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的原名叫什麼(老舍名字的由來)
2023-10-16 08:09:56
老舍
老舍,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人。1899年2月3日生於北京。因為老捨生於陰曆年底,父母為他取名「慶春」,大概含有慶賀春來、前景美好之意。老舍上學後,自己更名為舒舍予。「舍予」是「舒」字的分拆:舍,捨棄;予,我。含有「捨棄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
「老舍」這一筆名,是他在1926年發表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時首次使用的。在「舍予」前面添「老」字,而後面去掉「予」字,便成了現今人們熟知的「老舍」。這個「老」並不表示年齡大,而是含有一貫、永遠的意思,合起來就是一貫、永遠「忘我」。他用「老舍」這一筆名發表了大量文學作品,以至不少人只知道「老舍」而不知舒慶春是誰。
老舍的一生,總是在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藝界當之無愧的「勞動模範」。他自己說:「我終年是在拼命地寫,發表也好,不發表也好,我要天天摸一摸筆。」正因為如此,他勤奮筆耕,創作了《駱駝祥子》《四世同堂》《茶館》《龍鬚溝》等大量文學作品,贏得了「人民藝術家」的崇高讚譽。「舍予」、「老舍」,就是他一生忘我精神的真實寫照。
老舍的兒子舒乙在《父親最後的兩天》中寫道:
「父親名『慶春』字『舍予』,舍予是舍我的意思。王君的『捨身』兩字應了『舍予』的原意。大概,王君是經過了深思熟慮的,所以,脫口而出,此時此地此景被他的這兩個字包攬無餘了。舍予兩字是父親十幾歲時為自己取的別名。在字面上,正好把自己的姓——「舒」字——一剖為二。他願意以『舍予』作為自己的人生指南,把自己無私地奉獻給這個多難的世界,願它變得更美好一些,更合人意一些。從此,他認定了『舍予』這條路,在這條路上堅定地走了整整一輩子。
父親二十三歲那年,曾向比他更年輕的學生們發表過一次公開講演。他說,耶穌只負起一個十字架,而我們卻應該準備犧牲自己,負起兩個十字架:一個是破壞舊世界,另一個是建立新世界。這大概是他的第一個『舍予宣言』。
父親自己確實提到過一塊身後的小石碑,和王君所說的石碑相似,那是一九三八年的事情。不過,立碑是戲言,表示為國難捨身是真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