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這個詞的來歷(China的來歷以及支那)
2023-10-23 21:59:25
印度古代人稱中國為「chini」,據說是來自「秦」的音譯,中國從印度引進梵文icon佛經以後,要把佛經譯為漢文,於是高僧按照音譯把chini就翻譯成「支那」。同為印歐語系icon的古羅馬稱中國為Sinoa,後來的英文中的China,和法文中的Chine,都是來自這個語源。《大唐西域記》就有一段記載:「王曰:『大唐國在何方?經途所宣,去斯遠近?』對曰:『當此東北數萬餘裡,印度所謂摩訶至那國是也。』」其中的「至那國」就是「支那國」。
「支那」和葡萄牙語、荷蘭語、德語、英語中的China以及法語中的Chine等皆起源於梵語iconCi^na—stha^ na。古代希臘、羅馬等國對我國的稱呼,除了有繒絹之義轉化來的Serice(塞裡斯)外,還有與支那同源的Sin, Thin,或 Sinai, Thinai。
日本僧侶空海
曾於804年隨遣唐使赴唐學習佛經,因此可以推斷他書中的「支那」,是從漢譯經典裡學來的。以後一些佛教界人士為顯示博學、虔誠也開始用起了「支那」一詞稱呼中國。但明治維新icon時,山鹿素行等人覺得國名之爭,可以為他們的政治主張服務,認為與中國相對的就是夷人,所以特意寫了一本《中朝實錄》來爭這個「中朝」之名。接著福澤諭吉icon等人提出了脫亞入歐的主張。甲午戰爭中清政府失敗後,長久以來一直把中國尊為上國的日本人,在震驚之餘大為陶醉。從此,「支那」一詞在日本開始帶上了戰勝者對於失敗者的輕蔑的色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