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25年電影勇敢的心仍是史詩典範(時隔25年電影勇敢的心仍是史詩典範)
2023-10-25 03:51:41 2
引言
電影《勇敢的心》改編自溫斯頓·格魯姆的同名小說,講述了蘇格蘭的威廉·華萊士反抗英格蘭殖民統治的英勇故事,成為當下很多年輕人的勵志典範。
《勇敢的心》表達出了多重的主題內涵,在第68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大放異彩,一舉拿下了最佳導演、最佳影片、最佳音效剪接、最佳化妝和最佳攝影5項大獎。
可謂是當年的世界影壇上最風雲的影片,之所以《勇敢的心》如此成功,其電影音樂的發揮有著重要作用。
悽婉、悠揚的笛聲,蘇格蘭起伏的山巒,風情獨特的格子裙,微小而不屈的薊花,電影與影片中絲絲入扣的原聲配樂笛聲緊密結合,給我們敘述著耐人尋味的蘇格蘭風情。
時隔25年,再看史詩巨作《勇敢的心》,我們將通過對其音樂藝術元素進行分析,尤其是蘇格蘭風笛的運用,透過音樂元素淺析影片抒發人物情感、升華主題的作用和意義。
電影《勇敢的心》的主題音樂中,多次用到蘇格蘭的民族樂器———蘇格蘭風笛。
風笛是由一個皮製的氣袋、一個吹管和幾支奏固定音的管子構成。
構造簡單,但吹奏出來的音色獨特,聲音嘹亮,持續音悠長,頗具高地文明的風格,辨識度極高。
1.古老的蘇格蘭風笛是電影音樂的靈魂
蘇格蘭風笛是蘇格蘭民族音樂的一種象徵。
悲壯的蘇格蘭民族英雄史詩巨片《勇敢的心》中,原聲配樂與劇情本身環環相套。
風笛時而作為主題音樂,時而又作為場景音樂,恰如其分地把溫情的蘇格蘭原駐音樂,或是迴腸盪氣的弦樂表現得淋漓盡致。
其擔綱本片原聲配樂的曲作者是詹姆斯·霍納 (James Horner) ,其為多部優秀的電影譜寫過非常出色的配樂,他的大部分的作品都帶著濃鬱的蘇格蘭和愛爾蘭音樂氣息。
《Brave Heart》和《Apollo 13》獲得了奧斯卡最佳配樂的提名,《泰坦尼克》 的主題曲《我心永恆》也是他的作品。
或是基於這樣的巧合,成就了《勇敢的心》獨具蘇格蘭民族風情的音樂風格。
影片開始的青山綠水的遼闊蘇格蘭高地伴隨著悠遠純淨的風笛聲映入觀眾的眼帘,輕快、活潑。華萊士父親和哥哥的葬禮上,風笛傾訴著悲憤與哀傷催人淚下。帶著滿腔怒火的華萊士率領蘇格蘭人與英格蘭軍隊作戰時,風笛,變成了號角。激進高昂的風笛聲使人感受到蘇格蘭人的英勇不屈。 電影結束時,蘇格蘭人在華萊士死後再次團結起來抗擊英格蘭,蕭瑟風中迴蕩的風笛成為英勇無畏的蘇格蘭人的戰歌。風笛的悠揚、歡快,蒼涼、悲哀,浪漫、傷感,在《勇敢的心》中都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 使影片回味無窮,美麗無限。
2.傳遞著愛情訊息的紫色的薊花,微小卻美麗
薊花,是蘇格蘭的國花,一種開紫色花朵的帶刺的植物,薊的花語是「獨立」、「正義」,也有著「復仇」的意思。
父親的葬禮上,小女孩梅倫掙脫母親的手,轉身摘了一朵紫色的野花交給了這個失去親人的小華萊士。
與時隔多年後長大成人的華萊士取出幼時梅倫送的紫薊花,再到紫薊花被繡到潔白的手帕上。
這朵紫薊花傳遞著愛情訊息,是梅倫和華萊士之間美麗的愛情象徵。
梅倫被英國貴族軍隊殺害時,沾滿了鮮血的手帕冉冉飄落。華萊士臨死喊出那句震人心魄的「Freedom」之後,繡著紫薊花的手絹隨著他無力的手緩緩滑落。
