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民族人口(貴州省面積最大的民族自治縣)
2023-10-23 19:58:25 8
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是貴州省面積最大的民族自治縣,貴州省直管縣試點。位於省境西北部,北、西、南3面與雲南省毗連。是貴州省面積最大、海拔最高的縣,屬畢節市管轄。是國家新階段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之一。
歷史沿革
威寧。取威鎮安寧之意。
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夏為梁州西南域,殷周屬鬼方西北隅,春秋時居蜀國南鄙,戰國時為的夜郎西部莫國屬地。
秦時屬象郡,以六衝河為界接蜀郡南壤。
漢代屬犍為郡;蜀漢時屬朱提郡境。
晉、宋、南齊,稱南朱提郡;梁、陳時為南寧州所領,但實為土著豪族所據。
隋代屬盧鹿部。唐代為羈縻小州,稱寶州。境內得勝坡為寶州所在地。五代時為巴凡兀姑。北宋時為紹慶府所領羈縻州之烏撒部;南宋時受控於大理國。
民國二年(1913),廢威寧州置威寧縣,並設得勝坡分縣,隸屬於貴州省第四行政專員督察區;五年(1916),遷得勝坡分縣於赫章。
1949年,成立威寧各族各界人民聯合政府。1954年11月11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威寧縣,成立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區,1955年,改稱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屬畢節地區。
2013年年7月1日起,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成為貴州省直管試點。
旅遊資源
威寧歷史悠久,資源豐富。據文獻記載,威寧秦朝為漢陽縣地,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1954年11月11日成立"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是全省乃至全國成立較早的自治縣。歷史的滄桑巨變,為威寧留下了眾多歷史文化遺蹟,如中水漢墓群、彝族向天墳、奢香古驛道遺址、百年古剎鳳山寺、明代疆界碑、吳三桂金殿、蔡鍔點兵場、石門坎柏格裡墓、雲貴紅軍橋等。
特殊的氣候條件,地理條件和歷史沿襲,使威寧縣物華天寶、雄奇壯美,旅遊資源、文化資源、風物特產在全國別具一格,形成"多彩貴州"中充滿神奇魅力的高原風景線。
在縣城東部的鹽倉、板底兩鄉鎮範圍內,有面積40餘萬畝的中國南方天然大草原--百草坪;有彝族的火把節和歌舞阿西裡西;有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素有"戲劇活化石"之稱的彝族古戲"撮泰吉";有被譽為"東方金字塔"的彝族向天墳遺蹟。這裡還是貴州母親河烏江的發源地,一口古井使千裡烏江源遠流長。
特產美食:
土豆
蕎酥
小粑粑
威寧火腿
揭開了中國近代史的第一頁之地——廣東東莞虎門鎮
江蘇省崑山市玉山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