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未都說陶瓷收藏第五集(藏品有話說第84集)
2023-10-23 18:49:45 6
聆聽紅色記憶,追尋百年足跡。由北京市文物局、故宮博物院、北京博物館學會聯合新華網客戶端共同製作的百集音頻欄目《藏品有話說》已於近日正式上線。欄目從近60家博物館中精選出藏品百餘件,編寫藏品故事製作成音頻節目,通過講述北京地區各博物館、科技館、美術館、紀念館的愛黨愛國藏品故事,回顧中國共產黨、中華民族的百年奮鬥歷程。
第84集 馬到功成,百年夢圓民族興
今天,我們邀請來自圓明園遺址公園的王千悅,為您介紹一件園內珍藏的文物。
2020年12月,圓明園十二生肖獸首銅像之馬首銅像,在流失海外百年後回歸圓明園,引起社會廣泛關注。馬首為什麼會流失海外?百年回歸之途又經歷了幾番波折?今天的《藏品有話說》為大家帶來圓明園馬首銅像的故事。
十二生肖是中國歷史悠久的民俗文化符號。中國古代創作了大量以十二生肖為題材的文本、雕刻、繪畫等藝術品,圓明園海晏堂前的十二生肖噴泉便是一個典型代表。
圓明園是清代皇家園林,園林中曾有一片西洋樓群,主要景觀為人工噴泉,當時稱為「水法」,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海晏堂前的十二生肖噴泉。
這座噴泉於乾隆年間設計製造,設計師是來自義大利的宮廷畫師郎世寧。他將西方雕塑藝術與中國生肖文化相融合,設計出十二座獸首人身的噴泉雕像,之後由宮廷匠師採用中國傳統工藝「失蠟法」一次鑄造而成。
製成後,十二座噴泉雕像按生肖順序排列,左右對稱安置在雕花基座上,整體呈八字形。十二個生肖對應十二個時辰。每到一個時辰,對應該時辰的生肖噴泉就會自動噴水。
待到中午十二點,十二座生肖噴泉同時噴水,加上周邊其他噴水構件,整個噴泉氣勢恢宏,彰顯國之大氣。
遺憾的是,這座融合中西雕塑文化、計時科學、製造技藝的獸首人身噴泉,如今已經見不到了。1860年,英法聯軍闖入圓明園,破壞建築,洗劫文物,留下一片斷壁殘垣。
十二生肖雕像身首分離,獸首被帶到海外,人身則至今未見蹤影。
馬首最初由一位美國古董商無意中在加利福尼亞州一處私人住宅內發現。當時,馬首被當作普通的園藝裝飾品擺放在花園水池旁,古董商以1500美元的價格買下了馬首。
圓明園馬首展馬首側面
圓明園遺址公園提供
四年後,馬首現身倫敦蘇富比拍賣會,臺灣寒舍創辦人蔡辰洋以25萬美元的價格拍到馬首,後又轉賣給其他收藏家。
2007年,蘇富比發布消息稱,將以「圓明園遺物」專拍之名拍賣馬首銅像。愛國機構中華搶救流失海外文物專項基金會率先發布聲明「堅決反對公開拍賣馬首銅像」,國家文物局也在第一時間表達了終止公開拍賣的堅定立場和促成文物回歸的良好意願。
後經多方斡旋,澳門愛國人士何鴻燊博士慷慨出資,以6910萬港幣購得馬首,結束了馬首銅像的海外漂泊。
2019年11月,何鴻燊博士正式將馬首銅像捐贈給國家博物館,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和澳門回歸20周年獻禮。
2020年,國家文物局在充分尊重流失文物回歸原屬地的文物保護國際共識下,與購買人何鴻燊博士協商一致,將馬首正式劃撥至北京市海澱區圓明園管理處,為其歷經160年的滄桑之旅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國家文物局劃撥馬首銅像入藏圓明園儀式
圓明園遺址公園提供
除馬首外,多年來,在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牛首、虎首、猴首、豬首、鼠首和兔首也以不同的方式回歸祖國。事非經過不知難,成如容易卻艱辛。流失文物的回歸,是中國國家實力上升的體現,也是社會主義文化自信的標誌。
新中國成立至今,已有300餘批次15萬餘件流失海外的中國文物回歸。數字的背後,是文物返還「中國聲音」的顯著增強,是文物追索「中國實踐」的卓著效果,是文物回歸「中國熱情」的極大表現。圓明園馬首回歸正是這一時代潮流的最佳回應!
圓明園遺址公園
圓明園遺址公園坐落在北京西北郊,是北京市三山五園體系當中重要的一園。圓明園肇建於康熙四子胤禛,輝煌於雍正、乾隆兩代,在當時被譽為東方的凡爾賽宮。在歷經了1860年的火劫、近代石劫等劫難後,圓明園成為一片廢墟。新中國成立後,在黨和眾多愛國主義人士的倡導提議下,開始對圓明園進行整修、保護。現如今的圓明園遺址公園是一座以保護整修遺址、服務於愛國主義教育和文化旅遊事業為主的單位。
資料來源:故宮博物院
北京博物館學會、新華網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