亡。
Tips:太空垃圾(Space debris或Space junk),是指在宇宙空間中的各種人造廢棄物體及其衍生物。
那麼,當人類真的在太空中遇到碎片或者發生氧氣洩露導致死亡了,人在太空中會發生什麼後果呢?
人在太空中死亡會爆炸?冰凍?
在地球上,一個人死亡後,會在各種細菌的作用下,屍體逐漸腐爛,最終變成一具枯骨。但在真空環境中,沒有任何細菌存活,也沒有氧氣之類的氣體,只有各種輻射、太空垃圾以及低溫。
因為真空環境中,外界無法進行任何的氧化反應和分解反應,因此人類在太空中死亡之後大概率還是保持原有的狀態,而後在太空的低溫狀態下變成「冰棍」,在太空中漂蕩。當然,如果穿了太空衣就是另一個局面,因為有著太空衣的保護身體,那麼身體內部的細菌進行緩慢的氧化作用,而後逐漸腐爛變成一具乾屍。然而,太空衣在持續不斷的輻射下,總有一天會發生破損,到那時氣體發生洩露,導致爆炸事件的產生。
Tips:航天服(spacesuit)是保障航天員的生命活動和工作能力的個人密閉裝備。可防護空間的真空、高低溫、太陽輻射和微流星等環境因素對人體的危害。
此外,當人類遺體在太空中飄蕩後就成為眾多太空垃圾的一員,在繁密的垃圾堆中總有一天會發生碰撞事件,到那時屍體很可能被撞擊損毀,而後四散在宇宙中,也有可能落向地球,向隕石一樣落在地表。
另外一種可能就是,屍體在軌道中由於缺乏動力,大氣阻力下速度逐漸減慢,軌道高度也隨之降低,最終被地球引力吸引下來,像那些廢棄的衛星一樣落到地球上,而後在大氣層中燃燒墜毀。
Tips:大氣層(atmosphere),是氣象學專業術語,是因重力關係而圍繞著地球的一層混合氣體,是地球最外部的氣體圈層,包圍著海洋和陸地。
總而言之,人在太空中死亡,很大機率不會發生爆炸和冰凍,而是會變成一具乾屍,成為太空中的垃圾在軌道上飄蕩,而後被地球引力吸引燒毀。那麼,一旦在執行航天任務時,發生了意外死亡事件,其他的隊員會如何對待死者呢?
太空人意外死去,結果如何?
有的人傳言說,在太空中死亡的太空人的身體上充滿了宇宙輻射和各種不明的病菌,因而許多人認為不能將死亡的太空人帶回地球,否則會帶來致命的災難。但《國際太空》雜誌副主編龐之浩稱,國際上並沒有這樣的說法,也沒有航天員在太空中死亡不能帶回地球的明文規定,而且人類至今還沒發生過太空死亡事件。
Tips:病菌是引起人類疾病的細菌和病毒,統稱為病原菌或致病菌。細菌在人體內寄生,增殖並引起疾病的特性稱為細菌的致病性或病原性。
許多人有這樣的擔憂,是因為太空中確實存在許多人類未知的病菌和輻射,但是無論是上天還是返回地球,各國的航天局都會進行細緻嚴謹的消殺工作,保證沒有細菌和病毒能夠在地球上存活。因此,大家不必擔憂會發生生物病毒災害。
那麼,如果將來發生這樣的情況,我們應當如何處理他們的屍體呢?一,將他們放置在返回艙的冷凍室,帶回地球進行火葬。二,進行冰葬。這是美國NASA設想的葬禮方式,目前還處於測試階段。所謂冰葬,即將太空人遺體放入充滿液氮的棺槨中,利用機械臂震蕩,讓人體變成粉塵的類似火葬的方式,但又比火葬安全。當然,如果實在來不及搶回遺體,也只能讓屍體在太空中漂浮了。
Tips:液氮是指液態的氮氣。液氮是惰性,無色,無臭,無腐蝕性,不可燃,溫度極低的液體,汽化時大量吸熱接觸造成凍傷。
太空,雖然有著眾多的星辰,還有各種神奇的天文現象,但是美麗的外表下,總是充滿了危險和殺機,就像漂亮的蘑菇一樣,總是引人注目,但卻是封喉的毒物。太空漫步,這個夢想在目前還不成熟,不過在遙遠的未來,說不定人類科技大爆發,就能實現這個願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