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族有民族服裝嗎(漢族為什麼叫漢族)
2023-10-23 19:58:58
漢族是中國的主體民族,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個民族,是炎黃子孫。漢族還是一個歷史從未中斷過的且歷史悠久的民族,漢族文化博大精深,有本民族的語言、文字,文學藝術、科學技術、音樂舞蹈都十分豐富。那麼,你知道漢族的名稱是怎麼來的嗎?
漢族的族稱,得名於漢朝。漢朝以「漢」為國號,是因為其開國皇帝劉邦曾被封為漢王,王巴、蜀、漢中,都南鄭。究其原,「漢」的本義是水名,指漾水。載籍所見,秦漢時名漾水者有二:一是「漾水出隴西相道,東至武都為漢」(《說文·水部》漾條),此漾水又名西漢水,流入嘉陵江,匯入長江;二是「蕃冢導漾東流為漢」(《尚書·禹貢》,蕃冢山在今陝西寧強縣),此漾水又名東漢水,時又稱沔水,即今漢水,亦匯入長江。
漢族以「漢」為族稱,並不意味著漢族的文化中心在古漢國或漢水流域。誠然,巴蜀文化和楚文化都是構成漢文化的兩支極重要的古文化,但漢族的文化中心很長時間裡都是在關中平原和黃河中下遊的平原。漢族,是上古傳說中炎帝(神農氏)與黃帝(軒轅氏)兩個部落的後裔,是當今世界上第一大民族。
學術界普遍認為漢族是以先秦時期的華夏族為核心,在秦漢時期形成的統一的民族。漢族別稱「華夏族」、「漢人」、「華人」、「唐人」、「秦人」、「桃花石」、「中原人」等。中國有56個民族,而漢族是唯一一個不是少數民族的民族,但是我國少數民族卻都有自己的民族服飾,而唯獨漢族沒有,這是為什麼呢?
漢族並非自古以來就沒有自己的民族服裝,相反漢族古時的民族服裝還是非常有特色的。春秋戰國時代,漢族的民族服裝基本定型,這就是寬衣肥袖的漢式服裝。寬衣大袖的漢族服裝,也反映了漢族對生活的人生觀,即追求悠閒清淨的安祥生活,不喜歡搞激烈冒險的活動。寬衣大袖的服裝,對於觀月賞花、吟詩作畫、撫琴下棋的悠閒生活是再合適不過,但穿這樣的服裝搞騎馬打獵等激烈活動就非常不便了。
寬衣大袖的漢族傳統服裝到了清代時突然絕跡。等到辛亥革命漢人復闢後,漢人們開始為自己的服飾大傷腦筋:沿用滿人的長袍馬褂吧,漢人們不願意;全民改穿西裝吧,又有些不倫不類;復闢清朝以前的漢族傳統服飾吧,已無人知道200多年前的漢式服裝是什麼式樣。
革命黨人思想西化,所以在服裝問題上也考慮採用西洋式的服裝式樣。辛亥革命時的革命黨人多為留學日本的留日生,那時日本大學的學生一般都穿學生服,據說孫中山本人為了躲避清廷偵探的耳目,在日本時也常穿學生服化裝為學生模樣,因此革命黨人對日本大學的學生服有一種特殊的感情。
革命成功後,孫中山根據日本大學的學生服為原本,稍微改動了一下式樣,就為漢族制定了新的民族服裝:中山裝。中山裝得到了革命黨人的一片喝採,但普通民眾的反映卻是冷水一壇。當時中山裝除了革命黨人外,並沒有在民間掀起一場中山裝熱。袁世凱北洋政府中的武官穿軍裝,文官穿西裝,也沒有採納中山裝作為正式官服。不過袁世凱當皇帝時,根據漢式傳統服裝設計了寬衣大袖的皇帝服和大臣服,但這些服裝也和袁世凱的皇帝夢一樣一現即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