兩處場景的對比,暗示了蘇格蘭人民內心深處跳躍著復仇、戰鬥的火花。
紫色的薊花,微小卻美麗,見證了華萊士和梅倫的悽美愛情, 也參與了殘酷的民族捍衛自由獨立的戰爭。
02音樂敘事以音律節奏構造完整故事情節推動影片發展好的電影,愈是經典,其詮釋與解讀的過程就愈加繁重,根據14世紀末發生在蘇格蘭的真實事件改編而成的《勇敢的心》便是這樣一部優秀的電影作品。
1.以畫面語言、背景音樂、旁白渲染歷史沉重感的意境
古老而悠揚的風笛是蘇格蘭民族風情表達中最引人注目的亮點,幾乎貫穿於影片音樂中每一個「角落」。
音樂與畫面天衣無縫的相輔相成,不留痕跡地把觀眾帶入了故事發生的時空。
蘇格蘭的山巔上傳來悠揚的風笛聲宛如潮水般緩緩升騰,笛聲配以起伏的山巒、田園、古樸山包。
自遠處看去,鵝卵石配以一層紫色的天空、蘇格蘭湖泊,時時映照著蒼穹的變幻。
在這綠水青山中我們看到了祖祖輩輩生活樸實、勇敢、載歌載舞的蘇格蘭人民。
隨著畫面的切換,一段旁白又向觀眾說明了故事發生的歷史背景。
電影音樂中小提琴奏出了憂鬱的旋律,仰天長嘯的馬鳴聲。
音樂中四支圓號的不協和的和聲、懸掛在暗房懸梁上的貴族,表現出當代社會與時代的動蕩和百姓們受到統治者欺凌壓迫的不幸和掙扎。
同時,也暗示與譏諷了黑暗與邪惡並存的統治階級,使觀眾在此刻感受到了一種緊迫的感覺。
班諾本戰場的激烈決戰的畫面,弦樂奏出的過渡音,緊跟著是由圓號吹奏出帶有鏗鏘有力的旋律。
與之對比的是,大提琴以凝重渾厚冷冷對答,使人茫然。
在一定意義上背景音樂的表達似乎是一種期盼,期盼著能夠有英雄的出現,來拯救他們的國家與民族和預示著這位英雄道路的艱難。
短短的畫面裡,導演梅爾.吉布森把畫面、背景音樂、旁白有機地結合起來,創造了一種歷史沉重感的意境。
2.用18首作品將音樂的敘事能力發揮到極致
《勇敢的心》電影音樂風笛在整部片子中佔相當的比重,電影播放時間不到4個小時,其中音樂陪伴的時間就長達將近2個小時,音樂用量指數達到67%。
私訂終身的溫馨場景,風笛奏出華萊士二人的幸福和喜悅。 華萊士假裝向殺死梅倫的貴族投降的場景,宏大戰場上華萊士拔劍奮力搏殺英格蘭的騎兵的場景,都用了反差較大的溫情的蘇格蘭民族音樂加以襯託,一步步將故事推向高潮。 配樂以銅管樂器作為鋪墊,以木管和弦樂奏出主題,兩軍交鋒時,音樂把兩個主題交織在一起,表現了雙方大軍都英勇作戰,奮勇抗敵的男性勇敢之美。從開端一直到華萊士走向死亡,可以說其音樂與人物語言以及畫面的切換契合轉承得很到位,有力象徵著蘇格蘭人民對命運的抗爭,以及對自由的極端渴望。
電影中每一位英雄面臨死亡時,主題音樂的哼鳴就會響起,讓觀眾切身感受到那種焦灼的目光一陣一陣打在臉上的疼痛感,營造了一種悲劇性卻又充滿力量的氣氛。
有人說「最好的電影音樂是聽不見的」。
美國的著名作曲家赫爾曼也曾說過:「音樂實際上為觀眾提供了一系列無意識的支持。它不總是顯露的, 而且你也不必要知道它, 但它卻起到了應有的作用。」
的確, 《勇敢的心》中的音樂處理得相當漂亮達到了這種效果,無論是烘託婉約溫馨的氛圍還是盪氣迴腸的環境氣氛都表現得淋漓盡致、恰到好處。
音樂是聽覺藝術,用來抒發人物的內心情感、升華影片主題思想,是電影藉助音樂的主要目的,也是最為恰當的傳遞手法。
1.用音樂抒發人物的內心情感
音樂是人類內心情感的真實流露。
父親在戰鬥中犧牲,葬禮上的小華萊士接受了小女孩送給他一朵紫薊花,這時風笛響起了悠揚的旋律,象徵著對愛情的追求和渴望自由。
