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包皮切割儀式(蘇丹禁止女童割陰)
2023-10-23 18:20:18 1
蘇丹終於禁止「割禮」陋習了,上周蘇丹過渡政府通過立法,禁止當地執行「女童割陰」陋習。凡是施行手術的人,都會被判三年有期徒刑或者罰以現金。
雖然懲罰措施簡直像鬧著玩,但是,立法廢除「割禮」,而不是漠視甚至保護這種陋習,也算是一個短暫進步了。
所謂的「割禮」,百度百科給的解釋是:在非洲等地實行的把少女的全部生殖器(包括陰蒂、大陰唇、小陰唇在內)一點不剩地切割下來,再用鐵絲、植物刺把血淋淋的傷口縫合起來,只在陰道外留一個細如火柴棍的小孔的少女成年儀式。
這種血淋淋的儀式,光是聽著都讓人頭皮發麻。
再想到「割禮」都是民間巫醫,助產婦或親友操持,用粗陋的切割工具,以及針線甚至荊棘縫補,你就會發現,在有些落後地方,真的是沒有拿女人當人看。
很難想像,已經步入2020了,蘇丹才肯立法禁止「割禮」,更難想像時至今日,世界女權已經發展好幾波了,有些地方依然默認甚至鼓吹「割禮」。
「割禮」存在了上千年,目前全球還有20多個國家,依然允許「割禮」存在,上億女性,依然難以掙脫這種封建陋習。
「割禮」的殘忍之處,不僅是因為它在女童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實行,還因為它帶來的痛苦,延綿不絕。
比如女性下體被縫住,新婚之夜怎麼辦?
要麼找醫生用刀劃開下體,要麼丈夫直接粗暴用性器撞開,要麼丈夫用刀劃開下體。
哪一種聽起來,都疼的要命,更要命的是,一旦你被休了,離婚了,或者單純喪偶了,為了保證貞潔,都需要再次縫起來。
整個過程,光是聽著就讓人頭皮發麻,更不用說那些實際忍受的女人了,而接受這種儀式的女性,這輩子也無法享受性帶來的快感和舒適,因為女人享受性,就是邪惡和危險,不潔和不貞的。
而至於為何要堅持這個傳統,一方面是因為可以防止女性性亂交,抑制女性旺盛的性慾,幫助她們婚前守貞;另一方面就是,很多當地男人居然認為,這是一種純潔的象徵,一種榮耀,因此能夠帶來審美愉悅!!!
可以說,父權制社會為了保證女人的貞潔,保證血統的純正,為了迎合畸形的父權審美,從中世紀歐洲的「貞節帶」,到非洲大地上血腥而殘忍的「割禮」,再到印度寡婦的「自焚殉夫」,中國古代的「貞節牌坊」,可謂想像力豐富,下手快準狠,殘忍到令人髮指了。
為何在保住男人貞潔,比如婚前性,婚內性方面,他們一句管不住下半身,就打發了事了呢?明明辦法非常多嘛!
而這些殘暴的陋習,還只是可以說出來的顯性身心虐待,很多傳統習俗的虐待,因為不傷及人命或者規模不大,再或者不被世界關注,而悄無聲息,不休不止的繼續戕害女性。
在印度,從家庭虐待到強姦,從性虐待到暴力的文化習俗,從生殖器切割和名譽犯罪到早婚童婚,女性永遠是被暴力對待的一方。
在剛果,隨著部隊的進駐,每年都有數千名婦女在戰區被強姦,一項新聞報導顯示:婦女通常在做家務或收集木材,和水等日常雜務時被強姦。婦女有時會在家人面前被強姦,或者被拖到社區的中心位置,然後在朋友和鄰居面前被強姦。有時,士兵強迫男孩強姦其母親,祖母或妹妹。
一位受害者口述說:我被帶到了叢林中,現在我得了愛滋病。幾乎每個受害者都患有大小便失禁,必須接受手術以修復閉塞的生殖器,以再次控制排便。
在阿富汗,2009年當地政府依然宣布了一項法律,女性拒絕和丈夫同房,是犯罪行為,需要施以法律懲戒。
CNN曾報導過一個新聞,來自奈及利亞拉各斯的奧索迪,是一家服裝店的老闆,一個成功的女商人,她定期前往土耳其的紡織中心,為客戶採購優質面料。
但是2015年,他的丈夫檢查出患有慢性腎功能衰竭,兩年後丈夫離世,享年55歲。
45歲的奧索迪,為了救治丈夫,賣掉了所有值錢的東西,以支付昂貴而頻繁的透析。
但她說:和2017年丈夫離世後所面臨的困境比,照顧丈夫的辛勞以及面臨的財務風險簡直不值一提。
在埋葬丈夫後,她受到了來自公婆的迫害,進行了一系列古老的儀式,包括剃光頭和剃陰毛,以及在丈夫墳墓旁脫衣跳舞。
奧索迪一開始想要拒絕,但是這意味著她將被逐出社區,並意味著她承認殺死丈夫。
在奈及利亞南部的很多地區,這種習俗非常常見,比如被關押數周,剝奪正常飯食,剃掉身體毛髮。
因為當地人認為,如果丈夫去世,就意味著妻子是不潔的,不祥的,需要被洗禮。
而有些習俗更可怕,寡婦需要被迫喝下沐浴屍體的水,以此來證明自己是無罪的。如果拒絕,就會被當地指控為殺害丈夫,而被逐出社區。
奧索迪說:丈夫死後,我被關押了兩個星期,他們把食物扔給我,就像我是狗一樣。沒有人與我發生身體接觸,因為我接觸的任何東西都是不乾淨的。
奧索迪說:我是被虐待的婦女之一。
很多女性表示,如果女人經濟獨立,就能享受絕對的自由,但是遺憾的是,在體制結構和文化暴力的雙重影響之下,有時針對女性的暴力,根本無法應對。
別的不說,中國婦女,實現了榴槤自由,車釐子自由,實現了生孩子自由了嗎?小家庭生活自由了嗎?
如果沒有,談及女性思想覺醒和獨立,還為時尚早。
有時,和平不僅僅意味著沒有戰爭,還意味著性別平等,沒有暴力。
文 | 安琪拉
圖 | 網絡
,