事隔多年, 又一次相逢,蔥綠的山岡上一對甜蜜的戀人幸福相擁,音樂Wallace Courts Murron 在歡快、愉悅中響起,再次襯託出情侶久別重逢的愉悅心情。
手帕上那朵紫色小花時,和影片開始時送花的場景形成了鮮明的呼應,長達6分鐘的時間裡,影片沒有任何對白,任憑音樂將人們的思緒延伸開去。
華萊士服刑的場景,音樂的烘託十分到位。拒絕認罪的華萊士高喊出「自由」時,眼中卻出現了梅倫的影子和紫薊花,幾個畫面的切換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氣氛顯得十分緊張。
愛情的風笛最後一次響起。愛,是生命之源,生命為愛而存在,擁有真愛的生命才是完整的,有意義的。
2.用音樂深化主題思想
每一部電影都是為了達到一定的目的與特定的效果所創作的,都有電影所要表達的主題思想。
在這部悲壯的史詩巨著中,詹姆斯·霍納將風笛貫穿至影片的每一個角落,為了更好表現電影的主題。
華萊士和梅倫的愛情方面,一曲《Secret Wedding》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沒有任何語言,只有緩緩流淌著溪溪泉水和連綿的山巒。
在這裡,只憑藉單純的音樂聲對「愛情」主題進行深化,讓觀眾在優美的音樂聲中感受他們的愛情。
與之相對的是,梅倫被殺害的場景和華萊士使盡全身的力氣高喊「自——由」的響起的一曲《Freedom》,風笛奏出的哀怨與低沉的效果。
兩個場景強烈對比出了這個悲劇的愛情故事,風笛以高亢的基調拉出了英雄的主題,鏡頭的切換「愛情」和「自由」的主題都達到高潮。
蘇格蘭風笛的巧妙運用,增添畫面所無法表達出來的氛圍與情感,使電影音樂對於深化主題的渲染效果達到了極致的水平,書寫兩愛與自由的史詩。
《勇敢的心》18首音樂作品緊扣電影劇情的變化,運用了蘇格蘭民族器樂激發人們內心深處細微的感情變化,在潛移默化中為觀眾烘託更好表達主題的氛圍。
3.音樂的時空氛圍,給觀眾一種史詩般的情懷
一部成功的電影若離開了好的原聲音樂,便會黯然失色,而《勇敢的心》的蘇格蘭風笛音樂除了在情節和戰爭場面中的運用之外。
導演還通過富有特定的民族地域特點,採用聲音比較輕的管弦樂隊的音響形式,給人一種時空距離感。
法國電影理論家讓·米特裡所說的:
「音樂可以造就有利於從心理上接受一部影片的聽覺環境, 使觀眾適應一個夢幻世界, 它仿佛把作品嵌入音匣之中, 使影片與現實世界隔絕, 還有利於感覺的遷移, 而這正是希望觀眾做到的。」
正如《勇敢的心》近乎完美的原聲音樂帶領觀眾穿越時光隧道,領略了幾百年前遼闊的蘇格蘭高地風情和英雄的蘇格蘭人民。
另外,電影中蘇格蘭配樂還起到了積極調動觀眾情感的作用,藉助觀眾對蘇格蘭風笛的感情投射與期待視野,極易引起觀眾心理上的快感。
從總體來講, 《勇敢的心》這部影片在音樂的運用上手法比較多樣,既鋪墊了史詩性情懷,又有具體場景的表現。
詹姆斯·霍納用一支風笛和交響樂,創造性地為影片營造出兩個特色鮮明的主題,與情節的配合十分緊密,真正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蘇格蘭濃鬱的民族風情, 悠揚的風笛,綻放的紫色薊花,傳統獨特的蘇格蘭婚禮、葬禮......蘇格蘭一切的一切都展現在影片裡,為我們奉上了視覺和聽覺的盛宴。
這正是電影的魅力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